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5日星期日

早期佛教的八正道



Wen-Ning He

作者注:本文成稿于2011年读书期间,首发在《徐州佛教》杂志。从文章内容可以明显看出那个时候的我,还是喜欢写作一些篇幅冗长和内容枯燥的所谓“文章”。衷心感谢法友保存、分享和建议,今天清晨略作修改之后发布在公号上面。

一、前言
释迦牟尼佛陀讲经说法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言语教化和身行教化这两种主要的教学方式,指导和启发弟子们明白宇宙人生的真实状况,通过听闻佛法、思维佛法和修学实践佛法,逐步达到与佛陀一样的究竟解脱境界:诸苦永灭、涅盘寂静。
佛陀教化人间的最初意愿,并不是只想新增一种关于世界与人生的独特理论,且美其名曰“佛教人生观”或“佛教世界观”来满足人们的好奇与兴趣,而是始终如一地指向“诸苦灭尽”的究竟解脱这个从来没有被模糊过的根本目标。因此,佛陀从来不以麻醉式的心理安慰作为弟子们信仰的寄托之处,也从来没有要求过弟子们对他本人作出任何形式上的盲目追随和狂热崇拜。
作为人类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智慧导师,同时也是一位极富于批判精神和反对空谈玄理的教育家,凡是无助于人类解脱目标实现的问题都不为释迦牟尼佛陀所重视和教导。但是佛陀对于人类身心的现状和活动变化给予了非常详细地说明,并且高度重视弟子们在人间社会中的日常生活修学。因此如果离开人生本位去弘扬佛教或实践佛法,那决定不是佛陀的真实本怀,因为佛陀教化世间的宗旨就是帮助和指导有情众生完成解脱的愿望。
佛法是以有情众生(主要是人类)为中心的,任何离开有情众生的日常生活而宣扬的所谓“佛法”都是可能会引起世人产生错误理解的一己之见。事实上,在早期佛教里面,佛陀特别为人生的解脱而施设的灭除痛苦的道路和方法中已经详细地包括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行为要求,以及人与人相处之间的主要准则和规范。这些就是佛法中所独具特有的、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佛教以外的任何其它宗教里面所不存在的直接趋向沙门四果和解脱涅槃的“八支正道”,简称“八圣道”或“八正道”。

二、八正道的发现
佛法中把人类通过自身的努力从而止息各种痛苦的途径称之为“道”,就是“道路”和“路径”的意思。八正道是释迦牟尼佛陀发现的有效地避免了两条极端修行道路的中正不偏的道路,因此又被称之为“佛法中道”。
在印度佛教历史上,佛陀成佛之后前往鹿野苑为五位比丘“初转法轮”宣讲佛法之时,就直接批评过当时的宗教界里面所流行的两个极端的修行道路:
1.经由感官(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与外界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接触时所产生的各种欲乐的享受,从而努力地去追寻人生快乐的生活方式。例如:欣赏歌舞以解闷、畅饮美酒以消愁、沉迷性欲以忘忧等等,都是佛陀所严厉呵斥过的低级的、庸俗的、下劣的和为凡夫所热衷的纵欲道路。
2.各种各样的经由自虐式的苦行以寻求人生快乐或企图完成个人解脱的生活方式。例如:长时间站立而不卧不睡、自己伤残部分肢体以求忏悔赎罪、在烈日下赤裸身体进行暴晒等等,这些也是佛陀所责备过的只会导致痛苦的、毫无意义的、没有任何益处的和愚痴凡夫所选择的人生道路。
佛陀自己经历过和认真实践过这两种极端的道路(例如:出家前,身为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居住在王宫中奢华纵欲的生活;以及出家后,在山间林下度过的六年苦行生活)。但是,当佛陀意识到这些生活方式和修行法门对于人类内心之中痛苦的止息和烦恼的解脱没有任何益处时,就毅然果断地放弃了这两种极端的道路。
佛陀经过自己的亲自实践最终发现了“能够产生知、见、导致宁静、内证、正觉、涅盘”的中道:由八个部分所组成的正确地通向人间和天界的幸福生活,同时还可以把全部的烦恼痛苦彻底消除和解脱的正觉道路。因此从世间生活的角度来观察,佛陀所发现的八正道直接避免了人类生活方式中常常会出现的或沉迷于极端苦行,或沉溺于纵欲享乐的两个极端。

三、八正道的内容
八正道属于四圣谛“苦、集、灭、道”中的第四个部分:“道圣谛”。如同人们在渡河时所乘坐的舟船工具一样,八正道可以帮助佛法的学习实践者从生死轮回的此岸,平安顺利地到达涅盘寂静的彼岸。因此对八正道的了解和实践在整个佛法的修学过程之中不仅是处于最重要的基础部分,同时更是修学道路上的有效指南和根本保障,其重要性犹如高速公路上的指向标牌和防护栏杆一样,可以从入口处就开始引导和保护行人安全地到达目的地或终点站。
八正道的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一)正见:简单来说就是缘起法则和因果规律指导下的正确无误的认知与见解。依佛法而言就是正确理解诸行无常和诸法无我的缘起法则,如实明了“如是因生如是果”的因果规律,从而对于自然界的成、住、坏、空现象、生物界的生、老、病、死现象和人类心念所出现的生、住、异、灭等变化,逐渐趋向真实、正确、清晰和深刻的观察与认识。

(二)正思惟:以正见为基础,对于所观照的内容或对象作出更加深入地思惟与观察。例如:对世间的财富、名利、权势、情爱和恩怨等等,逐渐产生淡薄和厌倦;对于钱财、美色、名誉、饮食和睡眠等五欲之乐不仅不再产生留恋和沉迷,甚至渐渐地引发出趋向解脱的志向和慢慢地确立证入寂静涅盘作为自己人生之中的最高目标和唯一追求,从而最终坚定出离三界之中生死轮回的决心和意愿。

(三)正语:包括“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四个要求。
1.不妄语: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说谎话。
2.不两舌:不传播、不窃议、不诽谤和不发表任何可能引起个人或团体之间产生憎恨、敌意、倾轧与不和的言论。
3.不恶口:不使用任何粗俗、粗鲁、野蛮、无礼、酷毒或骂詈的言辞对待任何个人和群体。
4.不绮语:不夸大、不渲染、不作任何无意义、无利益的愚蠢之饶舌或泛泛之空谈。
在日常生活中,即使是普通人的发言,也必须考虑到特定的时间、地点和因缘,考虑到听众的接受能力和情绪变化等客观情况。如果所言无益或者可能造成对方的反感,则宁可保持高贵的缄默。如果能够把“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这四类不正当的、有害于自己的现在与未来的、并且会引起他人厌恶和愤怒的言语戒绝掉,那么自己的任何发言或演说自然都是真实不虚和友善亲切。
奉行“正语”的佛弟子在人际交往中更要基于正确的意念,注意表达于“口”业处的实践功夫。例如:以正规的语言及文字进行谈话和写作;不对他人施加妄言欺骗、绮语淫词、两舌挑拨和恶口侮辱;对生活中所遇到的人们要善言劝勉和爱语鼓励等等,这些才是八正道中“正语”的真实意义。

(四)正业:远离杀生、偷盗、不诚实的交易、非法的性淫乱、生产种植和贩卖吸食毒品、生产制造酒精类液体等日常行为。
正业的目的,就是提倡和鼓励佛弟子们选择合乎世间伦理道德的、关系到个人名声和家庭荣誉的健康无害的日常行为。

(五)正命:选择和从事正确的、不会危害到自己和他人身心健康的职业来作为自己的日常生活来源保障,而决不选择任何一种对于他人和社会可能产生危害的职业。例如:贩卖军火武器、酿酒麻醉众生、生产运输和储存销售各种毒品、屠宰动物生命等等。个人的经济来源与生活日用必须合理合法才是佛陀要求的“正命”,即以正当的谋生方法和正当的职业来赚取生活所须。
佛教在家弟子所从事的职业不但要首先遵守国家法律,同时也要合乎佛法要求。例如:佛弟子不能经营各种武器的制造和销售,因为佛陀明确指出贩卖武器是一种有害无益的、邪恶而不正当的邪命自活方式。
还有一些职业即使国家法律允许人们正常经营,佛教在家弟子们也并不适宜从事。例如:屠宰业、烟酒业和赌博业等等,因为这些职业都是违背佛教基本理念的不正当的职业。
佛教出家弟子们(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的“正命”是专业修持佛法、传承弘扬佛法和依靠在家信众的发心布施生活,而不得以任何江湖术数手段或星相命理伎俩来骗取钱财供养。
今天,佛教界和社会上的某些名人与学者们曾经公开提倡所谓出家人也可以从事各种工商业经营活动以赚取利润的“商禅并重”理论,严格来说也是一种非正命的生活方式。

(六)正精进:远离一切恶法、趋向一切善法;摒弃所有恶行、增长所有善行地努力和用功。因此,认真修学佛法的人们,还要以自信和坚定的意志努力做到:
1.内心已经生起的各种邪恶和不善的心念,让其无法得以继续发展;
2.内心还没有生起的各种邪恶和不善的心念,让其永远无法生起;
3.内心尚未生起的各种善良和智慧的心念,能够持续不断地生起;
4.内心已经生起的各种善良和智慧的心念,能够得以时刻增长和逐渐臻于至善圆满的程度。

(七)正念:又名“四念处”或“四念住”,即依据佛法修学理论的指导逐渐生起和增长的持续不断的心念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正念包括四个组成部分:
1.时刻观察自己身体的各种动作变化;
2.时刻观察自己情绪的各种感受变化;
3.时刻观察自己心念的各种生灭变化;
4.时刻观察自然环境和人事因缘的无常变化。

(八)正定:努力学习修行实践佛陀教导的、历代高僧大德所传承和教授的佛教禅定。
在《杂阿含经》中,多次见到八正道的教导,因为八正道的修学结果就是佛法中戒、定、慧“三无漏学”的圆满完成。
在《长阿含经》中,又多次见到“三十七道品”的教授,因为由八正道所展开的三十七道品,均属于戒、定、慧“三无漏学”的详细要求。
在《增一阿含经》中,已经出现了菩萨道的修学理论,这是因为现存的汉译《增一阿含经》出自大众部,而正是从大众部的僧团里陆续传出了大乘菩萨道的“六度”思想。
是以尽管佛法修学的内容和方法,随着时代的快速进步和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而呈现出渐次变化,但是其最基本的指导原则和要求,至今仍然没有偏离戒、定、慧三无漏学的理论体系和至今仍然遵守八正道的修学实践次第。

四、八正道的核心
佛教八正道的核心就是排在第一位的“正见”:缘起法则和因果规律指导下的正确的人生观,以及对于人生真相、人生目的、人生意义和人生归宿等等给予的正确理解和坚定信念。
为什么唯有“正见”才是佛教八正道的核心呢?因为佛陀曾经说过:人世间的任何事情,都没有比“邪知、邪见”对人类更危险的了。在巴利文经典《增支部》中,佛陀这样告诉大家:“比丘们,我知道没有任何一法如邪见一样,它能够使未生之恶生起,已生之恶增长。”
事实上,生活在世间的每一个人,在没有断除“我见”之前都会本能地寻求利己之道。尽管从现代人的观点来说,人类的本能既不是善也不是恶。但是由这个中性的本能所外延而形成的贪爱、嗔恨和愚痴,一旦与他人产生情爱或利益之争、意见或意识形态之争时,就会造作出各种各样的恶业,诸如欺骗、狡辩、暴力和伤害等等,从而导致行为者本人也必然会得到相应的痛苦果报和形成无穷无尽的轮回受生与受报。同时,人类所有的一切自私的欲念、嗔恚、嗔恨和暴力等等,其出现和发展的前提都是由于缺乏真正的人生智慧的指导。这个事实真相在任何一种社会环境里面,无论是在个人的婚姻家庭中还是在社会的团体组织里面,都是如此。
佛法通过细致精微的分析,认为人世间众生界内的争斗,主要有两种因缘所引发:第一是“见诤”,具体表现为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团体,往往因为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引起种种争端。第二是“爱诤”,就是拼命地向外界一味地索取,只是为了追求个人欲望的无限满足。但是在索取的过程中又与其他众生的切身利益相抵触,于是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冲突。“爱诤”无限制膨胀发展的结果,可以把具体牵涉到的一些人们、一些家庭或一些团体组织拖入相互消耗、逐渐衰败和最终毁灭的道路上。
如果把这二者进行比较则会发现,“见诤”在这个世界上所造成的祸害远远大于“爱诤”。因为人类常常为了一己的私见和为了个人观点的不同而发生争吵、谩骂、造谣和诽谤。甚至有可能把个人充满贪欲和嗔恨的愚痴观点精心地包装成系统的理论,并且尽可能地在人群中传播和扩大成为一个个或让人们感到兴奋、或让人们发觉恐怖的意识形态和主义哲学出现在世间。
最可怕的是,一旦这些意识形态和主义哲学发展到自身理论上的绝对化以后,某些坚信“真理唯此一途”所谓狂热分子基于内心深处所刻意伪装的自私残忍和极端变态的阴暗心理,从而选择以暴力屠杀的野蛮方式来清除掉所有的持不同意见者。例如:在世界近现代历史上,二战时期的纳粹党魁希特勒对于当时德国境内犹太人群所进行过的有组织和有预谋的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当代一些新兴起的狂热宗教组织在公共场合对无辜人群所进行的“地铁沙林毒气”和“人体炸弹攻击”等事件,已经用血淋淋的事实证明了人类的“见诤”在失去智慧地指引和理性地疏导之后所能够膨胀和发展到的恐怖程度。

五、八正道的特点
作为世人学习和实践佛法修行的重要基础,八正道不仅提出了修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根本原则和具体要求,同时也建立了佛法里面迅速区别和清晰判断其它修行法门之中的正与邪、善与恶、是与非、有益与无益、利益众生和祸害人间的鉴别标准。可以说,八正道不仅为佛弟子们指出了正确的佛教修行法门,同时还为佛弟子们提供了辨别非佛法的各种外道修行法门的直接依据。因此,早期佛教的八正道具有如下四个鲜明特点:
1.八正道与盲目信仰无关、与祈祷崇拜无关、与宗教仪式无关。任何一个人,不论其是否有宗教信仰,都可以学习了解和亲自实践八正道。因为八正道当中没有讲到天堂、地狱、前生和来世,因此也可以说就是那些不相信有前生和来世的人们也可以尝试着闻思修学和亲自实践八正道。从这一意义上来讲,八正道里并不包含着任何人类通常称之为“宗教”的成分,它只是一条通过人类自身在伦理生活、道德规范和理性精神方面的实践,从而走向和平幸福、快乐自在和涅槃寂静的清净道路。

2.八正道是佛陀提供给世间所有正在寻找人生幸福的人们,无论是生活在闹市红尘中的从事各种各样职业的在家人,还是居住在深山古刹中的每日晨钟暮鼓和诵经禅修的出家人所应当努力精进和完整实践的佛法闻思修证课程。
甚至也可以说,八正道是人类有史以来所能知道的最为和平、清净的个性化的生活实践和个人化的道德规范。因为从这八个紧密联系的组成部分可以看出实践八正道的生活就是个人的身体行为、语言内容和心理意念的自我培养、自我发展、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过程。这不仅是一种非常美好的个人自由选择的伦理道德化的有智慧、有慈悲和有意义的生活,并且值得每一个人来尝试、奉行、修学、弘扬与传播。

3.八正道所强调的是个人的主观能力,而不是任何外在的或超出人类经验之外的某种神秘力量。也就是说,个人完全可以察觉和解决自身的烦恼问题,而并不需要任何一个或多个外在的神灵的力量来为自己提供救赎或给予恩赐。因此,八正道又是指导每个人对自己的各种身体行为、言语内容和思想观念的自觉、自控、自律、自己主动地摒弃远离所有恶行、自己主动清净和提升自己心念的修行与修道的实践。

4.八正道是早期佛教修学的起点,也是全部佛法实践的终点。在南传巴利语经典和北传阿含藏记载里面,佛陀成佛之后在鹿野苑对五位比丘们的第一次说法就是告诉他们在修行的道路上应当选择中道、应当努力避免纵欲享乐和自虐苦行这两个错误的和无益的极端道路。随后,佛陀在人间展开的长达四十五年之久的游行教化生活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八正道的最好示范。
当一个人依照八正道的指导开始自己的修学路程时,他不仅会在伦理和道德、精神和智力等方面逐渐达到完善与完美,八正道也从此成为这个人生命中须臾不可分离的一个部分,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也会逐渐流露出结合了出世间法的智慧和入世间法的慈悲,这也就是佛经上面常说的“悲智双运”。

六、八正道对普通大众的利益
现实社会中,人们在日常生活里面所作出的各种各样地判断、选择和决定不仅受到自己的知识经验地限制,同时还会受到自己当时的内心情绪地影响。尽管从理论上来说,如果人类能够拥有更高的智慧和能够达到更成熟的心理状态,自然就能做出更正确的和更客观地判断、选择与决定。但是实际上,人类社会里面真正同时具备这些条件的人并不多见。
有一项社会心理学家的调查研究结论是:在一般人群中,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人拥有相对比较成熟的心理状态,但是绝大多数人的心理状态并不成熟。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与实践时,或者是表现为“不知道应当怎么去做?”或者是表现为“明明知道应当这样做,但是却受到自己当时的情绪和习性的驱使却偏偏不去这样做,甚至是做出了完全相反的决定和行为。”
按照佛法的观点来分析,只有那些以真正的智慧作为指导做人处事才能合乎中道。如果没有智慧来处理个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工作,那么纵然是坚守住一些伦理原则和道德条文,其实也难免要制造出来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和麻烦。具体表现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有时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二类怪异现象:
1.有一些人确实做到了“少欲知足”,但是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却表现出过于严谨,从而不仅让其他人,甚至是让自己的亲人们也常常感到难以接近和紧张不安。例如:中国历史上明朝的著名清官海瑞,他就可以为了一则礼教条文的严肃执行而不惜活活饿死自己未成年的亲生女儿!如此愚蠢透顶的行为真是胡涂到家,难怪李卓吾称之为“以礼教之刀,屠杀骨肉。”
2.从古至今在历代历朝的现实生活中又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些人:在待人接物方面太过于圆滑和虚伪,从而不仅让人们不敢与其共事,甚至也不敢与其长期做朋友。例如:北宋王朝的权贵童贯、蔡京和高俅之流。
佛陀所倡导的中道,落实到人间的日常生活中就是遵循八正道的教导来选择一种清净的生活方式。同时,佛陀更希望实践八正道的弟子们最好要具备两种必须予以平等培育和平行发展的良好心态与品性:1.慈悲;2.智慧。慈悲即同情、关爱、善良和宽恕等高尚情操,也就是心灵的质量;智慧就是有理智、有理性、有觉察能力、有择法能力、知识阅历广博和人生经验丰富等等。
慈悲和智慧,这两者不可偏废。因为,如果只重视培养慈悲则有可能会成为一个“好心的傻瓜”,就像《伊索寓言》中的那位把冻僵了的毒蛇温暖在自己胸前的农夫一样。但是,如果单方面地强调和发展理智,又有可能会把人变成一位具有铁石心肠的硬汉,例如莎士比亚戏剧《威尼斯商人》中的犹太富商夏洛克先生。
因此,要成为佛陀所称赞的中道生活中的实践者,必须要使自己的慈悲和智慧两者等量培育和同时发展,这是佛教八正道对人类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所作出的一个重要贡献。

七、结论
人类社会里面的任何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方式和伟大理想内容,要想广泛地传播开来和顺利地延续下去,则必须能够建立起一个系统完善的理论对其进行阐释、指导和规范,同时还可以让信受奉行者在自己普通至极的日常生活里面可以应用和正常践行。否则,那些非常“高大上”或者极其“艰辛痛”的精神生活方式和伟大理想内容,很有可能只是一座座在人间生活里面根本无法建立起来的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想象和海市蜃楼幻影。
佛陀教导的八正道,这一系统的佛法智慧指导和日常生活规范,不仅可以引导着个人走向究竟圆满的最高解脱,同时也可以创造出幸福快乐的生活并且拥有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与社会活动。因此,佛陀所创设的八正道不仅是个人修学佛法和解脱世间诸种痛苦的修道之起点,更是一个可以帮助人类走向至真、至善和至美境界的清净道路之终点。
与此同时,早期佛教的八正道还增加了世间的知识理论体系、丰富了人类的伦理道德实践内容。古往今来的历史事实也早已证明,佛陀教导的这种前所未有的新理论体系和新道德实践次第,完全值得生活在人间的所有的内心向往、决意追寻和努力实践解脱道的善男子和善女人们认真学习思考和用心尝试践行。
从今天开始,请依止“八正道”从自己的五蕴身心生灭世界里面,悄悄地“上路”吧;
从此时开始,请依止“八正道”从自己的三界六道轮回世界里面,默默地“善逝”吧。

择其善者而用之

  昨天晚上,平法师写给我一段非常精彩和务实的个人观点。征得其本人同意之后,我分段转载如下: 「分辨禅宗传承历史的真真假假,其实在我看来毫无意义,因为禅法本来就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教法。你不能用物理世界之中的事实存在与否,来观察寓意世界里面的人事传承和师徒对话,这是风马牛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