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日星期五

修道的知识和信心

 

「请教法师,我也曾经从达摩祖师的头发胡须、长袍手杖感觉他不大像是佛教里面的出家人,因为我是在佛经里面多次读到“剃除须发”的字句,但是您也知道国内外的很多佛教界的出家僧人和在家大德都是公开宣扬达摩祖师是传承释迦牟尼佛“灵山会上拈花心法”的一代佛教禅宗祖师“西天第二十八祖、东土初祖”等等,至于很多禅宗祖庭寺院里面的崇拜供奉肯定也不用我向您介绍了。因此我想知道的是这种出家之后还留着长头发长胡须的出家人,在奥义书里面有没有文字记载呢?还有《易筋经》和《洗髓经》,我个人感觉也可能不是达摩祖师发明的功夫吧」

-----------------------

在《奥义书》里面,还真有记载着类似于中国佛教禅宗初祖达摩禅师的外貌形像的一些古代印度婆罗门教里面的出家修道之人。

例如,在《比邱奥义书》里面就有记载着:

「其次婆怙陀迦者,执三股杖,携水罐,蓄发髻,带圣线,着棕红色衣。在梵金仙宅不饮酒食肉,行乞而食不过八口,唯在瑜伽道中求其解脱。

……于是比邱求解脱者,有其四流:古胝遮迦,婆怙陀迦,诃萨,波罗摩诃萨是也。……其次婆怙陀迦者,执三股杖,……蓄发髻。」--徐梵澄译《五十奥义书》(修订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1008页。

 

这两段《奥义书》文中出现的「比邱」两个字,就是在今天的中文汉语佛教经典文献里面常常使用的“比丘”一词,原意特指舍弃家庭生活、出家寻找解脱之道、同时主要是以“乞食”的方式作为自己日常生活之中饮食来源的修道者。

事实上,对于过去和现在的并不熟悉古代印度社会里面的宗教文化知识和日常生活方式的异国他乡的佛教界出家僧众和在家弟子们来说,需要知道的几个重点就是:

(一)「比邱」:在古代的南亚次大陆热带生活环境里面,所谓的“比丘”一词,并非只是佛教里面所独有,而是古代印度社会里面的所有宗教信仰之中的出家修道之人,只要是以“乞食”(向人们乞讨饮食)的方式作为自己出家之后的日常饮食的主要来源方式的,都被称为“比丘”(比邱)。

 

(二)「梵金仙宅」:在古代印度社会生活里面,自命为最高种姓的婆罗门阶层为今生的生命旅程设计出四个不同的阶段,也就是所谓的“四期生命”或者“人生四期”:

1.梵行期:又名“梵住期、求学期、修学期、学徒期”等等,就是在还没有结婚成家之前的童年、少年和青年阶段,通常会用十二年左右的时间,跟随一位师长学习婆罗门僧众在各种各样的祭祀法会之中所需要熟练掌握的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技能。例如,被婆罗门阶层普遍视为“天启圣典”的《吠陀》里面的所有的祈祷文、祈愿文、赞颂文、真言咒语、梵呗唱颂、法会程序、祭祀流程、请神方法和送圣仪式等等。(可参考汉传佛教界里面时间最长、仪式最多、同时也是最为隆重的“水陆法会”)

2.家居期:又名“居家期、家主期”等等,就是在所有的传统《吠陀》课程都学完和学成之后,「修学期已尽,《韦陀》解通义」,此时再按照婆罗门阶层的人生四期计划的设定要求,“还俗”回到自己的家乡里面,「娶同族姓女,尽力燃圣火」,就是正式开始成家立业、娶妻生子、经营生计和完成自己应当承担的各种人生职责和社会责任等等。

此处需要注意的是「娶同族姓女,尽力燃圣火」,并不是“娶同一个家族或者宗族的女子为妻,然后夫妻一起大作祭祀「火供」”的意思,而是迎娶同一个种姓的女子作为自己的妻子(因为自命为最高种姓的婆罗门,出于保护自己血统的纯洁性考虑,通常不会娶低种姓阶层出生的女子为妻),然后主动承担起生儿育女和繁衍后代的责任与义务「尽力燃圣火」。

而所谓的「梵金仙宅」,就是特指这些曾经专心闻思修学过吠陀教法多年,但是现在又已经“还俗”娶妻生子和居家生活的婆罗门教信仰者。(可参考汉传佛教界里面非常著名的一部“佛说”圣典《维摩诘经》)

3.林栖期:又名“林隐期、遁世期”,因为古代印度传统的婆罗门教思想大多重视和肯定现实人生之中的职责、任务和快乐,从而在著名的“人生四期”的系列规划设计之中,特别把全身心投入寻找和实践生命的彻底解脱阶段,安排在儿女已经长大成家立业之后的自己生命的晚年和暮年时期。因此在古印度传统的婆罗门教里面,真正的舍弃家庭生活、舍弃父母亲人、舍弃所有财富和家产等等的“出家修行”,通常是在第三阶段的“林栖、林隐、遁世”时期才开始。这在著名的《奥义书》里面也能看到很多婆罗门的出家时间,都是在自己人生的晚年或者暮年阶段,「于世事皆立有基业之后」。

4.云游期:又名“教化期、漫游期”等等,就是古代印度社会里面的那些已经修行有成的婆罗门教之中的出家比丘们,开始再次走入社会生活之中,为芸芸众生和红尘男女随缘说法、开示教化的阶段。

 

(三)在民间社会、江湖佛教界、武侠小说和影视连续剧里面享有盛名的《易筋经》和《洗髓经》,根本不是所谓的中国佛教禅宗初祖达摩大师创造的天竺神功,而是中国本土的通晓传统医学理论的修道人创造和发明。

纵然如此,在我个人看来,与其修炼这两部所谓的《易筋经》和《洗髓经》,从功效上来说,远远不如每天花上十几分钟时间练习道家(不是道教)仙学大师胡海牙先生教授的极其简单易行的道法秘传功夫。

1.自然站立,两眼微闭,全身放松,微微抬起离地。

2.双手握,拳心虚空拳面轻贴两处肾俞穴

3.双脚发力,带动双腿和身体躯干,上下连续轻微起落。

4.已经轻贴两处肾俞穴的双拳拳面,同时随着身体上下运动自然颤动(决不是摩擦、揉搓、压按、敲击等等),直到感觉腰部从里向外轻微发热。

人体背部与肚脐眼正对的位置就是命门穴,命门穴左右1.5距离的位置就是两个肾俞穴。但是,肾俞穴不能直接打,能借助双脚、双腿和身体的上下起落,从而自然带动双拳(向内握固、拳面轻贴)轻微震颤肾俞。等到自己腰部从里向外轻微发热之时,就能体验到一种特别舒适的感觉

这种传统道家功法的最大特点,就是方便简单,不受时间、场地和方向等等的限制,从而可以在日常生活之中随时随地练每天至少(早晨起床之后、午休前后、晚上睡觉之前,多做不限、多多益善),每次至少三、五分钟就能感到舒适,每次六至九分钟就能出现养生健身功效,每次十二分钟为上限,暗合一天之中的十二时辰和一年里面的十二个月份

同时由于这种功法能够在很时间里面把身内的阳气全部生发起来,因此又被修炼传统道家功夫之人(不是道教界里面的那些吹拉弹唱的“道士”)描述为“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微动,须知微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自家文火温养肾阳,自己体内生长灵药”等等。

 

「法师你好,我和家属去过泰国旅游几次,曾经在好几处佛教寺院里面看到举行的法会活动,很多人参加,当时看到还有很多出家师父在集体念经时候有拉起一条长长的白色长线在手里面,我想您能否解释一下这有哪些含意呢?」

-------------------------

泰国佛教界的出家僧众们在很多场合举行法会活动的时候,确实是有这样的很多人用手拉起一根长长的白色棉线的举动,但是这些并不是来自释迦牟尼佛陀的教导,而是来自古代印度的传统婆罗门教的习俗。

因为在古印度的婆罗门教里面,所有的“梵行期”阶段的初入学者,都会由自己的依止师父(和尚阿奢黎、教授师)等等,亲自传授一条棉线斜挂在自己的左肩膀上方,垂落在自己的右腋下面,从而起到三个寓意:

1.“梵行期”正式开始,从此意味着自己的精神生命和心灵生活的重生。

2.棉线为身体上佩戴的最圣洁之饰物,寓意《吠陀》圣典内容和婆罗门信仰教法,能够彻底净化自己的身心。

3.依止师父(和尚阿奢黎、教授师)亲自授予这条最圣洁的棉线斜挂在自己的身体上面,象征着师承传授有据和道法命脉有源。

可是,随着千百年后的“沙门思潮”之中的新兴沙门团体---佛教的出现、僧团的发展和皇家的护持,很多婆罗门教的信仰者也开始来到佛教里面出家。可是,他们也把自己原来早已习惯的很多思想观念和修行方法,同时带到了佛教僧团里面。因此,纵然是经过古印度著名的阿育王的大力“整顿”佛教之后,很多来自传统婆罗门出家僧众的思想观念和修行方法等等,仍然还流行在南北传承的佛教界里面。

但是,古代印度的婆罗门教“天启圣典”《吠陀》发展到《奥义书》时代,就已经开始公开弃绝了这种所谓的“祭祀圣线、神圣棉线、传承系线、指导线、祈福线”。

例如,

(一)《大梵奥义书》:「无上净化者,祭祀之系线,般茶帕底神,在昔与俱见。长生为最上,此线汝弃绝!为汝圣线者,乃力乃光热。」--同上书,第984页。

般茶帕底神:创造世界事物之主。

 

(二)《大梵奥义书》:「剪去顶发辫,兼弃身外线,不朽无上梵,智士之所罥。是谓指导线,亦名无上程,人由知此线,远矣《韦陀》明。万物织以此,如线穿琲璎,链士挂此线,见道瑜伽明。外线智者弃,无上瑜伽修,梵道所成线,挂者思士流,身系此线者,清净无衍尤。内中萦此线,知识以为祀,是系圣线人,世间知经纬。知识为发辫,知识为立处,知识为圣线,唯知识最上,知识于彼等,是清净化者。唯如火焰顶,发辫知识成,留此称智士,蓄发皆凡人。而如婆罗门,修习《韦陀》业,彼等系圣线,记此属仪法。发辫知识成,圣线亦此成,此是全梵道,明梵者自明。」--同上书,第985页。

 

(三)《大梵奥义书》:「祭祀净化线,知此无上道,彼乃明智士,系有圣线者,彼即是祭祀,亦是明祀者。」--同上书,第986页。

 

(四)《茶筏落奥义书》:「阿怛理问之曰:“雅若洼基夜!吾问汝,无祭祀圣线者,何得为婆罗门耶?”

雅若洼基夜曰:“为彼之祭祀圣线者,‘自我’是也。”……此皆称“波罗摩诃萨”者也……凡此诸人,……若其三股杖,水瓶,绳索,钵盂,漉囊,发辫,圣线,凡此一切,诵:“颇诃!娑诃!悉投诸水,惟寻求“自我”也。」--同上书,第996页。

 

(五)《阿卢尼迦奥义书》:「唯然,我,大梵也,经线,启明者也。大梵,亦经线也。我如是知,亦经线也。人如是知者,则当弃其三股之经线矣。」--同上书,第1004页。

 

但是,最让人感到“业力”不可思议的是,古代印度婆罗门教发展到《奥义书》时代就已经公开弃绝的这条所谓的“祭祀圣线、神圣棉线、传承系线、指导线、祈福线”,不仅在今天仍然被很多自诩是“全面保留了佛陀最纯正教法”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出家僧众继续保留和公开使用,甚至在这个所谓的“全面保留了佛陀最纯正教法”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出家僧众里面,还出现了今天的北传大乘佛教界出家僧众都不屑为之的江湖杂耍“下油锅”、以及手里拿着一面小镜子装神弄鬼地为佛像“开光”等等。

择其善者而用之

  昨天晚上,平法师写给我一段非常精彩和务实的个人观点。征得其本人同意之后,我分段转载如下: 「分辨禅宗传承历史的真真假假,其实在我看来毫无意义,因为禅法本来就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教法。你不能用物理世界之中的事实存在与否,来观察寓意世界里面的人事传承和师徒对话,这是风马牛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