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Ning He
常法师转来某宗弟子写的几段文字,内容主要是批评我“断章取义、执小谤大、邪知邪见、嚣张狂妄”等等,我阅读之后一笑置之。
常法师催我回复,我以不喜欢在手机上用一根手指头输入汉字为由婉绝。
常法师突生一计,直接建群把我和某宗几位弟子都拉进来聚集在一起。
这样一来,我再继续“装聋作哑”和“视而不见”就有些说不过去了,于是就用电脑登录微信进入群里,然后通过键盘回复一些文字。
一
我个人反思认为自己在写一些佛教小文章时,已经主动地压抑住情感、自觉地遣词用字和刻意地避免因为秉笔直书而得罪很多江湖佛教中人了。当然内心里面的真情实感肯定也是无法完全遮掩住,细心的读者自然也能敏锐地发现。
可是,如果要因此把我定性为“你就是一位内心里面充满了对大乘佛法仇恨和诽谤的南传上座部佛教信仰者”,或者“你就是因为在佛教界里面没有当官发财才导致的一肚子怨妇心态”,我还是要公开予以否认。
因为,第一,我不是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信仰者。我只是在南传佛教国家里面读书、生活和禅修了七年时间,然后选择了早期佛教作为自己的佛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并且认为南传佛教里面保留了更多一些早期佛教的教理法义和生活方式而已。
第二,我对大乘佛法经典内容和汉传佛教修行方式提出过很多批评、展开过很多辨析,但是根本不存在任何个人仇恨、故意诽谤、或者非要置之于死地而后快的毁灭和报复心态。
例如,我辨析《朝山和拜山》、辨析《魔女恶愿》、辨析《右肋出生》、辨析《闭关》、辨析《念佛》、辨析《世界》、辨析《紧那罗王菩萨》、辨析《梵网经菩萨戒》和辨析《六祖坛经》等等,或许在白纸黑字里面确实是有出现过一些个人调侃和嘲讽的内容,但是如果就此直接定性为“仇恨和诽谤”大乘佛法,我只能先入为主地视为是宗教信仰感情主导之下、或者是江湖利益驱动之下的一种欲加之罪。
第三,因为没有在佛教寺院里面当官发财就产生了一肚子的怨妇心态,对于这种结论,我连与其辩论的兴趣都没有。我只能说,哪怕是一起生活在同一个寺院里面的佛教出家僧众,仍然是有着人与人之间的完全不同的理想追求和心灵境界差距。
在此,我就借用一则历史上的“心灵鸡汤”和回忆一些生活中的“出家心态”来再次恶心一下自己:
在人类历史上,越南的李朝曾经出现过八位皇帝,其中就有四位皇帝选择了出家为僧修行。
可是我在某佛教寺院里面生活期间,曾经当面听过几位“老和尚”无比羡慕地说:“当和尚能够像◎◎(某著名寺院住持)一样,手里边有花不完的钱,房间里边有喝不完的酒,身边有一群人前呼后拥奉承伺候着,经常在国内外带团旅游,什么都见过了,什么也都吃过了,什么也都玩过了,这一辈子就是死了也值了。”
我当时听完这几位半路出家的“老和尚”的感慨,本来想说“当和尚当到◎◎这个程度就已经彻底毁掉了,◎◎出家到今天也不知道什么是佛法,什么是闻思修证,如何断除三结,如何走入法流”等等,可是话到嘴边又吞下去了。
因为我突然意识到对于这几位出家的“老和尚”来说,他们的佛教信仰、出家理想、生命追求和佛法知见,其实和这所佛教寺院的住持方丈◎◎是相同的境界。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位如果也能做到这所著名的汉传佛教寺院里面的住持方丈,有很大可能也是和今天的◎◎大和尚一样的商业经营和吃喝玩乐。
这些历史记载和生活见闻,听起来好像是“心灵鸡汤”一类的小故事,可是也证明了人和人之间的理想、追求、知见、眼界、心性和为人处世方法等等,确实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差距。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天人也不会生活在饿鬼中间。
纵然是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很多人之间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或者干脆就是“老死不相往来”。
一部《金瓶梅》小说,有人斥之为淫秽,有人称之为奇书,有人只能看到和羡慕西门庆的财富、势力、妻妾风流故事和胡僧药物功效,有人却能从中看到整个北宋(或明朝)的社会变化和市井心态。
在人间生活之中,事实存在着的这些差距,就是人与人之间不同的个人知见、心灵状态和人生境界。
在宗教理论之中的天堂地狱设置和佛教六道轮回描述,也是随着不同的个人知见、心灵状态和人生境界而造作出现形成和持续变化展开。
二
我已经有很多年不再阅读浏览、也不想阅读浏览诸如《法音》一类的佛教期刊和诸如“佛教在线”、“菩萨在线”或者是“菩提树下”一类的佛教网络。
原因倒不是因为它们的图片不美、内容单调、或者是通常所谓的“期刊杂志档次不高”等等,主要是感觉它们越来越像是专职负责佛教界的宗教活动新闻报道和宗教造像艺术介绍,可是关于佛教历史和佛法教理一类的专业文章却越来越少。
甚至可以毫不客气地说,一个暂时还没有得“法眼净”的佛教信仰者,如果自己的佛学知识和佛法知见,大多都是来自于以上这些佛教期刊或佛教网络,那么基本上也就是一位民间宗教信仰者的程度。
三
阅读我写的那些小文章,除了可以“断人法身慧命、宣扬小乘邪见”之外,其实还有两个作用,就是可以让细心的读者在反复阅读和思惟之际,能够逐渐得“法眼净”和慢慢走入法流之中。
对于普通的只是想泛泛了解佛教和佛法的人们来说,还可以减少很多在《大藏经》和高僧大德开示语录里面的寻找时间,从而能够在很短时间之内知道佛陀的教导内容、佛法的闻思修证和佛教的时空演变过程。
对于已经皈依三宝和决心闻思修证的佛弟子们来说,可以借鉴参考我提供的这些地图标识,直接开始清除心灵之中的断见、常见和戒禁取见,直接观察自己是否已经生起净信和正见,从而集中精力“生信”、“破见”和慢慢走向人间天上最多也不会超过七次往返的初果须陀洹旅程。
四
阅过藏的出家法师,并不一定能够寻找到朴实无华的佛法,也不保证能够走出相似佛法的重重迷宫。例如,净土宗的第十三代祖师印光法师,他老人家就曾经在普陀山法雨寺阅读过藏经。阅完之后,仍然还是念着“阿弥陀佛”圣号发愿往生。
岁数大、年纪长、官职高的老和尚,也并不一定懂得佛法的闻思修证。因为他们这些人之中,或者是把自己儿女的婚嫁大事办完之后才出家,或者是退休之后才出家,或者是为了享清福、图清净才出家。由于自身的岁数大,出家的当天就已经成了老和尚。因此,老和尚的年龄,并不一定就能证明他们懂得佛法的闻思修证。
接受过高等教育、拥有博士学位或者教授职称的人们出家之后,也不一定就能懂得佛法的闻思修证。否则,北京龙泉寺里面的那些出家“高僧”们,也不会被“大善知识”用《菩提道次第广论》和“依师、听话”洗脑忽悠很多年时间。
五
我当然没有智者大师的禅定功夫、没有虚云和尚的开悟境界、没有弘一法师的持戒严谨、没有印光大师的念佛修行。可是关键问题是,我既没有他们这些高僧大德脑子里面的那些佛法教理知识和闻思修证知见,也不认为他们信受奉行的那些“佛教修行”是佛陀教导的修行。
六
不要说“五十二”个阶位的菩萨们,把智慧加在一起也不如一位已经断除三结和生起净信的初果须陀洹圣者,就是“最后身”菩萨在成佛之前的闻思修证阶段里面,他的智慧也远远不如一位初果须陀洹圣者。
从悉达多沙门出家之后的六年苦行期间,所尝试过的各种各样的修行方法之中可以得到证明。
如果您非要说这些都是菩萨示现和表演,我也就无话可说了,我只能表示I 服了 You.
七
我现在有没有证果和已经证得什么果位并不重要,反正可以肯定地说决不会是大乘菩萨道52个阶位里面的任何一个。
但是我可以自信地说,我头脑和心灵里面的那些断见、常见和戒禁取见已经斩断和清除。与此同时,我头脑和心灵里面的贪嗔痴慢,也在一天比一天地持续减轻和减弱。
而且,做到这些并不困难。
在我看来,真正困难的是如何意识到各种各样的华而不实的修行理论,如何从华丽的神教迷宫里面走出来找到朴实无华的佛法闻思修证体系,以及清晰知道如何闻思、如何修证、先斩断哪些结缚、再清除哪些缚结。
八
已经清除“断见”的佛弟子,只要读到或听到一个人的言论,立即就能知道他的断见有没有断。
已经斩断“常见”和“戒禁取见”的佛弟子,只要读到或听到一个人的言论,也是当下就能知道他的知见程度。
这种能力就是“法”的摄受力和自己真正“皈依法”之后所产生的能力,简称“法力”。
举例来说,某年某月某日某地举行的一次佛教讲经比赛时,某法师一句“三年不吃盐,一个字一个字地刺血抄写了一部经典”刚刚出口之后,就迅速赢得了现场听众的一片掌声赞叹,但是我心里立刻就知道她和她的师父都还没有斩断“戒禁取见”。
这些能力也根本不是习禅和修定产生的神通,仅仅只是“见法”和“皈依法”之后生起的佛法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