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6日星期六

六朝古都说六通---2

Wen-Ning He

一、缘起

二、佛教神通概说 -202065日)

三、佛陀选择“教诫神通”

可以说,古今中外的绝大多数的佛教出家僧众和在家弟子对于佛陀的殊胜神通(神足、神变、三明、六通)都是发自内心地崇拜仰慕和深信不疑。

且不说身为迦毗罗卫国的小王子的悉达多在一次农耕节里就能“无师自通”地进入初禅境界,也不说出家修习苦行的悉达多沙门早已达到世间四禅八定之中的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境界,仅仅是成佛之后的“降伏毒龙(巨蟒)、摄受三迦叶兄弟及其徒众”和回到故国在释迦族人面前展现“双神变”的经历,就已经让当时和后代的无数人们震惊赞叹不已和请求证授皈依。

可是,成佛之后的世尊在般涅槃之前的四十五年的人间教化生涯里面,经常选用和实际运用最多的一种神通,其实并不是很多人想像中的“六种神通”里面的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和神足通,而是如同今天的人间社会里面的许多优秀的教师一样的通过言语对话方式对弟子(学生)进行教授和指导的“教诫神通”。

云何为教神足?长者子!……自身作证,为他说法,上中下言,皆悉真正,义味清净,梵行具足若长者、居士闻已,于中得信,得信已,……乃至成就三明,灭诸闇冥,生大智明所以者何?斯由精勤,乐独闲居,专念不忘之所得也。长者子!此是我比丘现教神足。」---《长阿含经·第16卷·第24·坚固经》

复次,坚固!教诫神变者何耶?坚固!于此,有比丘如是教诫:『汝应如是寻思,汝勿如是寻思;应如是作意,勿如是作意;舍离此,应到彼而住。』坚固!如是,称为教诫神变---《汉译南传大藏经·长部·第十一·坚固经》

 

四、修习和运用神通的基本要求

从成佛之后,到般涅槃之前的四十五年时间里面,佛陀主要选择和经常运用“教诫神通”对于天上有情和人间众生进行调御指导与说法教化,但是佛陀并不完全否定、排斥或者禁止运用神通。因为在一些特殊的环境场合里面,有时针对某位或者某些特定的众生,如果借助神通弘扬佛法和指导教化,经常可以看到几乎是“立竿见影”地“直接引生出见闻者的虔诚信心”的效用。

因此,对于神通的修习和运用,佛陀主要批评和禁止的是:

1.没有“得法眼净”(见法)之前、没有得“漏尽通”(解脱)之前,就急于学习和修行神通。

例如:印度佛教历史上著名的提婆达多(调达)比丘,经过多次恳求最终得到阿难尊者教授修习神通的方法,从而顺利生起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和神足通。可是由于提婆达多比丘生起神通之后仍然没有证得“法眼净”和“漏尽通”,于是在愚痴、贪婪和嗔恨的引导下,不仅公开提出了“调达五事”,甚至还连续造作了“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等“五逆恶行”。

2.没有观察因缘果报(能否顺利摄受和成功引导见闻者“即身观察”和“如实觉知”因缘法,是否会引起社会大众产生误解、惊恐、嘲讽和诽谤等等),或出于虚荣炫耀显摆、或因为竞争“斗法”比赛、或为了获得大名闻和大利养,就在社会大众面前轻率地滥用和随意地显示神通。

例如:佛陀住世时,王舍城曾经有一位大富长者选用名贵的旃檀木材制作成一只钵,然后悬挂在一根高高的木杆上面并且公开声明“若有人可以取下,这只钵就供养给此人。”宾头卢尊者听闻之后,以神通带着座石升上天空,并且围绕着王舍城飞行七圈,直到引起无数市民和居民生起极大恐慌之后,才取下这只旃檀木钵。此事被佛陀得知之后,不仅严厉地批评了宾头卢尊者,并且还制订了佛教比丘「不应于白衣前现神足,若现突吉罗

尔时世尊在王舍城。……时王舍城有长者,是六师弟子,得大段旃檀木,即用作钵,以宝作络囊盛之,于中庭竖高标安着其上,唱言:「若此王舍城,有沙门、婆罗门,是阿罗汉有力者,取此钵去。……尔时宾头卢、大目连,共在一大石上坐,宾头卢语目「汝是阿罗汉,世尊记汝神足第一,汝可往取。目连言:「我未曾白衣前现神足汝亦是阿罗汉,有大神力,世尊记汝师子吼最为第一,汝可往取。

时宾头卢闻目连语已,即合石踊身虚空,遶王舍城七匝,国人皆东西避走言:「石欲堕。

时彼长者在阁堂上,遥见宾头卢在虚空中,即合作礼作如是言:「取此钵。宾头卢!」宾头卢即取钵,长者复言:「小下住。宾头卢!」宾头卢即小下住。时彼长者从手中取钵盛满美食与。宾头卢取钵已,还以神足力乘虚而去

诸比丘闻,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宾头卢言:「云何在白衣前现神足?

时诸比丘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以此因缘具白世尊。世尊尔时以此因缘集比丘僧,知而故问宾头卢:「汝于白衣前现神足耶?

答言:「实尔。」

世尊无数方便呵责宾头卢:「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于白衣前现神足,犹如淫女为半钱故于众人前自现?汝亦如是,为弊木钵故,于白衣前现神足。不应于白衣前现神足,若现突吉罗比丘不应畜旃檀钵,若畜如法治。若得已成者,听破分与诸比丘作眼药。」

时诸外道闻沙门瞿昙制诸比丘不得于白衣前现神足,彼沙门所制终不更犯。---四分·第五十卷·雜揵度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能够自觉主动地遵守以上两条基本要求,那么佛陀不仅不会批评和禁止出家僧众与在家弟子修习神通,甚至还会称赞、鼓励和指导弟子们精进努力的“一心”修习神通:

彼以定心,清净无秽,柔濡调伏,住无动地,一心修习神通智证……一心修习,证天耳智。……一心修习,证他心智。……一心修习宿命智证,……此是比丘得第一胜。……一心修习见生死智证。……一心修习无漏智证---《长阿含经·第十三卷·第20·阿摩昼经

择其善者而用之

  昨天晚上,平法师写给我一段非常精彩和务实的个人观点。征得其本人同意之后,我分段转载如下: 「分辨禅宗传承历史的真真假假,其实在我看来毫无意义,因为禅法本来就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教法。你不能用物理世界之中的事实存在与否,来观察寓意世界里面的人事传承和师徒对话,这是风马牛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