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4日星期三

圣教和神教

Wen-Ning He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句话如果应用在我的生活之中往往就变成了“祸无双至”和“福不单行”,因为我还没有从中学老师发来的易中天教授宣称的「中华文明是缺失科学与宗教这两个维度的」这句话里面走出来,圣法师紧接着又发给我一个「世界佛教教皇·第三世多杰羌佛」的小视频。这要是按照民间传统的“没过(正月)十五都是年”的说法,就等于是连续收到了两次新年开心大礼包!

可是,看到视频里面出现的这个头衔,我还是立刻就意识到策划设计和精心包装这位「世界佛教教皇·第三世多杰羌佛」的团队成员,其实和易中天教授都是一样地对于佛教和宗教的认知模式。

简单来说,就是直接继承了亚伯拉罕宗教系列里面的神教观念之后,一个是狂妄自信地运用着这些“天启神教”的观念,直接武断着“传承文明文化、教授知识经验、教化世间众生”的根本不是神教宗教的觉者、圣者和圣人的教导;另一个则是身体力行着“不作不死”的人生信念,直接就把“一神教”里面才有的那顶“官帽”拿来套在自己的已经长满脓疮和毒泡的脑袋上面。

 

一、汉语宗教,根本不是英语religion

二、英语religion,只能特指“亚伯拉罕”三教

亚伯拉罕,又名“亚伯兰、易卜拉欣”等等,大约出生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通常被认为是希伯来民族、阿拉伯民族的共同祖先,同时也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共同信仰的一位先知。

所谓的“亚伯拉罕”三教,就是犹太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新教)和伊斯兰教,因为这三大宗教都是来自于同一个源头的地地道道的“一神教”:相信和承认宇宙之中只有一位创造了世界万物和人类的、同时又超越于万物和人类之上的、并且彻底主宰和完全支配着万物生命和人类命运的、独一无二的唯一真神。

以英文语境之中的religion为例,可以肯定地说它只能对应、指向和解释信奉亚伯拉罕是先知的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些“亚伯拉罕诸教”。

可是,稍微有一点点佛法基础知识的人们都能看出来,对应、指向和解释“亚伯拉罕诸教”的religion决不可以直接拿来解释或者定义佛教、道教和儒教,原因就是儒、释、道这三种“宗教”出现的环境(形而上学前提)、教理法义和信仰追求,是完全不同于亚伯拉罕诸教。

如果用大白话来说就是:中国传统社会里面的儒、释、道三教,虽然都有承认和尊重神的存在,但是根本就不具备亚伯拉罕宗教系列里面的那些神教特征。

为了避免引起争论,我简单辨析如下:

1.犹、基、伊三教,都有清晰的二元对立、人神对立、人与自然环境对立的特点。这些特点,如果往好的方向说,是能够引导信仰者对于人类的身心结构和生活的自然环境展开持续不断地观察探索和研究实验,从而出现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但是,彼三教里面的所有的这些“对立”,在中国传统的道教、儒家和佛教“此三教”里面都不存在。不仅不存在“人与神”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儒释道三教甚至还明确宣称人能成为神、人能成为圣、人能融入天地万物和自然虚空之中、人可以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光等等。

 

2.犹、基、伊三教,都有设立一位最高的、能够创造天地万物和主宰人类生死祸福的超级大神“真主”或“上帝”,因此世人必须敬神、事神,甚至是把自己的生命交于所谓的宇宙之中的这位唯一的真神。

可是,在中国传统的儒释道三教里面都没有设立这样的一位能够创造天地万物和主宰人间一切的超级大神。在社会上长期流传的所谓的“盘古开天辟地”其实只是少数民族的传说,号称是“比天地还早八百年”的“鸿钧老祖”,也只是小说家的创作,并不是道家或道教之中的人和神。因为中国传统三教提出的最高皈依处,是“法”、是“道”、是“天命”,而不是任何一位超级大神的意志和命令。

特别值得赞叹的是,在中国传统的儒、释、道三教里面,纵然是天上的神地上的王,也是要和人间的成千上万的、普普通通的、看上去和蝼蚁一样卑微和渺小的男人和女人们一样,也是要遵循着觉者发现的“法”、圣者宣说的“道”、圣人教授的“天命”这些宗教。

否则,就是“无法无天”、就是“无道昏君”、就是“自作孽,不可活”。

只有注意到这些事实现象和懂得这点基础道理,才会意识到中华文明,或者说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的这种顶天立地和继往开来的人类殊胜智慧,这种在“法、道、天命”面前,与天上诸神和地上诸王平等地闻思修证的自信精神,不仅是远远超出了亚伯拉罕宗教信徒们的想像能力,也明显超出了著名教授易中天先生的理解能力。

 

3.犹、基、伊三教,都有设立一个或多个“先知人物”和“神的使者”,从而能够把神的指示传达给世人。

可是在儒释道三教里面,觉者、圣者和圣人的弟子们通过自己的闻思修证而见法、见道、入道、得道和“知天命”,因此并不借助、依赖、或者期待着类似于彼三教之中的那些先知和使者前来传达上帝和神的命令。

通过以上三个简单对比,至少可以初步了解到亚伯拉罕诸教系列之中的“犹、基、伊”三个宗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都是地地道道的神教(来自于神的教导),都是完全不同于“儒、释、道”三家传统“宗教”的典型的一神教。

如果没有注意到这个前提,直接就拿着亚伯拉罕宗教系列里面的几把神教尺子过来测量和观察一番儒、释、道三教,然后再自信满满地说出「中华文明是缺失科学与宗教这两个维度的」结论,这只能证明自己根本就不懂东方和西方的宗教。

 

三、不能脱离具体语境闻思宗教

四、不能用信仰神教的心态闻思修行佛教

2021年2月23日星期二

圣人之教和神教宗教

Wen-Ning He

校友圣法师传给我一个小视频,让我批评一下所谓的“第三世多杰羌佛”。

我点开视频观看了几秒钟就不再往下看了,因为很早以前就知道这是一个由台湾商人精心包装出来的宗教商品,只是没想到现在已经开始“中西合璧”并且直接放弃“法王”的宣传模式了,真是与时俱进!

可是,我一点都不想批评这个所谓的“第三世多杰羌佛”,原因非常简单:

1.只要释迦牟尼佛的这一期教法在人间还没有完全消失(隐没),那么在这期间根本就没有任何人能够成为继释迦牟尼佛陀之后的第二位佛陀。佛弟子无论是出家僧众还是在家居士,今生今世经过闻思修证能够达到的最高成就,也就是证得“慧解脱”或者“俱解脱”的阿罗汉果,从而完成和佛陀一样的彻底解脱。但是,并不能成为十号具足的第二位、第三位、或者是第N位佛陀,这些都是最基础的佛法常识。

一位佛弟子如果连这些最基础的佛法常识都不知道,那么就只能被定义为是虔诚的善男或信女。

 

2.本来都是最简单和最基础的佛法常识,可是最近二十多年来仍然还有至少几十万的心地善良的“佛弟子”虔诚地跪倒在“第三世多杰羌佛”这个王八蛋面前。因此在我看来,最应该被严厉批评的人,毫无疑问应当是那些“专业”传承佛法、修行佛法和弘扬佛法的佛教界出家僧众。任何一位稍有良知的成年人,至少也应当质问一次:你们这些“专业”传承、修行和弘扬佛法的佛教出家僧众,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为什么不把最基础的佛法常识直接教授给大家?

 

3.这个视频里面唯一能够引起我注意的内容,就是“世界佛教教皇”这几个汉字,因为已经让我看到了赤裸裸地直接模仿一神教的造神方式。当然这种传教方式,不仅已经被东亚诸国里面的某些佛教团体稍加改头换面之后娴熟地运用到今天,甚至还被某些无知的佛教学者称赞为“某某模式”等等。

因此,要想真正防范“第三世多杰羌佛”这样的附佛外道源源不断地在人间社会里面出现和招摇撞骗,佛教界的出家僧众和在家弟子首先就要暂时停下长年累月不断地祈福超度法会、敲打法器唱念、梵呗歌舞表演和放生慈善活动等等,从而能够集中一段时间了解和掌握一些最基础的佛法常识和宗教概念,然后也能教导和自己有缘的虔诚信众清晰知道这些最基础的佛法常识和宗教概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斩断各种各样的附佛外道“借佛教之名”在社会上兴风作浪的内因和外缘。

 

一、汉语宗教,根本不是英语religion

今天仍然在汉语里面经常出现的“宗教”一词,其实在很多人的认知里面早已不再是传统汉语语境里面的“宗教”的定义,而是直接沿用了清末民初时期由一些文化人辗转介绍到汉语之中的“明治维新”时期日人从西语里面作出的翻译。

在中文的传统语境里面,“宗教”是一个合成名词,但是组成它的两个汉字都要以动词进行解读。

(一)宗:尊也,凡尊者谓之宗,尊之则曰宗之。简单来说就是尊奉、尊敬、取法、效仿、归依、归向的意思。

1.食之饮之,君之之。--《诗·大雅·公刘》

2.以天为法,以德为行,以道为--《吕氏春秋》

3.尔父母之言。--《仪礼·士昏礼》

4.室家遂--《楚辞·招魂》

5.江汉朝于海。--《书·禹贡》

6.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周。--《史记》

 

(二)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教之者,识旧事也。简单来说就是传授知识、讲解学问、教导、教诲、教育、教化、教授人民大众,所谓“传道、授业、解惑”等等。

1.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左传》

2.以教国子弟。--《周礼·师氏》

3.教,文之施也。--《国语·周语》

4.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5.修教三年。--《韩非子·五蠹》

6.其次教诲。--《史记·货殖列传》

7.择师而教。--《师说》

8.以教吾子。--《柳河东集》

9.昨日蒙教。--《答司马谏议书》

从以上文字之中,可以清晰看出“宗教”一词在中文语境里面的定义是:既有公开宣布声明的自己所尊崇的人物、所信奉的理论、所遵循的原则、所践行的教导等等,同时又有具体的培养人才的顺序和步骤、开展教学的技巧和方法等等。

可以说,只要能够达到,或者说已经具备了这两个标准(有所宗奉、有其教法),那么就可以称之为中文语境里面的宗教。例如,孔子与孔门弟子之间、墨子与墨家弟子之间,都是完全符合有所宗奉和有其教法的标准。

甚至是从西域诸国辗转传到中原大地上面的佛教和佛门弟子,虽然是外来客人,可是放在中文语境里面观察,也是符合师徒弟子之间有所宗奉和有其教法的标准,因此源自“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佛教,才会在中国展现出“宗门”和“教下”的两类不同学风。

可是,无论是怎么观察研究和讨论辨析孔门、墨家和佛教,都只能在东方语境里面的宗教定义前提之下展开和进行,绝不能用西文语境里面的宗教定义来“”中国历史上的宗教,原因就是中文语境里面的这些宗教,根本就不是西文语境里面的那些宗教。

因为此处的“宗教”并非彼处的“宗教”,因此决不可以“生搬”西文语境里面的宗教理论,来“硬套”中文语境里面的传统宗教。

 

二、英语religion,只能特指“亚伯拉罕”三教

所谓的“亚伯拉罕”三教,就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因为这三个宗教都信奉古希伯来民族和阿拉伯民族的共同祖先“亚伯兰”为本教的先知。

以英文语境之中的religion为例,可以肯定地说它只能适应和解释信奉亚伯拉罕是先知的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但是却决不可以用来定义佛教、道教和儒教是religion,原因就是各自出现的环境(形而上学前提)完全不同。

简单辨析如下:

1.犹、基、伊三教,都有清晰的二元对立、人神对立、人与自然环境对立的特点。这些特点,如果往好的方向说,是能够引导信仰者对于人类的身心结构和生活的自然环境展开持续不断地观察探索和研究实验,从而出现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但是,彼三教所有的这些“对立”的特点,在中国传统的道教、儒家和佛教“此三教”里面都不存在。不仅不存在,儒释道三教甚至还明确提倡人能成神、人能成圣、人能融入天地万物和自然虚空之中、人可以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光等等。

 

2.犹、基、伊三教,都有设立一位最高的、能够创造天地万物和主宰人类生死祸福的超级大神“真主”或“上帝”,因此世人必须敬神、事神,甚至是把自己的生命交于所谓的宇宙之中的这位唯一的真神。

可是,在中国传统的儒释道三教里面都没有设立这样的一位能够创造天地万物和主宰人间一切的超级大神。在社会上长期流传的所谓的“盘古开天辟地”只是少数民族的传说,所谓的“鸿钧老祖”也只是小说家的创作,并不是道家或道教之中的人和神。因为中国传统三教提出的最高皈依处,是“法”、是“道”、是“天命”,而不是任何一位超级大神的意志和命令。

因此,在中国传统三教里面,纵然是天上的神,也是要和人间的人一样地遵循着“法、道、天命”。

 

3.犹、基、伊三教,都有设立一个或多个“先知人物”和“神的使者”,从而能够把神的指示传达给世人等等。但是在儒释道三教里面,只有通过自己的闻思修证而见法、见道、入道、得道和“知天命”的个人,却从来没有设立过类似于彼三教之中的那些先知和使者。

为了避免引起宗教争论,以上三个简单对比,已经可以证明“犹、基、伊”的三个彼教,完全不同于“儒、释、道”的三家此教。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不同的“形而上学”前提之下出现的人类宗教,也是具有很多根本性的不同和自身特征,因此也是不能根据某个宗教的自身特征直接定义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形而上学”前提之下出现的其它“宗教”是宗教。

因为,此宗教非彼宗教。此处的这些宗教,根本就不是彼方的那些宗教。

虽然此处的这些宗教,也是已经被某些不学无术的宗教徒和心怀鬼胎的江湖人,陆续地演变成类似于彼方的那些以祈祷、祈求、祈福、保佑作为日常特征的religion宗教。

但是,从源头流出来的根本的教理、法义和传承依然还在,有智慧的人们仍然可以寻找到从来不提倡向神祈祷、祈求、祈福和希冀保佑的,与神平等的,甚至是直接肯定人类的生命还要超越于神灵的早期宗教。

 

三、不能脱离具体语境闻思宗教

我在生活和旅途中曾经遇见过很多人,只要谈话内容涉及到佛教,通常都是立刻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直接就把佛教定性为一种宗教。很多时候,看到对方表现出来的自信满满的眼神和听到对方不容置疑的声音,我都是迅速地调整心态“只想做一个老老实实听话的好人”。

对于很多人把佛教视为是一种宗教,我认为主要有如下几种原因:

1.在中国社会生活之中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的佛教,由于不断地“融汇民间信仰、融合各种神教、满足人类希求、随顺众生欲望”等等,从而已经具备了近现代宗教的很多特点。

2.在社会上的传统风俗习惯里面,很多人就是把佛教称之为一种宗教。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是这样称呼佛教,时间长了,很多人也就叫成习惯了。

3.在学校之中使用的教科书内容里面,也是把佛教称之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于是接受了这些教科书知识的成千上万的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把佛教视为世界上的一种宗教。

4.在政府部门的职责划分里面,佛教是归入宗教局负责的“佛、道、伊、基、天”五大宗教之一,这就等于是官方已经正式认定和公开宣布佛教是一种宗教。

因此,在以上这些内因和外缘的共同作用之下,除了一些专业研究宗教的学者和接受过基础的佛法闻思的佛弟子还知道佛教是佛陀的教导,在社会上还是影响了很多人把本来不是西文语境之中的宗教定义的佛教,直接视之为和称之为一种宗教。

事实上,也正是因为把中文语境里面的“宗教”直接等同于西文定义中的“宗教”,于是才误导了很多虔诚善良的人们在有意无意之中选择了以信仰神教的心态来闻思修行佛教。

与此同时,很多江湖人士也开始利用西文语境之中的“宗教”的特征,从而随心所欲地解释和宣扬中文语境之中的佛教。

 

四、不能用信仰神教的心态闻思修行佛教

因此,今天的当务之急,并不是去批评“第三世多杰羌佛”,而是如何让很多社会大众眼中的那些“专业”闻思修证佛法的佛教寺院里面的出家僧众,也能公开停止已经走入神教信仰道路上面的祈祷、祈求、祈福、寻找加持、希冀保佑、敲打唱念、放生慈善等等宗教活动;

如何让全国佛教界讲经比赛的“金银花一等奖”第一名的那位出家法师,知道“不吃盐”是一种多部律典上面都有记载的、佛陀曾经当众批评过的、提婆达多比丘主动提出来的戒禁取见;

如何让佛学院里面的法师和学僧都能清晰地知道汉语语境之中的宗教和佛教,根本就不是英语里面的religion宗教,从而在以后的讲经说法之中时刻加以用心分别和仔细辨析。

否则,不从这些方面用心珍惜佛法和护持佛教,那么类似“第三世多杰羌佛”这样的江湖人士和附佛外道,还会源源不断地“换了个马甲”之后继续在人间生活里面到处招摇撞骗。

2021年2月21日星期日

第一推动力

 Wen-Ning He

二十多年前在家乡的中学里面教过我的一位女老师,看到我自拍自发的月亮照片之后,可能是瞬间回忆起我在学校里面读书时候一本正经地沉迷于气功修炼从而无心学业的那些陈年往事,于是就在电话里面笑得语无伦次地说:“你现在也是四十多岁的人了,这不就是上弦月吗?我早就看到了,有什么稀奇呀!你是不是又想到天人合一、天人感应那里去了?”

我说这次还真没有想到这些,纯粹就是以前没有注意过,这些天又在连续听空海法师讲“无字天书”和“大地风云经”,中间暂停休息一下眼睛出来晒晒太阳的时候,突然发现天空上面已经出现了月亮,心里感觉一边艳阳高照,一边月亮悬空的日月同时出现很少见。

教书时候就经常在课堂上当众训斥我“成天脑子里面胡思乱想不务正业”的老师不等我讲完就打断说:“这是很常见的现象,反正你的科学知识我也从来没有看好过,你还是继续讲你的修行和修炼吧。我发给你一个小视频,你看过之后用佛学观点谈谈他推崇的第一推动力精神。”

我打开视频,原来是一个四分二十九秒长的易中天教授和一位叫“柳总”的谈话。

看完之后,我告诉老师:“易中天的这些观念,在我看来毫无新意,都是从五四运动之前就已经出现过的,包括胡适之都是这一类的观念。我还遇到过一位复旦大学博士毕业之后出家的法师当面对我说「如果没有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人的生活会比现在还要好很多。」”

老师说:“那你就用佛学理论指出易中天错在哪里好了。”

于是按照老师的要求,我又重新观看一遍这两个男人的谈话视频,并且随手记下自己认为可以辨析的从易中天教授口中说出来的自信满满地“高见”。

 

一、「中华文明是缺失科学和宗教这两个维度的。」

易中天教授的这段结论,首先让我想起梁漱冥老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大意是“如果传统文化一直按照自己的老路发展,那么就是再过一万年,也无法制造出飞机”等等。

既然很多文化名人,甚至包括一些汉传佛教界里面的拥有博士学位的出家僧众都说中华文明里面缺失科学,那么我这样的一位既没有学术著作、又没有博士学位、更没有社会名气的人,也就不去自不量力地辨析中华文明里面到底有没有科学了。与此同时,也更不能针对“科学”的词性来源、产生环境和意义演变展开辨析了,因为这本来就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形而上学环境里面的“形而下学”。

可是,如果所谓的“科学技术”只是一种“形而下学”的范畴,那么直接得出中华文明里面缺失了“科学”这一结论,显然是武断和不符合事实。因为“说有容易说无难”,任何一种“形而上学”里面都能产生出“形而下学”,不同的“形而下学”之间也只有进步和落后的区别,哪里会出现“缺失”的空白呢?

同样的道理,今天在很多场合中谈论的“宗教”一词,包括在大学和研究所里面教学的宗教课程等等,严格来说对于“宗教”的定义,基本上都是来自于“一神教”特点的基督教的规范,然后再直接运用这个“一神教”特点的基督教的规范去“”中国传统社会里面的所有的信仰。

经过这样生搬硬“”之后,特别是把本来不是宗教的中国传统信仰直接“”入“一神教”特点的基督教的规范之内进行比对之后,自然就会得出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这一荒谬结论。

事实上,在中国传统社会里面出生和长大的很多人,哪怕是斗大的字都不识一筐的“白丁”,内心里面也是普遍信仰着因果报应、举头三尺有神明、干坏事不会有好下场、善恶到头终有报、只在来迟和来早、近在自身远在儿孙等等。

因此在这个最基本的对于“宗教”的理解上,我认为易中天教授的宗教知识还是沿袭着五四前后的那一帮半吊子文化人的宗教观念。

至于和他对话的那位“柳总”,个人感觉他的宗教知识更差,因为他完全不能反驳易中天教授的这些明显荒谬的观点。

 

二、「我们从来不讨论第一推动力,第一推动力在西方物理学界是多么重要的问题。」

 

今天,已经有很多人讨论过第一推动力,我相信在以后仍然还有一些人热衷于讨论第一推动力。可是,如果用佛学理论审视这个所谓的第一推动力,那么稍微有一点点佛学常识的人们都会立即觉察到这是一个既没有任何意义,也永远找不到第一因的话题。

因为科学技术属于“形而上学”指导下的“形而下学”,物理学又是科学里面的一个分支,因此也是归入“形而下学”的范畴。理解了这个归属,自然就容易知道为什么中国文明里面不去讨论这个所谓的第一推动力。

这个原因,如果用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三大支柱之一的佛学理论来说,甚至可以直接清晰地告诉大家:

1.在宇宙之中,根本就没有这个所谓的第一推动力。

2.任何企图寻找第一推动力的想法,都是由于人类自己有限的智慧和观察能力所导致。

道理非常简单,佛法缘起理论认为“前前无始、后后无终”。如果企图向前寻找一个最初的开始、第一推动力、第一因等等,是永远也无法找到的,因为“因前有因,前因之前更有他因,他因之前复有远因”,如此一路追溯下去,根本就找不到那个所谓的第一因、第一推动力、最初的开始等等。

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既然根本就不能找出这个所谓的第一推动力,那么干脆就不用去寻找好了。

但是,如果在无尽的时空之中特意截定一个时间段,那么在这个特定的阶段里面是可以找到所谓的第一推动力、第一因、最初的开始。可是,找到的这个第一推动力,仍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推动力,仍然还只是一个特定阶段里面的“暂时假名”为第一的“第一推动力”。

因此,我个人认为易中天教授可能是一位当代优秀的历史学家,但是可以明显看出他并不懂佛学,当然也不是真懂中国传统文化,否则他也不会自信满满地脱口而出以上这些话。

 

2021年2月20日星期六

知道最重要

Wen-Ning He

村委会里面的一位深受村民尊重的委员,刚刚才到五十五岁,突然就在家里晕倒了。据说还没有送到医院,就在救护车上去世了。

火化安葬之后,他的母亲、兄弟和孩子连续几天看到他在家里出现,并且还能面对面地说话和交待后事。于是家人请来几位颇有名气的擅长过阴和通灵的人士查询去向,听说他已经在天上成神了。

消息一经传开之后,立刻成为很多人聚会谈论时候的主要话题,因为大家都有一个先入为主的知见,就是认为神是生活在天上的有权力、有职责、有神通、专职掌管人间考察和赏善罚恶、并且自己还要遵守“天条”规范的“体制内”的那些神仙。

带着好奇和神秘,几位年迈的老人结伴过来直接问我:“普通人死后,要想成神有哪些条件?”

想成神,很简单,这是一件在没死之前就可以做到的事情,为什么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成呢?其实只要在自己生前注意调整自己的心念,尽量接近或者达到“神”的“心念”和“特点”就可以了。

 

一、“神”的心念

简单来说具有如下四个特点:

1.慈心遍一切处:神爱所有的世人,无论他/她是什么性别、民族、国籍、种族或者宗教信仰等等,因为神的慈心都是以爱护作为生起之处。

真正的神,绝对不会提倡只有相信我、畏惧我,我才会保佑和救护你,或者是鼓励一种宗教通过武力消灭另外一种宗教。反过来说,没有慈心的即使不是魔鬼,至少也可以肯定不是真神。

 

2.悲心遍一切处:神对待世人,不仅从自己的慈心里面生起给予幸福和快乐的心愿,同时又从自己的悲心里面生起解除世人身心痛苦的意愿。因此,想成神的基本要求就是能够同时生起“给予快乐”和“拔除痛苦”的心愿和意愿。

明白了这个道理,自然可以清楚那些只会在自己的心灵之中播种、教唆或者增加痛苦不安、恐惧和仇恨的“神”,其实就是一些妖魔鬼怪伪装成的真神。

 

3.喜心遍一切处:神的外表相貌,或许有些显得庄严、威武和凛然不可冒犯等等,但是神的内心里面,始终都是充满信心、具足希望和涌现着喜乐。因此可以说,整天无精打采和萎靡不振的状态不能成为神,长年累月怨恨嫉妒和歹毒不善的心态也不能成为神。原因就是这些心态和状态,完全不与神的心态和状态相应。

 

4.舍心遍一切处:神在虚空之中看似随手取来的无量财富,其实来自于生前的乐善好施。神在天上的消遥自在和在人间的神通变化,也是来自于生前的收摄身心和澄心静虑。而且,所有的神,如果要想拥有这些在世人眼中已经是非常殊胜的生活状态,除了已经生起和持续扩散出来的慈心、悲心和喜心之外,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舍心”,就是在还没有成神之前已经能够逐渐放下了很多束缚自己心灵的人、事、物。

以人间生活为例,任何一个人,如果能够自觉地从心灵里面放下对华丽服饰和精美饮食的向往,这是已经生起了“舍心”。如果能够主动地放下对权力官职和财色名利的向往,这也是已经生起了“舍心”。如果能够果断地放下对于如烟往事回忆所带来的后悔和遗憾,这也是已经生起了“舍心”。

任何一个人,只要能够在自己的心灵之中同时生起和持续扩散慈悲喜舍这四种珍贵的心念,可以说就已经具备了成为“神”的正常心念。

 

二、“神”的特点

1.因果分明:神普遍具有程度不等的五种神通,对于生前死后的因果报应事实,就不再只是从道理上了解和知道,而是能够通过自己有限的神通能力亲眼看到。因此,神可以有身见、常见和戒禁取见,但是决不会有“人死如灯灭、一了百了、我死之后哪怕是洪水滔天”的断灭见。

 

2.谨言慎行:神有能力亲眼看到自己和他人的有限范围之内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因此普遍具有谨言慎行的群体特征。相比之下,精、仙、鬼、怪、妖这些众生,往往就显得放荡不羁一些、无法无天一些,甚至有时候直接就是任性乱来一通。

例如,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八仙过海”,正是因为这八位是仙人,而不是“体制内、编制内”的神,所以才敢于“任性一时、各显神通”。

 

3.正大光明:神通常居住在欲界天的第一层四天王天,大多担任着巡视一四天下、防范妖邪蛊惑、日夜保护世人的职责,因此能成为神的一项重要条件就是心地光明正大和品行正直公平。反过来说,生前喜欢权谋算计、平日热衷江湖把戏的人们,也基本上不具备直接成为神的可能。

 

三、知道修道

综上所述,人类社会中的任何一个人,如果知道了神的心念和特点,并且自己主动地、自愿地把心灵之中的纷乱心念,逐渐调整到神的心念状态,同时在日常生活之中把自己的知见言行,自觉地调整到慢慢具备和具足神的特点,这就已经是走在“成神”的道路上面了,哪里还用等到死后才能成神。

因此简单来说,任何一个人,如果能够真正明白了“修神之法”和“成神之道”,那么根据“一法通,一切法通”的原理,他/她自然也就明白了“修仙之法”和“成仙之道”、“修炼之法”和“全真之道”、“修行之法”和“成佛之道”,甚至是“变畜生之法、成畜生之道”和“下地狱之法、进地狱之道”等等。

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通过认真闻思,清晰知道佛教初果须陀洹圣者的要求和特点,并且能够用心地在日常生活之中默默地觉察、发现、斩断和清除心灵里面的“身见、戒禁取见、疑”三类结缚,从而慢慢地生起四种坚固不退的纯净信心,那么即使这个人没有任何学历学位、没有读过佛教学院、没有剃度出家受戒、不会法器敲打和梵呗唱念、不会琴棋书画和少林武功、甚至是从来没有看过《大般若经》和《瑜伽师地论》等等,他/她也是佛陀教法里面的已经走入法流的须陀洹圣者。

2021年2月15日星期一

世世常行菩萨道

Wen-Ning He

首先说明,这篇小文章的标题,是我临时决定采用空海法师2010127在福建厦门的“互动问答”(上、下)两个视频里面的、最后在问答结束之时法师带领大家回向的最后一句话,当然也是汉传佛教界里面最常见的几个回向偈之一。

这样做的直接原因是我还没有听完“互动问答”的第二个视频,就被一位法师的来电打断。等到通话结束之后,我继续听完问答,顺便再把和法师的这一通谈话整理成文。

 

一、肯定有受益和收获

这段时间一直在认真听闻空海法师出家前后的佛法系列讲座,原因是有两位佛弟子(也是一对恩爱夫妻)提醒我:“阅读师父的小文章有一年多了,总感觉和台湾空海法师的观点很像。师父看过空海法师的阿含解脱道讲座吗?”

我以前没有看过,但是并不妨碍现在开始闻思学习。于是听到这个有趣的法讯之后,我立刻搜索出空海法师的两个版本的《阿含解脱道次第》系列讲座,并在当天开始放下所有事情,专心认真闻思。

到今天上午为止,已经看完三个系列的视频讲座:

1.阿含解道次第(台北中鼎版) (130) 20013-20021

2.阿含解道次第(电视弘法版)78)时间不详

3.厦门动问答(上、下-2010127

如果说在这三个系列讲座里面给我留下的最有益的启发和帮助,严格来说就是空海法师在讲解“缘起性空”时演示过的一张幻灯片内容:

 

因为在观看这张幻灯片时,我瞬间想起了早期佛教里面的“火遍定”、“水遍定”、以及佛陀特有的“身上同时出水火”的“双神遍”修行原理。当然与此同时,我也想起了西藏密宗里面的“拙火定”修炼理论,以及道法修炼里面的“引离火入水”和“从水中取火”的练功方法。

我个人认为这是连续观看和听闻空海法师的这三个系列讲座的最重要、最受益和最有帮助的收获。至于其他的那些佛法知识和闻思修证内容,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新”的感觉。

 

二、转向阶段的正常现象

按照我自己的闻思学习方式,如果我决心了解某个人的思想观念,我会集中精力认真地和连续地阅读这个人已经出版或发表的所有文章著作,包括随着时代变化和科技进步出现的音频和视频等等。

举例来说,我上学时阅读冰心的著作,就是把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的一套八册的《冰心全集》从第一篇《在法庭上》,一直读到最后的墓志考证。出家后阅读印光法师文钞、阅读宣化上人开示、阅读虚云老和尚开示、阅读南大师东拉西扯等等,基本上都是采用这样的方式。但是,在还没有阅读完、还没有闻思过某个人的一定数量的代表性著作之前,我还是遵守着只谈个人感受,暂不做出结论的原则。

现以空海法师的《阿含解脱道次第》系列讲座来说,我已经从中听出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的“天人合一”气息,还有“世界宗教是一家”的圆融、包容、理解、欣赏、互相赞叹、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气味。

但是,我认为这是传统的汉传佛教界出家僧众和在家弟子面对当代佛教已经出现的转向趋势,在有意或无意之中采取的一些应对措施。

 

三、弘扬早期佛法的三种类型

众所周知,当代汉传佛教界里面已经接触到早期佛法的出家僧众和在家弟子越来越多,各自在闻思修证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勇气胆识、正直人品、择法能力和说法方式,也可以简单归纳为三种不同类型。

1.直接回归早期佛教,彻底抛弃汉传佛教型

这一种类型的佛教出家僧众,可以玛欣德(林欣)尊者为代表,是属于民间传说中的“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的较真类型。

其做法就是直接依据早期佛法经论闻思修行、翻译和讲解,并且彻底抛弃传统汉传佛教界的宗派著述典籍和闻思修行方法。甚至在“悲愤之极”的“注重原典”的做法下,竟然连汉传佛教界已经沿用了几百年、上千年的佛教常用人名都弃之不用。

最有趣的是,我一个出家二十多年的佛学院毕业生,有时候阅读玛欣德尊者著述或讲稿里面出现的汉语人名地名,都会经常卡得一愣,如果不及时对照注释,都不知道遇见了哪位和走到了哪里。

 

2.依据早期佛法教理,抉择大乘汉传义理型

这一种类型的佛教出家僧众,应当以印顺法师为代表,可以定义为“承上启下、护法安僧”类型。

因为大乘佛法和汉传佛教也不是纯粹都是凭空杜撰、瞎编乱造出来的,也是有着千丝万缕的从早期佛法《尼柯耶》和《阿含经》里面增加发展和陆续演变的过程。因此,在大乘佛教、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里面,仍然保存着或多或少的早期佛法教理和闻思修证方法,只是被很多后期出现的佛法给掩盖住了而已。

现在,根本不必要彻底推翻大乘佛法和汉传佛教,只要把这些来自早期佛教的朴实无华的闻思修证方法抉择出来、讲解出来、让更多佛弟子清晰知道和自由选择就好了。

何况人类历史已经证明,即使彻底打倒和砸烂一个所谓的旧世界,也并不一定能够顺利建成一个新世界,甚至有可能在很多方面还不如原来的旧世界。

 

3.继续融合南北传承、融汇世界宗教型

这一种类型的佛教出家僧众人数最多,在我看来当代最著名的可能还不是空海法师,而是在欧洲海外弘扬佛法的已经去世的某位外籍禅师。当年他在闽南佛学院里一顿饭吃了一个半小时,让我感到厌烦不已。可是现在按照“死者为大”的古训,我就不提这位禅师的名字了。

 

四、空海法师的闻思修证背景

如果是从以上三种类型的出家僧众之中作一个简单比较,那么可以明显看出第一种“彻底抛弃汉传佛教型”的佛教出家僧众,至少在汉传佛教界里面没有多大的弘法空间,因为没有哪些寺院里面的住持方丈大和尚愿意请来这样的法师“拆自己的台”。

今天的玛欣德尊者只能长期“驻锡”在云南景洪西双版纳一地,就是事实证明这种类型的出家法师不受汉传佛教界中高层欢迎。

第二种“抉择大乘汉传义理型”的出家僧众,在传统汉传佛教界里面也不会受到欢迎。因为相比之下,只是在用一种温和委婉的方式指出传统修行方法里面的某些错谬,这仍然还是表现出了不赞同、不认可、不附和。这种态度,肯定会让很多宣扬传统佛法多年的“祖师教派”里面的佛教出家僧众心生不悦,甚至发展成厌恶。因此,相对来说,“融合、融汇型”的出家僧众就会广受欢迎。

空海法师也是属于融合类型的佛弟子,我根据他自己在讲座里面介绍的闻思修证经历,简单分析他走入融合型道路的原因如下:

1.传统的中医师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

众所周知,阴阳五行、五运六气、天地大宇宙、人体小世界等等,都是传统中医师的重要学习内容。

2.佛法老师杨郁文教授影响

很多佛弟子都知道,编撰出《阿含要略》的杨郁文教授是一位大家公认的研究阿含经的专家,但是很少人知道杨郁文教授还是一位虔诚的“菩萨戒弟子”和菩萨道信仰者。

多年以前,我无意中阅读到这些事时,我也无法想通一位精研《阿含经》的专家怎么还会受菩萨戒呢?但是后来当我阅读到斯里兰卡的圣法大长老也是发愿修行菩萨道成佛时,我瞬间就想通了这两个人的决定。

 

五、小提示

借用一句陈寅恪先生为王国维先生撰写的碑文作为这篇小文章的结束语:「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共三光而永光。

有鉴于此,闻思修证佛法的佛弟子们仍然可以放心地闻思学习空海法师的佛法讲座,因为他讲的基础的佛教历史、佛法常识和修证顺序还是正确的,只要心里知道他是一种融合型佛法思想观念,只要自己不跟着他“世世常行菩萨道”就可以“择其善者而行之”了。

写完这篇小文章发出之后,我也继续认真闻思空海法师的佛法讲座,今天下午就开始听他讲《六祖坛经》,并且决定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面把他已经公开分享出来的所有讲座全部认真听一遍。

2021年2月9日星期二

皈依法的四种常见错误

Wen-Ning He

有几位信仰虔诚和心地善良的佛弟子连续提问关于“皈依法”的疑惑,其中一位可能是流行歌曲听多了的缘故,竟然说自己的闻思修证信心这些年来“热情已被耗尽”,听起来很伤感,想起来也很无奈,因为这种现象其实并不是某个人的个案,而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学佛人群”之中的常见现象。因此,我想还是有必要从最基础的佛学知识和佛教常识来辨析一下“皈依法”的常见错误。

现在根据个人闻思经历,将很多佛弟子对于“皈依法”这一佛教最高宪法内容理解方面最容易出现的四类错误,简单归纳辨析如下:

一、认为“皈依法”就是皈依佛教里面的“法宝”,就是皈依记载着佛法真理的“三藏十二部”经典论著。于是很多佛教界里面的出家僧众和在家弟子,根据这个“皈依法”的错误知见,自然而然地引出一系列的修行方式。例如,虔诚焚香沐手抄写经典、一字一磕头礼拜经典、香花水果供奉经典、虔诚恭敬念诵经典、悠扬梵呗赞颂经典、以及为了佛法常驻世间从而把经文雕刻在石头上面作长期保存、甚至是抽取或者刺取自己身体之中的鲜血抄写经典等等。

这第一种“皈依法”的错误知见的产生根源,其实是自己不知道佛陀发现和阐释的“法”概念、定义和特点,从而自作多情地把佛陀为出家僧众和在家弟子们阐释“法”的语言(文字)当成了“法”和“法宝”。

我借用禅宗的一则公案来作比喻:在一个月圆之夜的森林里面,佛陀一边伸出手指“指”着月亮,一边告诉面前的弟子们月亮的现在位置和形状。弟子们也一边聆听佛陀的讲解内容,一边顺着佛陀手指的方向观察着天空之中的月亮。

可是几百年之后,当一些佛弟子们把佛陀这次手指月亮的经历用文字记载下来成为佛经之后,有一些佛弟子竟然把这些佛经文字的记载内容当成了天空中的月亮位置和形状,从而在很多年的闻思修证里面都没有抬起头来观察一下天空中的那轮真正的月亮。

 

二、认为“皈依法”就是皈依佛教里面的修行方法、皈依八万四千法门、或者是皈依和自己有缘的某个特定的修行法门。例如,禅宗参禅打坐、天台数息观心、净土念佛发愿、密教持诵咒语、以及最近三十年来逐渐流行的南传内观禅和动中禅等等。

这第二种“皈依法”的错误知见的产生根源,仍然还是不知道佛陀发现和阐释的“法”概念、定义和特点,于是就望文生义地把“皈依法”这个佛教最高宪法直接理解为“信受奉行”佛教界里面流行的各种各样的宗教修行方法。

事实上,“皈依法”之中的这个“法”,是特指佛陀在成佛之后发现和阐释的宇宙人生的普遍真相和变化规律,以及佛教建立的最根本的教理和法义,并不是指古今中外的佛教界里面的任何一种具体的修行方法和宗派法门。

简单来说,佛教“皈依法”里面的这个“法”,就是特指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缘起性空、四种圣谛、八支正道和沙门圣果,其它所有的佛教不同宗派的修行方法,都是根据这些“法”的义理和特点,人为创造和施设出来的。

如果一位佛弟子不清楚、不了解和不皈依“皈依法”里面的这些“法”,而是虔诚皈依佛教界里面的某种或者多种具体的修行方法(宗派法门),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本末倒置做法。

 

三、认为“皈依法”就是亲近、追随、供养某些已经得到“法脉传承、法卷证明”的宗门弟子,或者是已经“明心见性、大彻大悟”的出家僧众和在家居士等等,因为他/她们拥有“至高无上的、祖师秘授和印证的、百千万劫难遭遇的真正佛法”,所以自己应当主动地“执弟子礼”虔诚恭敬和虚心学习等等

这第三种“皈依法”的错误知见的产生根源,仔细分析起来,其实还是不清楚佛陀发现和阐释的“法”概念、定义和特点,于是就想当然地把“皈依法”里面的“法”,直接理解为类似于人间社会生活里面的师傅教授徒弟的那些历代口耳相传、对外保密的核心技术、祖传秘决、师门绝活、宗派奇招等等。

最有意思地是,正是在这种对于“皈依法”的错误理解之下,才出现了大乘佛教著名经典《华严经》里面的“善财童子百城烟水五十三参”的神话故事。

我个人认为“五十三参”的创作思路非常简单:既然这个“皈依法”的“法”是不同的技术、是不同的秘决、是不同的绝活或者妙招等等,那么不同宗派传承里面的师长前辈们,肯定是有着自己法脉传承里面的“核心秘密”、“本门心法”和“镇山之宝”等等,因此“参学、拜师、问道、求法”就是非常重要的闻思修行。

可是,根据早期佛法教理,任何一位沙门圣果的证得者,无论他/她是出家僧众,还是在家弟子,只要他/她“得法眼净、断除无明结缚”之后,不仅他/她之间各自见到的“法”是完全一样的,就是和佛陀见到的“法”,也是无二无别和完全相同的。如果非要找出一些区别,也只是佛陀是自己发现所见,圣弟子是依据师长教导闻思修证所见而已。

因此,如果根据早期佛法教理,《华严经》里面的善财童子所参访的五十三位大善知识,只要有一位是真正见法,就已经能够引导善财童子见到“法界实相”了。因为所有的佛教解脱圣者“得法眼净、入流证果”之后,其所见之“法”都是完全相同。

 

四、认为“皈依法”只是刚刚进入佛门的初学者的方便教导,修学佛法更重要的是必须知道般若智慧和空性妙理,因为“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是工具,不可执著。渡河须乘船,到岸不用筏”等等

这第四种“皈依法”的错误知见的产生根源,仍然还是不知道佛陀发现和阐释的“法”概念、定义和特点,于是就理所当然地把佛教最高宪法之一的“皈依法”里面的这个“法”,直接视为类似于小学课程、中学课程、大学课程和研究生课程一样的阶段性、针对性的教学要求。

如果佛教界里面的“皈依法”之中的这个“法”,真得是类似于小学、中学和大学里面的纪律要求和教材课程,那么显而易见,佛弟子也只有不断地一路学习和一路舍弃之后,才能连续地升学和升级。否则,就只能在小学里面永远留级。

可是,佛教三皈依里面的“皈依法”之中的这个“法”,根本就不是技术性和阶段性的教材课程内容,而是特指佛陀成佛之时发现的宇宙人生的“如是”真相和普遍规律。因此,不要说通过闻思修证走入法流之中、已经证得沙门四果的出家和在家圣弟子必须终生遵守和“须臾不能离弃”这些“法”,就是佛陀在成佛之后的所有教授和说法之中,也是仍然要遵守着这些普遍规律和如是真理。

影响见法的内因外缘

Wen-Ning He

听到语音里面的这一句“感觉自己闻思修证佛法的信心热情,这些年来好象已经被耗尽了”,让我在理解和安慰对方的同时,也在思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所在。

众所周知,在今天社会生活中的几种主要的世界性宗教里面,佛教还是一个以重视智慧“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为显著特点的所谓“智慧型宗教”。既然佛陀是一位已经觉悟的智者,佛教(佛陀的教导)也已经旗帜鲜明地教授和引导弟子们“重视智慧、开示悟入佛之知见”,那么按照一般的社会常识来说,在这种智慧型的宗教里面的虔诚信仰佛教和努力闻思修证佛法的佛弟子之中,是不应当出现和发生类似于这种“闻思修证的热情几乎已经被耗尽”的现象。

可是,这些按照常识、常情和常理,本来不应当出现和发生的现象,却真实在日常生活之中发生和出现了。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或者说究竟是哪些原因,长时间地教授和引导着闻思修证佛法的佛弟子们,不仅没有从佛陀的教导里面“法次法向”地直接走入智慧解脱和安心快乐的“现法乐住”的“阿毗跋致不退转”阶段(念不退转、行不退转、位不退转),甚至还出现了“越是虔诚努力修行,越是没有内心自信”(亲见诸法实相自信、彻底断除结缚自信、离垢得法眼净自信、走入解脱法流自信)的困惑、沮丧、失落和失望?

如果以现代人的普通日常生活作为观察范围,我认为出现和造成这些现象的内因外缘,主要有如下三种类型:

一、自己在成长过程之中的被不断教育、被持续灌输、被长期影响的某些先入为主的关于佛教、佛法、僧伽和修行的知见(观念),直接影响了自己正知佛法和亲见佛法。

1.从自己的家庭和家族里面的父母亲人们的口中,陆续听到的一些或者是部分正确,或者是道听途说,或者是以讹传讹,甚至是怀有成见、添油加醋地调侃和渲染的某些佛法知识。例如,佛教修行的“无漏”,就是把自己的身体修行到“不遗精、不泄漏”的程度,从此修炼成“金刚不坏之身”等等。

2.从学校里面的部分教材内容和师长授课之中,偶尔看到介绍佛教是一种世界性的“有神论”或者“泛神论”的古老宗教,或者听到佛教是一种东方传统宗教哲学思想,佛法理论就是一种哲学思辨或者心灵安慰等等。

3.从电影电视剧里面看到佛教寺院之中的生活,就是塑像前面烧香磕头、大殿排班礼拜唱颂、敲打乐器念经祈祷、刻苦练习少林武功、妙手回春行医治病、慈悲抓鬼镇压妖精等等。

4.从一些已经皈依三宝的佛教在家居士的口中,了解到闻思修行佛法的某些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例如,现在已经是末法时代,最稳当的修行法门就是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印光法师是大势至菩萨的化身,虚云老和尚是八地菩萨转世,吃素的才是真正修行人,吃肉就等于是杀生害命等等。

 

二、自己闻思修证的佛法,已经是经过两千五百多年的时空变化,已经不是教理朴实无华、法义简洁清晰、修行真实可证的早期佛教,而是已经演变发展成为地地道道的佛教学术体系,或者是人间多“神”信仰,具体表现为祈求祈祷、祈福保佑、超度亡灵、梵呗唱颂和慈善活动的一种宗教。

1.佛陀时代的所有出家僧众和在家弟子,只有每个人“见闻”佛法的因缘时间、方式地点和程度深浅的不同,但是并没有“闻思修证”方面的根本差异。可以说大家闻思修证的佛教和佛法,都是一样的方向(初善、中善、后善、今生乐、来生乐、后世乐、究竟乐)和一样的顺序(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思惟、法次法向)。

2.佛陀般涅槃之后的第一百年和第二百年,人间佛弟子的闻思修证基本上还是和佛陀时代一样朴实无华和简洁清晰。但是与此同时,在很多人深切怀念佛陀的智慧功德的心理感情催动之下,在一些虔诚信仰佛教的佛弟子之间,慢慢出现了对于佛陀的往世前生修行经历的想像和传颂。随后又经过了两百多年时间,不仅正式形成了最早出现的一系列大乘经典,甚至还把简洁清晰的佛法直接推向经院化、学院化、学术思辨和“自未能度先度他”的菩萨道“无尽悲愿、无量方便、广学五明、普度众生”的方向与道路上面。

3.佛陀教授的佛法只是指导弟子们“即身观察、缘自觉知、当下离诸炽燃(离苦)”,并没有鼓励出家僧众和在家弟子们重新学习实践自己曾经在漫长的往世前生之中寻找和求索过的那些菩萨道理论与修行。可是,很多没有“见法”的出家僧众和在家弟子们,却非常容易就会被“难忍能忍、难行能行、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菩萨道悲愿与实践所深深感动。

造成这些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除了缺乏最基础的佛学知识和佛教常识所致,就是自己从来就没有用心“念佛”。因为在佛陀的名号之中,已经清清楚楚地告诉人们“佛陀是天人师、是可调御之人的最优秀的教练”,这就等于是已经公开作出声明:纵然是以佛陀的智慧善巧和禅定神通,也只能教化指导天人两道之中的那些愿意接受教导的部分天上有情和人间众生。

可是,很多宗教界的佛教信徒并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事实,仍然坚持信仰佛陀是“三界导师、四生慈父”的历代祖师教诫。于是就在这些伟大感人的菩萨道佛教理论和修行实践之中,佛陀教导的朴实无华和简洁清晰的闻思修证佛法,逐渐被各种各样的相似佛法、宗教佛法、江湖佛法和民间信仰佛法所覆盖和取代。从而导致很多虔诚善良的出家僧众和在家弟子在这些佛教和佛法之中浸染熏习的时间久了,甚至是每天信受奉行着典型的“戒禁取见”,竟然还以为自己是在“严格持戒”,每天都已经违反和背离了“皈依法”的佛教最高宪法要求,竟然还认为自己是在“如法修行”。

因此,无论是佛教出家僧众,还是在家弟子,只要是长期处在这种闻思修证状态之中,那么随着岁月流逝和年纪增长,自然就会慢慢淡化了自己内心之中的佛教信仰的虔诚感情。因为在这种“长期努力修行,却始终是劳而无功”的沮丧之下,不仅会慢慢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佛经上面”和法师口中所说的“障深慧浅、善根陋劣、资粮不足、业障深重”的一类众生,甚至还会逐渐失去今生闻思修证佛法、直接斩断结缚无明、彻底远离尘垢得法眼净、顺利走入法流之中和过去现在的人间圣弟子同道同行的所有自信。

 

三、自己在宣誓成为三宝弟子的时候,为自己“证授皈依”的师父没有讲清楚,或者是没有安排和礼请其他法师为自己讲解清楚“三皈依”里面的“皈依法”的概念定义和相关要求。

这种情况在现代佛教界里面比较普遍,原因主要是:

1.按照汉传佛教寺院传统,一般来说,在名山古刹寺院里面只有住持方丈大和尚一个人可以公开收皈依弟子,其他出家僧众则不被允许。由于名山古刹寺院在历史上出现过很多高僧大德,因此在人们心中也比较“有灵气”,于是就“爱屋及乌”地认为名山古刹寺院里面的住持方丈大和尚肯定是一位被“龙天推出”的真正有修有证的佛教高僧,从而吸引了很多善男信女们主动前来要求皈依。

2.名山古刹寺院里面的住持方丈大和尚,通常来说都是一身兼任多种佛教界和社会上的职务,同时再加上平日里的正常应酬接待和外出事务等等,因此并没有多少时间闻思修证佛法,当然也更没有多少时间为前来皈依三宝的善男信女们详细讲解“皈依”的内容。于是在很多名山古刹寺院里面举行的“皈依三宝”过程,基本上就是一个皇宫礼仪隆重迎请、僧众梵呗敲打唱颂、和尚照本宣科文言文朗读、大众磕头礼拜似懂非懂的一个宗教活动流程。

可想而知,有这样的“证授皈依”作为前因,肯定就会有很多“佛弟子”直接将自己的“证授皈依师父”理解为“我是皈依某某大和尚”的后果。

3.看似非常简单的“三皈依、皈依三宝”,其实已经包括了佛法里面至少一半以上的闻思修证原则。如果说宪法是“母法”和最高法律,其它所有法律都是根据宪法原则详细制订出来,并且还不能与宪法相违背,那么“三皈依”就是佛教出家僧众和在家弟子闻思修证佛法的最高宪法,因为几乎所有的佛教宗派修行方法都是根据三皈依的原则制订出来。

因此可以说,如果闻思修证佛法在“三皈依”这里就出错了,或者说在“皈依法”这里就已经出现偏离和错解了,那么在没有及时发觉和迅速“皈正”的前提下,从“入门起点出错”一直走到十几年、几十年“持戒修行”之后仍然还是“身见未断、戒禁取见未破”,又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呢?

择其善者而用之

  昨天晚上,平法师写给我一段非常精彩和务实的个人观点。征得其本人同意之后,我分段转载如下: 「分辨禅宗传承历史的真真假假,其实在我看来毫无意义,因为禅法本来就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教法。你不能用物理世界之中的事实存在与否,来观察寓意世界里面的人事传承和师徒对话,这是风马牛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