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Ning He
在北方漫长的冬天里面,能够遇到不刮风、不下雨、不降雪的日子,并且又是阳光明媚和温暖如春的天气,这是非常难得的独立凝神、抱元守一、将此身心直接融入天地自然之中的大好机会。只是没有想到素有“八卦和尚”之称的圆法师突然来电让我阅读和评点一下刚刚转发给我的据说是清华博士出家的贤佳法师撰写的法语开示。
我在手机上面快速浏览一遍,截了三段文字加上红线标注之后,配上几句个人意见分享在朋友圈里面。发出去之后,内心仍然感觉汉传佛教界里面的某些传统观念很有必要详细辨析一番,于是回到房间打开电脑敲击出这篇涉及到男女婚恋、夫妻生活、情欲性欲、佛法修行和道法修炼的仅供参考的个人之见。
一
首先可以肯定地说,贤佳法师在文章里面引用的几段佛教经典文字,也是来自佛教大藏经里面收集的经文内容,并不是他自己的创造发明,他只是直接引用过来企图证明自己的主张和观点,这种依据文献资料说话和引用经典内容证明的行为习惯值得赞叹和推广。
问题是,贤佳法师引用的这些经典内容和文献资料,几乎都可以确定是印度佛教的中后期阶段才陆续编撰出现的相似佛法教理和宗教佛法内容,因此并不具备世尊佛法的清晰传承和真实合法性质。
其次是出家前的悉达多王子“指腹生子”一说,这种完全不符合人类身心特点和生理结构的所谓的“佛经”记载,只能和“摩耶右肋娩金童”的“右肋出生”的故事一样,被视为是某些宗教信徒内心里面的一厢情愿地“洁癖”般地纯洁精神想像,但是并不能当作历史事实给予赞叹和宣扬。
对我个人来说,我认为出家前的悉达多王子和耶输陀罗公主结婚之后,他们夫妻之间有着和古今中外的成千上万的恩爱夫妻一样的男女情爱心理、正常性爱行为和日常婚姻生活。因为王子和公主也是人类的五蕴身心结构,自然也会具备正常人类和健康男女所有的七情六欲和心理需求。
如果非要用相对粗俗一些的大白话来讲解,那么就是公开说出家前的悉达多和耶输陀罗两人结婚成为夫妻之后,曾经有过一段时间赤身裸体地洗过多次鸳鸯浴、每天缠绵做爱到深夜、日上三竿贪睡不起床、朝夕相伴处处秀恩爱等等,也并不能损害和贬低出家之后修行证果的释迦牟尼佛陀的解脱智慧和伟大教法。
因为人类历史上的释迦牟尼佛陀,在出家修行之前亲身经历过人间社会里面的夫妻生活、男女性爱和天伦之乐,然后又能善巧和成功地从诱惑和束缚着人类心灵的各种各样的欲望之中出离和解脱,这已经是真实可信的具体榜样和历史事实证明,根本不需要后人再去杜撰一些民间神话故意彰显佛陀的崇高和圣洁。
那些把出家前的悉达多和耶输陀罗夫妻两人编造成没有性生活经历和没有性行为事实的毫无欲念的圣洁男女,把罗睺罗入胎、住胎杜撰成“指腹受孕”神话故事的佛教界出家僧众和在家弟子,才是真正的民间佛教信仰者。
二
至于受了“菩萨戒”之后能不能继续进行正常的夫妻性爱和男女生活,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前提进行思考和抉择:第一是这些所谓的“菩萨戒”,无论是“梵网经菩萨戒”还是“瑜珈菩萨戒”,它们的历史传承真实性如何?简单来说就是,这两种菩萨戒,是不是佛教历史上的释迦牟尼佛陀所制订或者所宣说,这是最关键的一个前提。
如果这两种所谓的菩萨戒,根本不是佛教历史上的那位释迦牟尼佛陀所制订和所宣说,那么所谓的“菩萨戒”传、受、持、犯等等,其实就是一场感动自己和娱乐大家的宗教游戏而已。
第二个前提是印度佛教历史上的那位释迦牟尼佛陀,他宣说和教导了哪些闻思修证的理论与方法,他有没有提倡、鼓励和教导出家僧众和在家弟子们发愿修行直接导向成佛的菩萨道?所谓的“成佛”又是什么概念和定义?
第三个前提是仔细思考自己是否具备修行菩萨道的基本要求和起码条件。例如,自己的夫妻伴侣是否理解和支持,自己的情欲性欲是否可以升华和淡薄,自己的道心信念能否不变化和不退转等等。
事实上,我个人认为,如果自己能把以上三个问题思考清楚了,基本上也就不想再去受所谓的菩萨戒了。因为,早期佛法里面没有所谓的“梵网”和“瑜伽”菩萨戒。
三
以正常的人间烟火和世俗生活来说,男人和女子的情爱和性爱都是至少伴随自己大半生时间。因此在中国传统道法修炼里面对于男女性爱不仅不主张严厉禁止或者彻底禁绝,而且给予明确肯定和详细规范,同时还提出四个基本要求:
1.欲不可绝:不能完全禁止情欲和性欲。
2.欲不可早:不能太早开始性生活。
3.欲不可纵:不能频繁进行性生活。
4.欲不可强:不能长期借助药物或器物的帮助进行性生活。
对于没有兴趣时间修行佛法和修炼道法的人们来说,如果能够遵守以上这四点要求,基本上能够保障自己的精气神不会出现严重流失和迅速亏损。
四
现在直接面对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在佛法修行和道法修炼里面,如何调治或者说对治身心健康的男女正常生起的情欲和性欲?
首先我个人认为调治和对治的理论与方法,其实非常简单,只是在现实生活环境之中,如果自己的法、财、侣、地因缘不具足,就往往会被外界力量突然打断。
因为一个人的专注力只要生起来了,在能够稳定持续的时间段里面,基本上是不会再对其它事情生起兴趣的。社会生活中的这方面的例子太多了,就像一个人专心读书“读进去”之后,可能连自己身边走过来什么人、发生了哪些事情都不会注意到。
如果“读进去”的专注程度更深一些,那么不仅自己身体外面的人事变化感觉不到,甚至是自己身体内部的饥渴状态都会暂时觉察不到。例如,著名科学家牛顿从实验室出来,看到桌子上面摆放着的朋友已经吃过的餐盘,竟然以为自己已经吃过饭了,于是转身又走进实验室继续专注于自己的工作。
如果“读进去”的心念专注程度能够再深一些和持续时间更久一些,可以肯定地说根本就不会有情欲和性欲生起的机会出现。例如,佛陀有一次在乡村里面的草房中静坐,天空里面打雷的巨大声音都没有听见。
明白了这些生活之中可以观察和检验的常识与道理,自然可以知道散乱的心念容易流向情欲和生起性欲,而专注觉察和持续不断的心念流程里面,根本没有情欲和性欲生起的机会。至于如何生起专注力和觉察力,我在这篇小文章里面就不介绍了。
因此从这个佛法修行和道法修炼最基本的常识来说,适合初学者的修行和修炼的环境必须是简单安静的、充分自由的和很少事务需要劳作的地方。否则,很难顺利地生起专注力和持续保持觉察力。与此同时,对于已经生起专注力和觉察力的人们来说,还可以在瞬间判断出眼前的环境是一处修行道场还是一个大娱乐场。
其次是佛法修行人的情欲和性欲,通常来说在初果须陀洹阶段迅速减轻,在二果斯陀含阶段大幅度淡薄,在三果阿那含阶段彻底斩断和清除干净,原因就是不同阶段的专注力深浅不同、觉察力微细不同和持续时间长短不同。
真正明白这些佛法常识之后,如果再读到类似于出家之前的悉达多和耶输陀罗之间的“圣洁夫妻没有性行为、指腹受孕生下罗睺罗”等等,可能就会开心地笑出声。因为出家之前的这对印度佛教历史上的最著名的夫妻,严格来说没有一人具备初果须陀洹的知见和修证,但是后人却偏偏按照三果阿那含的知见和修证杜撰悉达多和耶输陀罗之间没有人间夫妻的正常性行。
即使是对于仍然有着男女性生活的道法修炼者来说,他们的情欲和性欲也远远不是普通人心中想像的几天一次、一天几次或者一次能够持续多长时间等等,而是随着各自体内精气神的不断充盈和循环上升,原来的正常情欲和男女性欲已经迅速地减少了生起的机会和现行的冲动。因为不仅任何一个心念的生起和相续都能被及时地觉察到和化解掉,而且随着日月光华源源不断地进入体内和玄关一窍直接连通宇宙虚空,修炼者的体内已经能够生起更微细、更殊胜和更持久的身心通透一样的快乐。到了这个时候,自然就不会再去强烈向往和刻意追求男女情爱和性爱里面的那些从双方的肌肤摩擦之中所生起的只能持续短暂时间的“触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