2020年10月12日星期一

且放白鹿青崖间

Wen-Ning He

多年来一直用心沉浸于古琴抚摸、书法挥毫和绘画泼墨的“佛门才子、艺术名僧”德法师,忽悠间心血来潮让我“你就用123的方式”介绍一下汉传佛教丛林制度有哪些优点,因为“你不能老是批评,只破不立,总不能说丛林制度一点好处都没有吧?”

好吧,恭敬不如从命。我就根据自己在佛教界剃度出家和闻思修学二十三年时间的个人经验和身心感受,简单介绍一些纯粹是“一己之见”和“个人之见”的国内外汉传佛教界丛林制度的优点和好处如下:

1.汉传佛教丛林制度直接继承了汉民族历史上自东汉以后的几个主要王朝普遍设置的文武百官职位(东西两序僧官)、皇帝分封任命(住持丛林请职)、早朝面圣流程(每天晨暮两次上殿)、皇家活动排场和宫庭礼仪器物(手提香炉、大红宫灯、黄罗伞盖、“威武”、“肃静”)等等。

今天,生活在现代社会里面的人们,要想亲身感受和体验一下古代王朝里面的“圣明天子”和“传统文化”的庄严、神圣与威风,其实只要选择任何一处名山古刹的著名汉传佛教寺院参加一次或几天上殿过堂就能找到这种如梦如幻的时空穿越感觉。

 

2.汉传佛教丛林制度充分借鉴和发扬了汉民族历史上的历代王朝里面的帝王将相们特别擅长的“掌权”、“驭民”和“对外宣传”等一系列操作技术,从而有效地保障了寺院日常生活的外表安静、底层僧众“听招呼、一切行动听指挥、不许乱说乱动”的主动服从命令的心态,于是最终呈现出一片尽管是尊卑有序和官民有别,但是又岁月静好、其乐融融的佛教寺院大家庭气氛。

可以说,即使是没有任何官职的普通出家清众,只要自己能够做到放下个人的佛法知见和人格尊严,随时随地惟上是从、和颜悦色惟令是从“听招呼”,或者是按照某位禅宗大师的“四好”教导努力地做一个老实听话的出家人,那么不仅在很多汉传佛教寺院里面都会受到鼓励和欢迎,甚至有机会获得领导赏识与提拔进入僧官阶层成为统治者中的一员。

 

3.汉传佛教丛林制度的出现和普及,是真正体现出汉民族出家僧众的自主创造精神、独立创新意识和民族自尊心理。举例来说,在印度佛教僧团里面,所有的出家僧众都是以各自的剃度出家的时间先后(十年的上座、十五年的长老)或者出家之后“结夏安居”的次数多少作为集体生活之中的排序标准。因此在遵守着佛陀正法律的僧团里面,只要是公开和集体的出家僧众活动,大家可以轻松地根据出家人的排序得知各自出家闻思修学时间的长短。

但是,在伟大的汉传佛教丛林制度里面,却是以寺院住持分封(请职)的权力职位作为出家僧团的唯一和最高的排序标准。因此不仅经常可以看到刚刚出家的“新戒比丘”公然站在出家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上座长老们的上首,出家三年时间不到的真禅法师竟然能够管理一所佛教大学和指手画脚地训斥一些上座长老比丘,甚至出家只有几年时间的二十四岁的学诚法师和大愿法师等人,就已经当上了汉传佛教寺院的住持方丈,就已经在每个月的农历初一和十五的早课之中坦然接受寺院里面的全部出家僧众“顶礼方丈和尚!”

 

写到这里,对于汉传佛教丛林制度的优点,我也不想再总结下去了,因为这好象是在一座千年古墓里面寻找那些能够拿到阳光下卖点钱的陪葬物品。不仅这些陪葬物品全部都带着僵尸的气息,而且在寻宝的过程之中,也总是能够闻到一股千年古墓里面特有的让人感到呕吐和窒息的气味。

最后我想说,学诚法师、真禅法师和大愿法师,本质上都是心地善良和心态正常的有着食欲、色欲和求知欲的普普通通的男人,可恰恰是汉传佛教的丛林制度直接捧起了他们(住持就是穿着龙袍的光头皇帝,在自家寺院范围里面的权力几乎不受任何制衡;僧官们只要能够取悦住持得到“老大”的信任,基本上就是处于一种“完全自律”和“自我批评”的状态),最终也彻底毁掉了他们。

 

以学诚法师为例,他真正失去佛教信仰和生活开始腐化堕落,并不是这几年才开始的。其实早在他当年就任汉传佛教寺院住持方丈之后的第一次农历初一或十五的早课之时接受所在寺院里面的全体出家僧众“顶礼方丈和尚”时,就已经失去佛教信仰了!

大家不妨想一想,当年南山广化寺里面的八十多位出家僧众里面,有多少人的出家受戒时间都比学诚法师的岁数还要长!可是,在这样的一个伟大的丛林制度里面,出家闻思修学了几十年的上座和长老们(如果他们修学的是释迦牟尼佛陀的佛法),也要顶礼一位本来按照佛教正法律应当接受自己教导和训诫的只有二十四岁的住持方丈!

这种现象和许多修学“佛法”几十年的大堪布、老格西,集体磕头、下跪、顶礼一个什么佛法知识也不懂的小娃娃有什么不同吗?

这种现象和清朝末年的张之洞、袁世凯这样的优秀人才对着一个三岁娃娃下跪、磕头、顶礼,有什么根本性的区别吗?

究竟是哪些原因引导、或者说是“传统”促使、或者说是教育“洗脑”大堪布、老格西、张之洞、袁世凯等人,纷纷向某个三岁娃娃或者年幼儿童磕头、下跪、顶礼呢?

如果能够把这些问题认真思考清楚了,我个人认为不仅可以从此走出“相似佛法”和“江湖佛教”的迷宫,甚至还能顺利走出“民间信仰”的沼泽和某些“传统文化”的感情洗脑与温情忽悠。

择其善者而用之

  昨天晚上,平法师写给我一段非常精彩和务实的个人观点。征得其本人同意之后,我分段转载如下: 「分辨禅宗传承历史的真真假假,其实在我看来毫无意义,因为禅法本来就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教法。你不能用物理世界之中的事实存在与否,来观察寓意世界里面的人事传承和师徒对话,这是风马牛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