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就斗胆冒昧直问一下,在以前的古代社会里面有没有近视人群呢?如果有,他们为什么不通过传统中医治疗和修炼仙家功夫治愈呢?虽然我的这个问题有些直接,但是还请能够公开回答,我的主要用意是免得误导很多人走向一条歧途。」
1.我可以肯定地说,在古代社会生活里面,同样是有着今天称之为“近视、散光、色盲、老花眼”的大量人群存在。
例如,唐代著名文人韩愈,他在《祭十二郎文》里面就曾经描述过自己的身心状态是:“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2.任何时代里面的中医师,各自的医道传承、医术造诣和治疗效果都是参差不齐,这是客观存在的和无需否认的事实。因此纵然是一位师承、造诣、理论与实践都是非常优秀的中医师,并且完全有能力治愈所谓的近视等等,其实也是需要求诊者本人和家人“遵医嘱”配合治疗才能迅速见效。
否则,近视患者一边每天服药调理五脏六腑失衡失常现象,一边仍然沿袭过去的饮食作息生活习惯,继续耗费自己的体力、精神和眼神,治疗效果肯定不会多好。
3.修炼仙家功夫,首先就是自己要有“仙缘”。
简单来说,就是自己必须要与任何一位仙界或者修炼界里面的已经“入道、得道”的仙家师长和传承功法,有着宿世和今生的“师缘、道缘”和“法缘”。因为仙家功夫修炼,直接涉及到阴阳妙理、造化玄机和身心转变,所以历来都是必须要在师父身边生活一段时间,并且每天在师父言传身授和随时纠正之中,才能逐渐得法、领悟和掌握熟练。这也是根本不同于佛法闻思修证的特点“犹如天上的日月光华无有覆藏、世尊不做握拳之秘”等等。
其次是“仙缘”极其难得,并不是在网络上面敲打键盘、使用搜索功能,就可以找到仙家明师、就能够得到仙法传承。例如,北宋儿科名医钱乙的父亲,在钱乙三岁的时候,就离开家乡前往东海寻找仙师修炼道法,历时二十五年仍然一无所获。无奈失望回家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儿子已经成为一位名医。
甚至还可以说,如果把喜好仙家修炼功夫这种个人兴趣志向,比喻为当今社会之中的任何一种非常小众化的娱乐运动,例如蹦极、潜水、登山、赛车、各种极限运动等等,立刻就能发现即使是在今天的交通运输方便、信息传播迅速、社团组织林立的所谓现代文明社会生活里面,仍然还是只有极少数人真正参与的运动项目。
有此认知之后,再请认真试想一下:在过去的交通运输落后、信息传播缓慢、印刷出版不便和资讯获取困难的古代社会生活环境之中,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具足仙缘呢?
二、「因为工作关系,我认识几位取得佛学博士学位的朋友,就是出家人和在家人都有,大家平时见面之后肯定也是少不了谈论宗教和佛法,我也把您文章里面的一些观点用自己的话提出来和大家讨论,不出意外地是博士们都不认可您所说的内容。所以我就想询问您会如何看待这些货真价实的佛学博士们的闻思修证呢?」
首先,所谓的佛学博士,这是一种人文社科类的学历学位,出现在近现代教育体系之中,它能够证明的只是某个人在特定的学科领域里面的相关文献专业知识或者哲学思考层次,并不代表着佛法闻思修证的程度。
其次,很多人因为自己没有读过佛学专业的课程,同时也不知道佛学专业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是怎么批量生产制造出来的,再加上一些电影电视小说戏剧的影响等等,往往就会认为能够取得佛学博士学位的人们,有多么神秘或者神圣。
事实上,恰恰相反,在近现代教育之中批量生产出来的很多所谓的佛学博士,由于接受的都是分析批判性思维,采用的全是文献学或者哲学的路径,从而导致自己不仅不相信佛法教理真实不虚,甚至根本就不相信世间因果业报、三世轮回流转和鬼神精仙生命的真实存在等等。
因此,如果有时间和有机会接触到任何一位佛学博士,我只会关注他在“佛教学术领域”的创新、发现和突破,因为他在读书期间接受的全部学术训练,其实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而设置的。
但是,我根本不会关注任何一位佛学博士的佛法闻思修证功夫或者程度,因为这是一个内行人都知道的“根本没有”的普遍现象,或者说是一个内部人士都清楚的“捏着鼻子哄眼睛”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