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Ning
He
早餐之后,我突然想到农历七月十五快要到了,绝大多数的汉传佛教寺院里面都在准备当天的“盂兰盆法会”活动和组织大众集体读诵《盂兰盆经》超度自己的现生与过去七世父母亲人,那么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道教经典之中和道教修道人士对于“中元节”有哪些定义、阐释和宣传呢?
我打开电脑上网进入道藏找到有关“三元”和“中元”的经文与注释,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再一次地感受到了开心、欢喜和快乐。想到这些开心、欢喜和快乐不能自己独享,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于是顺手写下这篇小文章分享给大家同乐。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三元方欲显明善恶之报,惩劝之妙法,故述上元、中元、下元以晓之。言一切众生,生死命籍,善恶簿录,普皆系在三元九府,天地水三官,考校功过,毫分无失。
所言三元者,正月十五日为上元,即天官检勾。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即地官检勾。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即水官检勾。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三官之所统摄。
所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天官校录者。十一月一阳生,正月三阳生,三阳成乾。乾者,天之用也。正月天道数成,故一切天官主当校录。
所以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地官检录者。五月一阴生,六月二阴生,七月三阴生,三阴成坤。坤者,地之用也。七月坤气王周,故一切地官主当校录。
所以十月十五日为下元,水官校录者。
……此经普校人天,仿学玄都大献之法,拔赎一切亡灵,愿行该广,故称大献。……拔度之宜,经文具载。故上从天子,下及兆人,若能遇此宝经,依文修选,探诸花果百味芬芳,备尽人间珍奇异物,列情励志,造大献盘,种种装严,虔心供养,十方众圣,鉴照分明,三代天尊,流恩授受,此乃目经意由也。
就此一卷之中,又为四也:第一从初至彻照诸天,名为序分;第二从尔时众圣下,至难可拔赎,名为正说分;第三从尔时太上道君得闻命旨下,尽颂终,名为通传分;……
敷黄金荐地,白玉缘阶,七宝琳琅,光明焕日,黄云四缠,紫霞三匝,香光缠苍,冲溢虚空。
其说法之所,悉以黄金遍布,其地阶之边,并用白玉而为缘钫。七宝者,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琴、玛碯之类。琳琅者,即玉之别名也。
天钧大乐,奇雅妙音,万种互作。】
经文开篇的这一段“注释”,对于经常阅读佛教经典的读者来说,是不是太熟悉了?因为经文中不仅出现了疑似借鉴或抄袭自《佛说阿弥陀经》里面的“黄金荐地、白玉缘阶、七宝琳琅、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琴、玛碯之类、天钧大乐,奇雅妙音,万种互作”字句,甚至还出现了“序分、正说分和通传分”的大乘佛经结构。
当然此经的重点还是“遇此宝经,依文修选,探诸花果百味芬芳,备尽人间珍奇异物,列情励志,造大献盘,种种装严,虔心供养,十方众圣”。只是这个道教的“大献盘”和佛教的“盂兰盆”,究竟是谁先谁后呢?
一、【天尊含笑,五色光明,从口中出,彻照诸天。】
刘宋西域三藏法师畺良耶舍译《佛说观无量寿经》:「尔时,世尊即便微笑,有五色光,从佛口出,一一光照频婆娑罗王顶。尔时,大王虽在幽闭,心眼无障,遥见世尊,头面作礼,自然增进成阿那含。」
二、【悭食过重,饿鬼报身。饥欲求食,食成火炭。渴方就饮,水变火精。此缘悭贪,障闭功德。】
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佛说盂兰盆经》:「大目犍连使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目连悲哀。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母得钵饭。便以左手障钵。右手抟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连大叫。悲号涕泣。驰还白佛。具陈如此。」
三、【……大众慈悲,称无量善,一时举手弹指,敬礼寻声救苦天尊,愿生生世世,莫作悭贪,障闭功德,受如此报。非直只饿鬼道中,亦更余处,流曳三涂五苦之中。】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四、【……但饮酒食肉,罪业既深,非直浊乱五神,抑亦轮回八难,遂使六根三业,广造诸愆,匿恶潜怨,身心不善,任情杀生,贪吝无端,失道乖真,不知回向,一入地狱,终无出期。】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地藏菩萨本愿经·观众生业缘品》:「尔时地藏菩萨白圣母言:南阎浮提,罪报名号如是。若有众生不孝父母,或至杀害,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出佛身血,毁谤三宝,不敬尊经,亦当堕于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侵损常住,玷污僧尼,或伽蓝内恣行淫欲,或杀或害,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伪作沙门,心非沙门,破用常住,欺诳白衣,违背戒律,种种造恶,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偷窃常住财物谷米,饮食衣服,乃至一物不与取者,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五、【……道君稽首又问天尊:作何因缘,得离众苦。行何福业,得还人中。……天尊告曰:斯等罪人,造罪既多,非是一类。若欲救拔,亦难可同。非一人力,得以济免。】
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佛说盂兰盆经》:「佛言。汝母罪根深结。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虽孝顺声动天地。天神地祗。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
六、【……当依玄都大献法,七月十五日中元之辰,地官校戒,擢选众人,分别善恶,诸天大圣,普诣宫中,简定劫数,人鬼簿录,饿鬼囚徒,一时俱集。……以其日夜烧香然灯,照耀诸天九幽长夜八门之中。作玄都大献,仿玉京山,采诸花果,依以五色,世间所有众奇异物,道具名珍,绫文锦绮,玩弄服饰,十绝旛幢,宝盖庄严,供养之具,肴膳饮食,百味芬芳,献诸众圣,及道士等。……於其日夜讲说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得解脱,一俱饱满,免於众苦,得还人中。自非如斯,难可拔赎。】
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佛说盂兰盆经》:「佛告目连。十方众僧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以著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当此之日。一切圣众。或在山间禅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树下经行。或六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或十地菩萨大人。权现比丘。在大众中。皆同一心。受钵和罗饭。具清净戒。圣众之道。其德汪洋。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现世父母六亲眷属。得出三途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若父母现在者。福乐百年。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华光。」
七、【……於是十方及道士等,感此至言,为之诵咏,上通九亿,下彻六天,地狱罪人,一时解脱。】
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佛说盂兰盆经》:「时目连比丘及大菩萨众。皆大欢喜。目连悲啼泣声。释然除灭。时目连母即于是日。得脱一切饿鬼之苦。」
八、【尔时十方众圣得闻天尊妙法,拔度之因,闻所未闻,悟所未悟,遂乃同声赞善,欢喜奉行。……太上道君、十方大圣,说偈颂已,天尊告曰:三元斋日,皆须讲说是经,勤修礼拜,六时行道,香汤洁己,过中不味,内外恬夷,淡泊无为,不交人事,先授十戒,静心闭意,思神念真,想存在法。尔时众圣一时稽首,请奉戒文。天尊告曰:第一戒者,不得杀生,淫祀六天神鬼。第二戒者,不得窃盗为非,取他财物。第三戒者,不得爱乐美色,嫉妬非法。第四戒者,不得妄言绮语,以为口过。第五戒者,不得耽酒沈酗,纵横无度。……】
道教五戒即“太上老君五戒”:第一戒杀,第二戒盗,第三戒邪淫,第四戒妄语,第五戒酒。
佛教五戒是:第一不杀生,第二不偷盗,第三不邪淫,第四不妄语,第五不饮酒。
道教和佛教的“五戒”完全一样,这是“英雄所见略同”的必然或巧合呢?还是“见贤思齐”的模仿或抄袭呢?
九、【……太上道君稽首礼日:三元斋法,中元之旨,前已具闻。未审上下二元,依何法式。】
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佛说盂兰盆经》:「目连复白佛言。弟子所生母。得蒙三宝功德之力。众僧威神之力故。若未来世一切佛弟子。亦应奉盂兰盆救度现在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可为尔否。」
十、【……天尊告曰:此三元斋,三录定简,灵宝要文。……今所陈说,七月十五日作玄都大献者,此乃总管上下二元,故以相告,宜遵之焉。……中元道,摄上下二元,其功最重。故玄都献法,拔度先亡,所以不言天官、水官,唯称中元者,唯中元地官。地官处中,中是正色,故举中元,以摄上下。又万物至秋,皆悉成结,所以取其方金即熟。故以七月十五日中元之辰,以为供养。又一切饿鬼罪魂,今日皆蒙释放。中元教戒之日,玄都大献之晨,常须建福修斋,行道讲经,供养三宝,拔度亡灵,既此一时,地狱囚徒,咸蒙福佑,遵则享祚,泄则祸臻。太上道君、十方大圣、飞天神王、七千二百四十童子,闻是说已,一时欢喜,作礼而去。】
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佛说盂兰盆经》:「佛言。大善快问。我正欲说。汝今复问。善男子。若比丘。比丘尼。国王太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万民庶人。行慈孝者。皆应先为所生现在父母。过去七世父母。于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饮食安盂兰盆中。施十方自恣僧。愿使现在父母。寿命百年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乃至七世父母离饿鬼苦。生人天中。福乐无极。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若一切佛弟子应当奉持是法。时目连比丘四弟子。欢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