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31日星期五

作茧自缚



Wen-Ning He




我知道很多佛教界出家多年的僧众纵然是做到名山古刹的住持方丈、丛林寺院的监院执事和都市寺院的高层僧官,也无法避免在日常生活之中身患各种各样的疾病,也要前往当地或者国内海外的著名医院里面接受专业医生的检查诊断和药物治疗。例如:徐州云龙山兴化禅寺的住持养熙老和尚、上海佛教界著名的明旸老和尚、浙江普陀山全山方丈妙善老和尚、厦门南普陀寺方丈妙湛老和尚……

对于正常人类来说,自己的身体生病之后前往医院请接受过医学教育和训练的专业医生们检查治疗并不是什么需要刻意隐瞒或者感到非常羞耻的事情,因为出生在人间世界和成长在人群之中,谁也不能保证这个父母生育和饮食滋养的身体能够永远都不生病。但是对于很多从小浸润在民间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故事里面的人们来说,佛教出家僧众能够得到更多的来自诸佛菩萨和护法龙天的种种不可思议的神通法力保佑,因此不仅自己不会生病,甚至还能通过念经、念佛、念咒、念菩萨的方式保佑社会大众平安吉祥和不生疾病。

这种普普通通的人们从内心深处向往幸福快乐、追求平安健康和渴望避免灾难疾病的正常心理欲求,一旦被某些所谓的“佛教出家僧众”和“在家居士弟子”掌握和利用之后,就会主动地迎合满足世人的这些心理欲望,从而不断地创造出大量的宣扬诸佛菩萨神通法力和宣扬护法龙天威神功德的所谓佛经。

当这些“佛经”在世间逐渐流行之后,原本朴实无华的早期佛教经典也就慢慢地隐没了。因为相比这些几乎是无所不能的“佛经”,早期佛教的经典简直是太无能和太低能:不能保佑疾病痊愈(释迦牟尼佛陀也会生病)、不能保佑国家强盛(佛陀还在世间说法,迦毗罗卫国就被武力消灭了)、不能保佑生个男孩或女孩、也不能保佑升官和发财……

当很多佛教出家僧众长期宣扬能够保佑和满足世人各种各样的心理欲求的佛经时,实际上不仅已经在不知不觉之中走上了一条与民间宗教同行的道路,甚至是已经完成了名副其实的作茧自缚。

因为经过长年累月地宣扬和鼓吹,很多人都已经知道佛菩萨大慈大悲和神通广大,那么根据“谁提倡鼓吹、谁实践验证”的原则,一旦世间发生自然灾害和社会出现瘟病疫情肆虐之时,也正是各位神教大师念经、念佛、念咒和祈求观音菩萨“千层浪头显神通、大慈大悲、广大灵感、救苦救难”之时。

大家都知道:说得好不如唱得好,唱得好不如做得好。

光说不练,不是好把式。





人间历史上的真实的释迦牟尼佛陀,其实根本没有很多宗教经典里面宣扬的那些神通法力,他的日常生活、人生经历和智慧教导都有清清楚楚地记载在南传《尼柯耶》和北传《阿含经》里面。

在这些早期佛教经典里面,佛陀也会生病,佛陀生病之后也是感到全身疼痛和疲倦乏力。

1.长阿含经·卷二·游行经于后夏安居佛身疾生,举皆痛,佛自念言:我今疾生,举身痛甚,而诸弟子悉皆不在,若取涅盘,则非我宜,今当精勤自力以留寿命。」

尔时,世尊于静室出,坐清凉处。阿难见已,速疾往诣,而白佛言:「今观尊颜,疾如有。」

阿难又言:世尊有疾,我心惶惧,忧结荒迷,不识方面,气息未绝,犹醒悟。默思:『如来未即灭度,世眼未灭,大法未损,何故今者不有教令于众弟子乎?』」

佛告阿难:「……吾已老矣,年八十。譬如故车,方便修治得有所至。吾身亦然,以方便力得少留寿,自力精进,忍此苦痛,不念一切想,入无想定,时,我身安隐,无有恼患。是故,阿难!当自炽燃,炽燃于法,勿他炽燃;当自归依,归依于法,勿他归依。



2.长阿含经·卷二·游行经如来即起,着衣持钵,诣一树下,告阿难:「敷座,吾患背痛,欲于此止。」

对曰:「唯然。」寻即敷座。

如来坐已,阿难敷一小座于佛前坐。



3.长阿含经·卷·游行经:「尔时,周那取一小座于佛前坐,佛渐为说法。示教利喜已,大众围遶,侍从而还。中路止一树下,告阿难言:「吾患背痛,汝可敷座。

对曰:「唯然!」寻即敷座,世尊止息。时,阿难又敷一小座于佛前坐。

尔时,世尊即从座起,小复前行,诣一树下,又告阿难:「吾背痛甚,汝可敷座。」

对曰:「唯然!」寻即敷座,如来止息。阿难礼佛足已,在一面坐。

尔时,世尊即诣拘孙河,饮已澡浴,与众而去。中路止息在一树下,告周那曰:「汝取僧伽梨四而敷,吾患背痛,欲暂止息」周那受教,敷置已讫,佛坐其上。

时,梵志闻佛教已,即诣阿难,问讯已,于一面立,白阿难言:「我所居村去此不远,欲屈瞿昙于彼止宿,清旦食已,然后趣城。」

阿难曰:「止!止!梵志!汝今已为得供养已。」

梵志复请,殷懃至三,阿难答曰:「时既暑热,彼村远逈,世尊疲极,不足劳娆。



4.《长阿含经·卷四·游行经》是时,拘尸城内,有一梵志,名曰须跋,年百二十,耆旧多智,闻沙门瞿昙今夜于双树间当取灭度,自念言:「吾于法有疑,唯有瞿昙能我意,今当及时自力而行。」即于其夜,出拘尸城,诣双树间,至阿难所,问讯,一面立,白阿难曰:「我闻瞿昙沙门今夜当取灭度,故来至此,求一相见。我于法有疑,愿见瞿昙,一决我意,宁有闲暇得相见不?」

阿难报言:「止!止!须跋!佛身有疾,无劳扰也。」

须跋固请,乃至再三:「吾闻如来时一出世,如优昙钵花时时乃出,故来求现,欲决所疑,宁有闲暇暂相见不?」

阿难如初:「有疾,无劳扰也。」



5.《南传经藏·长部·大般涅盘经》:世尊亦于竹林村入雨安居。世尊于此入雨安居时,忽患激痛之痢病,几乎近于绝命时,世尊注心正念、正知,忍受而无诉苦之言。

尔时,世尊如是思惟:「若我不告弟子,不教示诸比丘而入灭者,与我不相应。我今依坚强之精进,忍耐此病,以留住彼寿命。」

尔时,世尊依坚强精进,忍耐此病,以留彼寿命,于是,世尊病愈。

尔时,世尊之疾完全痊愈,痊愈已则由住室出,坐于荫凉处所设之座。时尊者阿难诣近世尊,诣已,敬礼世尊,却坐一面,坐于一面之尊者阿难,如是白世尊言:「世尊!我曾见世尊于健泰时,及见世尊如何忍受苦。世尊!当我见世尊之病、身体衰弱,我神志昏迷不明法、不辨四方,但唯念:『世尊若任何遗教比丘众,世尊应不入灭。』以聊慰我心。」

「然者,阿难!诸比丘众向我眺望何耶?阿难!我所说之法,于内于外悉无区别。阿难!如来所说之法,于弟子是无隐秘、握拳不教。


6.《南传经藏·长部·大般涅盘经》尔时,世尊食铁匠子准陀之供食时,患重症之〔痢〕疾,痢血痛极,几近于死。其时,世尊摄正念、正智,忍耐而令苦痛消除。


7.《南传经藏·长部·大般涅盘经》:「尔时,世尊离道路,往一树下,至已,言阿难曰:然,阿难!汝从我上衣迭为四重,我极为疲倦,我宜稍息。」尊者阿难应诺世尊:「唯然,世尊。」则从〔世尊之〕上衣迭为四重。


8.《南传经藏·长部·大般涅盘经》:「尔时,世尊与大比丘众俱,往赴脚俱多河。至已,入脚俱多河沐浴,饮水已,往赴庵罗林。至已,〔世尊告〕尊者准陀曰:准陀!汝从我上衣迭为四重而敷之。准陀!我甚疲倦,我欲卧下。」


9.《南传经藏·长部·大般涅盘经》:「尔时,世尊与大比丘众俱,往赴希连禅河之彼岸,拘夷那竭末罗族惒跋单之沙罗林。至已,〔世尊言〕尊者阿难曰:阿难!汝为我敷床座于沙罗双树间,其头向北。阿难!我甚疲倦,我欲偃卧。」


10.《南传经藏·长部·大般涅盘经》尔时,普行者须跋,诣末罗族之惒跋单沙罗林阿难之处,诣已,如是言阿难曰:「尊者阿难!我曾从彼长老、师及弟子普行者处闻言:『阿罗汉、等正觉者、如来之出现于世,甚是稀有。』然,今夜最后更,沙门瞿昙将般涅盘。而我心生疑法,如是,得沙门瞿昙对我说法,使我如法舍疑生信,我当怀思于沙门瞿昙。尊者阿难!请引我得谒沙门瞿昙。」

如是言时,尊者阿难告普行者须跋曰:「止止!友须跋!勿烦搅如来,世尊甚为疲倦。」

普行者须跋再度……乃至……普行者须跋三度对尊者阿难作如是言……尊者阿难三度如是言普行者须跋曰:「止止!友须跋!勿烦搅如来,世尊甚疲倦。」




在早期佛教经典里面,我们还可以通过当时的印度国王和大臣们拜访佛陀时的问候语言内容,能够清晰地知道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印度人并没有把释迦牟尼佛陀当成一位已经修成所谓的“金刚不坏之身”的超级大神。

《南传经藏·长部·大般涅盘经》:「于此,韦提希子,摩揭陀王阿阇世,告摩揭陀大臣禹舍婆罗门言:「然,婆罗门!汝诣世尊之处,诣已,顶礼世尊之足。而以我言,问无病、无恼、起居轻快、有气力、安稳乐住,而言:『世尊!韦提希子,摩揭王阿阇世,顶礼世尊之足,问请〔世尊〕无病、无恼、起居轻快、有气力、安稳乐住!』

可是,释迦牟尼佛陀般涅槃之后大约四百年和五百年之间,佛教在印度就已经慢慢出现造神的潮流。随后经过中亚和西域诸国辗转传入汉朝的佛教,已经是融合很多民间宗教信仰内容的打着佛教招牌的一种混合型神教了。

今天借助现代科技资讯,我们通过学习和对比各种各样的文献资料寻找到的人间历史上的释迦牟尼佛陀和早期佛法经典教导,肯定会让很多从小就浸润在民间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之中的人们沮丧、伤心和失望,可是要知道这些沮丧、伤心和失望本来就是因为自己的无知无识而接受的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和猜测臆想。

今天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一位佛教出家僧众生病之后前往正规医院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治疗并不羞耻,应当感到羞耻的是明明自己生病需要接受医务人员的诊断治疗却仍然对外宣扬和鼓吹通过念经、念佛、念咒、祈祷、祈福能够消灾免难、治愈疾病和护国息灾。

同样的道理,知道人间历史上的释迦牟尼佛陀不仅保佑不了自己的国家不被消灭,甚至也不能保佑自己的身体不生病、不疲乏和不疼痛这些事实之后,仍然能够尊重佛陀的智慧和信受奉行佛陀教导的人们,才有希望走出各种各样的民间宗教信仰和神话故事传说,才有可能成为正信正见的佛陀弟子和顺利走入通往涅槃的沙门四果法流。

择其善者而用之

  昨天晚上,平法师写给我一段非常精彩和务实的个人观点。征得其本人同意之后,我分段转载如下: 「分辨禅宗传承历史的真真假假,其实在我看来毫无意义,因为禅法本来就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教法。你不能用物理世界之中的事实存在与否,来观察寓意世界里面的人事传承和师徒对话,这是风马牛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