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一生》
一、出生和童年
二、教育和婚姻
三、决心出家修道
四、六年时间苦行
五、大彻大悟成佛
贺文宁Wen-Ning He
2021年4月18日
悉达多沙门已经刻苦实践了六年时间的苦行,年龄也到三十五岁了,可是却并没有到达真正的解脱,于是对苦行产生了疑惑。
有一天,偶然听到几个路过的调琴师高声谈论着调琴的要诀“琴弦太松,音不成调。琴弦太紧,音不优美。只有把弦调到不紧、不松的状态,才能让音声优美。”他忽然意识到:“一个沙门或婆罗门,不论在过去、未来或现在经历这种由努力所引起的痛苦、折磨与刺穿的感受,顶多与我现在经历的相等,但绝不会超过它。然而,透过这样严酷的苦行,我并未到达超越常人的境界,而获得圣人的知见。是否还有其他的通往觉悟的方法呢?我想起有一回父亲参加春耕节时,我坐在树荫下,远离感官的欲望,远离不善法,进入有寻、有伺的初禅,以及由远离而生起的喜与乐。回忆往事,我明白这才是通往觉悟的方法。因为这种乐,与感官的欲望和不善法无关。
紧接着,悉达多沙门又意识到:“现在以如此极端瘦弱的身体,我不可能得到那种乐,我应该吃一些乳粥和食物。纵欲享受不能达到解脱,极端苦行也不能通向解脱。我必须放弃这些无益的苦行,先恢复饮食把身体调理到健康状态,然后再去寻找解脱。”于是,悉达多沙门开始每天接受和食用牧女供养的乳糜。
憍陈如、跋提、婆师波、摩诃男、阿说示五位苦行者,看到悉达多重新恢复了正常饮食,竟然认为他已经放弃了修行,于是在内心极度失望之下,大家一起不辞而别。
连续一个月时间的每天食用乳糜,悉达多沙门的体力也恢复了健康。于是他去尼连禅河沐浴洗衣之后,重新回到菩提树下专心思维苦如何生起、以及出离和止息苦的方法。
经过四十九天的甚深禅定和专心观察,悉达多沙门终于从“十二因缘法”的顺逆观察过程之中,发现了“四圣谛”和“八正道”,从而斩断内心之中的所有无明、贪爱和瞋恚,解脱生死和不受后有。
此时的悉达多沙门,正式成为一位“十号具足”的拥有无量慈悲和圆满智慧的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和佛陀。
刚刚成就正觉的佛陀,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在尼连禅河边的优楼频罗村外的一棵菩提树下,连续禅坐七天时间,专心体验涅槃解脱的快乐。
多年之后,佛陀曾经向弟子们讲述自己觉悟解脫的经过:“吃了食物,恢复了体力,远离欲望和不善法之后,便获得并住于初禅,伴随它的有寻、伺,以及由远离而生的喜与乐。但我不让这已生的乐受控制心,当止息寻与伺后,便获得并住于第二禅中,于内生起净信,没有寻与伺而心专一,以及由定所生的喜与乐。
但我不让这已生的乐受控制心,当喜也减弱后,我住于舍、念与正知,还有感觉身体的乐受,便获得并住于第三禅中,也就是以舍、念,而住于乐受之中。
但我不让这已生的乐受控制心,当我舍断身体的苦、乐二受,先已灭除心理的忧、喜二受,便获得并住于第四禅中,不苦不乐,以及由舍而生的念的清净。但我不让这已生的乐控制心。
我得定的心如是变得清净、洁白、无垢、无秽,当心变得柔软、有力、稳定、安住不动时,我把心导向于忆宿命智。我忆念种种过去世,也就是我的前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十万生,世界的无量成劫、无量坏劫、无量成坏劫。忆念:「我生在此地,有如是名、如是种姓、如是貌、如是食、如是苦乐之受、如是寿限。此世寿尽,我转生彼地,也有如是名、如是种姓、如是貌、如是食、如是苦乐之受、如是寿限。彼世寿尽,我又转生于此。」——以如此各种的细节与特殊情况,忆念起自己种种的过去世,在初夜获得第一个真实的智。正如发生在任何一个精进、热忱、不放逸的人身上般,驱走无明而真实的智生起,驱走黑暗而光明生起。但我不让这已生的乐控制心。
我得定的心如是变得清净、洁白、无垢、无秽,当心变得柔软、有力、稳定、安住不动时,我把心导向于有情死生智。以胜过常人的清净天眼,见众生的死时与生时,知其各随投生之处,而有贵贱与美丑,幸与不幸。如此,我明白众生如何依自己的业行而流转生死:「这些世间众生,造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诽谤圣人,怀诸邪见,行邪见业。一旦身坏命终,便转生于苦界、恶趣、堕处,乃至地狱。但那些世间众生,具身善行、语善行、意善行,不诽谤圣人,心怀正见,行正见业。一旦身坏命终,便转生于善趣,乃至天界。」如此以胜过常人的清净天眼,我见众生的死时与生时,知其各随投生之处,而有贵贱与美丑,幸与不幸。如此,我明白众生如何依自己的业行而流转生死,这是我在中夜获得的第二个真实的智。正如发生在任何一个精进、热忱、不放逸的人身上般,驱走无明而真实的智生起,驱走黑暗而光明生起。但我不让这已生的乐控制心。
我得定的心如是变得清净、洁白、无垢、无秽,当心变得柔软、有力、稳定、安住不动时,我把心导向于漏尽智。我以证智如实知「此是苦、此是苦之集、此是苦之灭、此是苦灭之道」;我以证智如实知「此等是漏、此是漏之集、此是漏之灭、此是漏灭之道」。我如是知,如是见,心便从爱欲漏中解脱,从有漏中解脱,从无明漏中解脱。当心解脱时,生起「此是解脱」之智,我证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皆办,不受后有。」这是我在后夜获得的第三个真实的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