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2日星期三

知见与禅定



Wen-Ning He


同学王虹读完初中就提前结束学业了,她先在镇上的一家丝织厂工作几年攒了一点钱,然后又东借西凑在镇上租房制作炸鸡、香酥鸡和荤素凉菜。谁也没有想到她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从当年只有一间小门面、一口不锈钢大锅和一辆手推玻璃熟食车发展成拥有五十位工人、九辆货车的熟食生产基地。

王虹说自己开始信仰佛教是受到我在家乡寺院里面剃度出家的影响,因此她为儿子阿凯购买的婚房里面也“”了一尊杨枝观音菩萨像,并且一定要我前去为这尊观音菩萨像“开光”。我告诉王虹夫妇:“我只会讲解佛法教理和辨析法义错谬,可是并不会手拿毛笔、镜子和毛巾为佛菩萨像开光。建议最好还是带着观音菩萨像去寺院里面找职业出家人去开光吧,因为我出家之后走的不是江湖路子。”

可是放下电话不到三十分钟,王虹和儿子阿凯、儿媳馨宇开车过来坚持让我去新房里面为观音菩萨像开光,因为男女双方亲家过来的一群人都在现场等着我去“主法”,大家都想亲自参加一次佛教“开光法会”。

“你出家已经二十多年了,又在国内国外的佛教大学里面读了两个研究生学历,再怎么说也比普通出家人主法要好一些吧。”话都讲到这种程度了,我想既然老同学亲自来邀请,我就临时当一回江湖骗子吧

到了阿凯和馨宇的新房里面,我点起三枝檀香插在香炉里面,然后让王虹夫妇和儿子儿媳一起对着观音菩萨像下跪礼拜三次。在大家虔诚礼拜的时候,我心里考虑应当念些什么内容呢?是念一遍“呼噜呼噜馍啦,呼噜呼噜淅沥”的《大悲神咒》呢,还是念三遍先把自己当成一条小可怜虫的“惟愿慈悲垂加护”的《准提神咒》呢?我知道对于信仰虔诚却不懂得佛教历史和佛法义理的人们来说,宗教仪式越隆重、场面布置越庄严、唱念腔调越悠扬和表演花样越复杂,大家心里越是认为这场“佛事”圆满殊胜和“佛法”威力无边。

大家礼拜之后安静地合掌站立,我把一根棉线系在观音菩萨像的那只垂下的手腕上,然后指导大家面对“圣像”站成一个半圆形,每个人手里都捏着这根棉线,我也站在观音菩萨像前捏着这根棉线的终端,闭上双眼,嘴唇微动,开始以绵密细小的“金刚念”背诵了一遍《般若心经》和三遍《观音灵感真言》。根据古今中外的佛教界高僧大德们介绍说:佛教里面的真言咒语全部都是佛菩萨的专利密码电波,犹如军中秘密口令,“每一咒语都含有无量义理,每一文字都含摄无量奥秘”,只要虔诚念诵就可以通过这些真言咒语和佛菩萨直接联系,类似今天生活之中的打电话或发电报。

念完之后,我拿起毛巾在空中仔细地比划几个来回为观音菩萨擦去脸上的灰尘(其实这尊像非常干净),再用镜子反射一点太阳光到观音菩萨像的额头,最后再用一枝新毛笔对着观音菩萨隔空戳点六下,同时嘴里清晰地喊着(我必须要让大家都听见):“开眼睛!开耳朵!……”

等到这一切仪式完成之后,大家在酒店里面聚餐。在一边吃饭一边聊天的过程中,我告诉大家:“印度释迦牟尼佛陀在世的时候,佛教界并没有佛像或菩萨像出现,当时的佛教徒表达自己对佛陀的尊重是通过礼拜菩提树或礼拜法轮和脚印图案。佛陀般涅槃两百年之后,到了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国王阿育王统治时代,印度佛教界仍然没有出现佛像或菩萨像。虔诚的佛教徒阿育王在全国各地建造了很多佛塔纪念佛陀,可是也没有建造和制作一尊佛像或菩萨像。人间历史上出现佛像和菩萨像的时候,佛陀已经般涅槃至少两百多年了。但是自从人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佛像和菩萨像,原来重视闻思修证的朴实无华的佛教也就开始走上了祈求、祈祷、祈福、保佑和加持的江湖神教道路了。”

听到我这样一说,馨宇突然问我:“佛像和菩萨像能不能保佑人呢?”

我说:“如果供养佛像或菩萨像的人们能够懂得一些基础的佛教历史和佛法教理,自己不仅能够在每天的日常生活里面经常地回忆起这些历史、法义、教理和教导,而且能够以这些教导作为要求来调整和规范自己的言语、行为和思想观念,平时能够这样做的人肯定能得到佛法的保佑。否则只是每天烧香供水、磕头礼拜和祈祷祈求,这其实是把佛像和菩萨像当成民间神像来供奉,这样就很难在生命中感受到佛法的灵感和保佑。”

王虹丈夫突然接了一句:“供佛和信佛一样,都是讲究心诚则灵。”

我说:“供佛和信佛并不重视心诚,也不追求灵验,更不讲究神通,而是最重视对佛教历史和佛法教理的知见是否正确,因为佛教不是神教,佛陀不是神仙,出家僧众也不是人与神之间的媒介,不能把信神、供神和拜神的那一套用在佛教里面。出家僧众与在家弟子都是佛陀的学生,作为学生能够把自己老师教授的知识和技能正确迅速地掌握才是对老师最大的恭敬。”

王虹说:“我过去光顾着赚钱扩大经营了,很少有时间读佛经。现在人到中年了,仔细想想还真是把佛菩萨当成神来相信。”

阿凯说:“妈,现在重新开始学佛,还来得及。”




午餐之后,我选择自己步行回家,因为已经有二十多年都没有步行走过从镇上到村庄的这条道路。

走到高级中学门前时,我突然触动记忆想进去看看当年痴迷道家气功修炼时候常常“五心朝天”采取日精月华的操场,也就是在几次练功中看到操场变成清澈透明的琉璃仙境才真正生起出家修道的坚定信心。但是非常可惜,原来的操场草地已经变成了一片水泥平地和塑胶跑道。水泥和塑胶里面根本长不出任何生命,广阔的操场上面一根小草都看不到。

我想起当年离开中学时,心里以为无非是换个地方继续读书练功而已,因为感觉练功比读书更有趣和更重要。在气功修炼过程中,只要“得气”和身心上下感受到舒适快乐之后,可以说如果没有真正善知识的指导和正确教理法义的指引,修炼者很有可能就会沉醉在这种周身无比舒适快乐的“柔软轻盈”感受之中,从而对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不再关注和过问,只会珍惜所有的自由时间凝神专注地抱圆守一、收放舒展和采取日精月华。

有一段时间,我的修炼状态进境非常迅速,浑圆桩可以轻松地站到周身上下和双手指甲上面都微微出汗,行站坐卧经常有一种飘飘欲仙的轻松感觉,每天三四个小时的睡眠已经足够,很多想阅读的书籍和想拜访的老师都能顺利实现,甚至穿越过街地下通道时都能用意念引来日月星“三光”照触在自己周身上下和扩大到所在范围。到了这个时候,我对传统文化里面的道家功夫修炼和佛门禅定修行的崇拜与信心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颠峰状态。当时一间大宿舍里面住了六位同学,晚上无论大家如何嬉笑吵闹、抽烟喝酒或者卧谈美女,我都可以在蚊帐里面专注作意和凝神修炼。

1993年暑假,为了体验一次在大海上练功的真实感受,陈华丹陪我从北京到大连买了两张最便宜的船票去上海。她在船上散步阅读休息,我在甲板上用心感受着满天星辉下的苍茫海面和旭日初升时候的东方万道霞光。到达上海登陆之后,我们决定回家之前先去苏州朝拜灵岩山寺,因为那里是中国佛教净土宗高僧印光大师圆寂的祖师道场。乘火车、汽车到达灵岩山下,然后步行登山来到灵岩山寺院里面时正好赶上佛教出家僧众在做暮时课诵和随堂普佛。我站在大殿门前看着里面的出家僧众随着唱念的声音两边交替着不断地站起和拜下,突然之间竟然莫名伤感和泪流满面。

下山途中来到林姑娘的衣冠冢,默默无语地站了一会之后,我写了一首小诗:

你是烟雨江南走来的仙子,

遍体空灵意,笑颜如芙蓉。

你是划破漆黑夜幕的一颗流星,

虽然瞬间消逝,

却在刹那间照亮了整个夜空。

……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经流行一时的气功修炼,可以肯定地说,除了那些纯粹就是由一些江湖人士瞎编乱造的功法和部分别有用心的人们故意夸大之外,还是有一些能够让修炼者受益的好教师和真功法。虽然这些功法的理论远远没有佛法精细和缜密,可是认真修炼过气功和亲自感受到“气感”的人们,至少在我认识的人里面,几乎都是有神论者和佛教道教信仰者。

曾经在教师指导下认真修炼过气功的人们,接触佛教之后只要知见不出大问题,那么修学佛教禅定也非常容易入门,因为基础部分的调身、调息并没有太大差异。用我一位老师的话来说:“你只要把脑子里面的意念转变一下就是佛教修行。”

由于多年练习气功的个人经历和身心感受,我出家之后并不重视佛教历史学习和佛法教理闻思,而是热衷于“修行”。我住过禅堂和念佛堂,参加过禅七和佛七,可是我感觉到禅堂禅七和念佛堂佛七里面的修行,对于禅定不仅没有一点帮助,甚至是严重障碍一个人用心修习禅定。

举例来说:我曾经去过一所著名寺院的禅堂,当时外面阳光明媚,里面却紧闭门窗和开着电灯,几十位僧众坐在禅凳上面还要把双腿包住防止“受风”。我坐了一个上午,中间休息时候我问负责法师:“禅堂里面空气混浊,可以打开门窗通通风吗?”法师很慈悲地告诉我:“坐禅时候不能打开门窗通风,否则受风之后会得病。”听了之后我什么也没说,下午继续坐禅,第二天上午就背包离开了这座禅宗道场。因为我从初中二年级开始练习道家气功,经常在露天的操场草地上面直接静坐,既没有坐垫,也没有包腿,从来也没有在练功过程中或者练功之后“受风得病”。

后来又经过了好几年,我才慢慢发觉禅堂修行不是练习禅定,禅堂里面的那些活动内容和规矩要求,第一是少数江湖骗子们的表演舞台和洗脑控制手段,第二是批量制作出一群又一群的法盲和神经病。

因为如果没有佛法教理的闻思功夫、没有生起择法觉支、没有走出错误的知见“梵网”、尚不具足正知正见就直接开始佛教禅定修行,可以说绝大多数人都是自以为是地“跟着感觉走”盲修瞎练一通。

依闻思修,入三摩地

闻思过程中已经蕴含着基础禅定修习,禅定修习里面却未必有闻思功夫。

先重闻思,后修禅定

如果在两者之中只能选择一个,那就必须毫不犹豫地舍弃禅定。

因为只要有了闻思功夫,就能破除自己脑子里面的各种各样的错误知见,就能“从教出禅”,自己依据经典和论著的指导修学佛教禅定。

择其善者而用之

  昨天晚上,平法师写给我一段非常精彩和务实的个人观点。征得其本人同意之后,我分段转载如下: 「分辨禅宗传承历史的真真假假,其实在我看来毫无意义,因为禅法本来就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教法。你不能用物理世界之中的事实存在与否,来观察寓意世界里面的人事传承和师徒对话,这是风马牛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