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30日星期六

常见只能从闻思中断

闻思修证佛法,对于古今中外的所有的佛教界出家僧众和在家弟子们来说,都是完全一样的既可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特别艰辛和无比漫长的事情,又可以说是一件非常容易、极其简单和今生可证的事情。

说佛法闻思修证困难、艰辛和漫长,主要是因为佛教界里面确实已经出现了浩如烟海的三藏典籍、已经发展演变成了深奥复杂的教理法义体系、已经长期流传和教授着各种各样的所谓的“八万四千种修行法门”等等。最要命的是,任何一位虔诚善良的佛弟子,只要稍有不慎进入或者长期陷入这些佛教传承和佛法闻思修证之中,就有可能会彻底耗尽自己今生的大约三万多天的有限生命。

说佛法闻思修证容易、简单和今生可证,重要依据则是佛陀已经在可信的经典上面公开宣说和详细阐明闻思修证的目标方向和范围内容。例如,《杂阿含·第十五卷·404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摩竭国人间游行,王舍城波罗利弗是中间竹林聚落,大王于中作福德舍。尔时,世尊与诸大众于中止宿。……尔时,世尊手把树叶,告诸比丘:「此手中叶为多耶?大林树叶为多?

比丘白佛:「世尊!手中树叶甚少,彼大林中树叶无量,百千亿万倍,乃至算数譬类不可为比。」

「如是,诸比丘!我成等正觉,自所见法,为人定说者,如手中树叶。所以者何?彼法义饶益、法饶益、梵行饶益、明、慧、正觉、向于涅盘。如大林树叶,如我成等正觉,自知正法,所不说者,亦复如是。所以者何?彼法非义饶益,非法饶益,非梵行饶益、明、慧、正觉、正向涅盘故。,诸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

 

对于已经从所谓的“广学五明、法门无量誓愿学、八万四千种修法”等等佛教迷宫之中觉醒和走出来的人间佛弟子们来说,现在最重要的佛法闻思修证,就是依据四圣谛的根本教理法义,“即身观察、缘自觉知”直接取证须陀洹入流初果。

可是,由于过去曾经长期闻思修证各种各样的民间佛法、江湖佛教和相似佛法的“惯性”相续不断,从而导致了一些佛弟子仍然还是会以所谓的“严格持戒、努力禅定”等等作为自己闻思修证的重心所在。其实,这些仍然都是属于没有正确理解初果须陀洹圣者的基本特征。

简单来说,佛教沙门四果里面的第一个、同时也是最基础的须陀洹初果入流圣者们,他/她们只是在自己的头脑之中和心灵深处重新抉择和成功安装了一套全新的类似于现代计算机软件一样的操作系统,并且从此开始不会再运用和操作自己头脑之中和心灵深处的原来的那些旧软件和旧系统(所谓斩断和清除)。

原因就是古往今来的所有的初果须陀洹圣者们,都已经依据四圣谛的教理法义和实践程序,成功地从自己的头脑之中和心灵深处彻底斩断和清除了与生俱来的和根深蒂固的有身见结缚、疑结缚和戒禁取见结缚。

最重要的是,任何一位闻思修证佛法的佛弟子,他今生是否能够彻底斩断和清除这三类结缚,只与他本人今生能否“听闻正法、如理思惟、法次法向”有关,但是与他本人是否皈依三宝、严格持戒、长期素食和禅定功夫等等,并没有多少直接关系。

 

严格来说,古今中外的佛教初果须陀洹圣弟子,都是从自己头脑之中和心灵深处的知见方面,发生和出现了彻底改变和成功转变。

因为,所有的佛法闻思修证,其实都是自己头脑和心灵地逐渐改变和成功转变,而不是身体上的持戒、素食、苦行和禅定。

例如,《中阿含·第二卷·七法品·漏尽经》:「如是:,佛瘦,在磨瑟都邑。尔时,世尊告比丘:以知、以漏得,非不知、非不也。

云何以知、以漏得耶?

正思惟、不正思惟,若不正思惟者,未生欲漏而生,已生便增广,未生有漏、明漏而生,已生便增广

正思惟者,未生欲漏而不生,已生便,未生有漏、明漏而不生,已生便

……多闻圣弟子得闻正法,值真知识,调御圣法,知如真法不正思惟者,未生欲漏而生,已生便增广,未生有漏、无明漏而生,已生便增广。

正思惟者,未生欲漏而不生,已生便灭,未生有漏、无明漏而不生,已生便灭

知如真法已,不应念法不念,应念法便念,以不应念法不念,应念法便念故,未生欲漏而不生,已生便灭,未生有漏、无明漏而不生,已生便灭也。

七断漏、烦恼、忧戚法。云何为七?有漏从见断,有漏从护断,有漏从离断,有漏从用断,有漏从忍断,有漏从除断,有漏从思惟断。

云何有漏从见断耶?凡夫愚人不得闻正法,不值真知识,不知圣法,不调御圣法,不知如真法,不正思惟故,……彼作如是不正思惟,……为见所动,见结所系。凡夫愚人以是之故,便受生、老、病、死苦也

多闻圣弟子得闻正法,值真知识,调御圣法,知如真法,知苦如真,知苦、知苦灭、知苦灭道如真。如是知如真已,则三结尽,身见、戒取、疑三结尽已,得须陀洹,不堕恶法,定趣正觉,极受七有,天上人间七往来已,便得苦际;……是谓比丘一切漏尽诸结已解,能以正智而得苦。」

 

通过以上经文内容可以清晰知道:任何人的头脑之中和心灵深处与生俱来的和根深蒂固的有身见结缚、疑结缚和戒禁取见结缚,其实都是来源于不知道四圣谛教理法义而生起和增长的三类错误知见。

当一个人开始被这三类错误的知见长期主导、积极引导和直接驱使之时,他就会从自己的身体行为、语言内容和心念变化之中连续不断地“造作”出具有善恶性质的、可以引起“后有相续”的“有漏”诸业。

可是,当一个人已经能够清晰地意识到和觉察到这些有身见结缚、疑结缚和戒禁取见结缚,其实都是直接来源于头脑之中和心灵深处的错误的见解、认知和思惟(例如,本来无“我”,却偏偏相信有“我”等等),于是根据四圣谛的教理法义,自己主动地“即身观察、缘自觉知”,逐渐地转“不正见”为正见,慢慢地变“不正思惟”成“正思惟”,从而“照见五蕴皆空、亲见无我非我”,自然斩断和清除有身见结缚(疑结缚和戒禁取见结缚,也是随着有身见结缚斩断而斩断),从此顺利走入解脱法流之中。

因此可知,佛教之中“修证”的最低成就,就是能够在今生之中亲证须陀洹初果;佛法之中“闻思”的最基础要求,就是能够成功斩断自己头脑之中和心灵深处的三类无明结缚。

与此同时,在这三类无明结缚之中,最粗重的一个就是所谓的“有身见结缚”。因此,即身觉察、彻底斩断和成功清除这个“有身见结缚”,就是佛法闻思修证之中的第一件重要内容。除此之外,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例如,《杂阿含·第五卷·第103经》:「如是我,有多上座比拘舍弥国师罗园时,有差摩比丘住拘舍弥国跋陀梨园,身得重病。……时,诸上座还遣陀娑比丘至差摩比丘所,语差摩比丘言:「世尊所说,有五受阴。何等为五?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汝差摩能少观察此五受阴非我、非我所耶?

……差摩比丘语陀娑言:我于彼五受阴能观察非我、非我所。……我观五受阴非我、非我所,我不言色是我,我异色受、想、行、识是我,我异识

……非色是我,非我异色非受、想、行、识是我,非我异识。

……我亦如是。非色即我,我不离色非受、想、行识即我,我不离识。我于五受阴见非我、非我所,……如是,多闻圣弟子离于五受阴,正观非我、非我所,……然后于五受阴增进思惟,观察生灭,此色、此色集、此色灭,此受、想、行、识,此识集、此识灭。于五受阴如是观生灭已,我慢、我欲、我使,一切悉除,是名真实正观。」

差摩比丘说此法时,彼诸上座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2021年10月29日星期五

斩断三结,得法眼净

最近几天连续读到一些佛弟子们从人间各地发来的关于“如何才能斩断三类结缚,如何才能在今生得法眼净,如何才能真正走入解脱法流之中”的提问,内心感觉这些都是直接涉及到佛法闻思修证成败的关键要点和重要问题,同时也是佛教界里面的所有出家僧众和在家弟子们接触佛法闻思修证之开始,就应当清晰掌握和准确记住的最基础的一些佛法常识,因此决定还是通过小文章的方式公开作出简单回复和系列解读。

 

一、法眼清净

通常来说,佛教界的出家僧众和在家弟子们,在佛法闻思修证过程之中出现的具有“远尘离垢”特点的“法眼、法眼净、得法眼净、法眼清净”等等名词或者形容词,所描述、表述和形容的其实是一个人的头脑之中和心灵深处,刚刚生起、已经生起、甚至是已经完全生起、完整建构(圆满生成)和随时能够起用(六根接触六境之时)的一种前所未有的“神通本领”、一种出类拔萃的个人判断能力、一种脱胎换骨般的思维状态和一种与过去的认知完全不同的知识观念,而并不是真的有一只眼睛(所谓的第三只眼、松果体)或者有一双眼睛在自己的身体内外生起和出现。

简单来说,任何一位佛弟子在闻思修证佛法的过程中,只要“择法觉支”生起和出现,就是已经生起了具有“远尘离垢”特点的“法眼”,但是还没有“增长、增上、圆满”到初果须陀洹圣弟子的那种“亲见亲证佛法、知见清净无染、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非佛法、非戒律)”的所谓“法眼净”的程度。

准确来说,佛法闻思修证过程中的“法眼”,就是特指初果须陀洹圣弟子已经亲见四圣谛“五蕴无我、非我、无我所和非我所”,已经亲证和“照见五蕴皆空”,已经从自己的头脑之中和心灵深处彻底斩断有身见结缚、疑结缚和戒禁取见结缚,已经生起四种永不退转的坚固净信的认知方式、思惟模式和知识结构等等,类似于电脑操作系统重装之后重新启用一样的状态。

因此在南北传承的早期佛教经典里面,经常都会看到运用法、得法、知法、入法、远尘离、得法眼这些文字来描述、形容和定义初果须陀洹圣弟子们的这种认知方式、思惟模式、知识结构或者“神通本领”等等。

在南传佛教巴利经藏的英译佛经里面,对于“法眼净”一词也是类似的描述、定义和形容。例如,the dust-free, stainless vision of the Dhamma (于法的无尘和离垢之知见)

By means of this principle that is seen, understood, immediately attained, fathomed, (法已经亲、自知(亲证)、得到(入流)和继续深入)

 

二、佛陀指导过的“得法眼净者”

现以《大正藏·阿含部》之中收录的五十卷《杂阿含经》里面的全部1362篇经文作为观察对象,可以看到佛陀从成佛之后在鹿野苑为五位比丘开始说法,直到涅槃之前教化最后一位名叫须跋陀罗的出家弟子,在此期间佛陀本人亲自指导下的有代表性的、有自己姓名全称记载的“得法眼净者”,总共是15次说法和16人“法、得法、知法、入法、远尘离、得法眼证得须陀洹初果。(并不是全部的走入解脱法流的人数,只是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出家和在家弟子作为具体事例而已)

例如:

(一)《杂阿含·第十五卷·379经》「如是我,佛住波鹿野苑中仙人住尔时,世尊告五比丘:「此苦圣谛,本所未曾法,正思惟。生眼、智、明、,此苦集、此苦、此苦迹圣谛,本所未法,正思惟。生、眼、智、明、

「复次,苦圣谛智当复知,……苦集圣谛已知当断,……苦灭圣谛已知当作证,……苦灭道迹圣谛已知当修,本所未曾闻法,当正思惟。时,生眼、智、明、觉

「复次,比丘!此苦圣谛已知,知已出,所未闻法,当正思惟。时,生眼、智、明、觉;复次,此苦集圣谛已知,已断出,……苦灭圣谛已知、已作证出,……苦灭道迹圣谛已知、已修出,所未曾闻法,当正思惟。时,生眼、智、明、觉

「诸比丘!……我已于四圣谛三转十二行生眼、、明、觉,故于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闻法众中,得出、得脱,自证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世尊说是法时,尊者憍陈如及八万诸天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尔时,世尊告尊者憍陈如:「知法未?

憍陈如白佛:「已知。世尊!」

复告尊者憍陈如:「知法未?」

拘邻白佛:「已知。善逝!」

尊者拘邻已知法故,是故名阿若拘邻。

---------------

1.佛陀成佛之后,在鹿野苑为五位出家沙门宣说的佛法,其实就是几乎所有的佛弟子们都或多或少知道一些的所谓的“小乘佛教”四圣谛内容。

2.在此经中,以尊者憍陈如为代表的五位出家沙门,就是通过听闻正法(四圣谛)、如理思惟(四圣谛)和法次法向(四圣谛)“生眼、、明、觉”斩断无明结缚、证得须陀洹果、得法眼净和走入解脱法流之中。

3.在此经中,佛陀已经公开宣称自己也是这样「我已于四圣谛三转十二行生眼、、明、觉,得出、得脱,自证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4.仔细听闻和用心思惟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四圣谛”佛法,就能“生眼、、明、觉”得斩断无明结缚、证得须陀洹果、得法眼净和走入解脱法流之中。

5.华夏道家经典里面曾经说过这样的一段话:“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而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6.在国内外佛教界里面的所有出家僧众和在家弟子之中,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意识到:只要用心听闻和思惟“四圣谛”教理法义,就能“生眼、、明、觉”得法眼净,就能斩断无明结缚、就能证得须陀洹果、就能走入解脱法流之中,沿着佛陀和憍陈如尊者等人曾经走过的道路继续前行

 

(二)《杂阿含·第三十五卷·979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俱夷那竭国力士生处坚固双中。尔时,世尊涅盘时至,告尊者阿难:「汝为世尊于双树间敷绳床,北首,如来今日中夜于无余涅盘而般涅盘。」

……时,俱夷那竭国有须跋陀罗外道出家,百二十岁,年耆根熟,……闻世尊今日中夜当于无余涅盘而般涅盘,……诣世尊所。

……佛告须跋陀罗:「于正法、律不得八正道者,亦不得初沙门,亦不得第二、第三、第四沙门。须跋陀罗!于此法、律得八正道者,得初沙门,得第二、第三、第四沙门,除此已,于外道无沙门,斯则异道之师,空沙门、婆罗门耳。是故,我今于众中作师子吼。」

说是法时,须跋陀罗外道出家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尔时,须跋陀罗见法、得法、知法、入法,度诸狐疑,不由他信,不由他度,于正法、律得无所畏。」

---------------

1.佛法闻思修证之中的“八正道”,其实就是四圣谛里面的“道圣谛、苦灭道迹圣谛”内容。

2.严格来说,四圣谛里面的“苦灭道迹圣谛”不仅包括了八正道的全部教理,同时还包括了“三十七道品”的所有内容。

3.佛陀从成佛之后的第一次对出家沙门弟子说法,到涅槃之前的最后一次教化出家弟子,所说内容自始自终都是清晰有限的、公开不变的和一以贯之的四圣谛八正道,并没有所谓的“八万四千种法门”和其它各种各样的花哩胡哨的内容。

4.今天任何一种打着佛教招牌的宗派传承和所谓的佛法闻思修证,只要已经出现了贬低、忽视或者偏离“四圣谛”的教理法义,都可以直接判断是“非佛陀所说、非圣弟子传承。”

 

三、声闻圣弟子指导过的“得法眼净者”

在《大正藏·阿含部》里面收录的五十卷《杂阿含经》的全部1362篇经文之中,还可以看到佛陀的声闻圣弟子亲自指导下的“得法眼净者”,有代表性的总共有六次说法和六人“法、得法、知法、入法、远尘离、得法眼证得须陀洹初果的事例。

例如,《杂阿含·第一卷·第30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尊者舍利弗在耆阇崛山中。时,有长者子名输屡那。日日游行,到耆阇崛山,诣尊者舍利弗……

(舍利弗):「输屡那!于汝意云何?色为常、为无常耶?」

答言:「无常。」

「输屡那!若无常,为是苦耶?」

答言:「是。」

「输屡那!若无常、,是变易法,于意云何?圣弟子于中见色是我、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

「输屡那!于意云何?受、想、行、识为常、为无常?」

答言:「无常。」

「若无常,是耶?」

答言:「是苦。」

「输屡那!识若无常、,是变易法,于意云何?圣弟子于中见识是我、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

输屡那!当知色,……彼一切色不是我、不异我、不相在,是名如实知。如是受、想、行、识,……彼一切识不是我、不异我、不相在,是名如实知。输屡那!如是于色、受、想、行、识生厌,离欲、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时,舍利弗说是经已,长者子输屡那远尘离垢,得法眼净。时,长者子输屡那见法得法,不由于他,于正法中,得无所畏。从起,偏袒右肩,胡跪合掌,白舍利弗言:我今已度,我从今日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为优婆塞。我从今日已,尽寿命,清净归依三宝。」

(因字数已经超过三千,出于阅读时间考虑,就此暂停,不作解读了。)

2021年10月25日星期一

常见之中的常见

对于没有佛法闻思经历和修证成就的男女老少们来说,如果在头脑之中和内心深处相信自己和他人都有一个永恒的所谓的“灵魂”存在,并且这个灵魂是从自己受生时候就已经来到自己身边或者进入自己体内,它不仅具有“不灭、不死不亡、不朽、可以自由来去、可以从前世来到今生,从今生去到后世”的特点,并且能够主宰和控制个从出生之时到死亡之际的这一期全部生命活动,甚至还可以完全独立于个人的肉体而存在按照佛法教理法义来说,这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有身见”常见。

与此同时,对于已经信仰、皈依和闻思修证佛法的佛教界出家僧众和在家弟子们来说,如果在自己的头脑之中和心灵深处相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常住不易的“执持根身令不坏、来先去后作主翁”的所谓的“阿赖耶识”,其实也是一种具有佛教特色的“有身见”常见。

因为在佛陀时期的佛教出家比丘里面,就曾经出现过这类佛陀曾经严厉批评过的、可以说是常见之中的常见。

例如,《中阿含·第五十四卷·第201经》:「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尔时,嗏帝比丘生如是恶见:「我知世尊如是说法:『今此识,往生不更异。……此是真实,余者虚妄。」如是再三。……世尊呵曰:「嗏帝!……汝愚痴人!……我说识因缘故起,识有缘则生,无缘则灭,识随所缘生,即彼缘。说缘眼色生识,生识已说眼识,如是耳、鼻、舌、身,意法生识,生识已说意识。犹若如火,随所缘生,即彼缘,说缘木生火,说木火也。缘草粪聚火,说草粪聚火。」

 

2.《相应部·第四品·第三十八·爱尽大经》:「如是我,世尊在舍陀林独园尔时渔夫之子名帝,之彼比丘如次生恶见「如是予知世尊所之法,即轮回、常保持自己之同一性也。……于此处彼处,受善恶业之果报。」

 

对于嗏帝比丘的这种知见,佛陀首先给予了严厉批评:「除缘识即不生!然愚痴人!汝自己不理解,而诬谤我等,汝损自己,且多为不德。愚痴人!此对汝永远为不饶益、不幸福也。……愚痴人!汝对此之自恶见应明了之……

紧接着,佛陀为其说法、开示和教导(传道、授业、解惑):「诸比丘!予实对汝等以种种部门解说因缘生识,『缺除因缘,识即不生。……无论任何,缘其缘而识生,即依其〔缘〕而识生……如是依何缘而识生,即依何缘而得名缘眼于色而识生,即名为眼识。缘耳于声而识生,即名为耳识。缘鼻于香而识生,即名为鼻识。缘舌于味而识生,即名为舌识。缘身于所触而识生,即名为身识。缘意于法而识生,即名为意识。

……为已生有情之住,或为将生有情之扶助,此等有四种之食。……第四、识也……此等四食渴爱为因由、渴爱为因缘、渴爱为生种、渴爱为根源也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即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而有老死、愁、悲、苦、忧、恼生,如是彼有全苦蕴之集。

而且无明无余离灭而行灭,行灭而识灭,……而老死、愁、悲、苦、忧、恼灭也。如是有彼全苦蕴之灭。

……识灭故而名色灭,如是之谓也。……由行灭故而识灭,如是之谓也。

……此不存在时、彼即不存在,由此之灭而彼灭,即由无明灭而行灭,由行灭而识灭……由生灭而老死、愁、悲、苦、忧、恼灭也。如是有彼全苦蕴之灭。」

--------

这一段教导,其实就是早期佛法闻思修证所追求的涅槃解脱“彻底离苦、亲证无生、自知我生已尽、不受后有”的详细解释。

非常可惜的是,佛陀亲自宣说和当众教授的如此简洁清晰的“无生”法义,最终还是被后人成功地引向了“世世常行菩萨道”。

 

这部早期佛典的精彩之处,不仅是准确地阐述了解脱道的教理法义和闻思修证,同时还特别指出了佛弟子必须知道和记住的一些最基础的佛教常识,以及出家比丘必须遵守的一些最基本的佛教戒律。

例如:(一)「诸比丘!汝等如是知、如是见,有示其他之师耶?

〔诸比丘曰:〕「不也!世尊!」

--------

1.能够直接通向“解脱、涅槃、无生”的理论和方法,惟有佛陀才能发现亲证和宣讲教授。

2.佛陀教导出家弟子们的佛法,就是经过闻思修证能够“自知我生已尽、自知不受后有”的解脱道,不是菩萨道。

3.惟以佛陀、佛法和解脱圣弟子为师,决不以任何天魔外道经典信众为师。

 

(二)「诸比丘!汝等如是知、如是见,对于所有凡夫,沙门婆罗门之行,于会式、祝祭为最胜,而有所还耶?」

〔诸比丘曰:〕「不也!世尊!」

----------

从此开始,不再好奇于任何一种无益于直接通向苦灭解脱和涅槃无生的宗教法会、神教活动、皇家礼仪表演和宫庭排场展示等等。

 

(三)「诸比丘!若然!汝等可言:汝等自知、自觉耶?」

〔诸比丘曰:〕「不然!世尊!」

------------

佛陀是特定的人类历史之中的第一位发现四圣谛、亲证涅槃无生、并且能够宣说和教授他人达到和自己完全一样解脱的人。

声闻弟子是依照佛陀教导,此生通过闻思修证亲见苦灭和亲证涅槃无生的人。但是,声闻弟子并不能够独立发现、也不需要自己独立发现四圣谛解脱之道。

 

(四)「善哉!诸比丘!汝等从予为直接现见此等,于任何人亦见之,导入〔解脱〕,依智者以自己得知之方法而导之。诸比丘!言:此法是直接而现见,于任何人亦见之,导入〔解脱〕、依智者自己得知者也。』彼即缘此而言也。

-------------

佛法的特点是:

1.不待时节,即身观察,缘自觉知。

2.此时可学、此处可修、此生可证。

 

(五)「诸比丘!于母经九个月或十个月,于大担心之出产彼重担。彼所生者,以自己血哺育之。诸比丘!实彼之血于圣者之律,即是母乳也。」

--------

中国民间传统医学里面,也有认为母亲的乳汁是从自身的血液所化生而成,因此又称乳汁为“白血”。

 

(六)「诸比丘!于是如来……世尊,出现于世。彼以……自知、自证而教之。……以其法或居士或居士子,或生于其他之族者听之。彼听其法,得信世尊。……彼于后,……剃除须发,着袈裟衣,由在家而为出家行者。如是彼出家而应学比丘所具足之生活规定……一日一食,夜不食而离非时食。离观歌舞、音乐、演艺等。」

--------

1.汉传佛教寺院里面,无论是插秧种田的山林寺院,还是都市之中的皇家寺院,早就已经公开实行一日三餐,并且还把晚餐美其名曰“药食”。

2.汉传佛教界里面不仅早就出现了所谓的“艺僧、歌僧、琴僧、京剧僧、琵琶僧”等等,甚至当代还出现了专门培养出家僧众乐器演奏的佛教音乐学院。最可怕的是,很多佛教徒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些恰恰是佛陀严厉禁止的出家僧众的“非正业处”。

3.事实上,很多所谓的闻思修证佛法多年的出家僧众和在家弟子,脑子里面也不清楚什么是佛陀教导的“正业处”。

 

(七)离受金、银。……离买卖……衣以覆身为足,食以护腹为足。

-----------

1.北传佛教界里面的几乎所有的出家僧众和南传佛教界里面的绝大部分出家僧众,都有接受金钱财物供养。

2.很多名山古刹寺院和都市皇家寺院里面,都有设立所谓的“法物流通处”公开售卖佛像、佛画、佛具、供品等等。

3.很多住持僧官的衣服,都有各种各样的装饰之物,例如挂珠、手串、流苏等等。

4.很多名山古刹寺院和都市皇家寺院里面,都有“素餐馆”,甚至以精美的素菜茶而闻名和出名。

 

(八)「彼如实知心解脱、慧解脱。」

---------

佛弟子闻思修证佛法,自己是否知法、见法、入流和证果,根本不需要任何人给予所谓的“印证、印心、鉴定”等等。

 

(九)《中阿含·第五十四卷·第201经》:「世尊叹曰:「善哉!善哉!若汝等如是知、如是见,汝等颇身生疹患,生甚重苦,乃至命欲断,舍此更求外:『颇有彼沙门、梵志,持一句呪,二句、三句、四句、多句、百句,持此呪令脱我苦。』是谓求苦、习苦、得苦尽耶?」

比丘答曰:「不也。世尊!」

--------------

1.佛教出家僧众里面,有很多人都会在“佛教寺院”的早晚功课时间,公开聚在一起集体高声念诵《楞严神咒》《大悲神咒》《往生神咒》……

2.佛教在家弟子里面,估计念诵咒语的人数,还要远远超过佛教界里面的出家僧众人数。

2021年10月24日星期日

斩断常见是一种脑力劳动

闻思修证佛法,本来是一件非常简单、容易和快乐的“个人家庭(五蕴身心)作业”,而且这份“个人作业”所涉及到的具体学科内容的份量、数量和复杂程度,以及开始“作业”和完成“作业”所需要的应用方法和时间长度等等,既不需要任何艰辛困苦的承受或者忍受,更不需要遥遥无期的努力坚持下去或者诚恳祈求外力给予提供帮助。

原因就是佛法所具有的几个鲜明的特点,已经决定了整个闻思修证的过程,都是类似于现代社会里面的“有限公司”一样的只在特定范围(五蕴身心)和特定领域(生命流转相续),运用特有理论和专业技术(四圣谛)迅速斩断和彻底清除无明结缚,从而直接开发培育和教授生产出一种人间天上特有的珍稀美味---“沙门四果”。

例如,《杂阿含·第三十四卷·第965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佛告欝低迦:「知者,智者,我为诸弟子而记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

尔时,尊者阿难住于佛后,执扇扇佛。尊者阿难语欝低迦外道出家:「如是,世尊……知众生正尽苦,究竟苦边者,一切皆悉从此道出。」

但是,有很多闻思修证佛法的出家僧众和在家弟子们,尽管已经用了自己生命之中的几年、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时间,却仍然还是没有从自己的头脑之中和心灵深处,成功地开发、培育和生产出来哪怕是最小的那种“须陀洹”初果。

关键原因就是:自己闻思修学的佛法,无论是方向目标、教材传承和教理法义,还是闻思要求、作业内容和检验标准,都已经走偏了、走错了、走反了。

例如,佛陀明明已经多次宣说自己没有保留和隐瞒任何一种能够直接导向解脱的教法(佛陀不做握拳之秘。究竟苦边者,一切皆悉从此道出)但是偏偏就有无数的佛教界出家僧众和在家信徒前仆后继地努力寻找、用功实践和热心宣扬佛陀从来没有教授过的那些所谓的秘密佛法、秘传佛法、祖师心印、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

 

任何一位用心阅读过藏经的出家僧众和在家弟子,可能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佛陀在不同场合、对不同的出家僧众和在家弟子们多次宣说和教授如何证得“须陀洹初果”,但是相对来说,却很少详细宣说和教授如何证得斯陀含二果、阿那含三果和阿罗汉四果。

原因就是:任何人今生闻思修证佛法能否“入流”证得初果,都是无始生死以来的一个最关键、最清晰和最重要的,类似于“鲤鱼跳龙门”一样的分水岭和分界线。

能够成功越过此线的出家僧众和在家居士,无论男女老少或者今生从事什么职业(乞丐、妓女),都是从此开始正式走入佛法的解脱法流之中。犹如一位驾驶员开车走过匝道,正式汇入高速公路上面的“同一方向”的车流之中,从此已经没有任何倒车回头(退转、退失)的可能,因为已经从此开始正式踏上了人间天上最多不会超过七次的彻底止息生命相续流转的最后一段旅程。

但是,今生不能越过此线的出家僧众和在家居士,则无论是已经拥有或者曾经拥有过多少和多大的世间权力、名誉地位和知识财富等等,在佛法的闻思修证体系里面仍然还是地地道道的五蕴身心相续流转不停、不住、不常、不断的标准凡夫。

如果知道这个基础的佛法常识,自然就能理解为什么佛陀曾经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出家僧众和在家弟子们,反复多次地宣说和教授如何证得须陀洹初果。

例如,《杂阿含·第三十四卷·第947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毘富罗山。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多闻圣弟子此苦圣谛如实知,此苦集圣谛如实知,此苦灭圣谛如实知,此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彼如是知、如是见,断三结,谓身见、戒取、疑,断此三,得须陀洹,不堕恶趣法,决定正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

 

在佛法闻思修证里面,任何一位生活在人间的初果须陀洹圣弟子,都是已经从自己的头脑之中和心灵深处彻底斩断和清除了「身见、戒取、疑」这三类结缚。

有问:“斩断和清除这三类结缚,法师能否提供一些佛法之外的可以参考的知识呢?”

众所周知,在几百年前的人类社会生活之中,曾经有无数人相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围绕着地球转动”(人类历史上的一种常见),然后又从这个“人类常见”上面发展出来很多的音乐戏剧、诗歌著作、宗教信仰观念和神教祈祷仪式等等,并且还在世间流转了一两千年。

可是,最近几百年来随着人类知识的发展,原来的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里面的曾经流行很多年的“地心说、日心说”等等,都已经被近现代人们从自己的头脑之中和心灵深处迅速斩断和彻底清除。

佛弟子在闻思修证过程中斩断常见和清除有身见,与一个人彻底放弃“地心说、日心说”知识(不再执取),并且从此开始永远不再受其影响(解脱束缚)相似,其实就是一种“听闻正法、如理思惟、法次法向”的今天所谓的知识人的脑力劳动。

有说:“感觉斩断和清除这种常见结缚非常困难。”

确实是有一点困难,因为对于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的异国他乡里面的很多出家僧众和在家弟子们来说,自己根本就不了解和不熟悉佛陀时代的古印度人们心中的那个“我”的概念、定义、作用、处所和表现。

如果能够清晰知道佛陀时代的古印度人耳熟能详的“我”,自然就能迅速理解和证悟佛陀所说的“无我、非我”,从而迅速斩断和清除头脑之中和心灵深处的根深蒂固的“有身见”常见,当场亲见无我法印、当下照见五蕴皆空、此生正式走入解脱法流之中。

例如,《中阿含·第十一卷·第62经》:「我闻如是:一时,佛游摩竭陀国……往诣王舍城摩竭陀邑。于是,摩竭陀王频鞞娑闻世尊游摩竭陀国,……往诣佛所。……世尊知诸摩竭陀人心之所念,……即为彼说苦、、灭、道。……「大王!若族姓子知色如真,便不着色,不计色,不染色,不住色,不乐色是我

大王!若族姓子知觉、想、行、识如真,便不着识,不计识,不染识,不住识,不乐识是我

「愚痴凡夫不有所闻,见我是我而着于我,但无我、无我所,空我、空我所。……大王。是故汝当如是学。若有色,……若有觉、想、行、识,或过去、或未来、或现在,……彼一切非我,非我所,我非彼所,当以慧观知如真。大王!若多闻圣弟子如是观者,……便得解脱,解脱已便知解脱,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

------------

自己的头脑之中和心灵深处,有没有斩断无明结缚,有没有亲见五蕴无我,完全就是“即身观察、缘自觉知”的事情,根本就不需要任何人的所谓“印证、肯定、印心、鉴定”等等。

 

「佛说此法时,摩竭陀王洗尼频鞞娑逻远尘离垢,诸法法眼生,……见法得法,觉白净法,断疑度惑,更无余尊,不复从他,无有犹豫,已住果证,于世尊法得无所畏,即从坐起,稽首佛足,白曰:「世尊!我今自归于佛、法及比丘众,唯愿世尊受我为优婆塞,从今日始,终身自归,乃至命尽。」

----------

一个人闻思修证佛法,今生能否见法、得法、斩断无明结缚和走入解脱法流之中,只与其本人“佛法难闻今已闻”有着直接关系,与是否受过皈依、是否严持戒律、是否修过禅定内观等等,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在早期佛教历史上和经典上,有很多出家沙门和在家弟子,都是在听闻佛法、证得初果和走入法流之后,才皈依三宝,成为在家居士或者出家比丘。

例如,《杂阿含·第三十四卷·第969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佛告火种:如是知、如是见,此见则已断、已舍、已离,余见更不相续、不起、不生。火种!多人与汝所见同,多人作如是见、如是说,汝亦与彼相似,火种!若诸沙门、婆罗门舍斯等见,余见不起,是等沙门、婆罗门世间亦少少耳。

「彼多闻圣弟子……彼见责、见诘、见害故,则舍所见,余见则不复生。如是断见、舍见、离见,余见不复相续,不起不生。

于何离系?离于贪欲、瞋恚、愚痴,离于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我说斯等,名为离苦。

当于尔时,尊者舍利弗受具足始经半月。时,尊者舍利弗住于佛后,执扇扇佛。时,尊者舍利弗作是念:「世尊叹说于彼彼法,断欲、离欲,欲灭尽、欲舍。」尔时,尊者舍利弗即彼彼法观察无常,观生灭、观离欲、观灭尽、观舍,不起诸漏,心得解脱

-------

只要自己的头脑之中和心灵深处,还有一个“我”的观念、知见、信仰和执着,无论是自己五蕴身心之中的“真我、神我、本我、灵魂”,还是自己五蕴身心之外的“大梵、大我”,都是还有“诸漏”,还没有见法、知法、“照见五蕴皆空”

[尔时,长爪外道出家远尘离垢,得法眼净。长爪外道出家见法、得法、觉法、入法、度诸疑惑,不由他度,入正法、律,得无所畏,即从坐起,整衣服,为佛作礼,合掌白佛:「愿得于正法、律出家、受具足,于佛法中修诸梵行。」

佛告长爪外道出家:「汝得于正法、律出家、受具足,成比丘分。」

即得善来比丘出家,彼思惟:「所以善男子剃除须发,着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学道……。」乃至心善解脱,得阿罗汉。

-----------

此经记载的两位圣弟子(舍利弗比丘和长爪外道)闻思修证的经历,再次证明:佛法之中的所有闻思修证,只与“佛法难闻”有关,只与自己能否“听闻正法、如理思惟、法次法向”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

择其善者而用之

  昨天晚上,平法师写给我一段非常精彩和务实的个人观点。征得其本人同意之后,我分段转载如下: 「分辨禅宗传承历史的真真假假,其实在我看来毫无意义,因为禅法本来就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教法。你不能用物理世界之中的事实存在与否,来观察寓意世界里面的人事传承和师徒对话,这是风马牛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