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Ning He
1.本文转自中国警察网,作者付静,网址:http://news.cpd.com.cn/n3569/202102/t20210203_953630.html
2.为节省阅读时间,已对原文作出节选。
3.文中所有红色涂抹,均为个人标识。所有★号之后文字,悉为个人加注。
---------
“活佛”画皮下的丑陋
---揭开“洛桑丹真”打着藏传佛教名义敛财骗色的真面目
这是一名被“洛桑丹真活佛”实施“身加持”的女性的讲述。“洛桑丹真”何许人也?其真名为王兴夫,2008年“坐床”后包装成“活佛”,在全国建立8大道场,发展信徒3000余人,几年间敛财1.98亿余元,并性侵猥亵数名女弟子。
近日,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宣判,王兴夫犯组织、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罪,非法经营罪、强奸罪等,被判处有期徒刑25年。
这个不懂藏语的汉族人,是如何披上藏传佛教“活佛”的外衣敛财骗色的?本报记者深入采访,揭开王兴夫精心伪装的“画皮”。
假!从“气功大师”到“洛桑丹真活佛”
身披袈裟、端坐莲花座、头顶五彩光环,很多信徒的家中供奉着印有王兴夫照片的唐卡或收藏其“活佛”形象的照片。这些信徒称王兴夫为“洛桑丹真上师”“洛桑丹真活佛”。
王兴夫是如何做到让信徒们深信不疑、甘心追随的?
上世纪80年代,正值气功热,王兴夫在济南创办密宗洗心功并开班收徒,是很多信徒口中的“王师父”。1996年,王兴夫在成都成立密宗洗心学研究所。
今年79岁的周某是王兴夫早期的追随者之一,“当时身体不好,就跟着王师父学气功。后来师父‘坐床’后回到济南,我们都叫他‘洛桑丹真活佛’。”
周某的两个儿子都是盲人,她每个月3000元的退休金要养活一大家子。即使这样,她还背着孩子拿钱“供养”师父。时至今日,她仍然不相信这是一场骗局。
从“气功大师”到“活佛”,王兴夫是如何给自己设定剧本,并上演一出披着“活佛”外衣的骗剧的?
来到四川后,王兴夫开始一步步打造“活佛”的画皮。2007年,王兴夫结识了一名关键人物——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俄若寺民管会主任鲁绒。随后,鲁绒把王兴夫引荐给他的师父贡智。2008年8月,贡智收王兴夫为弟子,法名“洛桑丹真”。
鲁绒在俄若寺、蒙宜寺、蒙沙寺为王兴夫安排了隆重的“坐床”仪式。自此,王兴夫实现了“华丽转身”。同时,鲁绒借助他在当地的关系网,先后为王兴夫办理了名为洛桑丹真、降巴洛桑丹真的藏族身份证,并以假身份证为其办理藏传佛教教职人员证。
明知王兴夫的身份是假的,鲁绒为什么要帮助他包装成为“活佛”的形象呢?
经查,王兴夫先后从收取的供养中拿出3700余万元给鲁绒。
然而,此前针对广西南宁的弟子举报王兴夫有不法行为的事件,鲁绒却以俄若寺民管会名义发表严正声明进行反驳,声明“洛桑丹真”“是值得大家信任和尊重的一位上师”。
为获取更多人的信任,王兴夫每年都会组织弟子到俄若寺。而为了给王兴夫捧场,鲁绒会安排盛大的迎接仪式。这不仅让随行的弟子更加信服王兴夫,而且这也成为王兴夫笼络新弟子的“吸粉器”,很多信众表示“看过寺庙僧人隆重迎接的视频,让我们更加相信王兴夫”。
就这样,冠冕堂皇的“传法”演绎为一场互相利用、充满金钱味的交易。
骗!名目繁多的供养实为敛财的手段
拥有“洛桑丹真活佛”身份后,王兴夫不断发展信徒,在全国建立8大核心道场。为了加强对信徒的掌控,王兴夫建立了“大三员—分区三员(联络员—助道员—辅导员)—组长—弟子”的等级制度和严格的道场管理制度。
300元是拜师的价格。根据王兴夫自创的学法等级,共分为四级,每升一级所需要交的钱就越多,最高等级的“八地菩萨授记”需要8000元。按照王兴夫制定的价目表,从最初拜师修到“八地”要5万元以上。
除了常规的收费,还有很多额外的项目。2014年和2016年,王兴夫在福建厦门做过两次放“龙王宝瓶”的法事,让弟子从网上购买所谓龙瓶,小的115元、大的135元,最终以小瓶3000元、大瓶5000元的价格卖给弟子,仅此一项王兴夫就获利100余万元。
除了“供养”,王兴夫还做起了针对信徒的生意。2010年,王兴夫安排其骨干弟子注册成立成都香德尼玛文化用品有限公司,印制销售王兴夫所编写的法本、讲经开示的光盘,并设计定制王兴夫佛陀形象的照片、唐卡售卖给信徒。
王兴夫每年都会举办生日会,并通知信徒前来参加。身着笔挺的西服,觥筹交错间,王兴夫俨然一副“王董”的模样。“参加生日宴会的弟子都要交钱,王兴夫就像是公司的董事长一样,我们都要给他敬酒。”张某某回忆。
此外,针对信徒中的有钱人,王兴夫提出建立商业小组,宣扬“增厚福田”,要求每人每年提供不低于3万元的“供养”。蔡某是王兴夫众多信徒中的有钱人。办案民警介绍,蔡某先后给王兴夫1000余万元。“当民警把审计数额放到面前时我自己都傻了,这么多年我都没有给过父母10万元。”蔡某说。
凭借名目繁多的“供养”及敛财手段,王兴夫日进斗金,过着奢靡的生活。公安机关查证,短短几年时间王兴夫就敛财1.98亿余元。
邪!编造歪理邪说图谋精神控制弟子
“终不叛师叛道,如有违愿,甘受五马分尸之恶报”“如若违愿,愿承受五雷轰顶、三身俱灭之死之恶报”……每一名拜师入门的弟子,王兴夫都要求其在制式的皈依证、瑜伽信息卡上发下毒誓。
魏某曾6次陪王兴夫到甘孜州的寺庙,因懂医术,被王兴夫称为“护法”。身陷囹圄,魏某回想起追随王兴夫的点点滴滴感觉很荒唐,“王兴夫之所以要制作瑜伽卡,并要求弟子发毒誓,目的是让弟子害怕,听他的话。这是他对弟子的一种精神上控制的手段。”
王兴夫自称是“格鲁派活佛”,是“金刚上师”,并编造了自己的转世系统。“先显后密,是格鲁派的学法原则,学习显宗20年才能达到密宗。王兴夫没有学过显宗,却声称自己所传是无上瑜伽密,整个藏传佛教界能够修炼到无上瑜伽密的也没有几个人。”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原研究员、中国藏学研究专家周炜说。
王兴夫的“邪”,不仅体现在他编造歪理邪说意图对信徒实行精神控制,搭建带有邪教色彩的组织上,还体现在他个人行为的淫邪上。
在抓捕时,60多岁的王兴夫随身携带的两种物品让警方大跌眼镜——避孕套和印度神油。
“他双手捧着我的脸说,这是师父给你的一种加持。”一位被王兴夫猥亵的女弟子回忆。当这名女弟子提出异议并拒绝时,“他的表情完全不像一个出家人,恶狠狠地说‘你自己好好悟,你的虔诚心在哪’,边说边把我推出门外。”
然而另一位女弟子却没能逃出王兴夫的魔爪。“他说我是他的小明妃,入门前发过誓要用自己的身、语、意全部来供养上师。”这名女弟子说她很抗拒,但想起自己发的毒誓害怕遭到报应,不敢违背王兴夫的意愿。
为达到邪恶的目的,王兴夫在对信徒进行精神控制的基础上,编造了“身加持”“插头论”等邪说,将性侵美其名为“最大的加持”。
“我感觉心中的明灯灭了,不知道该走向何方。”对于潜心学佛的追随王兴夫的信徒们来说,这场骗局是对他们精神世界的摧毁;而对于那些被王兴夫性侵的女弟子来讲,更是一场噩梦,是笼罩一生的阴霾。
----------
★ 如果是一位藏地出生长大、精通藏语佛法、并且还是按照合法程序在藏传寺院里面“如法坐床”之后,所有的各类宗教证件和登记注册信息都是齐全无缺的“真正活佛”也做出了类似于王兴夫活佛的上述行为,我相信仍然会有很多虔诚的佛教徒主动“脑补”认为活佛的这些言行之中,其实蕴藏着无限的密意,因为活佛的所有身语意相续,都是“佛菩萨的示现”,都是“故意表现出来为了破除弟子们的执著和分别”等等。
★ 从生到死都是生活在一种“坐井观天”状态之中的乾隆皇帝,尚且知道“佛本无生,岂有转世。但使今无转世之呼土克图,则数万番僧无所皈依,不得不如此耳。”
★ 两百多年前的“农耕时代”的乾隆皇帝,都能清晰知道的佛教里面最基础的一则普通常识,两百多年后的“科学教育普及和信息时代”里面的很多虔诚闻思修行佛法多年的善良男女们,竟然极少有人知道“佛本无生”的简单道理。
★ 很多闻思修行佛法多年的虔诚善良的佛弟子们不知道,或者从来没有听说过最基础的佛法常识的主要原因,通常来说:
第一是“佛法难闻”。
第二是自己的愚昧无知,用佛教术语来说,就是善根福德因缘不足。
第三是带着自己成长过程之中“被教育、被灌输、被影响”的那些似是而非和先入为主的“佛法知见”,去寻找和亲近那些能让自己内心找到认同感的佛法僧三宝。简单来说,就是用自己内心里面的自以为是的“佛法知见”作为导航仪表,在社会生活和佛教界里面搜索寻找能够符合自己心中的这些佛法知见标准的佛法僧三宝。结果真正的“西天灵山”还没有看到,自己就已经不幸误入“小雷音寺”里面,直接落到一个或者一群妖魔鬼怪的手中,或者是被直接吃掉,或者是被养起来日后慢慢吃掉。
第四个原因就是很多佛教寺院道场和出家僧众,长年累月地宣扬和教授着相似佛法、宗教佛法、江湖佛法和民间佛教信仰,从而让很多心地虔诚的善良男女没有机会闻思修行朴实无华的佛陀教导。
★ 佛教界里面确实是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越是不学无术、满嘴跑火车的江湖大忽悠,反而越能“混”的风生水起、越能做得名利双收、越能赚得盆满钵满。以我家乡为例,前有七十多岁出家的一位唱大鼓、说评书的老人,出家不到三年时间就成了擅长讲经说法的◎◎老和尚。后来又有两位美女出家,一个不到三年时间就成了某名刹古寺的尼和尚,经常穿一身白衣扮演观音菩萨登台亮相,一个甚至当上了三处佛教寺院的住持方丈。现在相比之下,我家乡的这一男二女的忽悠能力还是远远不如王兴夫活佛,因为他用十年时间就已经「在全国建立8大道场」,都是真正的“佛教人才、法门龙象”呀!
★ 这次的“假活佛王兴夫、杨洪臣”事件,真正伤害最大的,可能还不是那些追随他们多年的“佛教徒”,而是很多老老实实地在藏传佛教界里面闻思修行多年的出家男女僧众。因为我认识的藏族出家僧众之中,有很多都是非常朴实的修行人,他/她们既不能说会道,也不擅长社交应酬,甚至是把他/她们所有的现金和存款加在一起,也买不下王兴夫购买的十二处房产之中的厦门一处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