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日星期四

明天是希望之所在



Wen-Ning He
早餐时候,庄莹开车为我送来一桶腊八粥。她的姐姐庄丽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每年都召集一群“道友”在自家院子里面支起三只大锅煮满十口砂缸的“爱心腊八粥”免费赠送给所有人前来领取和食用。
我读小学时候,现在已经想不起来是在哪一年级的哪个学期里面曾经阅读过当时非常著名的冰心奶奶的一篇名为《腊八粥》的散文。
老奶奶介绍说:“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院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
出于一位少年儿童对当代著名作家的尊敬与信任,纵然是很多年早已悄悄地过去了,可我从来没有怀疑过冰心老人的佛教历史知识是否正确,毕竟她也是在当时著名的燕京大学接受过国内第一流的高等教育,后来又在海外继续读书并且顺利取得硕士学位。
直到我开始认真阅读国内和海外的不同作者撰写的印度佛教历史书籍的时候,才发现苦行者悉达多沙门在成佛之前所接受的来自一位牧羊女的供养并不是很多人想像中的营养丰富和味道甜美的腊八粥,而是一份乳糜
简单来说,乳糜就是在一份普普通通的米粥里面掺入一些羊奶或牛奶并且用手指直接搅拌均匀之后再食用。
我在读书期间不仅看到来自印度、孟加拉国的一些同学们非常自然地用手指把米饭捏成团或捏成条送进口中,我也看到他们把牛奶浇在米饭上或者掺在稀粥里神情自若地食用。
我也尝试过几次用手指搅拌米饭稀粥,然后捏起食物送入口中咀嚼的用餐方式,可是心里始终感觉不能坦然自若和养成习惯,于是最终还是选择了用勺子、叉子和筷子用餐。
在中国民俗里面,营养丰富和甜美可口的腊八粥最终成功地取代了印度佛教历史上面的那位虔诚的牧羊女供奉成佛之前的悉达多沙门的那份羊乳糜粥,这虽然完全违背了曾经发生过的印度佛教历史事实,可是仔细想想也是能够接受的正常的“汉化”发展和民俗演变。
但是在我心中,还是希望弘扬佛法的出家僧众和在家弟子们在自己讲经说法的时候能够为大家阐述清楚:
1.印度佛教历史上的那位牧羊女,是用一份乳糜供养成佛之前的悉达多沙门。
2.印度佛教历史上的寺院里面,并没有“腊八煮粥”和“施粥舍粥”的传统活动。
3.所谓的“腊八粥”其实只是汉传佛教界出家僧众的想像附会和发明创造。
这样一路“汉化”发展和民俗演变到今天,尽管“腊八粥”不是源自印度佛教历史上的曾经发生过的事实,可是一旦成为中国民间风俗之后,这种“一锅熬”或“一锅煮”的多种干果杂粮粥,也是能吃能喝、有滋有味,既热热闹闹,又充满了人间温馨。
可是无论现实已经有多么荒诞,也不管腊八粥有多么好喝,我还是衷心希望佛陀为人间众生教授的佛法,不会发展和演变成“印度西域宗教一锅熬”或者“民间神话传说一锅煮”的腊八粥。

吃完腊八粥,我突然想到一段曾经虔诚相信和背诵多年的“佛教经文”:
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砂石,草菜不生。
可是如果对照牧羊女用乳糜供养成佛之前的悉达多沙门的印度佛教历史记载,这一段“佛教经文”明显是有问题。
因为无论牧羊女放牧的是绵羊还是山羊,都是需要有青草或干草才能喂养它们,否则这些绵羊和山羊就很难存活。
既然这些绵羊或山羊能够存活,那就说明这些地方是有生长着青草,并不是像某部“佛教经文”里面记载的那样「地多蒸湿,加以砂石,草菜不生。」
我曾经在初中的《世界地理》教科书里面学习过印度,知道这是一个传统的以农业种植为主的国家,因此后来阅读到「地多蒸湿,加以砂石,草菜不生」这样的“佛经”内容的时候,心里好像有一种被彻底颠覆了自己原来认知的感觉。
我也遇到过几位来自印度拉达克地区的同学,他们说自己的家乡一年只有两三个月的时间能够吃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可是这并不能说拉达克地区就是「草菜不生。」
事实上,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种植大国,印度的农作物、蔬菜和水果甚至可以说是种类齐全、品类丰富、每个季节都有种植与收获。
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某部“佛教经文”会把印度描述成「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砂石,草菜不生。」
难道这段经文里面有秘密用意?
限于自己的智慧和知识,我至今也不能参出“佛陀”在这部经典里面“如是说法”的秘密用意是什么。
也许明天我会明白这段经文的密意,因为明天是今天的延续。
可是我也知道,明天并没有期待中的那样美好,但是也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坏。
明天,只是人们心中的希望之所在。

择其善者而用之

  昨天晚上,平法师写给我一段非常精彩和务实的个人观点。征得其本人同意之后,我分段转载如下: 「分辨禅宗传承历史的真真假假,其实在我看来毫无意义,因为禅法本来就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教法。你不能用物理世界之中的事实存在与否,来观察寓意世界里面的人事传承和师徒对话,这是风马牛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