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8日星期日

惺惺相惜

 (道法师转来四篇网文,我快速阅读之后,感觉其中有一些文字内容特别有趣,于是随手摘录一些精华语句,作为茶余饭后之笑谈。)

一、学诚大和尚:星云大师是部无尽藏

时间:2017914

网址:https://m.ifeng.com/shareNews?aid=cmpp_040180044683382

1.「学诚大和尚还特别讲述佛教在不同时期的制度,表面创新的必要性,如佛教起源于印度,当时只是托钵、打坐、诵经、向大众说法等简单生活与戒律,但传入中国汉地就不同了,增加了在经典中找不到的、高僧大德创造而自成一套的清规;

2.「(星云)大师说:圆拙老和尚是有道之人

3.「学诚大和尚也郑重的向大师道出一声感谢。话别,僧众于成佛大道上高举莲花指,尽管烈阳当空,代表团仍依依不舍、频频回顾,与接待过的法师握手道别。」

4.2017911日下午,……学诚大和尚盛赞星云大师、佛光山是佛教的珍宝。

5.「据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大和尚将于912日上午接受南华大学荣誉博士学位的赠予。学诚大和尚感谢南华大学授予他个人荣誉博士学位:……---网址:http://www.tyueo.com/a/fo/2017/0912/57087.html

 

二、学诚法师:我眼中的星云长老

时间:20180320 人间福报社

网址:http://www.fjnet.com/rw/tj/201803/t20180320_253381_3.htm

1.犹记长老在谢幕后真情流露的致辞:我们正在创造一个历史,一个融和的历史。把传统佛教的梵呗和现代的乐器融和在一起,把静态的禅与动态的武功融和在一起,把汉传的、藏传的、南传的佛教融和在一起,……佛教音乐展演,将中国三大语系佛教结合在一起,是未来佛教发展的方向,是中国佛教千年来梦想的初步实践。」

2.「小小歌咏队,唱响的不仅是一首佛曲,更是中国现代佛教的新乐章;我们的佛教来了!的喇叭声,展示的不仅是乡村布教的新奇观,更是现代佛教的新姿态。」

 

三、陈兵:正法重辉的曙光──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

更新时间:2021-09-02 18:45:00

网址:https://m.aisixiang.com/data/128374-7.html

1.当今佛教界,真正称得起大师尊号者,当推星云和尚为第一人。

2.「愿力宏伟,慈悲广大,佛学渊深,解行相应,智慧明睿,辩才无碍,这些佛教大师一般应具备的条件,星云和尚可谓当之无愧与历代大师们相比,他还有其特出的品格、胆识、才干,及特别辉煌的业绩:他极善于针对现代人的机宜说法讲演、撰文编书,深入浅出,隽语连珠,把艰深的佛法从寺院藏经楼中解放出来,化为汩汩法水,滋润人们焦渴的心田;他是位佛教革命家,极富革故鼎新的胆略、勇气和开拓精神,极多新的创意,已写下了台湾佛教史上的五十多个第一,其中许多实际上是中国佛教史乃至世界佛教史上的第一,赢得佛教的马丁·路德佛教的创意大师之誉;他极善于创业经营,具卓越的领导、管理、组织能力,所开创的佛光事业,已经是道场遍五大洲、信徒逾百万众,为佛教树立了千秋典范。」

3.「诚如张培耕《以二十年的时间读一个人的感想》所说:星云大师是中国佛教界第一位足以与其他宗教分庭抗礼,而为中国文化和中国佛教争一口气的人。弘一大师曾称赞印光大师为三百年来一人,从弘法愿力、革新创意、经营才干、辉煌业绩及与时俱进的精神来看,星云大师起码可称佛教史上的千年来一人。末法苍茫之际,厄难重重的中国佛教界,能出此等伟人,亦佛法之一大不可思议,乃我等炎黄子孙的一大荣耀!」

4.「笔者孤陋寡闻,近几年才有幸拜读星云大师的主要著述,对其中表述的人间佛教思想至为服膺,深受启迪,有闻道恨晚之叹。本文作为一篇学习大师著述的总结报告,想对自己所见闻解知的大师人间佛教思想作一番梳理,以供想了解大师的读者参考。」

5.「的确,从星云大师所弘扬、所身体力行的人间佛教内容看,几乎每一语皆可找到其佛典依据,每一事都表现出佛陀教法本有的精神,是道道地地的原本佛教,而非离开佛陀教法的新宗异说。古人有言:若依文解义,则为三世佛怨,若离经一字,即同魔说。用这个原则来衡量星云大师解说的人间佛教,我们完全可以断言,星云大师虽非死板地依文解义,却处处未曾离经一字。

6.「星云大师深入三藏,对佛教经典、戒律仪制、历史掌故相当熟悉,说法讲演,经常引经据典。他十分重视人间佛教的经证,尤其重视被学术界判为原始佛典的《阿含经》,特别是佛陀开示如何过好人间生活亲切周到,而长期被中国佛教界忽略的《善生经》、《玉耶女经》、《孛经》等。」

7.「星云大师本人禅净双修,常教人念阿弥陀佛,并不反对求生净土,但从以人间为本的立场出发,更重视人间净土的建设,」

8.「他的佛学思想广融原始佛教、南传佛教、禅宗、天台、华严、净土等学于一体,并兼融佛教学术研究的成果和儒、道之学,可谓融和内外诸学。」

9.「他为佛光人编订的佛光三昧修持法,包括拜愿、念诵、禅观、实践等程序,是以禅净双融为核心的纯正的大乘修持法门,传统的味道很浓。他还多次讲演禅宗的用功法、教学法,表现出颇深的禅宗功底。他在行仪事相上也相当守持中国佛教的传统,认为中国佛教的僧装、素食,乃至礼仪,绝不能改变。

10.「现代化的佛教事业,应包括工厂、农场、保险、银行、公司,所谓工农商等,佛教寺院可以鼓励信徒设立,僧信合作,为佛教经济的发展,为佛教事业的现代化立一个楷模。」

11.「星云大师是极善经营各项佛教事业的天才事业家,成功创办了……文宣、讲经说法、梵呗歌偈皆应大众化,让佛法走出山门,广流社会,令社会大众普沾法益;应发愿终身做大众的义工菩萨,服务大众。」

12.集体创作成就归于大众,被奉为佛光山的宗风。」

13.「星云大师还极其重视以文艺弘扬佛法,佛教需要文艺化是他从青年时代便树立的理想……几十年来一直注重佛教与艺术结合,寺院建筑讲求庄严壮美,提倡佛曲梵呗现代化,亲自撰写歌词,」

14.「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博大丰厚,表述尽管通俗浅显,内涵实际甚为深沉,是其数十年身体力行人间佛教成功经验的结晶,出自对佛法的深切体证、对佛教历史和现状的冷静反思,及对现代社会人心的敏锐感知、深彻观察,非凭空构想的空洞理论。必须用心灵去感受,用实践去印证,才能获得个中意味。只有对人间佛教近百年的进程乃至全体佛教的历史和现状作过深刻思考,对人间佛教的修持有实际体会,才能完全读懂星云大师,明白他人间佛教的意蕴、意义。」

15.「邓子美兄称人间佛教为二十世纪中国佛教最可宝贵的智慧结晶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则可谓之结晶的结晶,从思想内涵、实施成果和发展前景看,它对整个佛教乃至全人类的未来,具有重大意义。」

16.「唐德刚教授说得好:积数年之深入观察与普遍访问,余知肩荷此项天降之大任(笔者按:指二乘十宗归一的统一运动),为今世佛教开五百年之新运者,佛光宗开山之祖星云大师外,不作第二人想。此言实非过誉。星云大师倡导的人间佛教,的确有可能为佛教开五百年新运,令正法时代重现,我们从佛光山今日的成就可以望见正法重晖的曙光。」

17.「佛光山的人间佛教若能在理论上进一步深化,在内容上进一步圆摄诸宗,在定慧法门上能不断改进,在弘传上更多新的创意,则更有资格荷担为全人类提供安身立命之本的神圣使命。」

2021年11月23日星期二

娑婆诃与破瓦法

 一、「请教法师,我有看到过很多的佛教真言咒语里面都有多次出现的“娑婆诃”,能否解释一下这要翻译成汉语是什么意思?一直以来都很想知道」

------------

1.所谓的“佛教真言咒语”里面曾经多次出现过的“娑婆诃”一词,梵文通常记载为“svāha”,商羯罗疏释为“juhoti”, 翻译成中文汉语就是“尚享”或者“尚飨”的意思。

至于“尚享”和“尚飨”在中文汉语里面具体所指的是什么意思和有哪些意思,以及应当准确适用在哪些场合之中等等,这在今天的网络世界里面简单搜索一下就能知道。

 

2.如果回到古代印度的传统婆罗门文化语境之中,那么这个“娑婆诃”一词还有另外一些特定的意思。例如,在著名的婆罗门教圣典《唱赞奥义书·第三编·第十五章》之中,就有记载着:

「我说我依“娑婆诃”者,是说:我皈依《黎俱韦陀》,《夜柔韦陀》,《三曼韦陀》也。」---徐梵澄译《五十奥义书》(修订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141页。

而文中记载的这个「我皈依」的《黎俱韦陀》,《夜柔韦陀》和《三曼韦陀》,其实就是古代印度婆罗门教的四部“天启圣典”之中的《梨俱吠陀》《夜柔吠陀》和《娑摩吠陀》。

 

二、「想问问法师您对于索甲仁波切写的那部《西藏生死书》有什么意见没有,还有非常让人神往的著名的破瓦法修法,我和爱人想听听您作为学院派出来的佛教法师的观点,希望能在百忙之中给予简单回答,好期盼哦!」

-----------

据说索甲仁波切用英文写的那本《西藏生死书》当年在西方曾经一度引起过巨大的轰动,然后又被祖国宝岛上面的某位藏密信徒翻译成中文汉语在国内出版之后,一时成为宗教类热门畅销书。

我是1998年在福建厦门闽南佛学院读书期间从一位同学法师那里看到此书,记得当时封面的“书套”上面还用一段非常煽情的文字印刷着“这是一本为您彻底解开生死轮回之迷的佛教圣书”等等。

但是,今天可以肯定地说:索甲仁波切写的这本《西藏生死书》里面的内容和观念,都是直接渊源于古代印度的传统婆罗门教记载在《奥义书》之中的关于人类临终之时和死亡之后的内容和场景。由于文字内容太多,我就不在这里面一一引用了。

仅以所谓的非常著名的“破瓦法”为例,这在《奥义书》里面就能看到它的来龙去脉。

现在不妨简单认识一下“破瓦法”传承之中的来自古代印度婆罗门教的家谱(Family Tree):

1.《爱多雷耶奥义书·第一章》:「他裂开头顶,从那个门进入。这个门名为骨缝。」---黄宝生译《奥义书》,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228页。

 

2.《爱多雷耶奥义书·第二章》:「他从这里离去,又再生。」---同上书,第229页。

 

3.《泰帝利耶奥义书·第一语音学章·六》:「他在头发分缝处,穿透头盖骨而出。」---同上书,第234页。

 

三、「以前你说汉传佛教寺院里面的早晚功课上殿唱颂是来自中国古代皇帝上朝的宫庭仪式,现在这二十多天的小文章怎么又在证明汉传佛教寺院里面的真言咒语和梵呗唱颂又是来源于古代印度的传统婆罗门教里面,这到底是中国古代皇帝的上朝仪式还是古代印度婆罗门教的内容,法师不要信口开河成了习惯,结果说到后面就忘记了前面讲过的话,网络可是有记忆的,不要自己扇自己的大嘴巴哟」

------------

为了不至于产生误解,我再次简单说明自己的观点如下:

(一)汉传佛教寺院道场里面的外在表现,即所谓的“表相”和“形式”等等,例如,从建筑模式、上殿仪式、排班列队方式、过堂吃饭场景,到各种各样的所谓的“佛事、法会”布置、装饰和排场等等,都是直接模仿中国古代皇帝上朝、文武百官两边站立、宫庭皇室仪仗排场、以及古代所谓的“钟鸣鼎食之家”里面的集体用餐方式。

(二)汉传佛教寺院道场里面的早晚课诵内容,以及日常所见的所谓的祈祷、祈求、祈福、消灾、超度、还愿、放焰口、打水陆等等“佛事、法会”的内容,都是直接模仿古代印度婆罗门教里面的仪式程序、角色分工和唱颂方式等等。

现以汉传佛教界寺院道场里面、特别是在所谓的名山古刹和重点寺院之中每天仍然还在流行着的早晚课诵为例,对照一下古代印度婆罗门教僧侣在祭祀法会之中配备和要求的“四大高僧”和“五种妙音”的仪式程序、角色分工和唱颂方式如下:

1.领诵者(hóthoti:又名“劝请者、诵读者”,他不仅负责着整场法会之中的“兴声、起声、起腔”,从而领众唱颂《梨俱吠陀》里面的各种各样的对于神灵的祈祷文、赞神偈、赞颂歌,同时还要负责着重要的“导唱”职责,就是在整场法会的唱颂过程之中,在需要变换不同经文内容和唱颂不同歌偈之时,能够及时地发出声音引导大家整齐一致地“如法转换”。

这就比较类似于大乘汉传佛教寺院里面的每天早晚功课时间,在所谓的大雄宝殿里面集体念诵之中的维那师的职责和角色。

 

2.行祭者(adhvaryu:又名“执事者、呼召者”,他不仅负责布置场地、装扮祭坛、准备祭祀用的各种器具、点燃木柴生火、在祭祀过程之中投放燃烧祭品,同时还负责低声唱诵《夜柔吠陀》里面的颂歌,从而代表斋主向神灵传达祈求事项和祝愿内容等等。

简单来说,就是类似于北传大乘佛教寺院里面的所谓的殿主、香灯师、主法者、拈香者一类的职务和角色。

 

3.助歌者(UdgātUdgātar:又名为“咏歌者、助唱者、唱赞者”,这是一位在祭祀法会之中的婆罗门教的第三高僧,他不仅负责高声吟颂和领众唱颂《娑摩吠陀》里面的各种各样的对于神灵的祈祷文、赞神偈和赞颂歌,同时还担负着三个重要职责:

(1)答唱---响应领诵者的兴声、起腔,及时应和;

(2)高唱---应和之后,及时展开抑扬顿挫的梵音唱颂;

(3)结唱:又名“卒唱”,就是负责唱颂整场法会结束之时的最后的尾曲,类似于佛教界里面的《回向文》等等。

因此这位婆罗门高僧的角色和职责,非常类似于北传大乘佛教寺院里面的、在每天的早晚课集体唱诵之中负责协助维那师圆满完成功课唱颂的敲打木鱼、铃鼓等等所谓法器悦众师一类的职务和角色。

 

4.监督者(brahman又名梵祭司,就是在以上三位婆罗门高僧唱颂过程之中,自己不参加念诵、背诵和唱颂,但是却站在一边用心观察全部的法会仪式和梵呗唱颂之中的每一个环节是否如法如律,并且只要发现错误,就有权力当场直接给予批评和及时念诵所谓的“补阙真言咒语(Vyahti)”纠正的婆罗门僧侣。

简单来说,就是类似于北传大乘佛教寺院里面的所谓的僧值一类的职务和角色。

最后还要特别提醒一下:在汉传佛教里面,也有这种所谓的“补阙真言咒语(Vyahti)”。

 

四、「从蕙莉师姐的分享中读到法师的文章,在内心一片惊慌失措和偶像倒塌之余,也亲身感到了闻思修证佛法的重重困难,因此冒昧询问法师一个问题:修行佛法有没有最清晰简洁的可以从入门小白级别程度,一直安全有效地沿用到最后圆满解脱的一个适用于所有人的类似于交通导航指南一样的通用简介呢?」

-----------

有。

简单来说就是:从始至终,都要以“四圣谛”作为自己闻思修行佛法的唯一核心,都要以“沙门果”作为自己今生取证的唯一方向。

具体来说就是:闻思修证佛法,今生最低要以亲证“须陀洹”初果作为“入流”目标,今生至少要能从自己的头脑之中和心灵深处彻底斩断和清除最粗重的一类无明结缚“有身见”。

2021年11月21日星期日

闻思修证佛法的几点小常识

古代印度的传统婆罗门教里面的绝大多数宗教(神教)圣典的出现和完成时间,都是在古代印度佛教历史上的那位著名的小王子悉达多出世(出生)之前。

如果用最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古代印度的婆罗门教传统思想、教理法义、真言咒语、梵呗唱颂宗教(神教)仪式出现和完成之前,不仅印度佛教历史上的佛陀还没有出生,甚至悉达多小王子的父亲净饭王和母亲摩耶夫人都还没有在这个世界上出生。

知道了这个历史先后经过,那么基本上可以排除先出现和完成的、已经传承和教授着的古代印度婆罗门教里面的真言咒语、梵呗唱颂和宗教(神教)仪式等等,可能是模仿、借鉴、抄袭自后来出现的古代印度佛教的教理法义和闻思修证。

换一句话来说,生活在先秦时代的诸子们,是不可能、也没有条件和机会,模仿、借鉴和抄袭汉、唐、宋、元、明、清时期任何一位或者多位著名文化人的诗词、思想和著作。

但是,后人却有条件和机会,模仿、借鉴、甚至是直接抄袭前人或者同时代人的思想观念和文章著作。

 

古代印度的传统婆罗门教所表现出来的根本性的、原则性的、最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唯我所有、而他皆无”的自身特征和明显特点,简单来说就是三个:

(一)吠陀天启:婆罗门僧侣信受持诵的四部圣典《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和《阿达婆吠陀》是在直接来自天神们的指导和启示下,通过人间的婆罗门僧侣记忆、吟诵、传授和保存流传下来的,因此这四部《吠陀圣典》或者说《天启圣典》具有至尊、无上、神圣和崇高的意义。

 

(二)婆罗门至上:按照婆罗门的天启圣典理论,宇宙的最高主宰“大梵”通过自己身体上的四个部位,创造了人类社会里面的四个种姓阶层的人们。

1.顶生(口生)婆罗门:从大梵的头顶部位或者口腔之中,创造出人类社会里面的婆罗门阶层。因此不仅在这四个种姓之中,以婆罗门为最高贵,同时所有的婆罗门阶层的男女老少,都可以声称自己的出生方式是“顶生”或者“口生”。

2.肩生(肋生)刹帝利:从大梵的肩膀部位或者两肋之中,创造出人类社会里面的国王、贵族、武士等等统治阶层。因此,所有的刹帝利阶层的男女老少,都可以声称自己的出生方式是“肩生”或者“肋生”。

3.腹生(腿生)吠舍:从大梵的腹部或者双腿膝盖以上的部位,创造出人类社会里面的农民、商人和手工业者阶层。因此,所有的农民、商人和手工业者阶层的男女老少,都可以声称自己的出生方式是“腹生”或者“腿生”。

4.脚生首陀罗:从大梵的脚部或者脚底,创造出人类社会里面的从事服务性质的工作职业的首陀罗阶层。因此,所有的首陀罗阶层的男女老少的出生方式,都被以上三个种姓视为“脚生”一族。

可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一个在今天看似简单平常的古代印度宗教知识背景,因为至少在北传大乘佛教界里面,从古到今一直都有很多很多的出家僧众和在家弟子们相信悉达多小王子的出生方式是“洁净无比”和“与众不同”的,因为他没有经过所谓的“污秽不洁”的产道,而是直接从他的母亲摩耶夫人的右边肋部出生!

当然,与此同时,一系列的专门称赞和歌颂悉达多小王子的这种与众不同的所谓的“干净、圣洁、神奇、殊胜、非凡”的出生方式的所谓“佛教梵呗、佛教赞偈”等等,不仅在漫山遍野的佛教法盲们的心中应运而生,甚至还在北传大乘佛教界里面从隋唐一直传唱到明清。

例如,《释迦牟尼佛赞》

菩萨下云中,

降生净梵王宫。

摩耶右胁娩金童,

天乐奏长空。

目顾四方周七步,

指天指地尊雄。

九龙吐水沐慈容,

万法得正宗。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这一类的“佛教梵呗”内容在刚刚开始的时候,可能还是比较忠实地按照古代印度传统的“刹帝利”阶层的出生方式的通俗说法,来赞颂悉达多小王子的诞生,但是已经出现了如果不是特别讲解和说明这种异国他乡里面的特有的“右肋”出生的历史传统、种姓制度和宗教文化知识背景,就很容易把佛教信徒导向神教道路和神话传说故事的倾向。

例如,在稍后出现的另外两个所谓的佛教梵呗里面,就已经公开传扬和赞颂后人编造的《杂宝藏经》里面记载的、越来越离谱的所谓的“耶输陀罗王妃在自己的丈夫悉达多王子出家之后,竟然怀孕六年时间才生下罗睺罗小王子”的神话故事了。

1.《炉香赞》

戒定真香,

焚起冲天上,

弟子虔诚,

热在金炉上,

顷刻纷纭,

即遍满十方,

昔日耶输,

免难消灾障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2.《水陆仪轨》中的一个重要赞偈《旃檀海岸赞》

旃檀海岸

炉热名香

耶输子母两无殃

火内得清凉

至心今将

一炷遍十方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三)祭祀万能:简单来说,就是人类社会里面的所有的要求愿望和祈求希望等等,都可以通过礼请和供养婆罗门僧侣主持各种各样的繁琐复杂的祭祀活动(法会仪式)、吟唱各种各样的来自四部吠陀圣典里面的真言咒语(梵呗赞歌)等等,得到实现、满足和如愿。

例如,普通的家庭祭祀,几乎包括了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之间的所有的受胎礼、出胎礼、命名礼、养育礼、薙发礼、成男礼、分发礼、结发礼、入法礼、结婚礼和出游礼等等。而隆重的天启祭祀,不仅包括供养祭、置火祭、圣火祭,还包括了最复杂和最繁琐的苏摩祭、即位礼和八种马祭。

 

借用现代话“没有什么朋友聚会是一次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一次火锅解决不了,那就再来一次。”那就是没有什么人类生活中的祈祷、祈福、超度和祈求等等,是婆罗门主持和主导的一次祭祀法会、真言咒语和梵呗唱颂不能满足的。

当然,如果万一不能满足,那就再来一次或者多次。

 

但凡是稍微了解一点印度佛教历史和印度佛教思想史的人们都知道,佛教是古代印度历史上的著名的“沙门思潮”运动中新兴起的、新出现的、前所未有的一个宗教(师教)团体,因此佛教从其诞生之日开始,就天生自带着一种直接反对、公开否认和严厉批评传统婆罗门教的种姓思想、教理法义、真言咒语和各种各样的极其繁琐的祭祀仪式的鲜明特征。与此同时,这也是其他的新兴起的沙门团体的基本特征。例如,耆那教、顺世外道等等。

作为一个在古代印度社会里面新兴起和新出现的宗教(师徒弟子关系的师教)团体,并且是以不满、反对、甚至是公开批评和否认传统婆罗门教最为重视的所谓“三大纲领”教理法义和修行实践的“吾师大沙门”佛陀和佛教出家僧众,即使是按照普通世间常情常理来思考,也不会把自己公开反对、直接否认和严厉批评过的那些来自传统婆罗门教里面的真言咒语、火供祭祀、祈祷祈求、超度保佑、以及各种各样的极其复杂和繁琐的宗教(神教)唱诵仪式等等,又再次教授和要求佛教出家僧众和在家弟子们信受奉行。

 

佛陀般涅槃之后,随着人间时空环境的不断变幻和社会政权的更迭,古代印度佛教僧团里面还真出现和流行起曾经被佛陀和圣弟子们批评和禁止过的、来自传统婆罗门教、但是已经运用“佛法、佛教”的名词术语和语境涂料重新包装过的所谓的“佛教梵呗”和“佛教咒语”等等,甚至还出现了直接采用传统婆罗门教仪轨操作的所谓的“坛场、坛城”和“火供”等等。

 

《奥义书》里面的吠陀圣音和梵音

对于古往今来的无数的虔诚信仰大乘汉传佛教的出家僧众和在家弟子们来说,如果听到或者看到有人彻底否定自己心中一向坚信不疑的、所谓的直接来自佛陀释迦世尊宣说和教授、以及所谓的历代祖师菩萨和高僧大德们用心传承下来的“佛教真言咒语”和“佛教音声梵呗”等等,则肯定会激起自己内心之中的“舍身护法、拼命护教”的宗教信仰感情。

否则,除非是他/她的内心里面根本就不在乎这些所谓的“佛教真言咒语”和“佛教梵呗音声”的真正渊源,究竟是否来自佛陀释迦世尊当年的亲口宣说和亲自教授,因为自己内心里面真正关注的也并不是直接涉及到大是大非的闻思修证,从而只是将其当成一种在佛教的传统招牌下,主要以所谓的敲打唱念和梵呗音声佛事作为日常工作内容的一种职业技术而已。

可是,在现有的中文汉语文献里面,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清晰地指出所谓的“佛教真言咒语”和“佛教梵呗音声”的真正渊源是来自古代印度的传统婆罗门教之中。因为,婆罗门教里面的职业僧侣们创造和编撰出来这些繁琐复杂的“真言咒语”和抑扬顿挫的“梵呗音声”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在婆罗门僧侣主持和主导的各种各样的祭祀法会之中,彼此之间能够配合熟练的、连续不停地、并且能够不断地变换着各种花样的适用和满足社会各个阶层的不同人们的祈求、祈福、祈祷、祭祀和超度等等需求。

但是,作为古代印度的“沙门思潮”运动之中新出现的主要的几个“沙门团体”之一的“大沙门”佛陀释迦世尊和跟随他出家闻思修行的佛教僧众们,几乎都是直接反对、公开否认和严厉批评传统的婆罗门教里面宣扬和提倡的所谓的“三大纲领”之中的“吠陀天启、婆罗门至上”和“祭祀万能”思想观念。因此,释迦佛陀本人是不会教授和鼓励自己的出家和在家弟子们继续奉行祭祀(火供)、持诵真言咒语、修行各种各样的梵呗唱颂等等。佛陀的这些反对理由、否认态度和批评意见,都可以从中文汉语佛教经典和律藏里面清晰地查寻到和阅读到。

因此,今天的汉传佛教界里面的出家僧众们,现在公开彻底地从寺院里面的每天早晚课诵的内容之中取消和清除所谓的“佛教真言咒语”和“佛教梵呗音声”还不是太过于尴尬,因为还可以把责任等等直接推给过去的资讯信息贫乏和传播技术落后时代里面的那些自己本人也是被误导了的译经大师、祖师大德和历代高僧们。

可是,如果在今天的资讯信息已经丰富和传播技术早已超前的时代里面,如果自己仍然还是信受奉行着和公开宣扬教授着所谓的“佛教真言咒语”和“佛教梵呗音声”等等,那么可以肯定在十几年或者几十年之后,自己一定会面对非常多的尴尬。

因为会有越来越多的佛教出家僧众和在家弟子们清晰地知道:某些所谓的佛教出家译师、祖师、禅师、法师、上人,某些名山古刹之中的住持方丈大和尚、寺院或者佛协里面的僧官执事等等,他们不仅不懂佛教和婆罗门教,甚至是终其一生时间都生活在自欺欺人和盲修瞎练之中。

 

在直接溯源所谓的“佛教梵呗”的历史传承之前,其实不妨先参考一下来自佛教外行人士编撰的一部中国辞书里面的词条解释。

(一)梵(fàn 饭):梵文Brahma(梵摩)的省称。意即“清净”、“寂静”。《法华经·序品》:“常修梵行。”婆罗门教指不生不灭的、常住的、无差别相的、无所不在的最高境界或天神,也用来称呼同该教有关的事物。佛教沿用此语,用来称呼与佛教有关的事物。如:梵钟、梵音、梵行、梵呗等。

梵呗:佛教歌赞。呗是梵文Pathaka(呗匿)之略,意译“赞叹”。原为歌曲。相传佛世有妙声尊者,娴于呗道,称为呗比丘。中国佛教以其传自梵土(天竺),故名之为“梵呗”。

---《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第1304页。

 

(二)呗(bài :梵文Pathaka的音译(呗匿)的略称,亦称为“梵呗”。意译“赞叹、赞诵”。即举行宗教仪式时,依曲调引声歌咏偈颂以赞叹诸佛菩萨。如佛教寺院中所唱的赞偈。梁简文帝《吴郡石像碑》:“顶礼归依,歌呗赞德。”

---《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第735页。

 

从这一部并非是佛教和佛学专业人士编撰的《辞海》词条解释里面,已经可以明显看出所谓的“佛教梵呗”里面的这个“梵呗”一词:

1.从其历史起源来说,它本来就是古代印度的传统婆罗门教里面专用和使用多年的“有着明确归属”的宗教(神教)名词术语,只是后来出现的「佛教沿用此语,用来称呼与佛教有关的事物

2.从其内容性质来说,梵呗「原为歌曲」,本来就是用于「举行宗教仪式时,依曲调引声歌咏偈颂以赞叹」。

于是一个思考题立刻就出现在所有的佛教界出家僧众和在家弟子面前:

众所周知,佛教在家弟子优婆塞(男居士)和优婆夷(女居士)所持守的戒律,不仅从条目数量上来说没有佛教出家僧众多,而且从严谨程度上来说也没有佛教出家僧众严格。可是既然佛陀为在家弟子制订的“八关戒斋”里面都有明确要求在持戒期间「不歌舞倡伎(不歌舞戏乐)、不故往观听」,那么佛教界里面的出家僧众可以公开唱颂或者表演所谓的“佛教梵呗”吗?

 

考虑到语言习惯、字数篇幅和阅读时间等等,现在再来参考一本汉语版的(其实已经有很多种不同语文的翻译)当代通晓梵语的“内行人士”翻译的直接来自古代婆罗门教著名圣典《奥义书》之中的涉及到所谓的“佛教梵呗”和“佛教真言咒语”历史起源的书籍:黄宝生译《奥义书》,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出版。

 

1.《歌者奥义书·第一章·一》:「应该崇拜歌唱为唵这个音节,因为随着唵,开始歌唱。……唵这个音节是歌唱。……依靠它,三种知识运作。随着唵,开始召唤。随着唵,开始赞颂。随着唵,开始歌唱。」---125126页。

注:“三种知识”是特指婆罗门教的《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和《夜柔吠陀》。

 

2.《歌者奥义书·第一章·四》:「人们吟诵完毕梨俱,发出唵音。吟诵完毕娑摩和夜柔,也是这样。这个音就是这个音节,永恒,无畏。众天神进入它,也就永恒,无畏。任何人知道这样,发出这个音节,进入这个音节,这个永恒和无畏的音;进入后,便达到永恒,如同永恒的众天神。」---130131页。

 

3.《歌者奥义书·第八章·六》:「一旦他离开这个身体,他就与这些光芒一起上升,或者,随着唵音上升。一念之间,就抵达太阳。确实,那是世界之门,对知者敞开,对不知者关闭。」---218页。

 

4.《泰帝利耶奥义书·第一语音学章·八》:「唵是梵。唵是这一切。唵是应允。……随同唵,吟诵娑摩。随同唵和颂,吟诵祷词。随同唵,行祭者祭司应答。随同唵,梵祭司开始吟诵。随同唵,允许火祭开始。婆罗门先说“唵”,然后说“愿我获得梵!”他确实获得梵。」---235页。

 

5.《伽陀奥义书·第一章·二》:

所有吠陀宣告这个词

所有苦行称说这个词,

所有梵行者向往这个词,

我扼要告诉你这个词:

它就是唵

这个音节是梵

这个音节是至高者,

知道这个音节,

他便得以心遂所愿。

这是最好依托,

这是最高依托,

知道这个依托,

在梵界享受尊贵。」---268页。

 

6.《疑问奥义书·第五问》:「然后,尸毗之子萨谛耶迦摩询问他:“尊者啊,在人中,始终沉思唵这个音节,直到去世,他由此赢得哪个世界?”

他回答说:“萨谛耶迦摩啊,唵这个音节是上梵和下梵。……如果运用三个音素构成的唵这个音节,沉思至高原人,他便进入光中,太阳中。就像蛇蜕皮,他摆脱罪恶。娑摩颂歌引导他进入梵界。在那里,他看到比至高生命更高的、居于身体中的原人。……

梨俱达到这个世界,

夜柔达到空中,

娑摩达到圣贤所说的世界,

凭唵这个音节

知者便由此达到至高世界,

平静,不老,不死,无畏。”」---290291页。

 

7.《剃发奥义书·第二章·二》

「握住奥义书之弓,

这伟大武器,

安上由沉思磨尖的箭,

贤士啊!

凭借思考其性质的思想挽开弓,

你要知道,

以这不灭者为目标。

唵是弓,自我是箭,梵是目标

应该准确命中,

与它合一似箭。

你们要这样沉思这自我:“唵!”」---301页。

 

8.《蛙氏奥义书》:「唵这个章节是所有这一切。对它说明如下: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只是唵这个音节。超越这三时的其他一切也只是唵这个音节。

这自我,就音节而言,就是唵这个音节。就音素而言,足是音素,音素是足,即是阿音(a)、乌音(u)和摩音(m)。」---308309页。

1:唵,原为吟诵吠陀时,用于开头和结束的感叹词。婆罗门视为神圣的音声符号,以其象征宇宙、自我和梵以及这三者的同一。

2:唵(Om)这个音节,由aum三个音素组成。

 

9.《白骡奥义书·第一章》

「火在胎藏中,

无形而不可见,

但是它的特征并没有消失,

使用引火木,

便可从胎藏中钻取,

身体和唵也是如此

以自己的身体作为下引火木,

以唵这个音节作为上引火木

依靠沉思,

不断地转动钻取,

便能看到如同隐藏其中的神。」---314315页。

 

10.《弥勒奥义书·第六章·六》:「应该用唵这个音节、三声和沙维特利崇拜这两者。……确实,歌唱是唵音,唵音是歌唱。……因此,应该不断用唵这个音节崇拜它。它是唯一的启明者。因为人们这样说:

这个音节是功德,

这个音节是至高者

知道这个音节,

他便得以心遂所愿。

……唵是它的声音形体。……因此,只要念诵唵,所有这些都受到赞颂、敬拜和供奉。因为人们这样说:“萨谛耶迦摩啊,唵这个音节是上梵和下梵。”

……确实,这自我是主宰者,……它值得认知和追求。一个人应该在赐予一切众生无畏后,进入森林,抛弃外在感官对象,从自身中获取它

……依靠思想的清净,

消除一切善业和恶业,

清净的自我居于自我中

享受永久幸福。

……唵这个音节是声。它的顶端是平静,……名为毗湿奴,超越一切。应该崇拜这两者。因为人们说:

既高又低,

这位神以唵音命名

无声无有,

应该将它安于头顶。」---369380页。

注:“沙维特利”是一种吠陀诗律。

择其善者而用之

  昨天晚上,平法师写给我一段非常精彩和务实的个人观点。征得其本人同意之后,我分段转载如下: 「分辨禅宗传承历史的真真假假,其实在我看来毫无意义,因为禅法本来就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教法。你不能用物理世界之中的事实存在与否,来观察寓意世界里面的人事传承和师徒对话,这是风马牛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