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2日星期一

修行常识

Wen-Ning He

这些年来,我每次尝试着把自己亲身参预其中的关于佛法或者道法闻思修证的谈话内容和问答释义转换成文字记录下来时,内心里面都会清晰地感受到已经漏掉了很多内容。因为通过文字记录师生或者朋友之间的谈话内容,还是很难把当时的语气语速、表情神态、即时场景等等完整详细地记录下来,从而让远方或者后来的只能阅读到文字记录(包括今天已经可以聆听到所有的对话内容、观看到全部的谈话过程)的男女老少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如果能够清晰地意识到,即使是在人间日常生活里面的一次普普通通地谈话或者讲座都是如此,那么由此推想,自然就能理解中国古代佛法修行人之间的那些对话、事例和公案等等,其实都是有着各自独特的人生经历和闻思修证经验的特定的一些出家僧众或者在家弟子、在一个特定的时空环境因缘里面相遇之后彼此之间碰撞出现的智慧火光。

但是,只要自己没有能力亲身参预到“彼时、彼处、彼境”之中的这些已经碰撞出般若智慧火光的对话、事例和公案,那么在自己的内心之中,就一定要时刻提醒着自己对于这些已经记录成文字和文献的前人往事:

1.可以远观和喜爱,却不可复制与效仿。

2.只要涉及到佛法知见,只能以佛法常识辨析。

例如,某著名禅师临终前告诉弟子,自己去世之后会变成山下的一头水牯牛,这就一定要知道水牯牛属于畜生,禅师是往生在畜生道里面去了。决不能一厢情愿地认为禅师是故意示现等等。

 

在现代汉语之中,对于“常识”的定义是:Common Sense,即社会对同一事物普遍存在的日常共识。一般指从事各项工作以及进行学术研究所需具备的相关领域内的基础知识。常识属于一个矢量,它是随着社会形态的不同,时代的变化而定义的,现代社会定义的常识不一定能用在旧社会,在某一个圈子或者国家流行的常识也不一定能适用于其它领域。常识具体指的是在一个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普遍存在的日常共识,而无论是任何学术问题或是人与人之间基本交流都是基于常识上来做进一步探讨的。

知道了“常识”的最基础的定义,现在再来观察佛教或者说佛法的“闻思修证”,自然就会有了一个可供选择的立足点、定位点和观察点。

分析如下:

首先,无论是南传佛教、北传佛教、大乘佛法、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也无论各自的教理法义和修行方法已经出现了多么巨大的变化与差异,可是大家仍然都将“须陀洹初果”定义为已经走入解脱法流的圣者。原因就是任何一位证得须陀洹初果的男女老少,都已经不会再堕入三恶道、都已经开始了倒计时旅程、都已经确定会在最多七次生命之中走向阿罗汉解脱道果、都已经堪受人间众生和天上有情的尊重供养等等。

其次,在各种不同传承的佛教宗派里面,无论是对于初果须陀洹圣者的理想和境界有过多少批评和斥责,但是仍然属于一种站在后人建构出来的那些所谓的“更高、更快、更强”的法门自信优越感的立场上,对于“不思进取、小富即安、没有广大甚深心量和悲愿践行”的所谓的“小乘圣者”的一种“恨铁不成钢”一样地激励和提醒。原因就是,只要站在后人建构出来的那些教理法义和修行法门的立场上,不仅认为须陀洹初果圣者的闻思修证不圆满和不究竟,就是已经证得阿罗汉圣果的“无学圣者”,也是不圆满和不究竟。

第三,在几乎所有的佛教传承和不同宗派里面,都把初果须陀洹圣者的闻思修证视为佛法里面的一位出家比丘或者一位在家弟子最基础的修学成就或者修行阶段。

第四,相对于整部《大藏经》文献、教理、法义和所谓的“八万四千法门”的仪轨修证来说,证得初果须陀洹的闻思修证内容,相对来说又是最清晰、最简洁、最容易在三年、五年、七年时间之内完成。因为全部的要求就是:

1.断除三类结缚(有身见、常见、断见、戒禁取见、疑法);

2.生起四种净信(不退转于佛、法、僧、戒的纯净信仰)。

 

如果有了以上这些基本上为古今中外的所有佛教传承和不同宗派所共同认可的“修行常识”,那么自己接下来的闻思修证就会轻松和容易很多。

分析如下:

1.因为清晰知道初果须陀洹是佛教所有传承和宗派公认的一个最低成就、一个最基础的解脱道圣果,那么就可以先集中自己有限的精力,先用上几年时间认真闻思如何能够证得须陀洹初果。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我先成功地上车入座,然后再观察一下这辆车子里面的乘客拥挤程度、车厢卫生情况、司机技术水平等等,最后再决定是继续乘车前行,还是到站立即换车。

2.因为清晰知道初果须陀洹圣者已经是佛教所有传承和宗派公认的一个入门级别的、地地道道的、真实不虚的解脱圣者,那么为了先完成这个最低和最小的目标,自己就专心闻思如何断除三类结缚、如何生起四种净信、如何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如何顺利走入八正道解脱法流就好了。或许佛教不同传承里面的教理法义非常精彩,或许佛教不同宗派里面的修行方法特别迅速,但是如果自己想“先上车找个座位休息一会”,其实不妨等到自己证得须陀洹初果之后,再根据自己的个人喜好有选择地闻思修证这些。

3.如果自己皈依三宝多年、剃度出家多年、努力闻思修证佛法多年,可是竟然连一个佛教界所有传承和宗派公认的这个最基础的须陀洹初果都没有能力证得,也就是说竟然连“三类结缚”也无法斩断,“四种净信”也不能生起,“法眼净”也不能达到,这就需要认真反思自己这些年来的所有闻思修行内容。

2021年3月21日星期日

回头学初步

Wen-Ning He

因缘网络真是不可思议,哪怕是自己心中全无意念希冀和欲求,可是在生活之中却仍然会出现一些看似意外的内因和外缘。特别是自己心中一直清晰地知道“弘扬佛法是佛教界出家僧众的责无旁贷的职责与义务,我已经离开佛教寺院生活了,决不可再与任何出家僧众和在家弟子辩论佛法基础概念和法义,还是遵循着你好、他好、我也好、大家都好的原则,才能让友谊天长地久。”

可是没有想到,还是在宁城同学家的大客厅里面和一位修行传统禅宗法门的出家禅师、四位修学南传上座部佛教“观肚皮起伏”和“二八观智”内观法门的在家居士们,不仅把同学夫妇的好茶香水喝了一杯又一杯,最终也把一场原本可以非常快乐的“禅师禅修经验指导会”和“居士内观经验介绍会”,慢慢变成了一次加减乘除和四则混合运算都还没有掌握的小学生数学补习班。

四个多小时地尴尬谈话结束之后,我连续考虑了两天时间,感觉还是有必要把一些常见的“修行方法”拈提一番。当然,我决不是刺激传统禅师和内观居士们“不懂”,也更不是炫耀自己“才懂”,而是认为辨析清楚这些看似非常细微的迷惑之处,能够让成千上万的学法者和修道者们少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

 

一、先说传统禅师

禅师是一位认真习禅参究多年的出家法师,也在某社出版过一本佛教禅定的著作,因此深受出家弟子和在家信众的尊重。大家简单寒喧之后,老婆心切的禅师直接就是娓娓道来四禅八定,我和几位也是安安静静地用心聆听。

禅师讲完之后,四位内观居士又相继介绍起南传上座部两大内观传承法门的殊胜性,并且略显激动地分享自己如是实践过程中的身心感受和清晰觉察。

禅师此时主动换了个位置,翘起兰花指优雅地冲水、提壶、沏茶、捏杯、嗅香、含笑、饮茶,我继续用心聆听。

开始进入自由讨论阶段了,我礼貌地请禅师开示“如何闭关修行”和“初禅五种自在”。

不出所料,能够把四禅八定的高深教理娓娓道来的禅师,他所理解的“闭关”还是传统的把自己的身体关闭在某个特定房间或者院子里面的“闭关”,甚至他所开示的“初禅五种自在”,竟然是“初禅修行人,已经生起了五种小神通功夫,已经能够出现天眼视物、天耳遥听、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只是相比二禅修行人和三禅、四禅以上的修行人来说,他的神通的深度还很弱小,看到和知道的事情还非常有限,但是已经超过凡夫的能力很多倍了,因此可以说已经得到了除了漏尽通之外的五种神通自在。”

听完之后,我赶紧为禅师冲上一杯香茶。

我说:“听师一席话,胜读二十年佛教书籍。今天不仅更加深了对于闭关修行的认识,也终于懂得了初禅五种自在的解释。现在看来,我以前理解的闭关修行和五种自在都是比较片面的个人知见。”

禅师微笑着对我说:“佛法无边,回头是岸。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同学夫妇同时用眼神看着我,我对他/她开心一笑,随手再为禅师冲满一杯香茶。

 

二、再说内观居士

可能是出于一种“久旱逢甘雨”和“他乡遇故知”的喜悦兴奋心理,四位修学南传上座部佛教“观肚皮起伏”和“二八观智”内观法门的在家居士们,在各自的言谈话语之中,直接就表现出了对于道家修炼法门的不屑一顾。

既然在同学家里对于中国人心目中的代表着释迦牟尼佛陀正法的佛教出家僧众不好当面批评和直接驳斥,那么我指出这四位内观居士的无知和无识,应当不会引起同学夫妇的反感吧。

于是我温和地询问四位内观居士:“你们有没有接触过有正式老师传承的道家修炼丹法,并且自己认真地按照修炼要求,连续无间断地修炼过至少一百天以上的时间?”

确定四位内观居士只有短暂修炼过气功、站桩功这些和道家丹法有着渊源的道家系列功夫之后,我直接告诉四位内观居士:“在我看来,无论是马哈希系的观腹部起伏,还是帕奥系的十六观智,包括隆波田、隆波通系的所谓动中禅,如果暂时抛开「导向解脱涅槃」这些目标,单纯从培养专注力和生起觉察力来说,如果与道家丹法修炼相比较,其实都是非常粗糙的修行和修道功夫。我可以肯定地说,任何一位真正接触过道家修炼功夫的男女老少,都不可能会长期推崇马哈希系的观腹部起伏、帕奥系的十六观智、隆波田、隆波通系的动中禅这些修行方法。”

“即使不说一些特别优秀的修行功夫,就是一位真正用心修炼道家功法的普通男女修道人,他/她在连续一百多天的凝神静意、虚灵守窍、培元固本、舒展身心、与天地融合、与虚空融入的同时,又从宇宙虚空之中持续不断地采取日月光华引入体内,慢慢生起天地人息息相关和生生不已之动,从而身心清净、肌肤亮泽、双眼清澈、举止轻灵、就是日常生活之中走在水泥石板路上都不会发出沉重的脚步声音。现在你们四个人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些标准,就已经在言语之中表现出对于道家修炼功夫的不屑一顾了,因此我猜测你们内观老师的修行功夫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四位内观居士脸色瞬间大变。

同学夫妇赶紧招呼大家喝茶、呷点、呷麦、吃些点心。

 

三、回头学初步

我和四位内观居士谈话期间,一直在默默享受着“茶禅一味”的禅师终于“出定”了,毕竟是出家多年和见多识广,于是让我谈谈如何修行佛法。

我简单陈述自己的修行观点如下:

1.修学佛法,首先要清楚最基础的教理、法义、名相、概念。最忌讳的就是在教理、教史、修法等等还没有清楚之时,也就是说“闻思尚未具足”之时,就直接勇猛精进地投入到所谓的严格持戒、一门深入、用功修行之中。

2.修学佛法,如同学习驾驶车辆。对于成千上万的初学驾驶的男女老少们来说,只要学会交通安全知识、道路交通规则、基本驾驶技术,能够自信开车上路,自觉遵守交通规则、顺利到达目的地点、平安回到亲人身边,就已经足够了。至于汽油如何燃烧产生动力、电能如何转换成热能、动力如何传递驱动、车身油漆成份如何配比、前后灯光控制线路和发光原理等等,这些知识掌握了更好,不知道也不妨碍成为一位合格的机动车驾驶员。

3.修学佛法,如果把今生的目标锁定在早期佛教里面的最基础的成就须陀洹初果,那么只要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佛陀指出的“断除三类结缚、生起四种净信、远离尘垢得法眼净”就可以了。也就是说,只要把什么是三类结缚、如何束缚、如何表现、如何发觉和捕捉,如何斩断和清除,把这些最基础的佛法教理知识掌握清晰并且用心实践就足够了。至于很多复杂的“十八部派知见”、“十八种空理论”、“五十二个菩萨阶位”、“虚云老和尚是八地菩萨再来、印光法师是大势至菩萨化身、心中心法门是来自普贤菩萨的教导”等等,有兴趣就去了解一番,没有兴趣不知道这些,也并不影响或者障碍自己走入解脱法流和证得出世圣果。

2021年3月19日星期五

借尸还魂

Wen-Ning He

朱秀华“借尸还魂”也台湾的地方民间灵异事件。

1959年,居住在云林县麦寮乡中山路95号、从小没有去过金门的女子吴林罔腰(林罔腰)因病死亡,但就在断气后又突然复苏,而后向大家说明林罔腰已经病死了,自己是来自中华民国金门县已故少女朱秀华,此事被称为“借尸还魂”。事件披露之后,全台引起震动。

林罔腰原本是一位体弱多病、精通厨艺、时常杀鸡宰鸭、不识字、只说台语的传统妇女。借尸还魂后,林罔腰(朱秀华)身强体健、可以做粗重的工作、食斋、远离厨房、不杀生、喜欢着白底红绿点花的短衣如外省籍女人装束,行如少女般的娇态,由从前穿裙子变成穿裤子。而且能识字、除了台语之外也能说国语,但其闽南话带着浓重的金门腔。懂会计记账,还要求在家中供奉观音菩萨地藏菩萨画像。

吴家的人说,林罔腰醒来之初,常说有朋友来访,并请家人准备椅子和香烟,虽然看不到人,但总看到林罔腰独自一人像是在和人谈天般说话,椅子也吱吱作响,香烟也像是有人在抽,后来椅子又吱吱作响,可能是朋友离开

起初,其夫婿吴秋得等认定林罔腰得了精神病,一度打算将林罔腰送往精神病院。《自由时报》就此事件采访了一些精神医学专家, 一位精神科的开业陈姓医师认为,附身的现象在医学上,叫“解离性身份疾患”(俗称多重人格),他表示,其中诸多疑点也无法完全用医学角度解释。台大医院云林分院精神部主任黄伟烈持同样的专业观点,但他对吴妇个案并不了解,无法评论

金门少女朱秀华,从小笃信观音菩萨,日日念佛礼佛,十五岁起发愿吃素,十七时朱秀华的父母亲朱清、蔡蕊带着女儿欲搭船逃离金门,但不幸走散,生死不明。于是朱秀华逃到一艘渔船,但渔船行驶不久也被炮弹击中而毁损,就这样载浮载沈了三、四天,漂流到云林县台西乡外海的海丰岛。然而,这时有几位渔民发现这艘船靠在沙滩上,船上的二十几人几乎都死光了,朱秀华仍奄奄一息;朱秀华被当地渔民发现时,被一老年渔民林清岛灌水救活。

但是,几位渔民眼见朱秀华身上戴有黄金首饰,于是起贪念。朱秀华希望渔民搭救,愿以身相许、或者终身为奴婢;谁知这些渔民抢完财物后深怕朱秀华报警,遂合力将渔船推离岸边,要把朱秀华溺死。渔民林清岛打算搭救,劝阻众人;众人羞辱打骂林清岛一番,林只好放弃救人。

朱秀华溺毙,灵魂飘到台西乡,遇见当地的五条港安西府所供奉的张尊王李邺侯莫将军等三位王爷神,向王爷们哭诉。王爷们大怒,命朱秀华居住于王爷庙三年,等待报仇。朱秀华信佛心地善良,并未报仇,只是报恩,每日暗助林清岛捕鱼,林清岛因而捕鱼甚多。

当时有一群无主孤魂,颇为朱秀华被害打抱不平,主动找到当时劫财杀人的渔民们并加以附身。该等渔民在海边徘徊,逢人就自白我当年劫财伤人,说完便跳海自杀。林清岛深知这事情经过,认为是枉死的朱秀华冤魂报复,立刻请法师作功德七日以超渡朱秀华,还为了朱秀华修建小庙奉祀。

一年之后,朱秀华的灵魂来到五条港安西府;地藏王菩萨降临,认为其阳寿未尽,可以设法再返人间。于是三位王爷神便与驻守麦寮的玄天上帝沟通一番,认为当时的沿海地区需要加强信仰来移风易俗,而且朱秀华日后可在该地兴建台湾民间信仰的庙宇。之后因麦寮乡建材行老板吴秋得的太太林罔腰寿命已到期限、不久将离开人世,所以可借她的肉身来还魂。

当时吴秋得刚好往返海丰岛和麦寮乡工作,朱秀华的灵魂就跟着回去。借由神明的帮助才使得魂魄进入完全不同的身躯,这段期间恰巧就是林罔腰行将就木而昏迷的二十几天。经由吴先生也证实当时有感觉脚踏车比较重,并且也有人目击并且以为是其女友。

朱秀华称其父亲名为朱清,故须调查朱清是否真有其人。1959年还魂事件后,林罔腰丈夫吴秋得托友人到金门查所言的地址,确有朱清其人,但自那些年经常炮击金门之后,朱清一家人就失踪了,所以无法回金门认亲。后来有自称其兄弟姊妹者曾经来台认亲。

台湾启示录》洽询金门县政府前秘书长卢志辉。卢志辉表示,他记得1956年小时候,金门县警察局工友朱清是真有其人,朱清是警察局炊事工,其妻叫做日春,不叫做蔡蕊;他也并不知道其女的情况,故关于朱秀华(林罔腰)的其他说法,诸如渡海来台遭劫等,并不清楚。八二三炮战之后,朱清还在金门,但不住金城

1961年,智道法师亲访朱秀华(林罔腰)。而陪同智道法师的一位熊炬明居士曾住过金门,与朱秀华(林罔腰)谈到金门的街景、建筑,完全符合。因此智道法师相信此事,后由李玉环小姐将访朱秀华(林罔腰)的情形撰成文章,发表在《今日佛教》杂志,见证借尸还魂的传奇。

1962年,斗六陆军第八一五医院(今国立成功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斗六分院)院长刘海波,特由云林县政府主计室杨主任、业检室赖主任及记者等人陪同,去采访林罔腰(朱秀华),诊视其是否有精神病。刘海波表示,他观察的结果认为:讲述时,精神表情自然,言语清楚并无异状,眼光神情,不像精神病的样子,此番观察尚难作病理的判断。杨主任也表示:我家住彰化鹿港,鹿港口音和麦寮口音相同,她却有厦门方面的口音(金门腔)。记者等一行离开麦寮后,即转往台西乡访问台西乡长丁金涂,丁金涂认为借尸还魂确有其事。

陆军九二七医院朱医师是朱秀华的金门亲戚,就诊时林罔腰见到医师突然叫叔叔,医师纳闷反问:为何叫我叔叔呢?林罔腰便讲述借尸还魂的经过,并称自己是朱秀华。朱医师为了求证,暗中叫护士请其妻过来让林罔腰辨认,结果林罔腰一看见朱医师的太太立刻叫婶婶,才让朱医师相信真有借尸还魂。除了中华民国政府美国日本等都相继派人马来研究此一个案。

1966年,一贯道老师李瑞烈为要证实此事,离开麦寮之后,即转台西乡访问。问当年目睹所发生的事,林清岛说:当年有一条船漂来海边,那时有十多位渔民在场。大家看到船上有金子等财物,企图占为己有。我曾劝他们救人要紧,不要做伤天害理的事,但大家都听不进去,反而威胁我不得声张,否则要我的命。我孤掌难鸣,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再度把船推入大海。

李瑞烈再问林清岛:当时船上有女人被害吗?

林清岛说:确有其事。

李瑞烈又问:你知道那船是何处漂来的?

林清岛说:好像是从福建一带漂来的。

李瑞烈再问:听说抢财害命的渔民皆发狂而亡,是真的吗?

林清岛说:是的。这些人,个个皆接着发狂死了。现在只剩下一个神经病的孩子,疯得很厉害。

1971年,朱秀华(林罔腰)将麦寮乡邻居家中开设的玄天上帝神坛募资改建为玄天上帝庙,庙名为镇东宫,平日免费帮信徒收惊,也接受问事,由于其长年茹素,被尊称为菜姑

1975年,金门朱秀华(林罔腰)邻居菜刀店青龙婶说:朱清操外地口音,在警察局(借城隍庙办公)当工友。蔡蕊人称来发,蔡家的养女住南门,在土地公宫前摆摊,做玩具、零食、戳戳乐(或抽当,纸盒上糊一层薄纸,戳破薄纸,内中有签,上写有奖品名。类似乐透)的生意,不知何时迁台,已不知所终。昔日的摆摊处,现已是一家咖啡厅。

1981年,由于此事““轰动,朱秀华(林罔腰)的故事被改编成电影《借尸还魂》,由有台湾第一美人之称的胡茵梦饰演。由于内容演出朱秀华食人情节,因此电影公司被林罔腰(朱秀华)家属控告。

1996年:电视《台湾灵异事件》播出《借尸还魂》单元剧,改编朱秀华(林罔腰)故事。

2008年:电视《戏说台湾》改编朱秀华(林罔腰)故事。

2018523日:林罔腰(朱秀华)寿终正寝,享耆寿97岁,结束了60年的附身历史。因家属相信亡者虽是林罔腰肉身,但灵魂却是朱秀华,经家属掷筊请示,讣闻上以吴妈林氏罔腰老太夫人(法名朱秀华)名义发丧、祭拜,但墓碑上只刻吴林罔腰字样。两人的神主牌位分开,吴林罔腰的牌位放在家里供奉,朱秀华的牌位则安奉在麦寮成德堂祭祀。

一贯道信徒廖秀株自称是朱秀华(林罔腰)嫡传弟子。2018年,菜姑朱秀华的媳妇出面接受采访,朱秀华并未收弟子。且朱秀华生前信仰佛教道教,而自称朱秀华传人的廖秀株为一贯道,根本不是同道中人。朱秀华的家属曾提出强烈抗议说:如果知道菜姑(朱秀华)生前救过多少人,就会知道抢下她的招牌与知名度,能获得多少名利。且菜姑的济世方法从不曾降乩、科仪、作法、画符等。因此证明她绝对不是朱秀华的传人。家属说,不挡人财路,不愿称廖秀株是神棍,但廖秀株并未与朱秀华同睡七年,还有朱秀华传授廖秀株之事亦为子虚乌有。

2021年3月13日星期六

都付笑谈中

 

Wen-Ning He

昨天晚上都已经到十一点了,几位同学校友还在群里讨论圣大长老的佛教教育发言内容、猪头哥的素食订为全民节日狂想、阿悟和尚紧急拯救濒危海洋野生动物“鲎”的提议等等。

我这些年来对于佛教界名僧的公开演艺秀,一直都是自觉主动地站在一个旁观者的位置,因为与其浪费时间阅读这些提议内容,真不如去网络上面听几首过去的那些经典老歌。例如,陈百强的《一生何求》《念亲恩》,梅艳芳的《孤身走我路》《似是故人来》,陈慧娴的《飘雪》《千千阙歌》,黄家驹的《海阔天空》,姜育恒的《再回首》《驿动的心》、徐小凤的《顺流逆流》《每一步》、甄妮罗文的经典合唱等等。

可是,被同学校友们哎特@到了,也就不能继续装作没看见了,于是我回复:“都是老僧常谈、都是哗众取宠、都是江湖中人,都是专业演员,都是空喊口号而已。借用《三国演义》开篇的一首词「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大家当作生活中的相声小品段子一样开心一笑就好了。佛教界三十年前通过的会议决定,三十年后的今天都还没有真正执行呢。听其言,观其行,大家不要熬夜,更不要情绪激动。”

誉法师提醒我“口说无凭,证据呢?”

证据如下:

一、1986年,在汉语系佛教院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逐步得到落实,各地名山大寺陆续归还佛教界管理使用,佛教界的国际友好交流活动日益频繁,清理佛教文化遗产的工作也提到议事日程。当时的情况,一方面是佛教工作百废待举,急需人才;另一方面却是佛教人才凋零殆尽,佛教事业后继乏人。这两方面的情况向我们提出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不下大力气培养佛教事业接班人,就无法解决佛教工作中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问题

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如不及时解决,势必影响佛教教育事业的继续发展。从各地佛教院校反映的情况来看,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六是对佛教院校的毕业生有些未能合理使用……如此等等。

从佛教工作目前和长期的实际需要来看,既要有一般的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更要有较高水平的佛学师资和研究人才

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具有较深造诣的相当于国际佛学研究水平的佛教高级知识分子。

佛教事业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佛教人才也要一代一代地跟上来。

各层次院校毕业生的古汉语及外语水平,应高于同级一般院校的水平

如何合理解决佛教院校毕业生的使用和待遇问题,既是关系到学生来源充足与否及在校学员情绪高低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怎样使那些经过培养的可用之才不致浪费和外流的一个大问题。在这里我想说明的是,自从1980年以来,各佛教院校陆续培养了一些僧才,……有一些毕业生未能得到合理使用,虽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作为所在寺庙的负责人来说,主动地做思想工作,根据本人能力,安排适当的工作,则是责无旁贷的。

对毕业生使用要合理,待遇也要合理。根据有关部门的规定,……不宜与当地寺庙一般僧众的待遇水平拉平

网址链接:https://fo.ifeng.com/special/zhongfoxieliushinian/fojiaojiaoyuliushinian/detail_2013_08/22/28912946_0.shtml

 

二、1992年,朴老在全国汉语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佛教教育工作的形势还是相当严峻的。各佛教院校程度不同的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着不足和缺陷。所培养的人才在数量上,尤其是在质量上远不能适应佛教事业各方面的迫切需要

不说别的,就拿管好寺院来说,我们现有的人才连这一起码要求都不能适应

鲜明的对比和反差,各方面工作矛盾的汇合与交织,表明当前和今后相当时期内佛教工作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

解决好这个主要矛盾,关键在于全国佛教界,特别是各级佛教协会、各寺院负责人和高僧大德们深切地体察、认识到培养人才的极端重要性与紧迫性,只有对合格人才奇缺的严峻形势和佛教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达成共识,只有思想上高度重视,才能自觉地把工作的重点,把主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倾斜到佛教教育工作这方面来。……但是,从佛教教育事业的投入同在修庙、塑像、开光、升座等方面耗费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相比来看,对培养人才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还是很不够的

---《法音》杂志,1992年第3/总第91期,第3-6页。

 

三、1992年,朴老在全国汉语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谈会闭幕会上的讲话

  这次座谈会可以说富于创新,独具特色。……第四,从准备的文件、讨论的议题、决定的事项来看是有虚有实、以虚带实、虚实结合,自始至终把提高认识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第五,从会议的气氛看,与会代表情绪之饱满、精神之集中、态度之认真、发言之热烈、讨论之切题,在佛教全国性会议中也是少有的

  这次会议开了六天,经过会前充分准备,大会讲话和发言、分组座谈讨论,形成了《会议纪要》,取得了圆满成就,主要有以下收获:

  一、深刻分析了培养佛教人才面临的严峻形势,揭示了佛教人才奇缺同佛教事业的建设与开展之间的矛盾已上升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佛教工作的主要矛盾,明确了培养继承传统、顺应时代、开拓未来的一大批合格的佛教事业接班人这一佛教事业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深切地体察到佛教人才危机,增强了培养佛教人才的紧迫感、责任感,对培养称职、合格佛教人才的重要性、紧迫性在认识上有了一个飞跃,达成了共识,为开拓佛教教育事业的新局面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新年伊始,我们在上海召开了这次会议,这也表明中国佛教协会和诸位大德把培养人才的问题当做第一件大事来抓

三、对有关佛教教育正规化建设的一些实际问题,即佛教院校教学人员职称待遇问题、编审佛教院校统一教材问题、建立佛教文化教育基金问题,制定了切实的措施,形成了专题文件。

现在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不能满足于会开的好,必须清醒地看到要把会议的精神和决定的事项传达、贯彻、落实好,比之会议本身更加重要,大量的艰巨工作有待于我们认真、切实地抓紧、做好。

---《法音》1992年第3/总第91期,第13页。

 

四、1992年,全国汉语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谈会纪要

当前和今后相当时期内佛教工作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

但是从佛教教育事业的投入同在修庙、塑像、开光、升座等方面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过大相比较来看,对培养人才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还是很不够的。会议吁请全国佛教徒、各级佛教协会、诸山长老从现在开始积极动员、行动起来,齐心协力,集中主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把培养大批合格佛教人才这一当务之急和千秋大业办好

把好招生关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要坚持招生条件,经过考试和审查,择优录取。……坚决纠正在招生中不经过考试和审查,降低招生条件的弊端

会议强调,培养人才是为了人尽其才。佛教院校学僧毕业后应合理安排、大胆使用,让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得到锻练和提高。有关地方的佛教协会和寺院的负责人要尊重知识,爱护人才,做好传帮带,切忌门户之见,坚决防止和克服嫉贤妒能的情绪

会议认为,合理解决毕业生的待遇是关系到学生来源、稳定在校生学习情绪、防止人才外流的重要问题。根据有关部门规定,中级佛学院毕业生按中专待遇,中级佛学院高级班毕业生按大专待遇,高级佛学院毕业生按大学本科待遇,高级佛学院研究生(三年制)经考试、论文答辩合格毕业按硕士生待遇。

网址链接:http://www.chinabuddhism.com.cn/js/hb/2012-03-15/493.html

登录时间:202131310:12am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2021年3月11日星期四

比丘的职责

Wen-Ning He

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我还在读中学的时候,当时既没有普及网购,也没有现在的这些遍布城乡的快递服务网点,如果想要从外地购买一些自己喜欢阅读的书刊,通常来说只有前往邮局里面填写汇款单这一方式。特别是在“气功热”曾经席卷大江南北和长城内外的那个疯狂时期,出于一位无知少年的心里对各路奇人异士和神功秘法地迷信崇拜,我曾经一口气订阅了七种气功、武术和宗教杂志,现在能够记起来的购买距离最远的一份,就是以1.8元的定价从黑龙江省邮寄过来的《精武》杂志。

与此同时,我又是一个“早岁哪知世事艰”的曾经被父母亲人和学校老师寄予了学业成绩挑战冲刺期望的重点培养对象,因此沉迷于气功练习的消息在校园里面一经传开,很快就被初中部和高中部的老师们连续约谈和严厉批评。但是这个时候,我并不接受老师们提出的“立即停止、专心读书”的意见,因为我已经认为老师们不了解中国传统修炼文化里面的这些神功秘法,而且不聆听我的身心变化感受,直接就批评我是“不务正业”和要求我立即放弃,反而更加坚定了我努力练功的决心。只是因为我无论怎样入迷,每次的考试成绩总分也没有掉下过班级里面的前四名,因此老师们也就不再继续约谈和批评,但是多次听到的“不务正业”这句话却清晰地刻录在我的记忆之中。

也正是在这个阶段,我从书摊上购买的一本已经过期的旧杂志里面读到了斯里兰卡的罗睺罗法师在南京栖霞山佛学院以“比丘的职责”作为题目的演讲稿(中文翻译是邓殿臣教授),并且看到了文章里面的法师和译者在演讲现场的模糊不清的黑白照片,从此好像是在一种似懂非懂之中感觉到佛教出家僧众既然也有自己的职责,那么与之对应地肯定就有一些不务正业的事实存在。但是,此时的我并没有佛学教理知识和佛门生活经验具体指出哪些行为属于佛教比丘们的正业,哪些行为又是属于佛教比丘们的不务正业。

后来随着人间生活地持续迁流转变,当年曾经在无意之间阅读到罗睺罗法师“比丘的职责”这篇演讲稿的只有十四岁的初中学生,也在似增实减的岁月流逝之中走过了自己的少年、青年和不惑之年。

今天,我已经有能力在几分钟、几秒钟,甚至是在自己的眼根和耳根与外境色声接触的一瞬间,就可以清晰地判断出佛教界出家比丘们(或者是对外宣称的佛陀教法里面的出家比丘僧众)是专心于正业闻思修证的圣弟子,还是无心于正业闻思修证(不务正业)地行为表演和哗众取宠。

今天,为了表达我内心之中对于罗睺罗法师宣讲佛法、邓殿臣教授翻译佛法的感恩和尊重,现全文转载三十五年前的这篇演讲稿的中文内容。

-----------

(斯里兰卡)罗睺罗法师198655日在南京栖霞山寺传戒法会讲演,邓殿臣翻译,刊发于《法音》杂志1986年第4期。

网址链接:http://www.nibbana.cn/html/2012/biku_1229/3100.html

登录时间:202131110:21am

 

比丘的职责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比丘的职责》。也就是说,根据佛法,一个比丘应该对佛教、对社会尽到什么样的责任

    当初,佛陀建立僧团,曾经告诫弟子:比丘应为人类谋福利。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比丘要进行自我修持,要修戒、定、慧,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还应具有丰富的知识,深刻的理解佛法。比丘要对别人进行教诲,自己首先要做出典范。这是出家学佛所必须具备的最根本的一条。菩萨要修般若波罗蜜多达到解脱的彼岸,从而为人类做出贡献。一个比丘要想很好地为人民服务,他自己就要有理论修养和品德修养

    佛陀创立的僧团组织并没有自己的私有财产。比丘得到某一样东西的时候,这件东西是属于整个僧团的,比丘个人只是为了维持最基本的生活而得到他应得的一部分,谁也不许谋取自己的私利

    当时佛陀有六十名大弟子,他们经过佛的教诲,成为适合于弘传佛法的有知识的人。佛陀对他们说:「我已得到了解脱,你们也应得到解脱。你们还应使更多的人得到解脱。为此,你们应到各个地方去弘传佛法。一个人到一个地方去,不要两个人在一起。因为仅有六十名弟子,一人一处,就可以到六十个不同的地方去。」为了整个人类的福利,他们到各地弘传佛法。这是佛教诞生后,第一批弘扬佛法的僧伽。因为他们所宣传的教义适合于当时社会的需要,所以佛教很快得到了发展。 

佛陀是反对神的。大家知道,当今世界上有许多宗教,几乎所有的宗教都主张有一个造物主,有一个神。他们认为世界是神创造的,有神的存在,才有这个世界存在。佛陀反对这种说法。他主张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有情,创造世界、统治世界的神是不存在的。我们的人类社会不是由神来统治,而是由人自己来管理自己。社会的进步或衰退,发展或消亡,不是取决于别的,而是取决于人类本身。

佛陀在世的时候,印度盛行种姓制度(现在也还有)。在当时的印度,一个人生下来就属于一个种姓。最高的种姓是婆罗门,受人供养,专修净行;第二个种姓是剎帝利,掌握政治大权,统治人民;第三个种姓的吠舍,是从事商业、农业、畜牧业的人;第四个种姓是首陀罗,他们是奴隶,最贫穷,最卑贱,没有社会地位。种姓制度规定一个人从出生那天起,就决定了他一生高低贵贱的社会地位。佛陀坚决反对这一套理论。他认为一个人的出生,完全不能决定他社会地位的高低贵贱。人的高低贵贱是由他品德和行为决定的,不是由他的出身决定的。所以佛陀是印度第一个反对种姓歧视、反对阶级歧视的人。

    佛陀还教诲大家,一个人的进取有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经济方面的富裕是外在的,精神方面的修养是内在的。佛教认为一个人应该有一定的经济力量来维持自己的生存,具备衣、食、住、行等一些基本的生活条件,一个人应该依靠自己的劳动独立生存于社会,不应欠外债。如果能赚取些钱财,也不应该专为自己享受,专为自己发家致富,应该拿出来发展社会生产和兴办社会事业。这是讲的外在的、经济方面的进取。一个人的心灵纯净比起经济富裕更为重要。《长阿含经》里有一部《善生经》,这部经讲的是做一个在家佛教徒应该具备的道德规范,子女对父母和父母对子女,师长对弟子和弟子对师长各应尽怎样的责任,亲戚朋友之间,主子和仆人之间各应保持一种什么样的关系,都讲得非常透彻、非常清楚。

    为了佛法住世,佛陀派了不少弟子到各地去弘扬佛法。他们用这些朴实的处世做人的方法在人群中进行教化。因为这些道理,能够适应当时的社会需要,所以能够对社会起促进作用。直到现在,那些佛教国家的比丘都还在履行自己的职责,他们生活在人民群众之中,给人们指出高尚的精神生活道路。他们是人们灵魂的工程师,是人们的指路明灯。比丘的责任很重大。他们首先应该加强自己在戒、定、慧三个方面的修养,否则就不能胜任弘传佛法、教化人群的工作。指导人们过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是人们进取的内在层面。就生活方面来说,道德生活的充实比经济生活的富裕更为重要。

    中国是个大国,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要达到劝人改恶从善的目的,中国需要有很多良好修养和知识丰富的优秀比丘。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佛教可以适应社会主义的条件。一个比丘能尽到自己的责任,将有助于社会的发展。佛陀的教导和社会主义的思想在很多方面是没有矛盾的。中国需要有这样一些比丘来进行工作。现在中国佛教界已经开始积极培养有知识的比丘,不久还将派五名学僧到斯里兰卡去学习佛法,学习巴利语。现在仅仅是开始。佛陀初转法轮时也只有五名弟子,现在你们也派五名学僧到斯里兰卡去学习,回来以后,可能扩展到五十、五百、五千‥‥寺庙里仅仅搞一些佛事活动,是不能体现整个佛教的精神的。要达到佛陀救世度人的目的,需要一批有知识、有修养、有道德的比丘进行工作,进行宣传。青年僧伽对佛教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如果认为佛教仅仅是念念经、拜拜神,那么他们的认识就错了。我们应当明白地告诉他们,佛教还有它更高超、更深奥的理论。比丘要把这些高超深奥的理论随时随地向信众们进行宣传,这是比丘义不容辞的职责。

    所有这些职责都落到你们青年学僧的肩上。所以,你们应该好好学习,既要学习佛法,还要学习现代科学,特别要着重修养,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

上面讲的这些,就是比丘应尽的职责。

 


2021年3月5日星期五

看似巧合

Wen-Ning He

妹妹带着女儿从淮北家里前往宿州陈桥参加一位亲戚孩子的满月喜宴,没有想到负责登记来宾礼品和礼金的那位“账房先生”,竟然是我小学和初中时候的同学陈辉。

我和陈辉都是同龄人,当年他在徐州读完初中之后,就随着父母亲一起回到老家在褚兰中学读高中文科和学习俄语,然后在毕业之后没有几年时间就结了婚,刚刚二十一岁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也恰好是陈辉孩子出生的这一年决心出家闻思修证佛法,并且在出家之后的第一个十年里面没有回过一次家,从此我们俩至少有二十多年都没有再见过面。

妹妹把我的联系方式告诉陈辉之后,又用手机拍下他的一张“工作”照片传给我。

   我在心里感到特别意外和非常惊喜之际,立刻就与老同学约定了见面的日期和时间。与此同时,我也想到褚兰中学里面安安静静地走一圈,用心想像母亲在六十年代在这里读高中时候的青春岁月,然后顺路再去拜访曾经教授母亲如何织毛衣的陈辉的妈妈何阿姨她老人家。

见面之后,我才知道陈辉的美丽妻子不仅是一位易安词和仓央嘉措情诗的爱好者,并且还在房间卧室里面的两面墙壁上都贴满了自己喜爱的雪莱诗歌的英文原句。由于没有标注任何汉字,于是趁着她在厨房里面忙碌的时候,陈辉让我把墙壁上的这些英文全部翻译一遍。译完之后,我郑重地告诉陈辉:“你能娶到这样一位妻子,用咱们农村话来说,是祖宗几辈子烧了高香。用佛教话来说,就是你前世今生修来的这段姻缘。”

最让我感到因缘不可思议地是,陈辉的妻子不仅是一位诗词爱好者,同时也是一位信仰虔诚的佛弟子,甚至还是在我剃度出家的云龙山兴化寺里面宣誓皈依的佛法僧三宝。

于是我们之间的话题,也就自然而然地转到佛法和宗教上面。

 

一、人类曾经长期跪在神的面前祈祷

在孔子开始教导弟子们“敬鬼神而远之”的那个时代之前,世界上的绝大多数的前人和先民们,都是怀着诚惶诚恐地敬畏心态跪倒在天神、地神、男神、女神、水神、海神、山神、风神、雷神、土地神和五谷庄稼神等各种各样的“神”的面前,不仅持续和虔诚地向诸神祈祷风调雨顺、祈求健康平安,甚至祈愿国基巩固和国泰民安等等。

这些在东西方的人类生活和历史记载里面,都是大同小异的常见现象,简单来说就是“人不如神、人卑神尊、神能主宰、赐福或者降祸于人、人只能礼拜、祈求和奉事于神”。

即使是在今天的所谓科学技术已经发达的时代里面,如果把人类从出现以来的生活状态总结为“曾经长期跪在神的面前祈祷和祈求”,也是无需忌讳或者刻意隐藏的曾经的事实存在。

 

二、佛陀让人类平等地站在诸神面前

孔子教导弟子们要“敬鬼神而远之”,这在当时的“敬神、拜神、事神、求神”的社会大环境里面,已经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伟大进步。因为即使是在科学教育逐渐普及的今天,只要观察一下东西方社会生活之中的成千上万地虔诚向神祈祷和祈求的神的儿女们地表现,很多人也能立刻感受到孔子教导里面的智慧理性部份和人类价值尊严,尽管孔子并没有继续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人类和鬼神之间有哪些共与不共的特点。

可是,佛教的“本师”释迦牟尼佛陀不仅详细说明了世人和天人之间的习性特征,并且还肯定了人类所特有的、与天人鬼神等等不共的一些尊贵与殊胜的特点,同时也明确地指出了天人生命之中的缺陷和不足,从此开始就把人类从原来的只能长期跪在天神的面前祈祷祈求和敬畏崇拜等等,直接就给扶着站立了起来。

但是,佛陀的教导并没有到此而停止。

在经典记载中,佛陀又被称为“世尊、明行足”和“天人师”等等,就是因为佛陀凭着自己的一己之力和甚深智慧,亲见“诸法实相”之后,发现了世间一切人类和天上所有神灵都必须要遵循着的“诸法因缘生灭、如是因生如是果”的缘起变化规律。

这个看似简单平常、没有任何神奇之处的“诸法因缘生灭、如是因生如是果”的缘起变化规律,只要用心对照人类历史上成千上万的虔诚跪在神的面前祈祷和祈求的男女老少,立刻就能觉察到犹如开天辟地一样地把人和神的二元对立关系从此给彻底结束了的智慧、慈悲、自信和勇气。

因为在这个不受任何人或者神的意志而改变的缘起变化规律面前,纵然是人类社会里面的看似和蝼蚁一样渺小和卑微的普普通通的男人和女人,他/她的生命价值、人生意义和心灵尊严,也是与天上的众神和地上的诸王是完全平等的。

因此在佛教里面,明确肯定和正式承认天人、神灵、精、仙、鬼、怪、妖等等不同众生的事实存在,但是却又禁止出家僧众和在家弟子皈依或者祈祷于任何一位天神精仙鬼怪妖等等。

原因就是这些众生不仅不堪作为人类皈依和祈祷的对象,甚至他们自身都还可能是贪嗔痴慢俱全、结缚烦恼未断、喜怒无常不定、生死流转不停等等。

 

三、跪久了的人,站着不习惯

在人类历史上和社会生活中,佛教可能是一个最让人费解的宗教,因为看上去充满了很多矛盾。例如,在早期佛法经典里面,既肯定和承认诸神的存在,又禁止弟子们向诸神皈依和礼拜。可是在中后期出现的佛教经典里面,一边宣扬着佛菩萨的广大神通、无量智慧和殊胜尊贵,又一边供奉着无数的护法天将(韦陀、四大天王)和民间神灵(关将军云长)来保佑寺院道场和僧众信人的安宁。

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简单来说有如下两点:

1.从佛法教理来说,只有完全通达佛教基础知识的人们,或者说已经正式走向初果须陀洹的佛弟子们,才能真正做到“无惧、无畏、无求”于任何宗教或者神教里面的那些天神精仙鬼怪妖等等。

可是,人类社会里面的绝大多数人的心灵之中,一直都是需要外界能有一位或者多位神灵来为自己提供依靠、庇护和保佑。也正是这些心理需求和现实需要地真实存在,才直接影响了一些佛教出家僧众和在家弟子从摄受众生的方便教化考虑,主动引进了一些印度传统宗教、西域诸国神教和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神灵。

2.从佛教历史发展来说,历朝历代都有一些为了衣食谋生和养家糊口、为了躲避徭役兵役和钱粮赋税而剃度出家的佛教僧众,这些也是事实存在,因此也没有必要刻意隐瞒或者故意无视。

这些出家僧众对于一板一眼和言必有据的佛法闻思修证,根本就没有任何兴趣。同时为了谋生的需要,也必须要借助神教里面的偶像崇拜、神迹宣扬、祈祷祈福、祭祀超度等等,才能迅速地实现职业生涯之中的个人理想与出家目的。

因此在以上两种原因的长期推动之下,本来明确禁止出家僧众和在家弟子向天神祈祷祈求的佛教,也就慢慢地从“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师教,一步一步地变成了社会大众眼中所看到的西文语境之中的宗教和神教。

中国禅宗高僧虚云老和尚曾经说过一句话:“秀才是孔子的罪人,和尚是佛的罪人。”

可是,如果和尚们不想方设法作一些怪,又有哪些居士信众愿意前来恭敬礼拜呢?

-------

安徽访友归来之后,收到一位藏族法师从青海发来的信息。我说起陈辉妻子喜爱仓央嘉措诗歌的事情,没有想到这位藏族法师出家前的大学毕业论文也是以此为选题,真是意想不到的又一次巧合。

择其善者而用之

  昨天晚上,平法师写给我一段非常精彩和务实的个人观点。征得其本人同意之后,我分段转载如下: 「分辨禅宗传承历史的真真假假,其实在我看来毫无意义,因为禅法本来就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教法。你不能用物理世界之中的事实存在与否,来观察寓意世界里面的人事传承和师徒对话,这是风马牛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