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闻思修证佛法的佛弟子,无论是佛教界的出家僧众,还是社会上的在家居士,可以肯定地说每个人今生遇见佛法的因缘、闻思佛法的内容、实践佛法的方式和修证佛法的效果,不仅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异,有时候甚至还会出现南辕北辙和完全相反的根本不同。
例如,尽管很多佛弟子都知道、甚至都会背诵和讲解著名的“三法印”里面的“诸法无我”法印,可是在修行之中,内心深处仍然还是期待、羡慕和向往着「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亲见自性本来清净”等等所谓的修行境界和修道成功。
因此对于这些佛教界里面的“常见”频繁出现不断的现象,我个人认为主要就是很多佛弟子在开始闻思修行佛法的时候,对于古代印度时期的宗教文化里面的“我”,以及佛陀时代的社会大众普遍性地对于“有我”的基本认知不了解和不清楚,从而直接影响和导致了出生成长在另外的一种完全不同于古印度的“异国他乡”社会文化风俗里面的自己,直接误解或者复杂错解释迦如来的真实法义。
事实上,正确理解佛陀在经典里面曾经多次否认与呵斥的“有我”常见,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而是只要知道古代印度社会和佛陀时期的宗教文化思想里面对于“我”的基本定义,就可以慢慢地从自己的头脑之中和心灵深处清除这种根深蒂固的“有身见”常见。
简单来说,“我”在古代印度社会里面的详细定义,主要是以著名的《奥义书》里面对于“我”的阐释作为标准。从此开始一直到佛陀时代,古代印度的社会大众都是普遍相信“我”是永恒不变的、独立常存的、清净无染的、居住在自己的这个五蕴身心内外、并且在无始无终的轮回生死之中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的、类似于灵魂一样的一个主体、真我、本我和神我。
与此同时,古代的印度人还相信在宇宙之中,还有另外一个相对于人类的这个五蕴身心的“小我”而言的“大我”,它们两个不仅是同一性质,并且小我的所有修行,最终都要融入大我,即所谓的“梵我合一”思想。
众所周知,佛陀是明确否定和反对“有我”,因为有我是一种最典型的佛法里面定义的“有身见”常见。
但是,佛陀生前曾经明确否定和反对的这些有身见常见,到了后期佛教里面,慢慢地就被一些佛教界出家僧众主动地给包裹上一层佛法的外衣,最终在佛法闻思修证里面变成了至今听起来还是非常高大上的“彻见父母未生之前的本来面目”等等所谓的修行。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今天的佛弟子要想斩断和清除常见,也要听闻和借鉴佛教历史上的已经成功斩断和清除有身见的那些解脱圣者的闻思修证经验。
当然,对于佛弟子来说,首先就要用心“声闻”佛陀的经验。
例如,在《杂阿含经·第五卷·第110经》里面,佛陀和圣弟子曾经留下了破除常见的珍贵教导:
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毘舍离猕猴池侧。……尔时,萨遮尼揵子,有少缘事,诣诸聚落,从城门出,遥见比丘阿湿波誓,即诣其所,问言:「沙门瞿昙为诸弟子云何说法?以何等法教诸弟子,令其修习?」
阿湿波誓言:「火种居士!世尊如是说法教诸弟子,令随修学。言:『诸比丘!于色当观无我,受、想、行、识当观无我。此五受阴勤方便观,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
1.此经中的「比丘阿湿波誓」,就是佛陀在鹿野苑为五位出家比丘说法时候的那位“阿说示”,也就是当年曾经在路上向舍利弗宣说“因缘偈”的那位“马胜比丘”。
2.佛陀亲自教导弟子们的佛法闻思和修行实践,是先从自己现在的这个五蕴身心里面,仔细观察寻找是否有一个永恒不变和常住不灭的“我”的存在。
二、「尔时,世尊于大林中,坐一树下……时,萨遮尼犍子白佛言:「我闻瞿昙作如是说法,作如是教授诸弟子——教诸弟子于色观察无我,受、想、行、识观察无我,此五受阴勤方便观察,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
佛告萨遮尼犍子:「如汝所闻,……我实为诸弟子如是说法,我实常教诸弟子,令随顺法教,令观色无我。受、想、行、识无我,观此五受阴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
1.佛陀亲自承认自己对于弟子们的教法,确实是如同马胜比丘所说。
2.佛陀从来没有教导出家比丘僧众从事祈祷祈求、祈福超度、梵呗唱诵、琴棋书画、拳术武艺、耕田种地、歌舞乐器、慈善救济、买物放生等等所谓的“佛法”修行。
三、「萨遮尼犍子白佛言:……色是我人,受、想、行、识是我人。此等诸众悉作是说。……色实是我人。」
1.我人:即人类的五蕴身心之中的真我、本我、神我、小我。
2.从「此等诸众悉作是说」里面,可以想像古代印度社会大众普遍接受和相信这些“有身见”观念。
四、「佛告火种居士:「汝言色是我,受、想、行、识即是我,得随意自在,令彼如是,不令如是耶?」
时,萨遮尼犍子默然而住。……白佛言:「不尔。瞿昙!」
1.既然是轮回的主体、独立常存和永恒不变的真我或神我,那么肯定是拥有着随心所欲的本领和能力,能够犹如国王在自己的统治范围里面发号施令一样。
2.如果色是“我”,我就可以让自己现在的身材更高一些,让体型更瘦一些,让体重更轻一些,让皮肤更白一些,让皱纹全部消失……
五、「佛告萨遮尼犍子:「……无常、苦者,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宁于中见我、异我、相在不?」
答曰:「不也,瞿昙!」
受、想、行、识亦如是说。」
1.任何人的五蕴身心都是无常变化着的,其中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我的存在。
2.见我:“色、受、想、行、识”就是那个永恒不变的我。
3.异我:“色、受、想、行、识”只是“我所”,并不是我。
4.相在:我在“色、受、想、行、识”里面(色中我);“色、受、想、行、识”在我里面(我中色)。
六、「火种居士!譬如士夫持斧入山,求坚实材。见芭蕉树洪大直,即断其根叶,剽剥其皮,乃至穷尽,都无坚实。……我为诸弟子说诸所有色,……彼一切如实观察非我、非异我、不相在;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彼学必见迹不断坏,堪任成就,厌离知见,守甘露门,虽非一切悉得究竟,且向涅盘。如是弟子从我教法,得离疑惑。」
1.从自己的五蕴身心里面,寻找不到一个我的存在,犹如砍断和剥开一棵芭蕉树干,里面并没有坚固不变和独立存在的主干。
2.佛弟子亲见和亲证五蕴身心无我,并不等于已经证得无生涅槃,但是却能够从此斩断清除有身常见,决定走向最终的佛法解脱。
3.从自己的五蕴身心之中亲见无我非我,从此断疑生信,择法觉支圆满增上,四种坚固净信顺利生起,此时才是“信佛所说、知法不虚、敬僧教授、于戒珍惜”的已经走入解脱法流的佛教圣弟子。
七、「佛告火种居士:「正以此法,诸所有色,……彼一切如实知非我、非异我、不相在;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彼于尔时成就三种无上——智无上、解脱无上、解脱知见无上。成就三种无上已,于大师所恭敬、尊重、供养如佛。世尊觉一切法,即以此法调伏弟子,令得安隐、令得无畏、调伏寂静、究竟涅盘。世尊为涅盘故,为弟子说法。火种居士!我诸弟子于此法中,得尽诸漏,得心解脱,得慧解脱,于现法中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1.佛陀生前就是以这样的教法,指导出家和在家的弟子们闻思修证佛法和走向沙门四果。
2.「世尊为涅盘故,为弟子说法。」佛陀也从来没有希望和要求出家比丘成为艺术家、医学家、武术家、音乐家、舞蹈家和慈善家等等。
3.佛弟子如是闻思修学,就能够「于现法中自知作证」成为有学圣者或者无学解脱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