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我不鼓励任何人出家



Wen-Ning He

我现在面临着自己人生中的一个很难做出决定的选择,就是我一直在考虑着是出家专心修行好呢,还是在家做居士一边工作一边修行好呢?我也当面请教过教我禅修的◎◎法师,他说肯定是出家修行快功德大,鼓励我出家让我跟着他出家修行。我现在想征求一下您的意见,如果您也是这样认为的,我就能够下定决心跟◎◎法师正式出家修行。
-----------
感谢您的信任。我的意见是:
第一、最好还是以佛教在家弟子(居士)的身份在社会上一边努力地正常工作生活,一边用心地闻思修学佛法。
第二、如果自己内心深处始终强烈地向往或好奇佛教界寺院里面的出家集体修行生活,那么也可以选择在寒暑假期间或者是停薪留职的长假期间住宿在佛教寺院里面,从而能够拿出至少三个月以上的时间零距离观察、感受、体验和思考自己心中的佛教界出家人的修行生活。
第三、我一直反对和坚决反对任何一位虔诚、善良、正直的信仰佛教的男人和女子在自己尚未真正了解经典文献上面的基础的佛理法义和印度与中国历史上面的重要的佛教史实之前,就直接来到现实生活中的佛教寺院里面剃度出家修行(不包括来自“家族和尚”、“帮派和尚”、“职业和尚”的亲属朋友等等)
我个人给出这样的三条看上去好象是直接打击了很多人出家修行信心和热情的意见,主要原因就是有很多虔诚地“发心”出家修行的人们,他们对于佛教寺院里面的集体生活环境、丛林清规内容和闻思修行条件并不是真正了解。我遇见过很多佛教信仰虔诚和社会阅历简单的青年男女,由于出家之前几乎是从来没有在佛教寺院里面长期生活过,以至于直到出家之后才发现佛教寺院里面的集体生活环境和闻思修学条件根本不是自己原来所能观察到、感受到和想像出来的“清净佛门圣地”或“和合修行道场”。因此最好等到自己亲身经历过至少三个月以上时间的“全日制”的佛教寺院生活之后,如果自己仍然还是决定非要选择以剃度出家的方式进行修行,才可以说是避免了很多盲目、冲动、任性和不理性。
当然,我不仅也知道“出家修行快、功德大”的很多经典文献记载和佛教界流传至今的一些说法,我也清楚地知道“法赖僧传”的历史事实和“续佛慧命”的重要意义。尽管如此,我还是可以肯定地说:自从1996年出家以来,我从未鼓励、劝说和介绍过任何一位男人或女子剃度出家。
理由如下:
一、今天的人们学习佛法的环境、条件、资源和便利程度,都已经远远地超过了生活在古代和近代的包括佛教出家僧众在内的难以计数的人们
由于时代在进步和科技在发展,这些已经迅速地改变了传统宗教界“闻思修证”的封闭式环境。有心人其实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原来很难听到、见到和借阅到的佛教典籍或宗教文献,今天基本上都可以在网络上搜索查阅到、在虚拟或实体书店里自由购买到和在各种各样的图书馆里方便借阅到。在这样的一个现代生活环境里面,可以毫不客气地说,绝大多数生活在佛教寺院里面的出家僧众和生活在社会上的普通男女,大家面对着的各种佛教文献资源和能够阅读到的各种三藏经典,无论是在条件上还是在机会上,其实并没有太大悬殊。至于每个人在“闻思”学习之后出现的理解上的差异和知见上的不同,那是另外一回事情。
举例来说:中国佛教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故事传说。隋朝天台宗的智者大师曾经听一位梵僧介绍说印度也有一部名叫《楞严经》的佛经,里面也有讲到了和智者大师教授的“止观”非常类似的道理和方法,从此智者大师就非常想要见到这部经典,于是他在浙江天台山上建了一座“拜经台”,然后自己每天朝着《楞严经》所在的西方礼拜和祈求能够早日见到这部经典。据说智者大师整整礼拜了十八年,非常遗憾地是直到他去世之前也没有见到这部在他心中朝思暮想的《楞严经》。
可是今天,任何一位想要阅读《楞严经》的男人或女子,都可以在网络上在线阅读、在图书馆里安静阅读、甚至把这部《楞严经》从图书馆里借阅出来或从书店里面购买回来带到家里一边慢慢喝茶一边仔细阅读,而且既不需要建造一座“拜经台”,也不需要每天向着西方礼拜长达十八年时间。
今天,如果把佛教修行比喻成一列可以经过安检“闻思”之后进站乘车的高速列车,可以说至少在“闻思修证”的“闻思”阶段和“信解行证”的“信解”阶段,那些已经生活在佛教寺院里面的出家僧众和正在社会上面生活着的在家信众,其实都是平等地站在排队接受安检的人群和区域里面。至于能否通过安全检查、能否走到乘车站台上面和能否走入“对号入座”的车内空间里面,这已经是后面的操作步骤了。

二、复制皇宫建筑式样的佛教寺院环境和模仿宫庭生活方式的佛教丛林清规,必定会被接受过现代公民教育的有着独立思考能力的出家僧众和在家弟子给予实质改变或彻底废弃
印度佛教史上的释迦牟尼佛陀出家之前是一位王子,因此我们可以说悉达多王子出家之前的生活是印度皇室的王子生活,但是他出家之后的生活却不是居住在皇宫一样的建筑群里喝茶聊天、交际应酬、琴棋书画、梵呗歌舞、刀枪棍棒或种田插秧的汉传佛教界寺院里面常见的所谓“出家”生活。
一个人发心出家闻思修证佛法没有错,但是如果出家之后的闻思修证环境只是有目的和有计划地把你教育成和训练成“听招呼、守范围”的逐渐丧失独立思考能力和彻底磨平锋芒锐气的“应声虫”和“木偶人”,那么这样的出家修行生活究竟又有什么意义呢?
要知道,汉传佛教界的寺院里面的殿堂建筑,是模仿和复制古代皇宫里面的建筑风格式样:钟楼、鼓楼、大雄宝殿……
还要知道,汉传佛教界的寺院里面的宗教器物,也是模仿和复制古代皇宫里面的皇室贵族器物:黄罗伞盖、手提香炉、大红宫灯、幢幡饰物……
更要知道,汉传佛教界的寺院里面的丛林清规,也是模仿和参考古代皇宫里面的宫庭管理制度:执事请职(皇帝分封臣子)、住持升座(皇帝登基临朝)、早晚念诵功课(帝王早朝流程)、三餐过堂吃饭(钟鸣鼎食排场)……
一个虔诚信仰佛教和决心出家闻思修证佛法的善良人,如果他看到了这些汉传佛教界寺院里面的出家僧众的日常生活事实之后,仍然还是坚定地选择出家修行这条道路,我个人认为他可能出于如下几种情况:
1.缺乏基本的中国历史文化常识,根本不清楚佛教寺院里面的建筑式样、丛林清规和日常生活方式的渊源,从而也就意识不到这些“硬件”和“软体”对于长期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所产生的直接洗脑式教育和潜移默化式影响改变。
2.出于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因此对于佛教寺院里面的高大庄严的建筑、皇家贵族的器物和古代统治阶层文化人的生活方式,有着一股近乎本能地真心喜爱和向往羡慕。
3.受限于自己头脑之中的固有认知观念,以为这些“硬件”和“软体”都是过去的佛教界祖师大德特意制订出来的有利于后人闻思修证佛法的“用心良苦”和弘扬佛法教化众生的“工具方便”。
4.天真地以为只要自己主动地遵守寺院里面的所有丛林清规,还是能够“躲进小楼成一统”拥有自己闻思修证的自由时间和舒适空间。可是他好象已经忘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古训。
我相信很多接受过现代公民教育的有着独立思考能力的青年人和中年人,只要知道了寺院建筑式样、丛林清规内容和出家生活方式的渊源,他就一定会从最初生起的困惑不解之中引起认真反思追溯,最终很有可能是一边给予同情和怜悯,一边进行改变修订或彻底废弃。因为即使是从“闻思修证”的“修证”阶段和“信解行证”的“行证”阶段来反思,传统佛教界寺院里面的集体统一行动的日常生活方式和宗教修行模式,也是已经直接障碍和影响了个人的闻思修证进程。

三、有些佛教寺院早已成为家族和尚的私人产业、帮派和尚的控股公司、职业和尚的赚钱市场
根据佛教经典记载,只要我们生活着的这个世界上还有八正道存在,就一定会有走入清净法流之中证得须陀洹、斯陀含果、阿那含果和阿罗汉果的出家僧众和在家弟子存在。
众所周知,今天的世界上,释迦牟尼佛陀教授的八正道依然完好无损地存在着,那么我们可以由此得出结论:今天的世界上仍然还有很多走入清净法流之中证得须陀洹、斯陀含果、阿那含果和阿罗汉果的出家僧众和在家弟子存在。
知道这个事实之后,任何一个虔诚信仰佛教和决心出家闻思修证佛法的善男子或善女人都可以不必过度地担心害怕,因为不仅佛教界里面有已经出家的贤圣僧众可以参学和依止,社会上同样也有已经走入法流和证得圣果的在家弟子可以拜访和请教。
只是,鉴于国内和海外的佛教界里面确实都有一些已经被各种各样的家族和尚、帮派和尚、职业和尚掌控操纵之下的名为佛教寺院道场、实为民间迷信舞台的“佛教寺院”和“出家僧众”存在着甚至活跃着,因此希望任何一个虔诚信仰佛教和决心出家闻思修证佛法的善男子或善女人,不仅出家之前需要努力闻思佛法,出家之后更要仔细小心地观察,因为“人身难得”和生命短暂。
甚至在出家之后,如果一旦发现情况不对或不利,还要能够及时地放下虚荣的自尊和虚假的面子,从而果断止损和继续用心寻找真正的善知识和佛门贤圣僧。当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因缘,立即“回头是岸”和重新走入充满人间烟火的红尘世间。

择其善者而用之

  昨天晚上,平法师写给我一段非常精彩和务实的个人观点。征得其本人同意之后,我分段转载如下: 「分辨禅宗传承历史的真真假假,其实在我看来毫无意义,因为禅法本来就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教法。你不能用物理世界之中的事实存在与否,来观察寓意世界里面的人事传承和师徒对话,这是风马牛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