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Ning He
一位出家法友提问说:“我在◎◎寺里面生活8年多时间,也参学过一些千年古刹,我自己也亲身感受到寺院里面的那些来自古代皇宫里面的上殿、请职仪式,我也认识很多一边利用民间迷信◎◎◎◎◎◎,一边利用丛林清规训人整人的江湖僧官,可是我想知道这些丛林清规在您眼里还有没有什么好处,因为存在就是合理,既然能存在了一千多年到今天还在使用着,那就肯定有合理的内容在里面,否则早就被历史和现实给淘汰掉了。”
---------------
我的回复如下:
首先可以肯定地说,“丛林清规”的内容里面对于特定的某些出家僧众和在家信徒,当然是有着各种各样的现实利益和切身好处,具体例子我就不再一个个地举出来了。这也是某些佛教徒一直在为所谓的“佛教丛林清规”的继承和弘扬不遗余力地去宣传和维护的真正原因所在。
但是必须要知道的两个基本事实是:在汉传佛教界的寺院里面已经得到普遍应用和执行的所谓“丛林清规”,其真正来源和模式是古代皇宫里面的那些处心积虑地为了彰显帝王的无上权威和主要是为皇室成员和高层官员服务的宫庭管理制度,并且这种来自宫庭里面的管理制度在佛教寺院里面得到应用和执行之后,很快就彻底取代了佛教出家僧团里面的佛制戒律。
因此,任何人如果想要认真地讨论汉传佛教寺院里面特有的这种“丛林清规”里面的“优点”、“好处”或者说“合理内容”,首先就要能够观察到以上两个基本事实,否则就会纠结于“存在即合理”这种看似正确的现象观察和简单结论。
其次,在分析汉传佛教寺院里面的丛林清规的各种“好处”之前,还要具备一些基本的佛教历史常识、自然界的地理气候知识和古代社会生活里面的基础认识。因为在汉传佛教界寺院里面之所以能够出现这种所谓的“丛林清规”,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外在原因就是:以古代印度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里面的佛教出家僧众的日常生活方式为基础内容而制订形成的佛教出家戒律,事实上是无法在以北温带气候为主的东土汉地大环境里面直接照搬过来在日常生活之中普遍应用和严格执行。
因此,中国佛教界的出家僧众对于印度佛教戒律里面的内容规定根据自己生活的现实环境作出了大幅度地调整和改变,这是必然要出现和发生的事情。只是限于当时人们的文化知识程度和眼界智慧格局,中国汉传佛教界的那些祖师们最终选择了参考和模仿古代皇宫里面的宫庭管理制度作为寺院里面的丛林清规基础。这也是为什么在今天只要是事先观看过几部古代宫庭影视连续剧的人们来到佛教寺院里面参加所谓的“上殿过堂”或者“朝暮课诵”的时候,经常会在自己心里生起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的真正原因。
至于这些“丛林清规”在我眼里究竟有哪些好处,这个问题仍然还是要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因为只要自己选择的佛法教理知见和观察具体对象不同,那么对于丛林清规的“好处”或“坏处”地理解和感受,自然也就有可能会呈现出完全地不同。
例如:某一著名佛教寺院里面的全体僧官阶层集体通过了对于所在寺院里面的普通清众实行监狱式的管理方式,并且严格规定了早晚课诵、三餐过堂、上午和下午念经、初一和十五诵戒等日常活动,违者一律“罚无赦”。
但是这些看似非常严格的规定只是针对寺院里面的普通清众,并不包括寺院里面的僧官阶层。事实上,在这所佛教寺院里面,从方丈住持和尚到普通执事小官,除了每个月偶尔参加一次“半场早课”之外,其它的什么过堂、念经、诵戒活动统统都不用参加,当然也不会受到任何处罚。甚至有些僧官在一年365天里面只参加过一次和六次“半场早课”---早上在大雄宝殿里面参加集体念诵到一半内容的时候,就在大家的众目睽睽之中提前离开念诵现场回到自己的房间里面继续睡个“回笼觉”。当然这些行为并不妨碍他们这些江湖人士根据监控摄影或者签到记录训斥和处罚其他普通清众,也不影响他们在大庭广众之中教导和鼓励别人“持戒念佛”和“精进修行”。
在这样的一些“佛教出家僧众”的内心之中,汉传佛教界祖师大德们制订和传承下来的这些丛林清规不仅“就是好来就是好”,而且“不是小好,是大好”。否则,如果没有这些来自丛林清规设计的“合理合法”地特权保护,如果大家都要按照佛教出家戒律要求的“六和敬”标准执行日常生活管理,那么肯定是从住持方丈和尚到普通执事小官的自由快乐幸福生活都要立即宣告彻底结束。这样的一种结果,即使寺院里面的全体清众都是兴高采烈和双手赞同,现任僧官阶层也不会同意放弃自己已经在享受着的特权生活采纳意见并立即执行,否则还辛苦努力地进入僧官层做什么呢?你还真以为出家之后当上僧官就是“全心全意地为清众提供服务”的吗?真是图样图森破!
因此对于汉传佛教界寺院里面千百年来已经得到普遍应用和执行的这种所谓的“丛林清规”管理制度的“好处”,我的个人意见是:
1.这种参考和模仿古代皇室里面的宫庭管理制度而形成的汉传佛教界特有的丛林清规设计,能够把寺院里面的僧官阶层的集体权威和个人权威,在寺院内部范围或者汉传佛教领域里面给予最大化地提升树立和进行制度化地巩固保护。
2.在丛林清规已经得到普遍应用和严格执行的某些佛教寺院里面,由于已经在内部公开地彻底取代了佛教出家戒律,因此寺院里面的僧官阶层在事实上已经享有了类似于古代皇亲国戚一样的特权和利益。只要他们不公开地违犯国法、王法和江湖规矩,基本上都可以顺利地实现个人财务经济自由和享受着一种相对来说比较轻松惬意和逍遥自在的生活方式。如果能够意识到这一点,自然就能理解很多佛教界的僧官阶层平时在公开讲话开示的时候,经常脱口而出的就是民间世俗那些琴棋书画音乐歌舞表演和心灵鸡汤励志感恩的原因之所在。
3.由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和“上行下效”等已经众所周知的原因,一些本来就是抱着谋生就业、赚钱发展、养家糊口或者晚年养老等个人目的而选择来到佛教寺院里面剃度出家的“佛教僧众”,不仅会自觉地学习掌握这些清规内容,甚至还会主动地接近和讨好各级僧官执事以谋取特殊照顾或者提拔升官,这样同时也就为已经进入僧官阶层的人们带来了可供自己观察选择和收买使用的亲信或属下。
事实上,在佛教寺院里面真正认同维护丛林清规制度、在内心里面真正厌恶佛法教理义学研究探讨和在日常生活之中喜欢宣扬“六祖大师一字不识却能开悟成佛”等反智观念和神话故事的正是这些出家僧众。因为自己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心思从事佛法的教理义学闻思修证,于是出家之后也就只能成天琢磨和鼓捣着一些来自古代宫庭里面和中国佛教历史之中的权谋心计和江湖规矩。于是来自古代宫庭管理制度的汉传佛教丛林清规设计,自然又为这些出家僧众的个人追求和集体共识,提供了一种制度化规定与合理化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