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3日星期三

“佛梵同流”之常见

几位中学老师让我再列举一些佛教经典里面否认的常见,我想与其从佛教经典和僧众著作之中搜索常见,还不如从大乘佛教思想的真正源头《梨俱吠陀》和《奥义书》这些著作里面拈提出来一些“根本常见”。于是选择徐梵澄和黄宝生两位先生的译本,从中摘记数条佛陀当年所否认和批评过的、同时也是古印度时期的很多人耳熟能详和家喻户晓的“根本常见”。

但是考虑到阅读方便,在此只将引用的两位先生的译文内容放置在引号“「」”里面以示区别,并不在每条译文后面再次添加尾注或脚注。

两位先生的中文译本,信息如下:

1.徐梵澄译:《五十奥义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

2.黄宝生译:《奥义书》,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释迦牟尼佛陀在一生教法之中所明确反对和否认的“我”,其实就是最早出现在古印度著名的“天启圣典、四部吠陀”之中的《梨俱吠陀》里面曾经提到过三十次之多的、人类在五趣六道之中轮回的主体、生命的主宰、个人的灵魂、个体的自我、主观的命我、内在的遍我、永恒的真我、可以自由进入和居住在一个身体里面,同时也可以从一个身体里面离开并且重新寻找、进入和居住在另一个身体里面的这个清净无染和永恒不死的“Ātman”(阿特曼)。

众所周知,“天启圣典、四部吠陀”不但是古印度的婆罗门教僧侣长期集体创作的智慧结晶,同时也是古印度时期的所有宗教、神教和神话的最重要的思想源泉。而所谓的《奥义书》,单单从它的名字里面就能感觉到一种天生自带着的“奥义、奥秘、秘密、秘传、秘授、法不经六耳”等等的神神秘秘的气味和气息。事实上,所谓的《奥义书》既是婆罗门“天启圣典”的“末分”,又是“吠陀圣典”里面的思想内容集中论述之后的总结和发挥,因此《奥义书》可以直接视为古印度“吠陀圣典”的最深奥和最精细的内容部分。

即使是在佛陀时代的古代印度社会里面,任何一个认同和信奉这四部天启圣典的个人或者教派,都是可以名正言顺地称之为“正统派”,否则就是所谓的反对婆罗门传统教理和法义的新兴的“沙门团体”。

而佛陀和佛教,恰恰就是当时的这些新兴的“沙门思潮”里面的一位大沙门和新团体。因此,在今天的佛教界里面,无论是出家僧众还是在家弟子,要想真正了解佛陀所教导的“无我、非我”法义,最好还是要多少了解一些《梨俱吠陀》和《奥义书》里面的这个“我”。

原因非常简单:如果清晰了解《梨俱吠陀》和《奥义书》里面的这个“我”,自然就能理解佛陀教法之中的“无我、无我所、非我、非我所、五蕴无我、五阴非我、五蕴皆空”等等,从而迅速斩断根深蒂固的有身见。

道理也极其重要:因为两千六百多年来的佛陀教法内容和佛教传承法流,已经在人间的不同时空环境之中出现了非常可怕地量变和质变。

 

简单来说,在《梨俱吠陀》和《奥义书》里面出现的这个“我、Ātman”(阿特曼)的基本特征,如下:

(一)这一“个体我”(小我),从“最高我”(大我)之中分离出来之后,犹如火中发出的火花一样,能够自由进出和居住在各种各样的五蕴身心之中。

《剃发奥义书》:「他是一切众生的内在自我。……它不可目睹,不可把握,……永恒,遍及一切,微妙,不变,万物的源泉。」

《广森林奥义书》:「其名曰“真实之真实”,唯生命之气息为“真实”,“神我”则其真实也。」

《百道梵书》:「死后阿特曼还在。确信者毫无疑问。」

---------------

某宗师徒指导修行之时,经常会问学生:“如何是父母未生之前本来面目?”

 

(二)“我”是永恒常在、独立不变的实体。

《歌者奥义书》:「这是我内心的自我。它是梵。」

《歌者奥义书》:「是吾内心之性灵者,大梵是也。而吾身蜕之后,将归之彼焉。」

《鹧鸪氏奥义书》:「诚然,异乎此粮食精华所成身,而在其内中者,乃“自我”之为生命气息所成者也。」

《广森林奥义书》:「太初,此世界唯大梵也。彼唯知其自我:“我为大梵。”……有如是知“我为大梵者”,则化为此宇宙大全,是则虽诸天亦无能使其不化,盖彼已化为彼等之“自我”矣。」

-----------

1.我在“色、受、想、行、识”里面。

2.色中我、受中我、想中我、行中我、识中我。

3.“梵我合一”思想,将“小我”融入“大我”之中。

 

(三)《大森林奥义书》:「一切世界,一切天神,一切众生,都从这自我中出现。……这自我是一切众生的主人,一切众生的国王。……一切众生,一切天神,一切世界,一切气息和一切自我,都安置在这个自我中。」

----------------

1.梵创造一切、存在于一切、超越于一切。

2.“色、受、想、行、识”在我里面。

3.我中色、我中受、我中想、我中行、我中识。

 

(四)《广森林奥义书》:「唯心为一切众生安立之处。唯心为一切众生之持载者。唯一切众生皆建立于心。唯心,高尚大梵也。」

-----------

1.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2.某经偈: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3.某经文: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五)《原人赞歌·第5颂》:「从彼诞生,大毗罗阇。从毗罗阇,生补卢莎。彼一出世,立即超越。后造大地,及诸众生。」

------------

1.毗罗阇:遍照者。

2.某教里面有“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

 

(六)《歌者奥义书》:「于是有朗耀于兹天以上之光明焉,(丽于)万物之外,宇宙之彼方,无上之极界,斯则诚为凡人内心中之光明焉。」

----------

1.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2.某教所谓的“大光明藏”。

 

(七)《他氏奥义书》:「彼自思惟:“无我此将如何耶?”彼自思惟:“我何由而入乎?”彼直启其头顶分发处,由是门而入。此门谓之卤,是即“喜乐”处也。……彼即生矣,则观察众生,曰:“是处有谁谓异于我者矣?”彼惟见此神灵体,是大梵所遍漫者,曰:“吾见之矣!”」

------------

1.此处“无我”,特指此身命终之际,不是佛法无我之义。

2.某教所谓的“破瓦法”之源泉。

 

(八)《梨俱吠陀·意神赞》:「汝之末那,已经离开,到达遥远,阎魔境内。」

-----------

1.末那,manas,心识名称。

2.某教建立所谓的“八识”,其中第七识就叫“末那识”。

 

(九)《慈氏奥义书》:「诚然,有二大梵当念,声与非声是也。非声者由声而显。此处有声大梵为“唵”!循此上达,终乃没入非声大梵。……如是,静虑者缘“唵”声而上,达乎自在。」

--------------

某教里面,至少有两千多个咒语,其中绝大多数咒语里面,或者直接是以“唵”字开头,或者是多处出现“唵”字。例如: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南无佛驮耶……。……。……

2.《消灾吉祥神咒》:曩谟三满哆。……

3.《功德宝山神咒》:南无佛驮耶。……

4.《佛母准提神咒》:稽首皈依苏悉帝……

5.《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陀罗尼》:。捺摩巴葛瓦帝。……

6.《药师灌顶真言》:南谟薄伽伐帝……

7.《观音灵感真言》:。嘛呢叭咪

8.《大悲咒》怛那…………,……唵。

9.《楞严咒》:南无萨怛他…………莎婆诃。

择其善者而用之

  昨天晚上,平法师写给我一段非常精彩和务实的个人观点。征得其本人同意之后,我分段转载如下: 「分辨禅宗传承历史的真真假假,其实在我看来毫无意义,因为禅法本来就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教法。你不能用物理世界之中的事实存在与否,来观察寓意世界里面的人事传承和师徒对话,这是风马牛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