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9日星期二

六朝古都说六通---5

         六朝古都说六通---5

                                                                          Wen-Ning He

一、缘起

二、佛教神通概说 -202065日)

三、佛陀选择“教诫神通”

四、修习和运用神通的基本要求 -202066日)

五、先“正”知见,后修神通 -202067日)

六、辨析四种似通非通 -202068日)

七、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佛教里面六种神通的修习理论与实践方法,本来可以说是教理清晰和朴实无华,方法简单又容易修习。但是非常不幸地是在佛法的人间传播过程之中,由于一些担负着“住持正法”重要使命的佛教出家僧团里面,首先逐渐偏离了(有些甚至是完全背离了)佛陀亲自教授的“即此五蕴身心观察觉知,智者如是出离生死”的修行根本原则,从而表现为自印度历史上的某些佛教僧团开始,不仅公开地“转向”走上了以祈祷、祈求、祈福和梵呗唱颂作为“新兴佛教修行方法”的改革创新阶段,同时也把“即身观察(五蕴、六触入处)”和“缘自觉知(四谛、十二因缘集灭)”的佛陀教导,彻底导向了归依、呼唤和乞求外界某些超级神灵力量给予庇护与救助的神教保佑之路。

本来朴实无华、简单清晰、没有任何神教祈祷祈求色彩、始终都是“以法为岛屿、以自为岛屿”的佛教,在这些陆续新兴起的修行方法和不断流行普及的神教信仰观念地影响下,不仅以“四圣谛、八正道、沙门果”作为标志的闻思修证体系逐渐变得模糊不清,同时也将次第修习和容易获得的神通修证慢慢地与大众拉开了距离,甚至最终变成了很多人心中普遍认同的知见:修习神通容易走入歧途和落入魔道、修习神通只是极少数的有着特殊因缘和天赋的人才能够成功做到的事情、“末法时代”里面惟有仰赖佛力救助和庇护才能脱离生死轮回等等。

可是事实上,从教理方面来说,任何一位经过正确“闻思”教理和法义的佛弟子(出家僧众和在家居士)都可以修习六种神通(先从自己比较喜欢的一种神通开始),既不需要所谓的“特殊因缘”和“过人天赋”,也不会一定走入歧途和落入魔道。所谓的“神通难修”和“容易入魔”的知见,仔细辨析之后就会发现除了来自日常生活之中的道听途说和耳闻眼见,更多的还是由于自己闻思不足产生的教理无知和修行成见。

 

(一)从佛法教理思惟神通

佛教六种神通里面的前五通,众所周知都是“共”外道的世间神通。这些世间神通地修习、生起和运用,主要就是通过两种方法:“摄心专注”和“作意起用”。

简单来说就是:

1.先用“摄心专注”的方式澄清纷杂和散乱的心念,不仅能够专注在这一念,而且还有能力保持(任运)这一念稳定地持续一段时间,这就是通常所谓的“定功”和“定力”。

2.有了专注和保持这一念的功夫,然后才能“作意起用”,就是把当下的这一念的不可思议的力量,通过自己的五蕴身心和六根功能,轻松自由地充分发挥出来。这个“生起于内、发现于外”的过程,就是芸芸众生眼中的“大修行人”的“神通妙用”。

因为无论男女老少(无关于性别和年龄),只要起心动念,则每一个“心念”都会出现自己的“声音”、“形相”和“生命”(生、住、异、灭的持续时间之长短),而且这些看似单个的、各种各样的和相续不断的“心念”,每一个都拥有着不可思议的力量。至于能否让其中的任何一个心念的力量得到顺利生起和充分扩展出来,主要取决于修行人当下“一念”的专注程度和持续长度,以及“作意起用”的练习次数和娴熟程度。

关键原因就是纷起散乱的、持续变化的和不能稳定延续一段时间的“心念”只有微弱的力量。这个道理类似于太阳的光芒,尽管带有巨大的热能,但是如果不借助聚光镜的帮助,纵然是在炎热的夏天中午,也很难把一根火柴成功地直接点燃。

而任何一位修习神通的男女老少,只要不知如何训练控制“心念”和不能成功地解决自己的这些散乱、变化和不稳定的心念,可以肯定地说基本上不会生起任何一种修得神通。

如果这样的一位根本不懂得“摄心专注”和“作意起用”的人,竟然在日常生活中却真的出现了某种“神通”和吸引了很多信众,那一定是不可预知的宗教感应、偶然或经常出现的善根显相、来自某种外界神秘力量的直接帮助(加持或附体)、或者纯粹就是经过特殊方法训练出来的魔术、幻术和江湖骗术。

 

(二)从前人经验思惟神通

在佛法里面,其实只要以“闻思修证”或“信解行证”的方式用心学习四念住和四如意足,自然就能生起和拥有因人而异的大小神通。因此,对于认真闻思过佛法教理的出家僧众和在家弟子来说,除非因为某些特殊的个人因缘,一般来说并不需要专门拿出时间和精力去修习神通。

在佛教里面,通常来说,越是后期出现的佛法,越喜欢用很多文字描述、渲染、称赞和宣扬诸佛菩萨的各种各样的不可思议的法力与神通。例如:诸佛菩萨能于当下一念入过去无数劫之中,能于当下一念入未来无数劫之中,能于当下一念同时出入过去和未来无数劫之中。

这样的神通当然是非常令人向往和称赞,可是我在反复阅读时候却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很多类似的描述和称赞诸佛菩萨的不可思议的神通表现的经典里面都没有告诉读者:这样的神通应当如何修习?从哪里修习?修习的根本原则、基础方法和基本要求是什么?

直到我偶然读到当代密宗大德能海上师的传记和著作时,我才知道所有的这些不可思议的神通妙用,都是以早期佛法圣典《阿含经》里面记载的三十七道品的修法作为根基和起点。

今天的佛弟子们仍然可以从能海上师的传记和著作里面感受到这位虔诚求法的老人,在自己生命的晚年之际用心写下的犹如黄金和钻石一样珍贵的修行经验:

 

「一九四五年师于太平寺,……曰:“大乘中虽有根据而证据少,若以根本乘合之,则不多不少,相数恰合,安能谓其非佛法乎?”」

 

「师晚年因世多轻视小乘,特对《阿含》慎密研究,谓阿含为佛金口所宣,百劫千生难逢之教,所有密法道理及秘密修法,《阿含经》里均有含藏。于一九六零年起,不顾年迈体衰,每日精读《增一阿含》,根据康公等恩师口授要决,及自他多年学修经验,撰写《学记》,其自序云:“深悔少壮之年,以无知故,不识阿含大教无上无穷,未肯虚心学习。中年受雪山之教,渐识门路,乃于六零年发心细学《增一阿含经》,不怖经多文广,一日不死,必学一日,以此誓愿,超越老病……且谓:“服膺阿含,全心遵行,则神通光明,不求而自来。”」

 

可以肯定地说,佛教界里面的任何一位出家僧众和在家弟子如果偏离或抛开《阿含经》里面的“神通”修习教授,今生或许有可能经历一些宗教感应和部分五通感受,但是基本上不会拥有佛陀和圣弟子们表现出来的具有“初善、中善、后善”特点的佛教神通光明妙用。

因此,佛弟子在决心修学神通之前,既要认真阅读和思考记载着佛陀教导最多的、也是最重要的佛教根本圣典,又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前人已经走过的成功或失败的修行经验,特别是当代汉地最著名的、曾经两次入藏求法的密乘大德能海上师晚年的重要发现:“服膺阿含,全心遵行,则神通光明,不求而自来。”

对我来说,如果这段话是一位南传上座部佛教国家里面的传统僧人说出来或写下的,我可能不仅不会给予重视,甚至还有可能会生起一种“老王卖瓜,自卖自夸”的想法。但是,恰恰这段话是一位几乎是拿出自己的全部生命前往藏地求法和学法的当代密乘大德能海上师晚年的发现和忏悔,这才引起了我的关注和反思,从此正式走向了《阿含》和早期佛法里面。

直到今天,我依然认同密乘大德能海上师晚年的这一重要发现:“服膺阿含,全心遵行,则神通光明,不求而自来。”

择其善者而用之

  昨天晚上,平法师写给我一段非常精彩和务实的个人观点。征得其本人同意之后,我分段转载如下: 「分辨禅宗传承历史的真真假假,其实在我看来毫无意义,因为禅法本来就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教法。你不能用物理世界之中的事实存在与否,来观察寓意世界里面的人事传承和师徒对话,这是风马牛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