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7日星期三

科学技术与极乐世界

Wen-Ning He

作者注:516日小文章《科学技术不是人类安心之处》发出之后,陆续收到多条留言提问。经法友同意之后,临时增加一篇答问。

-----------

一、「在今天这样的生活节奏里面,我想就是一个小学生都能看到科学技术影响生活和改造世界的巨大威力,当然科学技术也同时带来了一些不好的负面作用,比如核污染什么的,但是不管怎么说都不能无视科学技术带给人类的丰衣足食和卫生健康方面的有力保障,因此我认为把科学技术定义为第一生产力并不为过。」

 

科学技术可以转化为生产力,甚至能够成功地转化为大规模的“填湖造田、战天斗地、改造自然、把沙漠变成绿洲”的巨大生产力。但是科学技术永远都不会成为第一生产力,甚至是在某些特定社会和时代里面,反倒是有可能成为“第一破坏力”。

抛开比较专业的“核污染”话题不谈,就以当前我生活在其中的农村环境来说,由于农民多年来一直购买种子站出售的“科学技术”培育出来的各种各样的庄稼和蔬菜种籽,不仅直接导致了传统农业社会里面的“农民每年自己留取庄稼蔬菜种籽”的行为彻底结束,甚至还造成了每年都要从种籽站购买各种各样的庄稼蔬菜种籽回来种植。否则,把从种籽站购买回来和种植生长出来的植物种籽再次种植之后,不是出现“只长棵,不结果”的现象,就是出现“结籽少、产量低”的结果。

与此同时,还有经过多年来长期和大量地使用和喷洒农药,逐渐导致原来每年春天在河里都能看到的一群群游动着的小蝌蚪不见了,原来每年夏天晚上都能听到的此起彼伏的青蛙叫声消失了。

相比之下,当代农村里面已经出现的这些情况还不是最恐怖的现象。稍微有些历史常识的人们,不妨想像一下:如果没有普世文明作为价值判断标准进行不断约束和有力制衡,当代的科学技术一旦掌握在历史上的曾经火烧阿房宫的项羽手里、控制在曾经大肆屠杀四川百姓的张献忠手里、落入以屠城作为一种战争方式的成吉思汗领导下的蒙古大军手里……

因此,我一边公开承认和坦然享受着科学技术带来的日常便利生活和安全健康保障,一边又警惕着科学技术在特定社会和特定时期里面很有可能会成为魔鬼撒旦手中的“助纣为虐、为虎作伥”的强大工具,同时还明确否认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的第一生产力。

因为,任何社会和时代里面的人类的第一生产力,永远只能是芸芸众生内心里面的人性良知判断、道德底线施设、兴趣爱好追求、热情努力专注、自由想像创造、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抉择取舍智慧(择法觉支)。

 

二、「打扰法师,我曾经听过一位著名老法师净空老法师说过西方极乐世界的科学技术才是宇宙之中发展到第一流的,世界上所有的科学家都应当念佛到极乐世界向阿弥陀佛和无数菩萨们学习科学技术,不知法师您认同这种说法吗?」

 

首先,我不知道净空法师是在什么场合里面,针对哪些听众讲出的这个所谓的“佛法”观点,以及详细的上下文衔接内容,因此无法作出肯定或否定。一般来说,不妨视为老法师多年以来经常运用的方便善巧说法、诙谐幽默的通俗诱导弘法和聊天性质的即兴说法。

其次,“极乐世界”在汉传佛教里面,至少曾经出现过三个不同的概念和定义:

1.汉传佛教界里面众所周知的,过去有一位国王,出家之后名叫“法藏”比丘,他发愿创建一个殊胜的净土世界。经过很长时间修行之后,终于成就了“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的西方极乐世界。

关于这位国王出家、法藏比丘发愿和西方极乐世界的详细情况,有兴趣者请阅读《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

 

2.“极乐”是指世间第三禅的“离生喜乐”的觉受(乐第一),“世界”是指三禅行者的五蕴身心。

《杂阿含经·第十七卷·第四八四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跋陀罗比丘及尊者阿难俱住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阿难往诣尊者跋陀罗所,共相问讯慰劳已,于一面住。

时,尊者阿难问尊者跋陀罗比丘言:「云何名为见第一?云何闻第一?云何乐第一?云何想第一?云何有第一?」

尊者跋陀罗语尊者阿难言:「……有众生离生喜乐,处处润泽,处处敷悦,举身充满,无不满处。所谓离生喜乐,彼从三昧起,举声唱说,遍告大众:『极寂静者,离生喜乐,极乐者,离生喜乐。』诸有闻彼声者,是名闻第一。

「复次,阿难!有众生于此身离喜之乐润泽,处处润泽,敷悦充满,举身充满,无不满处,所谓离喜之乐,是名乐第一

 

3.“极乐”特指佛弟子经过闻思修证,次第灭尽“无明、贪欲、嗔恚”之时的彻底解脱之乐(乐第一)。

《杂阿含经·第十七卷·第四八四经》:[尊者阿难语尊者跋陀罗比丘言:「多有人作如是见、如是说,汝亦同彼,有何差别?我方便问汝,汝当谛听,当为汝说。如其所观,次第尽诸漏,是为见第一。如其所,次第尽诸漏,是名闻第一。如所生乐,次第尽诸漏者,是名乐第一如其所想,次第尽诸漏者,是名想第一。如实观察,次第尽诸漏,是名有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早期佛教里面,佛陀还曾经告诉过天帝释:无论是在乡村附近,还是在森林里面,在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只要有阿罗汉生活、居住和说法教化,这个地方就是天上有情和人间众生的真正乐土(极乐世界)。

《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应部·有偈篇·第十一·帝释相应·第十五经》:[〔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天帝释来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立于一面。立一面之天帝释,以此白世尊曰:「世尊!何处有乐土?」

〔世尊:〕园林幽美处,作美丽莲池,为人所乐者,不值十六一。乡村或森林,何处湿干地,阿罗汉所住,此悉爱乐土

阿罗汉所住的地方,为什么会被佛陀称之为“爱乐土”呢?

此中有深意,留与读者参。

山峰和石头

Wen-Ning He

「法师您好,有两个问题在我心里已经很长时间了,我也是一直都想提出来想听听您的佛学专业解读,就是心里是真的很想知道您是怎样看待杭州的飞来峰和苏州的生公说法,顽石点头这两个一直让我有过疑惑,但是又不能找到疑惑的根源在哪里。我最早想向您请教这两个问题,还是看了一位朋友转发给我的您写的那篇《美丽的三生石传说》,但是这位朋友也没有您的联系方式,最后我还是在◎◎法师那里意外加上法师的微信。法师如果愿意解读这两个好像是神话故事,又确实有很多人相信是事实,因为飞来峰就摆在那里,我相信您可能也上去过,最好是可以专门写一篇小文章来解读一下这两件事情,我在此先向您说声衷心感谢。」

--------------

按照民间很多人经常说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顺序,我就暂时不去考虑历史上的时间先后,首先解读发生在苏州的“生公说法,顽石点头”这一件在中国佛教界可以说是众所周知的具有传奇色彩的高僧传记故事。

同时由于现代社会里面的资讯搜索和信息读取已经是非常方便快捷,“生公说法,顽石点头”这件事情的发生时间、地点、人物、经过和影响等等,我就不再进行详细叙述了,反正整个故事的大意就是:道生法师的某些佛学知见,在受到当时的佛教界里面的很多著名僧众连续批评之后,自己一个人来到苏州郊外的虎丘继续讲说自己的佛法知见。由于道生法师的教理知见是正确的,讲法的语言口才也非常优美,在讲法过程中竟然让说法现场的很多石头都纷纷摇动,不断作出频频点头动作以表示同意道生法师的观点,一时法师名声大振。

在这个故事里面,最让社会大众感到好奇兴趣,同时也是最容易生出困惑不解的就是“顽石点头”这一段记载。因为按照常识,在没有受到任何外力的作用下,石头本身是不能自由运动、自发移动和“频频点头”的,但是中国佛教历史上却白纸黑字地记载着“生公说法,顽石点头”。古老的汉传佛教文献资料记载和基本的人间生活物理常识之间的这处矛盾,究竟要怎样解读呢?

在此先引入一件地方民俗趣事:我读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家乡一些教师对于某些在学习上确实是没有能力的学生们,经过屡次帮助却又反复失望之后,有时会在气愤之下当众批评某位学生:“你们的脑子怎么一点都不开窍呢?你是榆木脑袋,他是花岗岩脑袋。”

从过去的这件民俗趣事(放在今天来说,不仅是典型的师德修养不足,还直接伤害学生的学习信心和自尊心),可以看出某些教师口中的“榆木脑袋”和“花岗岩脑袋”,其实只是一个比喻说法,并不是真的用榆木和花岗岩做成的脑袋。被训斥的也都是正常的未成年人,只是有些人的特长并没有表现在死记硬背的教学考试成绩和假大空的“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的学校作文里面。

用自然界的某些植物、矿物和生活中的某些器物的名字,称呼某些生活在当时社会最底层的无钱、无权、无势的“草民”和“蚁民”,其实并不是当代某些教师的特权,甚至已经成为当时社会里面的很多中、上层知识人的日常语言和作文习惯。例如:北宋文人苏轼,就写过这样一首《浣溪纱》:「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在阅读这首词时,显然是不能根据现代社会里面确实有一些人为自己的“宠物狗”购买或制作了各种各样的“狗衣”,于是就从字面上把苏轼写下的“牛衣”解释为“牛身上穿的衣服”,当然也更不能把“野人家”解释成“自然界的原始野人居住的洞穴”。否则,您就是给苏轼再多配一双芒鞋和再多加一根竹杖,他也不敢去敲野人的家门讨一杯茶喝。

因此,我个人认为“生公说法,顽石点头”里面的“顽石”,其实是指生活在当时的苏州郊外虎丘地区的社会最底层的那些没有朝廷功名爵位、没有官府权势公职、没有四书五经文化知识、没有社会影响力量的普普通通的种田人、庄稼人、采茶人、手艺人、刺绣女和小商贩等等。因为这些人在很多所谓的“中上层人士”的眼里,也就是传统文化宣扬的“上智下愚”里面的被所谓的“上智”视为“下愚”的命如蝼蚁一样的草木之人。

从现有的文献资料观察,道生法师的佛学观点能够得到这些“顽石”们的信受和赞同,也正是因为这些崭新的知见能够让他们在日常的苦难生活和绝望的现实压抑之中,重新生起生活信心、真正得到宗教抚慰和亲自看到未来希望。

因此,还可以说“生公说法”是“因”,“顽石点头”是“果”。能够让“顽石点头”的说法,也并不是仅仅只有语言的精彩影响,真正起到主要作用的还是“法”的当下摄受功效和人心抚慰力量。

但是,道生法师自己一个人来到城市郊外为农民百姓宣讲佛法并且取得良好效果的历史事实,一旦被传统文字记录下来成为简洁的史料,经过多年之后由于时空的巨大变化和文化知识背景的逐渐缺失,原本只是和“牛衣”、“野人”一样的比喻性称呼的“顽石”,最终在某些人心中也就成为虎丘说法现场的那些真正的自然界里面的顽石了。

如果说“生公说法,顽石点头”是一个充满佛教传奇色彩的高僧故事,那么飞来峰就是一个类似于金庸武侠小说里面的“乾坤大挪移”一样的神话动漫故事。

简单来说,我个人认为:

1.飞来峰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小丘陵或小山峰,并不是“从印度灵鹫山飞来”。有兴趣考证的人们,既可以查阅地方历史文献资料,还可以采取中国和印度两处山上的岩石样本,送交有公信力的专业机构进行科学方法检测和比对。

2.很多时候,一些宗教界人士会主动创造神话故事、借助和依附某些神话传说故事,从而迅速地神化自己、吸引信众、聚集资源和建立道场,这些可以视为一种弘扬佛法的善巧方便手段。

3.无视历史研究发现和教理法义辨析的宗教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一旦天天讲、月月讲和长年不断地对内与对外宣扬,有时候可能会给清醒善良者带来难言的尴尬,有时候还可能会把“信行者”时空穿梭到几十年前、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的故事发生现场。

2020年5月24日星期日

科学技术不是人类安心之处

Wen-Ning He


 「请教法师一个问题,就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不断突破和应用技术的逐渐普及到社会上的各个领域里面,现在内心还是信仰鬼神的人和相信自己有前生有来生的人会不会越来越少了呢?」

----------

  我个人认为,随着科学进步和技术普及,普通的分不清“科学”概念准确定义的人们,可能会表现出对于传统的鬼神信仰和宗教理论不屑一顾,也就是民间常说的“半瓶水晃荡”。但是真正能够辨析清楚“科学”的概念、定义和意识到“科学”局限的人们,即使自己没有经常参加宗教活动,内心里面也是主动遵循着宗教经典的教导。例如:科学史上著名的牛顿、爱因斯坦、爱丁顿……

  按照社会常识来说,信仰任何一种宗教的具体人数的阶段性变化情况,要想得出相对准确的结论,只能参考一些优秀的专家学者们经过严格统计调查之后写出的报道。否则,直接说“现在信仰鬼神的人们越来越少”,或者是宣称“现在相信自己有前生有来生的人们越来越多”,都是一种自己个人的六根和六境接触之后生起的“见识”或“识见”。

  事实上,在阅读任何一种统计调查结论之时,都需要提醒自己:纵然是一些非常优秀的专家学者们经过“严格地按照科学标准进行研究调查统计”之后的结论,也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个人根境接触之后生起的“识见”在里边。

  有了这个基本认识之后,就比较容易谈论任何一种人类社会里面的宗教信仰和民间神话传说故事。因为严格来说,所谓的“科学”,其实只是人类对于自然世界和社会领域里面的某一具体对象或现象的一种观察和描述,因此科学研究首先重视的就是“真、假”和“有、无”这些“事实判断”。

  由于“科学研究”首先重视事实判断,于是也就直接引出了两个非常容易走入歧途和带来连续恶果的“错误知见”:

 

  一、过于相信科学技术的“科学至上、科学第一”,甚至是“科学等于事实和真理”的一些观念。例如:过去曾经流行过的和现在依然被某些人信受不疑的一些所谓的“唯科学论”、“万事不离科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等等。

  认真闻思过正确的佛法知识的人们,站在佛法理论的立场上,可以清晰地看出这些所谓的“科学至上”观念的错误之处和危害后果。因为这些观念完全忽略了人类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功能的有限性、六根接触六境(色、声、香、味、触、法)之后生起的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里面的无明、爱欲和执取作用。

  一些过度崇尚科学技术的人们,正是没有清醒地意识到人类六根功能的有限性,才会产生出“科学至上”和“一切都必须符合科学”的错误认知观念。因为他们只是看到科学技术已经能够登上月球表面、翱翔太空之中、航行海洋之上和飞行千里万里之外的阶段性成就,但是并没有意识到所有的人类发明出来的各种各样的科学仪器和设备,其实只不过是把人类的六根功能里面的某一种或多种功能予以加强和延伸而已。例如:X光,把人类的眼根功能加强和延伸;助听器,把人类的耳根功能加强和延伸……

  但是,无论怎样加强和延伸人类的六根功能(不断地发展科学技术和发明科学设备),人类在任何一个“当前”所能认识到的“事实”和“真实”,仍然还是无限时空之中的某一个阶段里面的部分“事实”和相对“真实”。

  这样的一个认识(知见),对于很多认真闻思过佛法的佛弟子来说,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最基本的佛学常识。例如:“如来有肉眼否?如来有天眼否?如来有慧眼否?如来有法眼否?如来有佛眼否?”《金刚经》里面的这段对话,已经清晰地透露出不同认识程度的人们之间的不同知见存在。

  但是对于很多过分地推崇科学技术的所谓“唯科学论者”来说,佛弟子的基本知见,在他们眼里可能就是一个“笑话”或者一点“鸦片”。

 

  二、直接把科学研究领域里面所重视的“真、假”和“有、无”这些“事实判断”,当成人类社会生活里面的“价值判断”的标准。

  例如:我是谁、我的生命从哪里来、我的生命向哪里去、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以色列对于偷渡过来的打工者意外去世之后的国民待遇赔偿、日本国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寻找在异国旅游身亡的国民遗体等等,这些都是属于价值判断的领域。也正是因为对于这些“价值判断”地不断思考和持续追问,人类社会里面才慢慢地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故事、出现了不同的宗教信仰修行体系和形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文明。

  但是,“科学”只是一种人类对于自然世界和社会领域里面的某一具体对象或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因此这就决定了科学关注的重点所在永远只是“真假”和“有无”的事实判断,而并不涉及到任何一种价值判断。可是,人类日常生活里面的宗教信仰,却恰恰是属于一种典型的“价值判断”领域,这就等于是明确地宣布了不能用科学技术的标准化设定,来观察和研究任何一种人类历史上和生活中的宗教信仰现象,否则就会出现完全相反的观点和结论。

  例如:在某些国家出生和长大的、从小接受着“爱护集体公物,如护眼中之珠”的人们,不仅很难想像以色列政府为什么要给予已经去世的非法偷渡打工者以国民待遇赔偿,同时也想不通为了一具死亡在异国他乡的普通人的遗体而兴师动众“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找到遗体还要空运回国”的“劳民伤财”行为。其实所有的这些“很难想像”和“很想不通”的人们,根本原因就是从小没有接触过真正优秀的价值判断,但是都接受过不同程度的科学技术。

  因为所谓的“科学”只是一种描述的方法,而且这种方法还是在不断地发展中、试错中、修改中、完善中和规范中,甚至可能会被后人的“科学”发现和研究成果给陆续地纠错、否定和推翻。因此“科学研究”和“科学技术”既不是一种世界观,也不包括价值判断问题,更不能作为人类世界的价值判断标准。

  甚至是人类的所有“科学研究”和“科学技术”,为了避免和预防出现重大灾难,非常有必要主动和自觉地遵守着人类社会已经正式形成的价值判断(普世文明)。否则,很有可能会把人类的六根功能(包括人类发明出来的各种各样的加强和延伸六根功能的仪器和设备)在六识知见里面的“无明、爱欲、执取”地持续作用下,直接引向“喝令三山五岳让路、征服宇宙、征服大自然”的极端狂妄自大和自寻死路之途。

  因此我的看法是:任何人如果能够知道“科学”只是一种描述的方法,“科学研究”首先重视的是“事实判断”,“科学技术”一旦脱离人类的“价值判断”的约束和提醒,就很容易走入歧途和带来连续恶果等等,自然就会去主动地寻找自己的宗教信仰,至少也不会对人类社会里面的传统宗教信仰生起厌恶或偏见。因为他知道所有的传统宗教信仰,只有认知程度的深浅不同和观察位置的高下之分,但是与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一样,都是人类历史上慢慢形成的,远远要比所谓的“科学研究”和“科学技术”更为重要的价值判断。

  甚至还可以说,无论科学技术有多么发达和普及,只要人类生命和群居社会还存在着,相信鬼神存在和相信前生后世的人们都会一直存在。甚至还有可能随着科学发现的不断增加和技术设备的陆续普及,信仰宗教的人们不仅不会越来越少,反而只会越来越多。

  主要原因就是人们清晰地知道:所有的宗教信仰都是属于价值判断,所有人的努力追求理想和言语行为实践,也都是基于自己内心深处选择和信仰的某些价值判断。

  错误的或邪恶的价值判断,能够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持续的痛苦和巨大的灾难(生身陷入地狱之中)。

  正确的和善良的价值判断,也能够让自己和他人在今生此世进入“现法乐住”之中,持续地闻思修行,顺利走入法流和解脱涅槃。

2020年5月16日星期六

佛弟子和宋徽宗

Wen-Ning He

「我感觉法师的心态好象是和汉传佛教有仇一样,你前年腊月就写过一篇紧那罗王菩萨是音乐家不是寺院厨房里面的监斋使者,今年怎么又把寺院建筑和皇宫式样给扯到一块去了,还说丛林清规是模仿古代宫庭管理,这是想和传统佛教信仰公开宣战吗,你想过没有又能影响多少人不相信紧那罗王菩萨在寺院厨房里面监斋呢,还说什么出家人搞琴棋书画梵呗武术是典型的不务正业,这是弘法手段懂吗,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这个道理你不会从来没听过吧,有时间还是少写文章少造业,平时多念几声佛多拜拜佛吧」

----------

读完这段文字之后,我随手回复这位某佛学院本科毕业的法师一句“请告诉我要怎样念佛”和一个笑脸符号,心里突然想起了北宋历史上的那位可以说是当时最著名的“天下(中国)第一号”的长期不务正业、甚至是彻底荒废正业,但是却又风流倜傥、多才多艺和自成一家的书法大师和丹青妙手徽宗赵佶先生(公元10821135年)。

我曾经在网络上面观看过徽宗赵佶先生的一些“瘦金体”书法作品和几幅“院体”花鸟绘画。记得当时在眼根和色境接触到的一瞬间之际,内心就已经感受到这位杰出的书画艺术大家的作品里面表现出来的那种特有的优雅大气和富贵华丽。以至于直到今天为止,在我记忆之中曾经留下过清晰印象的所有书法字体和绘画作品里面,徽宗赵佶先生的“瘦金体”和花鸟画,仍然还是最喜欢和最难忘的第一流作品里面的首选第一。

我曾经一厢情愿地为赵佶先生感慨过:如果当时可以明智地选择只做一株大宋王朝里面的醉心于声色犬马娱乐享受和书法绘画艺术创作的“人间富贵花(端王)”,而不是走到东京汴梁(今天河南开封)的皇宫金銮殿里面坐在“大宋一哥”的龙椅宝座上面必须主动地和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一群“摇尾文人”长期对外宣传的“为国、为民”的美丽动人口号,实际上纯粹只是“为自己的家人和后代子孙作长远考虑”的无可推卸的责任、使命和义务,不仅北宋王朝不会“呼喇喇如大厦倾”一样直接迅速地灭亡在赵佶先生眼前,甚至赵佶先生还会继续在人间留下更多的采花风流故事、优秀书法艺术和精美绘画作品。特别是书法绘画作品,纵然是在几百年后的今天现代社会里面,只要是还有一点“美”的欣赏能力的人们都不会否认徽宗赵佶先生的艺术造诣、书法功底和绘画功力。

可是,大宋王朝历代“一哥”的地下鬼魂幽灵和人间“摇尾系统”好象是特别喜欢“哪壶不开提哪壶”一样,不仅主动选择和恭敬迎请赵佶先生顺利地登上“大宋一哥”的最高权力宝座,甚至还任由他把自己对于声色犬马的追逐喜好和对于书法艺术的欣赏喜爱,又在几乎是不受任何约束和制衡的人间帝王的最高权力保护之下直接运用在最忌讳个人随心所欲发挥和任性挥毫泼墨的从政领域。

于是,赵佶先生成为“大宋一哥”徽宗皇帝之后,在自己的职业生涯里面却长期不务正业地继续追逐个人兴趣爱好和书法绘画艺术创作的结果,我想所有读过岳飞将军《满江红》的人们都知道“靖康耻,犹未雪”和“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悲愤文字,所有看过金庸先生《射雕英雄传》小说或影剧的人们也都记得一身正气的丘处机道长为郭靖和杨康的取名因缘,很多学习过北宋历史的人们也都知道一些“摇尾文人”撰写出来的“靖康二年,圣主北狩”的美容遮丑叙说。

 事实上,赵佶先生成为“大宋一哥”之后长期不务正业的结果,不仅是直接削弱和葬送了据说是中国历史上文人生命最安全和言论创作最自由的大宋王朝“家天下”的国运和家运,赵佶先生还亲自影响和改变了长期陪伴在自己身边的全部皇宫妃嫔、三十二位王子和二十二位帝姬(公主)等至少三千多位皇室成员的个人命运。因为这些所谓的天朝上国和大宋王朝里面的第一夫人、皇室贵胄和金枝玉叶们,都不得不在金兵的全程警戒、武装押送和肆意侮辱之下,一路步行跟随着天下第一号的不务正业却享有盛名的书法大师、丹青妙手和艺术巨匠的“大宋一哥”父子俩“北上狩猎”去了。

由于“大宋一哥”典型的长期不务正业,都能直接导致自己的祖宗江山丧失于金兵将领之手和妻妾儿女成为野蛮外族的“浣衣局”性奴和家奴,我就不说北宋灭亡之时,居住和生活在首都东京汴梁里面的普通百姓所遭受的来自金兵和已经投降并且重新成为“摇尾群体”的汉族官员的双重压榨、百般欺凌和肆意侮辱了。

可是,有多少人注意到中国历史上的成为“大宋一哥”之后却仍然还是沉醉在书画艺术创作和风流寻欢作乐里面的徽宗皇帝,和中国汉传佛教寺院里面的那些已经剃除须发“出家为僧”成为住持方丈大和尚之后,却公然无视佛教经典内容记载、公开提倡宣扬琴棋书画艺术、正式组建梵呗唱念演出团队和到处登台表演所谓的少林武术功夫的大和尚和大法师们非常相似,都是同样性质的典型的不务正业。

众所周知,任何王朝里面的任何一位皇帝的最重要的职责,就是能够领导一群文臣谋士把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民生和国防建设好,既要能让外敌不敢和不能肆意侵略,又要能倡导和维护一种公平和公正的社会环境,从而让国民可以有尊严和有保障地安居乐业生活。

如果一个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和他身边自己选择提拔的“摇尾群体”无法达到或者无心达到这个最基本的从政职业要求,那么他就应当表现出自知之明地主动下台让贤。否则,被外族侵略者武装俘虏之后的“大宋一哥”带着全家老小一路步行“北上狩猎”作为家奴和成为性奴的事例,如果相比历史上的很多次战争屠城里面的平民百姓的悲惨命运,其实已经是非常不错的充满人性关怀和人道主义的特别优待了。

与此类似,任何佛教传统里面的任何一处寺院僧团之中的住持和尚的最重要的职责,都是能够带领着一些出家僧众把释迦牟尼佛陀教导的佛法教理完整地继承下来、正确地闻思修证和无私地弘扬教授普及。否则,如果只是剃着光头住在佛教寺院里面,却不仅不去深入经藏闻思佛法教理,甚至还把民间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故事、文人雅士生活里的传统艺术形式和江湖人士赖以谋生的一系列杂耍表演功夫当作佛法内容公开提倡宣扬、公然供奉礼拜和长期误导不知佛教历史演变过程和不明佛法教理法义的社会大众,在我看来这已经是远远地超出不务正业的范围,甚至是已经走入借教谋生、发展和敛财的江湖神棍群体里面去了。

否则,很多人都会说“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可是却为什么不直接宣扬和详细介绍朴实无华的“即身观察、缘自觉知”的正确佛法呢?

再说,还有很多已经被“先以欲勾牵”勾引进入佛门并且成为虔诚的佛弟子的男女老少们,好象“上勾”之后也没有继续听到和看到哪位名山古刹的住持大和尚或者著名大法师紧接着引导和教授他们“后令入佛智”。

既然只能“先以欲勾牵”,那就按照“大宋一哥”徽宗皇帝的艺术才华,慢慢地引导已经虔诚“上勾”学习和修行佛法的有缘众生,一路步行“北狩”吧。

2020年5月14日星期四

做梦也是减压和疗伤

Wen-Ning He

借助现代科技发展和应用普及所提供的通讯便利,我在老家乡村生活的每一天里都能陆续收到一个、两个或者更多地来自四面八方(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的友人和佛子提出的关于佛法教理、法义辨析、根境识观、修行次第问题,以及对于佛教界和社会上公开存在的一些现象的观察与反思。

但是,我并没有针对所有的提问都给予详细回复,因为我个人认为仅仅是从特定的某个问题就可以看出:提问者不仅是对于佛教历史、教理法义、闻思修证次第、佛教界寺院里面的真实生活状态和出家僧众的心态不了解和不熟悉,甚至是对于社会生活里面的一些基本事实也是不了解和不熟悉,从而也就无法看到或者意识到产生这些困惑(乱象、胡搞和问题)的真正原因之所在。因此,我对于这类提问,经常都是本着一种“来而不往非礼也”的态度,直接给予简单的最多就是几句话的礼貌性回复。

例如:「法师请您看看这几个李子◎的生活视频,不知您认为她的这些美丽平静的田园生活,是不是体现出了禅宗修行的某些境界?

我点开第一个视频看完之后(剩下的几个都没看),直接就回复说:我在农村出生长大,读小学和中学时都有一周的农忙假帮助家里抢收抢种,可是从来都没有见过留着齐腰长发、穿着拖地长裙在园地里面劳动的女人,今天总算是看到了,也开了眼界和长了见识。

没想到发出去之后,随即又收到她的第二次提问:「法师您的意思是留着齐腰长发、穿着拖地长裙的女人就不能到田园里面去劳动吗?难道还有谁规定到田园里面劳动不能留着长发,也不能穿着长裙吗?

看到这样的问话之后,我楞住和发呆一会才回复说:没有人规定过,只是我认为留着齐腰长发、穿着拖地长裙参加田地劳动太不方便,甚至还会不小心踩着裙子的前面下摆把自己摔倒。我17岁时离开家乡去北京,从此就没有再参加过农业劳动,可是到今天为止,我是没有在生活中看到留着齐腰长发、穿着拖地长裙参加农业劳动的任何女人,可能有些职业演员是可以这样做的。

不到一分钟,我又看到文字显示:「法师您能不能先不要去纠结李子◎的齐腰长发和拖地长裙,您就直接评论一下她的田园生活里面有没有禅意在里面就好了?

我又发呆和楞住一会,然后认真地回复说:“禅意是非常率真和活泼的赤子之心,它的前提是真实不虚的本能一样的自然性情流露,而且这种非常个人化的本能一样的自然性情流露,一般来说都很难在宫庭环境、官场应酬、庙堂权谋、宗教场所、江湖人士、以及真正的长期从事着农业生产和体力劳动的男女老少身上自然流露出来。对于那些根本不懂禅,或者只是懂得一点皮毛禅学知识的人们来说,可能会从视频画面里看到一种如梦如幻好象童话一样的仙境和禅意。但是对于我这样一个在农村出生长大,从小也帮助父母亲做过一些夏收秋种和田园劳动,现在仍然是居住和生活在农村里面的中年人来说,我从头到尾看到的都是明显地超出生活常识的艺术设计和童话制作。”

把这段文字发出去之后,我就决定不再就李子◎的视频和“禅意”表达任何个人意见了,因为我知道在很多时候都不能随便地惊醒别人的美梦。否则,一个人突然从自己的美梦之中被来自外界的声音惊醒之后,再看到眼前的现实生活之中的肮脏、丑陋、算计和争斗,内心里面会迅速生起很多失落、沮丧、痛苦和难受。

因为很多人的童年,都是充满了快乐、关爱和幸福,但是却非常短暂。一旦长大之后走向远方的人群之中,又要承受很多意料不到的日常事变。有时候仅仅只是为了善待自己的理想追求和坚守内心的良知底线,才会主动地去做一些“疗伤性质”的可以自由选择开始、经过和结局的美梦,或者自愿地去欣赏和“代入”一些别人已经制造出来的所谓的禅意、仙境和梦幻。

甚至是在我看来,这种自己不愿醒来的心态和很多人学习佛法的经历也是基本上一样。佛陀教授的“即此五蕴身心如实观察、缘自六根境识如实觉知”的朴实无华的教法,可能并不会吸引很多喜欢李子◎视频的那些善良男女,因为她们目前还没有能力、知识、智慧、阅历和勇气看到很多问题的真正原因之所在,甚至仍然还是沉醉在自己选择的或者别人催眠的美梦(相似佛法、民间信仰、神教救赎)之中而不愿意醒来。

而且这种宁愿继续沉醉在美梦和幻境之中,也不愿意立刻醒来的深层原因里面,还有对于自己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投入的用心计算。因为要想知道现代农村里面的真实的生活状态,至少也要亲自走到农村里面去观察一天或一段时间的庄稼的播种施肥收割、田园的蔬果种植采摘、土地的耕翻整畦灌溉、河流的水质污染程度、农药的使用频率毒性、垃圾的分类收集处理、食材的种类来源途径和农民的日常劳动状况。可是所有的这些调查和观察,不仅需要自己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甚至还可以肯定地说:不会对农村生活或者田园生活,生起所谓的禅意、仙境和梦幻。

如果以重视“六根、六境、六识”之间的功能、作用和互相影响的早期佛法闻思修证来作比喻,我想任何人都能意识到:要想清楚地明白和熟练地掌握这些教理法义,至少需要认真闻思和虚心学习一段时间。但是要想学会祈祷、祈求、祈福、祈愿、三步一拜或者五步一拜地朝山和拜山等修行,可能只要几分钟或者半天时间就能熟练地掌握。这也就是类似于自己亲自到农村里面观察农民的日常生活状态和仅仅只是从李子◎的视频里面欣赏和讨论所谓的带有“禅意”的美丽平静的田园生活状态。

在这种自己不愿意去实地观察(用心闻思)的情况下,与其直接唤醒她们和让她们感受到美梦(相似佛法、民间信仰、神教救赎)失落或者破灭之后的沮丧心态,有时候出于慈悲为怀考虑,还不如只是在自己的内心里面默默地和安静地祝愿她们能够自己早日醒来,因为能够“止息生死”的“无上甚深微妙法”本来就有着“难闻”的特点。

对于暂时还不具备多闻、智慧、诚实、勇气、善根、福德和因缘的人们,李子◎的视频带来的所谓禅意般的田园生活,其实和相似佛法、民间信仰、神教救赎的功能有些一样,不仅可以视为一种心理减压和疗伤的方式,还可以帮助很多人在清醒的时候继续做梦和顺利进入梦乡。

2020年5月12日星期二

看似偶然和简单

Wen-Ning He

「法师您在文章里面肯定说汉传佛教寺院里面的殿堂式样就是模仿古代皇宫里面的建筑式样建造的,禅宗祖师制订的丛林清规也是模仿古代宫庭里面的那些管理制度整理出来的,现在想请您拿出详细的文献史料来证明好不好?要是拿不出证据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模仿的哪座古代皇宫建筑建造的寺院殿堂,也说不清是什么人在什么朝代模仿哪朝皇帝的宫庭管理制度立下的丛林清规,这就只能证明法师的言论只是没有任何文献史料证据可以拿来作支撑的个人之见,说穿了就是自己的牵强附会。希望您可以公开回答我的这些问题,谢谢!」

--------

首先,我要公开承认:至少到现在输入或写出这些文字之时,我还是既不知道、也不清楚、更拿不出任何一份文献史料可以证明汉传佛教界的寺院里面的殿堂建筑,究竟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模仿哪个朝代的哪座皇宫的建筑式样和施工图纸建造完成的。

不仅如此,纵然是在今天的此时此刻,我仍然还是不清楚:汉传佛教寺院里面每天都在运行着的“丛林清规”,在中国佛教历史上到底是由哪位佛教高僧或者禅宗祖师在某年某月某地(某寺)借鉴和模仿哪个朝代的宫庭管理制度整理完善出来的?以及这套所谓的“丛林清规”又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和什么王朝里面正式取代印度佛教僧团信受奉行的佛制戒律,最终成为汉传佛教寺院里面公开应用和普遍执行的、实际上也是唯一和最高的日常人事管理制度。

其次,我想公开说明:我并不是通过阅读文献史料和论文专著的方式,看到和借鉴学术界前辈们的研究成果之后,才得出自己的结论认为汉传佛教寺院里面的殿堂建筑是模仿古代皇宫建筑式样,以及所谓的佛教丛林清规制度是模仿宫廷里面的人事管理制度。

事实上,我是在长期的日复一日和年复一年的,无论是顺序流程还是内容花样都基本上没有多少变化的早晚上殿礼拜、三餐集体过堂、以及各种各样的仪仗排场列队“显摆”和所谓的“法事、佛事、祈福、超度”等宗教迷信活动敲打唱念表演里面,突然意识到自己眼前看到的汉传佛教寺院里面的这些美其名曰“修行”的日常生活内容,其实不过就是古代皇宫里面的那些钟鼓齐鸣之后皇帝上殿临朝、文武大臣集体礼拜之后对面站立排班、钟鸣鼎食的皇家贵族的宴会餐饮场景、以及皇室成员出行之时的所谓“仪仗队列”和“尊贵排场”的改头换面。

如果非要说毕竟还是有一些不同变化,那么在我看来无非就是原来的头戴皇冠、身穿龙袍的皇帝,现在变成了剃除头发、身披袈裟的住持方丈和尚;原来的头戴官帽、朝服上面绣着“禽兽”的文武大臣,现在变成了寺院里面拥有特权的执事僧官;原来的专职伺候主子、小主和官员的宫女太监,现在变成了丛林清规管理下的、至少从理论上来说已经是“众生平等”、“利和同均”的佛门“六和敬”清众;原来的皇帝老主、各位小主和朝中官员上朝议事和生活起居的环境,也从众人皆知的皇宫深院里面,搬到了门前悬挂着一块“佛教”招牌的寺院里面。

除此之外,无论是从汉传佛教寺院的建筑式样风格,还是从清规管理之下的人事更替和宗教生活,甚至是从生活在这种皇宫建筑里面和已经接受这种来自宫庭管理制度的丛林清规的一些人的心态、性格、思维方式和言语内容里面,我至今都还没有发现与过去的至尊皇帝、皇室成员、朝中官员和宫女太监有什么明显不同。

但是,我也拿不出任何文献资料或者论文专著,能够证明自己看到过的和思考过的这些观点、结论、未变和已变。因为我既不知道有哪些前辈们已经做过相关研究,也没有寻找、搜索和阅读过类似的资料文献。

因此,我承认我的言论和观点,只是基于日常存在现象和客观事实观察之后的个人思考结论。是以在此,我愿意接受您提出的“法师的言论只是没有任何文献史料证据可以拿来作支撑的个人之见”,但是否认“牵强附会”一说。

最后,我想正式声明:我在文章里面写下的所有关于汉传佛教寺院殿堂和古代皇宫建筑、丛林清规和宫庭管理的文字与观点,都是在没有阅读过任何前人发表和出版的研究成果之时的个人之见。

因此,鉴于“有(错)则改之、无(错)则加勉”的古圣先贤教诲,我衷心希望能够早日读到佛教界出家僧众和学术界专家学者们公开出版发表的能够证明寺院殿堂风格和皇宫建筑式样没有关系、寺院丛林清规设计和宫庭管理制度没有渊源的优秀论文或大作专著。

 

「诚恳请教法师一个问题,就是舍利弗在还没有知道佛陀已经成佛和说法之时偶然在路上听到Assaji尊者说“诸法因缘生,还从因缘灭,我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的时候,立刻就证得须陀洹果,我想这四句话里面并没有详细说明证初果需要断除身见、戒禁取见、疑惑和生起四种净信,因此想请法师解释一下舍利弗闻法之后就能证初果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

个人认为舍利弗在听到Assaji尊者(阿说示、马胜比丘)宣说的偈语之后立即证得须陀洹果的原因如下:

1.按照佛教界的传统理论观念,首先就是因为舍利弗尊者在过去生中已经发出“见佛、闻法”和“在佛陀的所有出家弟子中成为一位上首大弟子”的坚固誓愿,从而在此誓愿的引导之下于无数次生死之中长期累积“见佛、闻法”和“成为佛陀上首大弟子”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善根、福德和因缘。

至于舍利弗在今生遇到Assaji尊者和听闻佛法之后立即证得须陀洹果,只要能够站在“前前无始、后后无终”的轮回生死长河里面来观察,其实不过是看似偶然的必然结果和看似简单的破茧而出。

2.按照人类历史上的已知现象、事例和规律,舍利弗在听到Assaji尊者宣说的这首看似简单平常的偈语之后,立即证得须陀洹果的事实,已经间接地说明了他在听闻佛法之前的很多年里面,一直都在专心努力地思维和长期不懈地寻找可以终止生死轮回的方法与道路。

舍利弗在遇到Assaji尊者之前,为了寻找可以彻底止息生死轮回所付出的专心思维和艰辛努力,其实类似于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英国科学家牛顿:据说有一天下午,正当牛顿坐在一棵苹果树下思考的时候,从树上掉下的一只苹果恰巧砸在了他的头上和落在了他的面前,从此引出了物理学上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我想很多人都能猜到,在人类的历史上,除了牛顿之外,肯定还有其他不知名的、曾经在某一棵苹果树下被树上掉落的某个苹果砸到脑袋的男女老少。但是在科学史上发现和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的第一人却是牛顿,因为他一直专心关注和长期思考着“力”的现象与问题。

反过来说,人类历史上的在某一棵苹果树下被树上掉落的苹果砸中脑袋的男女老少有很多,但是由于自己本人并没有长期关注和认真思考过“力”的现象与问题,很多人可能只是把砸中自己的这只苹果捡起来之后直接吃掉,或者是带回家里当作一件有趣的事情分享给家人和朋友。

印度佛教历史上的舍利弗在听到Assaji尊者宣说的一首看似简单平常的偈语之后就能立即证得须陀洹果的事例,其实和牛顿先生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著名故事一样,都是在看似偶然和简单的表象之下,已经有着长期的专心闻思学习经历和不懈地努力寻找解脱实践。

甚至还可以说:

舍利弗看似“偶然”地遇到了Assaji尊者,就好像是牛顿先生看似“偶然”地坐在了那棵著名的苹果树下。

而看似“偶然”和普通简单的Assaji尊者的说法内容,又好象是看似“偶然”和平淡无奇的从树上掉落的正好砸中牛顿先生脑袋的那只苹果。

在人类历史上,肯定还有其他不知名的曾经被苹果树上掉落的某只苹果砸中脑袋的男女老少,但是由于他/她们可能没有长期用心关注和认真努力思考过“力”的现象与问题,因此砸中自己脑袋的那只苹果,也就只是一只水果和一份食物而已。自己被树上掉落的一只苹果恰巧砸中脑袋的经历,也就只是生活里面的一次偶然、一桩意外和一件趣事而已。

但是,对于特定的和具体的某个人来说,看似“偶然”的一只苹果砸中脑袋之后,牛顿先生从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看似“偶然”地听到Assaji尊者说出一首偈语之后,舍利弗立即证得须陀洹果。

在看似偶然发生的苹果掉落事件和看似非常简单的Assaji尊者说法内容里面,首先要注意的就是两位当事人:一位已经长期学习、观察和思考“力”的现象很多年,另一位已经努力闻思和长期寻找可以“彻底止息生死轮回”的理论与方法很多年。

我个人认为,如果没有这些已经付出的长期闻思学习努力,不仅被苹果砸中脑袋的牛顿不能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就是听了Assaji尊者说法的舍利弗,也无法在当下立即证得须陀洹果。

否则,万有引力定律完全可以由马顿、李顿、张顿和陈顿发现,过去和现在的所有看到和听到Assaji尊者这首著名偈语的人们,也都能立即走入解脱法流和迅速证得须陀洹果。

可是,人类历史上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曾经被树上掉落的苹果砸中脑袋一次、两次、甚至三次的人们,不仅没有成为第一个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家,可能有些人至今还不知道什么是万有引力定律。

国内外和佛教界的很多看到、读过、甚至能够熟练地背诵出Assaji尊者这首著名偈语的人们,不仅没有在闻法之后“得法眼净”走入法流之中,甚至还有很多人在闻法之后,仍然还是继续信受来自外界神灵的神秘加持和庇护保佑,仍然还是虔诚地祈福、祈祷和祈求。

最后,我借用《教父》里面的一句话:“用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用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可是,要怎样才能拥有“用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觉察力呢?

我再借用禅师们常说的一个字:

参!

2020年5月10日星期日

美色、美声、美食、美味

Wen-Ning He


「请法师原谅弟子继续追问下去,因为真的是很想知道“关闭根门”是不是不看、不听、不闻、不嗅、不起心、不动念呢?还有当佛弟子看到美色、听到美声、闻到美味、吃到美食的时候,应当怎样作意才是如理如法呢?」

---------

一、“关闭根门”不是“闭目不看”和“塞耳不听”

可以肯定的说,只要是遵循着“闻”(听闻正法)、“思”(如理作意)的学习顺序要求和修行实践方法,佛教里面鼓励和教授的“关闭根门”修学,无论如何都不能从字面意思“简单直接”地理解成“闭上眼睛不去看”、“塞住耳朵不去听”和“捂住鼻子不去嗅”等等,否则就是把“离苦得乐”的佛法修行,完全等同于传统儒生们常说的“非礼勿视”和“非礼勿听”这些教条规定。

而且这种“因文解义”出来的错误的“佛法”知见,一旦在特定的文化教育环境和社会人群之中得到长期传播宣扬,还必然会继续变化和畸形发展出类似于“女人是老虎(直接障碍学佛修道的成功)”、“修行要远离(最好是住在交通不便的深山里面和杜绝正常的人际互动有利于安心修道)”、“金钱是毒蛇(不仅万恶无比,而且能够增长人心贪婪和引起残酷争夺)”和“学佛之人要能做到面对一切境界都不起心、不动念”等等看似无比正确(其实只是针对性教导、阶段性要求和方便说法)的“佛言祖语”和“圣贤遗训”。而且这些似是而非的“佛法知见”和“修道理念”,不仅会引导古今中外的某些佛弟子做出一些极端和偏激的宗教行为(例如反感和厌恶女性、关上门窗把自己锁在房间里面美其名曰“闭关修行”等等),同时还会给佛教和佛法制造出很多消极印象、落后成见、法义误解与批评责难。

人间历史上的释迦牟尼佛陀亲自教导的“关闭根门”(即身观察、缘自觉知)的闻思修证方法,不仅不是很多民间宗教信仰人士通常认为的“不看、不听、不闻、不嗅、不起心、不动念”的类似于“活死人”僵尸状态和“枯木禅”无情修行,甚至佛陀和“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还在经典里面直接提醒学法者要特别注意和认真反思这种“不看、不听”的所谓“修行”。

例如:《杂阿含经·第十一卷·二八二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迦伽罗牟真邻陀林中。

时,有年少名欝多罗,是波罗奢那弟子,来诣佛所,恭敬问讯已,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告欝多罗:「汝师波罗奢那为汝等说修诸根不?」

欝多罗言:「说已,瞿昙!」

欝多罗:「汝师波罗奢那云何说修诸根?」

欝多罗白佛言:「我师波罗奢那说,眼不见色,耳不听声,是修根。」

佛告欝多罗:「若如汝波罗奢那说,盲者是修根不?所以者何?唯盲者眼不见色。

,尊者阿难在世尊后,执扇扇佛,尊者阿难语欝言:「如波罗奢那所说,聋者是修根不?所以者何?如唯聋者耳不闻声。

尔时,世尊告尊者阿难:「异于贤圣法、律无上修诸根。

从佛陀、欝多罗和阿难尊者的这一段对话内容里面,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欝多罗的师父波罗奢那教授给他的修行方法,就是类似于中国传统儒生们长期提倡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一样的「眼不见色,耳不听声,是修根。」

但是,在这篇经文里面,我们不仅看到有着“无上士调御丈夫”名号的佛陀立即提醒他:「如唯盲者眼不见色。」我们还看到“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也在现场告诉他:「如唯聋者耳不闻声。

经文“闻思”阅读到这里,即使我们仍然还不知道什么是佛法里面的“关闭根门”修行,但是我们至少能够清楚地意识到佛陀教导的“关闭根门”修行,肯定不是许多民间宗教信仰者宣扬的那些“闭上眼睛不看”、“塞住耳朵不听”和“捂住鼻子不嗅”等等。

事实上,佛法里面的“关闭根门”修行,不仅和很多民间宗教信仰者理解的“不看、不听”完全不同,甚至恰恰相反,佛弟子在“闻思修行”的过程之中还要主动、清醒、平静地在“六根”接触“六境”之际和“六识”瞬间生起之时,如理、如法、如实地“去看、去听、去闻、去嗅、去起心、去动念”等等。

因为就在这篇经文里面,佛陀和阿难尊者不仅直接否定了波罗奢那教导欝多罗的「眼不见色,耳不听声,是修根」的所谓“修行”方法,同时还宣说和教授了佛法里面“关闭根门”修行的重要原则:

如是,阿难!若有于此五句,心善调伏、善关闭、善守护、善摄持、善修习,是则于眼、色无上修根。耳、鼻、舌、身、意法亦如是说。……阿难!是名贤圣法、律觉见迹。阿难!是名贤圣法、律无上修诸根。……阿难!我为诸声闻所作,所作已作,汝等当作所作……

任何一位出家或在家的佛弟子,只要愿意放下自己头脑里面的那些先入为主的错误知见,从现在开始虚心闻法、用心思维和如法修行(不是根据民间宗教信仰传说,而是依据经典内容展开修道实践),我相信都能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这种佛教里面特有的“关闭根门”修行。因为佛法修行根本不难,通常所谓的“难修”、“难行”和“难证”,其实是指一个人在短暂的生命旅程里面,由于自己的善根、福德和因缘没有成熟,从而“很难”遇见、“很难”听到正确的佛法知识讲解和修行方法教授。这种情形也就是经典上面常说的“佛法难闻”,但并不是指“佛法难修”和“佛法难行”。

至于如何在“关闭根门”的前提下“去看、去听、去闻、去嗅、去起心、去动念”,佛教经典里面已经留下了详细教导、具体要求和真实事例(释迦牟尼佛陀教授过、阿难尊者称赞过、难陀尊者实践过),任何一位愿意遵循着“闻思修证”顺序的佛弟子,都可以“见圣贤而思齐”和“依教法而奉行”。

 

二、依据经典教导,如理观察和如法作意

佛弟子在社会人群里面和日常生活之中,当看到美色(听到美声、闻到美味、吃到美食)的时候,可以依据已经熟练掌握的经典内容的教导,提醒自己立即开始练习如理平静观察和如法思维作意。

1.杂阿含经·第十一卷·二八二经》「彼圣弟子如是如实知:『我眼、色缘生眼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此则寂灭,此则胜妙,所谓俱舍;得彼舍已,离厌、不厌。譬如力士顷如是眼、色缘生眼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俄尔尽灭,得离厌、不厌,舍。』

 

2.杂阿含经·第四十三卷·一一七〇经》世尊告诸比丘:「……愚痴无闻凡夫眼见色已,于可念色而起贪着,不可念色而起瞋恚,于彼次第随生众多觉想相续,不见过患;复见过患,不能除灭。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多闻圣弟子若眼见色,于可念色不起欲想,不可念色不起恚想,次第不起众多觉想相续住,见色过患;见过患已,能舍离。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3.《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应部·六处相应·第二〇六经》「以眼见色,心倾于可爱之色,心背离于不可爱之色,正念不现前,缺乏思虑而住;又不如实知心解脱、慧解脱,如彼起恶不善之诸法,不能无余灭尽。以耳闻声……以鼻嗅香……以舌味味……任何人若不向身增修其正念,或不复修者,则彼眼为可意之色所引去,彼背于不可意之色彼耳为可意之声……鼻为可意之香……舌为可意之味所引去……诸比丘!如是为不摄护。

诸比丘!如何为摄护耶?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以眼见色,心不倾于可爱之色,心不背于不可爱之色,令正念现前,思虑无量而住;又彼如实知心解脱、慧解脱。如彼所起之恶不善法,无余灭尽。以耳闻声……以鼻嗅香……以舌味味……以身触触……以意识法,心不倾于可爱之法,心不背离于不可爱之法,令正念现前,思虑无量而住。又彼如实知心解脱、慧解脱,如彼所起之恶不善法,无余灭尽。

无论任何人,其身增修、复修正念,彼眼亦不为可意之色所引去,不背离于不可意之色。彼耳……………………意,不为可意之法所引去,不背于不可意之法。诸比丘!摄护即如是。

择其善者而用之

  昨天晚上,平法师写给我一段非常精彩和务实的个人观点。征得其本人同意之后,我分段转载如下: 「分辨禅宗传承历史的真真假假,其实在我看来毫无意义,因为禅法本来就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教法。你不能用物理世界之中的事实存在与否,来观察寓意世界里面的人事传承和师徒对话,这是风马牛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