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5日星期五

斩断有身见之意义

 源法师质问:“就这么一个简简单单的有身见,本来无非就是两个常见和断见,没想到你竟然连续写了十几篇文章左说右讲,东拉西扯,乱引一通婆罗门教吠陀和奥义书里面的唵字阿音,直接否认佛菩萨的真言密意和华严字母,你还有完没完了?在你眼里面的这个有身见真是比天大,比地大,比佛教里面所有的修行都重要吗?”

-----------

一、回顾印度佛教历史上的几个基本常识:

1.婆罗门教,出现在悉达多王子诞生之前。

2.婆罗门教的四部“天启圣典”《吠陀》和主要的多种《奥义书》思想,也是出现在悉达多沙门成佛之前。

3.婆罗门教的“吠陀圣音”---“唵”,本来就是作为整个世界的象征和“梵”的象征。据说经常念诵或者冥想这个“唵”字的读音和发音,能够帮助持诵者感受和认知“梵”。

4.在古代印度社会的宗教生活里面,甚至是在佛陀已经成佛之后和住世说法期间,这个“吠陀圣音”---“唵”,仍然一直都是婆罗门宗教仪式上经常念诵和必定念诵的最重要的起始音。

 

二、“多闻”佛法教理和出家戒律的基础知识

释迦牟尼佛陀成佛之后,从为两位商人和五位苦行沙门说法开始,直到般涅盘之前为最后一位出家沙门说法结束,在此期间佛陀从来没有教授过佛教出家僧众和在家弟子们念诵、讽诵或者持诵任何一种、一个、一段或者一篇所谓的“真言密咒”。

例如,

1.《中阿含·第四十七卷·第181经》:「世尊告曰:阿难!见谛人生极苦甚重苦,不可爱、不可乐、不可思、不可念乃至断命,舍离此内,更从外求。或有沙门、梵志,或持一句呪,二句、三句、四句、多句、百千句呪,令脱我苦,是求苦、苦、趣苦、苦尽者,终无是处

凡夫人舍离此内,更从外求,或有沙门、梵志持一句呪,二句、三句、四句、多句、百千句呪,令脱我苦,是求苦、苦、趣苦、苦尽者,必有是处。」

 

2.《长阿含·第十三卷·第20经》:「佛告摩纳:摩纳!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或呪水火,或为鬼呪,或诵剎利呪,或诵鸟呪,或支节呪,或是安宅符呪,或火烧、鼠啮能为解呪,……入我法者,无如是事

 

3.《长阿含·第十四卷·第21经》:「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或为人呪病,或诵恶呪,或诵善呪,或为医方、针炙、药石,疗治众病,沙门瞿昙无如此事

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或呪水火,或为鬼呪,或诵剎利呪,或诵象呪,或支节呪,或安宅符呪,或火烧、鼠囓能为解呪,或诵知死生书,或诵梦书,或相手面,或诵天文书,或诵一切音书,沙门瞿昙无如此事。」

 

4.《四分律·第二十七卷·一百七十八提法之尔时婆伽婆在卫国祇树给独园有六群比丘尼,诵种种杂呪术、或支节呪、或、鬼、吉凶,或习转鹿卜、或解知……以此因集比丘僧,呵六群比丘尼:汝所非,非威、非沙法、非、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诵习种种呪术,乃至解知音耶?」呵已,告比丘:「此比丘尼多有漏,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丘尼戒,集十句乃至正法久住,欲戒者如是:若比丘尼诵习世俗呪术者,波逸提。」

不犯者,若诵治腹内虫病呪、若诵治宿食不消呪、若学书、若诵世俗降伏外道呪、若诵治毒呪以护身故,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

若比丘尼,教人诵习呪术者,波逸提。

 

5.《十诵律·第四十六卷·百七十八单提法之三佛在舍卫国。尔时有迦罗比丘尼先是外道,弃舍经、律、阿毘昙,诵读种种呪术……佛以是事集二部僧,……佛以种种因缘呵责:「云何名比丘尼,弃舍经、律、阿毘昙,读诵种种呪术?」种种因缘诃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读诵种种呪术,波逸提。」

不犯者,若读诵治齿呪、腹痛呪、治毒呪,若为守护安隐,不犯。

 

6.《十诵律·第四十六卷·百七十八单提法之三:「佛在舍卫国,尔时迦罗比丘尼先是外道,弃舍经、律、阿毘昙,教白衣儿读诵种种呪术。……佛以是事集二部僧,……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弃舍经、律、阿毘昙,教白衣读诵种种呪术?」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教白衣读诵种种呪术,波夜提。」

不犯者,教读诵治齿呪、腹痛呪、治毒呪,若为守护安隐故,不犯。

 

7.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毘奈耶·第十九卷·从俗人受呪学处第一百五十》[吐罗难陀尼,从解呪俗人学其呪法,呪曰:「呬里呬里普莎诃。」……佛问实诃责,广说乃至「制其学处,应如是说:「若复苾刍尼,从俗人受学呪法者,波逸底迦。」

 

8.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毘奈耶·第十九卷·教俗人呪法学处第一百五十一》[时有俗人来,从吐罗难陀尼求学呪法,尼即与之,呪曰:「呬里呬里普莎诃。」……佛问吐罗难陀……广说乃至「制其学处,应如是说:「若复苾刍尼,教俗人呪法者,波逸底迦。」

教俗人呪法者,谓授他呪。释罪相等,广说如前。」

 

9.《南传大藏经·比丘尼分别·波逸提法·第四十九》:「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尼学畜生咒。诸人讥嫌非难:「何以诸比丘尼学畜生咒耶?宛如在家受欲者。……佛世尊呵责:「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诵此学处——任何比丘尼,学畜生咒者,波逸提。」

「学」者,由句而学者,句句波逸提。由字而学者,字字波逸提。

「畜生咒」者,系外道所用,无益之〔咒术〕

学文字、学忆持、为守护而学咒文,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10.《南传大藏经·比丘尼分别·波逸提法·第五十》:「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尼教畜生咒。诸人讥嫌…………诵此学处——任何比丘尼,教畜生咒者,波逸提。」

「教」者,由句而教者……

「畜生咒」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11.《南传大藏经·律部·犍度·小品·第五·小事犍度》:「尔时,六群比丘学习畜生咒。众人忿怒、非难:「犹如……在家人。」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学习畜生咒,习者堕恶作。」

尔时,六群比丘教畜生咒,众人忿怒、非难:「犹如……如在家人。」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教畜生咒,教者堕恶作。」

 

三、斩断“有身见”的重要意义

任何一位佛教界的出家比丘和在家弟子,如果要想真正知道斩断“有身见”有哪些重要意义,首先就要知道这个“有身见”在佛陀的教理法义之中的基本概念,在佛法闻思修证之中的基础定义和在生死相续(轮回)之中的划时代意义。

现用最简单的语文描述如下:

1.“有身见”属于佛法教理所定义的“无明”范畴,它不仅与“愚痴”是同义词,而且还是一种直接影响人们身口意“造作”的最有力量、最为广泛和最为长久的粗重无明结缚。

2.“有身见”不仅包括常见和断见,同时还这两种知见生起的根源所在。《长阿含·第十四卷·第21经》里面,佛陀与一千两百五十位比丘曾经讨论过的「有沙、婆罗门于本劫本、末劫末见说,彼入六十二」的这“六十二种”知见,也都是从“有身见”这条“主根”上面生起、增长和蔓延。

3.任何一位佛教界的出家沙门和在家弟子,只要有能力从自己的头脑之中和心灵深处彻底斩断清除有身见结缚,他/她就肯定有能力继续斩断清除疑结缚和戒禁取见结缚,从而证得沙门四果里面的第一个须陀洹入流初果。

因为从佛法闻思修证意义上来说,只要在“佛法难闻今已闻”之后,能够从自己的头脑之中和心灵深处彻底斩断清除有身见(常见、断见)无明结缚,可以说他/她的疑结缚和戒禁取见结缚,基本上也就所剩无几了,只要再继续闻思一段时间,就能彻底斩断和清除了。

4.斩断和清除有身见的佛弟子,可以说已经从世间无量无边的追求和执取(包括宗教界和佛教界里面的所有的盲修瞎练)之中得到了世人根本无法想象的解脱乐和涅盘乐,并且能够从此安住(善逝)于这种现法乐之中。

如果非要用一个最通俗的比喻来说明,那就是:纵然是身为古代帝王,他/她也不会再去寻找任何一种长生不老的仙药,不会去服食各种仙丹,不会去兴建地下皇陵,当然也更不会命令很多活人为自己死后的“阴间生活”而殉葬。

因为他/她已经亲见生命缘起相续的“不一、不异、非常、非断”,已经亲证“五蕴非我、非我所”和已经亲自“照见五蕴皆空”,因此他/她会特别珍惜今生的所有因缘,从而能够更加用心地陪伴和照顾身边的家人、亲人、友人和生活中遇见的有缘之人,“自己乐,眷属亦乐”。

择其善者而用之

  昨天晚上,平法师写给我一段非常精彩和务实的个人观点。征得其本人同意之后,我分段转载如下: 「分辨禅宗传承历史的真真假假,其实在我看来毫无意义,因为禅法本来就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教法。你不能用物理世界之中的事实存在与否,来观察寓意世界里面的人事传承和师徒对话,这是风马牛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