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6日星期四

纵使对面亦不识


普贤菩萨是大乘佛教中著名的四大菩萨之一,代表着大乘佛教里面“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伟大理想、无尽悲愿,以及修学佛法、利益世间的具体实践。
二千多年来,中国大乘佛教界一直在提倡着:学习、思惟(闻思)佛法,当遵循文殊师利菩萨无上的、甚深的般若大智慧;而修行实践(修证)佛法,则宜奉行普贤菩萨无尽的悲愿和深广的大行。
直到今天,中国大乘佛教界的四众弟子们,仍然普遍认同如下三个观念:
1、大乘菩萨道实践的典范,以普贤菩萨的成就,为最高榜样;
2、大乘菩萨道修行的次第,以普贤菩萨的修学,为最极圆满;
3、大乘佛法度化众生的无量法门中,以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的教导,为最佳善巧和最极方便。
因此,普贤菩萨的修学理念,是大乘佛教界所有实践菩萨道修学的佛弟子心目中,最具体、最系统、最博大、最深远的最佳典范!

一、名号解释
梵文समन्तभद्रSamantabhadra,音译为“沙曼塔巴达拉”,汉译为“普贤菩萨”或“遍吉菩萨”。中国大乘佛教界的四众弟子们,在每天的早晚功课中,多尊称为“大行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的名字,其实是过去无量劫前“宝藏佛”给取的。【宝藏佛言,以是因缘,今改汝字,名曰普贤。】-《悲华经》北凉中天竺沙门昙无谶译。
“普”,即“德周法界、智圆理极、遍一切处、无所不在”的意思。
“贤”,即“至顺调善、尽未来际,遍利众生、最妙最善、榜样模范”的意思。
普贤菩萨本人,则是依甚深菩提心、生起广大弘誓愿,身、口、意三业,悉皆清净无染,行遍一切处,具备众多善法,复能把妙善、妙德、贤德等,普遍地施给一切众生,故名“普贤”。
在《华严经》中,普贤菩萨是毗卢遮那佛最重要的两位助手之一,长期陪伴在佛陀的右侧,象征着佛法的理德和行德,代表着大乘佛法严密系统的理论、顺序次第的禅定和丰富具体的实践。
文殊菩萨,则是作为毗卢遮那佛的另一位最重要的助手,长期陪伴在佛陀的左侧,象征着佛法的智德和证德,代表着大乘佛法走入人群之中的诸多方便善巧、应世化俗和移风易俗的生机勃勃、以及佛法中不共世间的无上甚深智慧和金刚锋利般的般若正见。
遵循普贤菩萨的行愿,修学文殊菩萨的智慧,其实就是把大乘佛法的具体修行实践和无上般若智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把大乘佛法菩萨道中,所有的“境、行、果”,都迅速地修学契入和圆满完成。
因此,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和毗卢遮那佛,又被千千万万的大乘佛教四众弟子们,尊称为“华严三圣”。
同时,中国大乘佛教界四众弟子们,还将四川省乐山市的峨眉山,视为普贤菩萨的应化道场;把每年农历的二月二十一日,确定为普贤菩萨的圣诞吉日。

二、造像意义
普贤菩萨的信仰,最早盛行于印度及西域诸国。【大月氏西、佛肉髻住处国的一佛图中,有癞风病人至遍吉菩萨(普贤菩萨)像边,一心念愿,时像以右手摩其身,病即愈。】-《大智度论》卷九,龙树菩萨造,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唐代,中国敦煌地区,已经出现普贤菩萨的造像。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大唐陇西李府君修功德碑记》记载着:【敦煌石窟中,安置普贤、文殊等变相,各一幅。】
在中国大乘佛教寺院里,普贤菩萨的造像,通常具有如下特点:
(一)头戴五佛冠:唐朝三藏法师不空翻译的《菩提心论》记载,“大日如来”为了更广泛地教化众生,于是将其自身所具备的五种智慧,分别变化为五个方向的五位佛陀,来协助自己开展度化众生的工作。这五位佛陀分别是:
1、东方--妙喜世界“阿閦佛”,其身青色,代表“大圆镜智”;
2、南方--具德世界“宝生佛”,其身赤色,代表“平等性智”;
3、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其身白色,代表“妙观察智”;
4、北方--胜业世界“不空成就佛”,其身黑色,代表“成所作智”;
5、中央--华藏世界“毗卢遮那佛”,其身黄色,代表“法界体性智”。
(二)右手持一枝莲花或一柄如意,左手结施愿印:莲花,象征着佛法中菩萨道修行者的身心,清净无染;
如意,象征着菩萨道证果圣者的身心,不再受贪瞋痴烦恼的束缚,已经得到解脱自在。
施愿印,又称“与愿印”、“满愿印”,象征着大乘佛法中的菩萨道修行者,能够帮助众生实现内心之中的各种愿望,能令众生的所有心愿,迅速得以圆满实现。
(三)跏趺坐于六牙白象背上1、跏趺坐,寓意为“身体稳固、神态安祥、内心安静、寂然不动”。
依照大乘佛法修行之教理,修习禅定,以跏趺坐为最佳姿势。因为行、住、坐、卧,四种威仪中,行易“掉举”,住易“疲劳”,卧易“昏沉”,唯坐(跏趺坐)为胜。
跏趺坐还有四种益处:
1)摄敛身心,速获轻安;
2)能经时久,不令速倦;
3)不共外道,彼无此法;
4)形相端重,起他敬信。
2、白象:大象行走时,脚步稳重、踏实、不落于空,象征着普贤菩萨修学法门之特点。《华严经•清凉疏》中所说:【普贤之学得于行,行之谨、审、静、重,莫若象,故好象。】
白象,又为世间物种中,所希有和罕见,以此寓意佛法之无上尊贵,芸芸众生在各自短暂的一期生命中,极为难得有缘听闻和遇见。
在中国佛门里,住持方丈平时忙于各种重要事务,很少有时间和有机会为四众弟子们说法开示。因此,住持方丈每次应请登座说法之前,维那师都会当众高唱偈颂“法筵龙象众,当观第一义。”在住持方丈说法结束之后,维那师再次当众高唱偈颂“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此一程序,已经成为大乘佛教寺院里住持方丈登座说法的例行仪规。
在中国佛门里,又常常把真正深入经藏、通达教理、修行证果的僧众,称之为“法门龙象”!以此赞誉优秀的修行人,经过长期的佛法闻、思、修行后,在其内心世界里,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自己可以随心所欲运用的、犹如“水中游龙、陆地走象”一样自由自在的般若智慧之巨大力量。
3、白象之六牙:象征和寓意着:1)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皆是清净无染。
【心清净故见尘清净,见清净故眼根清净,根清净故眼识清净,识清净故闻尘清净,闻清净故耳根清净,根清净故耳识清净,识清净故觉尘清净,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圆觉经》--佛陀多罗译。
2)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3)六尘: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
4)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
5)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6)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智慧)
7)佛教僧团集体共住的“六和敬”:见和同解、戒和同修、口和无诤、身和同住、意和同悦、利和同均。
8)佛教四众弟子们,经过闻、思、修行,所获得的六种神通:
天眼通—看见众生轮回于六道之中一切现状的能力。天眼视物,没有距离远近的限制,没有白天黑夜的影响,没有物体隔挡的障碍。
天耳通—听见六道众生之语言,听到世间一切声音的能力。
他心通—知道六道众生心中所思、所想、所忆、所念的能力。
宿命通—知道自己和他人,过去生中所经历的所有往事的能力。
神足通--自由无碍,随心所欲现身和变化的能力。
漏尽通--断尽一切见惑、思惑和烦恼无明,彻底中止生死轮回的能力。
(四)白象之四足,寓意着:1、四圣谛--佛法中的四种最基础的、可以经得起人们反复检验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1)苦圣谛:对产生“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五阴炽盛苦”这些人世间常见的“八种苦”,有着清晰的觉察和认识。
2)苦集圣谛:对导致痛苦忧恼的原因,有着真实的观察和剖析。
3)苦灭圣谛:对熄灭痛苦忧恼的目标,有着真实的见解和信念。
4)苦灭道谛:对熄灭痛苦忧恼的方法,有着真实的方向、方法和次第。
这四种圣谛,又称为“正法义”,意即“正向涅盘的法义”。
2、四念处--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
3、四正勤--已生起之恶法,令断灭;未生起之恶法,令不生;未生起之善法,令生起;已生起之善法,令增长和坚固。
4、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5、四禅定--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6、四如意足--欲如意足、精进如意足、心如意足、思惟如意足。
7、四沙门向--须陀洹向、斯陀洹向、阿那含向、阿罗汉向。
8、四沙门果--须陀洹果、斯陀洹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
9、四涅盘德--常、乐、我、净。
10、佛陀之四无畏--佛陀于大众之中说法,无恐慌、畏惧之相。
1)正等觉无畏:又称“一切智无所畏“,佛陀于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尽悉知见,于一切法,皆已觉知,从而得安稳和得无畏。
2)漏永尽无畏:佛陀自己宣言,我诸漏已尽,更不怖畏外难。
3)说障法无畏:佛陀宣说‘染法必能为障’,对因此而出现的任何非难,无所怖畏。
4)说出道无畏:佛陀无所畏惧地宣说灭尽诸苦之佛法,宣说出离轮回之道路,宣说修道必能出离苦海之信念。
11、菩萨之四无畏--菩萨具诸智慧,于众中说法,亦无恐慌、畏惧之相。
1)能持无所畏:菩萨闻持、忆念一切法,皆不会忘失;菩萨于大众人群之中说法时,无所怖畏。
2)知根无所畏:菩萨知晓一切众生根机之利钝,随其所好而宣说佛法,无所怖畏。
3)决疑无所畏:菩萨抉择一切众生疑难,如法应答,无所畏惧。
4)答报无所畏:菩萨面对一切所问,如法自在,应答酬报,无所怖畏。
古往今来,无数男女老少来到佛教寺院里的普贤菩萨像前烧香、磕头、礼拜、供养、祈祷、许愿和祈求,可是有多少人看到眼前的普贤菩萨像时,内心会想起佛陀的教导和佛法的义理呢?
千百年来,一些沉溺于世间迷信故事和宗教神话传说的佛教四众弟子们,在一步步地把普贤菩萨推上“宗教神坛”的同时,也一点点地淡化了普贤菩萨表法的真实用意!
随着佛陀清净正法的隐没,随着相似佛法的兴盛,一位时时刻刻都在无声说法的等觉菩萨,却被愚昧无知的人们和不学无术的出家僧众视为世界上的、宗教界的、佛教里面的一位“超级大神”,这真是佛教四众弟子的悲哀!
今天,我把早已被推向“宗教神坛”多年的普贤菩萨,重新从天上诸神的行列里,请回到人间的日常生活中。
如果某些佛教四众弟子们看到普贤菩萨的塑像、画像,仍然还是“对面犹不识、纵使相逢亦不识”,我也只好衷心地送上一份祝福:
神的子民们,一路走好吧,阿门!

择其善者而用之

  昨天晚上,平法师写给我一段非常精彩和务实的个人观点。征得其本人同意之后,我分段转载如下: 「分辨禅宗传承历史的真真假假,其实在我看来毫无意义,因为禅法本来就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教法。你不能用物理世界之中的事实存在与否,来观察寓意世界里面的人事传承和师徒对话,这是风马牛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