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日星期四

知见与心念

Wen-Ning He

因为一件看似非常偶然发生的涉及到个人在公共场合的佛法知见问题和在私生活领域里面的品行与道德的评论和争论,不仅直接引起了类似于“翻旧账”一样的对于十多年前的泰国国际佛教大学的创办人唯悟大和尚、管理者真禅大法师、以及一些具体事件和当事人的回忆、叙述与反思,同时借助于现代通讯工具的便利功能甚至还在多位曾经就读过该所学校的学长学姐和学弟学妹之间引出了更多的鲜为人知的个人经历与内心感受。

作为一位曾经充满宗教理想但是却严重缺乏宗教知识的少年,作为一位曾经勇敢追求修道实践可是却不幸误信了一些江湖人士忽悠、直接走错了闻思道路和走偏了修证方向的青年,今天在自己已经走入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定义的“不惑之年”阶段再次回忆和反思曾经亲身经历过和耳闻目睹过的一件件前尘往事之时,我仍然不会以所谓的“道德”、“品行”或“私生活”作为标准来观察和评论任何人,因为最近的十多年来我始终都是认为“内心和脑子里面的根深蒂固的先入知见”才是引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之中言谈举止表现和做出选择判断的关键。

如果不去注意、观察和分析特定的某一个人“心中”或“脑子”里面的各种各样的知见,而是上来就直接沿用非常容易引起很多文盲、法盲和卫道士群体心情兴奋的所谓“道德”、“品行”或“个人私生活”进行叙事评论,其实只能证明自己的人生经验、社会阅历和知识结构仍然还是停留在少年儿童观看电影电视剧时经常发问“他是好人还是坏人”的简单认知水平。

 

对于社会生活之中发生过的特定事件和涉及到的具体个人,即使是不同的人们分别做出了不同的判断,其实真正导致他们做出这些判断的仍然是自己心中和自己脑子里面的已经先入为主的各种不同知见,而且这些“相似”和“相近”的不同知见还会直接催生出自己内心里面的认同、喜爱和亲切感。在我看来,这才是古代的绿林人士和梁山好汉们能够称兄道弟、把酒言欢和携手作战的真正原因所在。

例如:现代生活中的专业法官和执业律师经过一系列事实调查、证据鉴定和反复辩护之后,最终正式宣布一个人是罪犯、是杀人凶手。但是这些事实判断和法律结论并不影响另外一些人们在自己的内心里面仍然认定这个罪犯和杀人凶手是为民除害的英雄侠客或者复仇成功的孝子义士。

德国哲人康德曾经提出过的一个观念,大意是:“在我们运用手中拿着的尺子准备对外界进行测量之前,首先应当注意到这把尺子的准确性。”可能是英雄所见略同的原因,佛陀也是认为世人一直都是长期生活在各种各样的“见网”之中无法出离“见网”的束缚,纵然是已经离开家庭生活的沙门修道人也不能例外。

明白了这个朴素至极的道理之后,一旦在我们需要运用自己心中的知见和脑子里面的观念对他人的言行举止进行观察判断和作出评价结论之前,自然就会先对自己已经信受奉行的知见和观念进行一番梳理和反思。否则只能是以自己也“拎不清”的一些知见观念去测量和宣布其他当事人自己可能也同样是“说不清”的某些知见观念。

以佛法观点来说,任何人要想真正走出这张无边无际的世间知见之网,只有通过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思惟和法次法向的、始终以“正见”为首的八正道之路。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佛法并不否认和排斥还有其它的可以或多或少地解脱世间知见之网束缚的不同道路。站在八正道的立场上,佛弟子只是认为其它道路上的“解束脱缚”效果不够彻底、不够究竟、不够圆满、最多只是少部分或者大部分甚至是绝大部分地“解束脱缚”而已。

如果借用一段宣传文字来作比喻,还可以说成是:佛弟子认为八正道之外的解脱束缚的方法和道路,其有效性都是真实不虚的,只是在方法上不是简单清晰的,在方式上不是直截了当的,在道路上也是经常出现曲曲弯弯的。”

 

修道,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个人对于自己生命质量和心灵境界的不断追求探索提升和日常实践用功活动,在很多基础的知见、心念、方法和实践领域里面不仅有着相似之处,甚至还可以直接通用。我想这可能就是大乘佛法理论和实践呈现出来的包罗万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东方传统气功修炼里面的调身、调息、调心,只要自己能在原来的气功修炼知见上面转变成佛法闻思修证知见,那么不仅不妨碍佛教禅定修习,甚至还能助益于佛教禅定从基础阶段向高深阶段地不断提升。原因就是东方修道文化里面的以个人的“专注力”和“觉察力”地生起、保持、精微和细密为特点的实践用功原则,无论是在道教修炼、气功修学还是佛教修行里面都是大同小异的要求和标准。

具体以通过鼻孔进出的呼吸法为例,传统气功理论所要求的“深、匀、慢、细、长”、道教修炼提倡的“若有若无、若存若亡”和佛教传授的“知其入息之入、知其出息之出”在基础阶段的要求几乎是完全一样。因此在很多年前,我的一位禅定老师告诉我:“并不需要改变原来的方法,只要把过去脑子里面的修行观念都转变过来就可以了。”其实就是把自己心中原来的很多对于佛法修行的错误的和偏颇的知见给校正过来就可以继续用功实践了。

在佛教界,很多佛教徒都知道“四禅八定”并不是佛教里面所特有的修行方法,而是一种“共外道法”,是佛教徒和外道修行者都有修学的禅定内容。悉达多太子出家之后也修学过“四禅八定”,佛陀最后般涅槃的时候也是从初禅到四禅来回出入了三遍。因此在佛法的闻思修证过程之中,真正能够亲身感受到“法喜”、“禅悦”和“现法乐住”的修行者或修道人,才能真正生起发自内心深处的宗教感情,因为自己真正“冷暖自知”亲自或者亲身感受到了日常生活世界之中的另外一个很少有人能够体验和进入(或者自由出入)的心灵与精神世界。而且只要能够亲身体验到和进入到这个无限心灵与广阔精神的多层次的丰富世界,那么所有的已经被灌输在心里的物质世界概念和定义瞬间就烟消云散了。

因此任何一位真正体验到“法喜”、“禅悦”和“现法乐住”的修行者或修道人,都不会热衷于战天斗地、征服大自然和改造自然界,而只会调整自己的知见观念和生活方式主动地顺应天时地利变化和自然界运行规律。特别是在已经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这一期生命的无常和短暂之后,在基本的衣食住行得到满足和保障之后,努力从唯物质的现实生活世界之中暂时走出来和持续走向解脱心灵精神重重束缚的人天世界,才是短暂人生里面的最有趣味和意义的个人追求。

 

走向更好的人天世界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其中最简单的一种修学方法就是安般念,通常也被称作“出入息念”或者“数息观”。

这种修学方法不限时间、环境、场地、方向和姿势,只要自己愿意实践就可以当下开始,如果需要暂时中断也可以立即结束,并不需要任何热身准备活动和收功结束动作。

这种修学方法甚至简单到就只是安静地专注在自己的呼吸上面:

1.吸气时,知道气流经过鼻孔前端进入。气流吸入之后去向哪里,不去追问。

2.呼气时,知道气流经过鼻孔前端(相同部位)出去。气流呼出之后去向何方,不必理会。

3.一次吸入和一次呼出,算作一次。每数到八次或十次,再从一、二、三、四重新数起,如此反复呼吸数息,循环往复不断。

就是这样的一种看似非常简单的佛教修行方法,甚至都没有当代的很多新兴的“佛家功夫”里面教授的所谓一部功、二部功、三部功那样有着不同招式花样动作、有着完整规范要求和有着升级进阶顺序,可是却能引导修行者顺利地走入佛教圣者法流、往生殊胜天道之中和最终证得阿罗汉果。

择其善者而用之

  昨天晚上,平法师写给我一段非常精彩和务实的个人观点。征得其本人同意之后,我分段转载如下: 「分辨禅宗传承历史的真真假假,其实在我看来毫无意义,因为禅法本来就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教法。你不能用物理世界之中的事实存在与否,来观察寓意世界里面的人事传承和师徒对话,这是风马牛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