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7日星期日

《薄伽梵歌》里面的有身见

 

每次想起三十年前在初中读书时候,曾经有一段时间,每天晚上带着钢笔和日记,骑着自行车前往邻村同学家里用心抄写《禅门日诵》里面的《心经》《阿弥陀经》和唱颂赞偈,回来之后再虔诚朗读和用心背诵的历历往事,包括后来读书住校期间依据上海佛学书局出版的一本带有注音的《楞严咒》小册子,连续用了十天时间犹如痴呆一样把里面所有的《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和《虚空藏菩萨咒》全部背诵出来并且从此定为早晚作业的如烟往事,内心都会感慨在闻思修证佛法的路上,有着两难两易

所谓两难的第一个困难,就是单凭自己个人的知识经验、生活阅历和观察智慧,要想发现佛陀发现的四圣谛教理法义,这是只有几十亿分之一、甚至是几百亿分之一的可能。今天只要想一想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的难度,就能多少了解一些普通人完全凭着自己的努力发现四圣谛的艰难和渺茫。

与此同时,闻思修证佛法路上的第二个困难,毫无疑问就是佛法难闻不容易听闻到正法的困难。且不说古今中外都有无数的虔诚善良的佛弟子,终其一生时间都在各种各样的民间信仰佛教、江湖杂耍佛教和相似佛法神教里面虚度光阴和浪费精力,甚至就是佛教界里面的那些努力寻找解脱道的真正放下世间名利和红尘情爱的出家僧众,有很多也是在民间信仰、江湖佛教和相似佛法里面蹉跎岁月和虚掷年华。

但是,在闻思修证佛法的道路上,确确实实又有两易”---两种非常简单、清晰、迅速和容易的教理知识、法义辨析和修证体系。

两易之中的第一易,就是在听闻正法、如理思惟、法次法向之时,从自己的头脑之中和心灵深处斩断最粗重的三类无明结缚,非常轻松、简单、迅速和容易。犹如一位学习物理的学生,他/她可能一辈子、甚至几辈子都不能独立发现相对论,但是并不妨碍他/她根据爱因斯坦已经发现和公布的相对论理论,一边反省和调整自己的物理学知识,一边运用相对论指导研究和从事应用。

因此这两易之中的第二易,就是直接依据和应用佛陀已经发现和宣说的四圣谛教理法义,今生在闻思修证佛法的道路上,生起择法觉支容易、斩断有身见容易、斩断疑结缚和戒禁取见结缚容易、得法眼净容易、证得沙门四果里面的须陀洹初果容易、走入佛陀和圣弟子们已经走过的解脱道法流之中,也是非常直接、极其容易。

同时还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一位佛弟子不仅感觉到佛法闻思修证非常艰难、复杂、繁琐和漫长,甚至是认为自己在今生证得沙门四果之中的任何一果都根本没有可能,那就一定是自己闻思修行的佛法教理出现了问题。

 


现以初果须陀洹圣弟子必须斩断和清除的有身见为例,很多人在闻思修证佛法几年、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之后,都没有能够从自己的头脑之中和心灵深处彻底斩断清除的原因,简单来说有如下四点:

1.从来没有生起择法觉支,不知道四圣谛才是佛法的根本基础和关键核心,从而在民间信仰、江湖佛教和相似佛法的迷宫里面,连续浪费了很多时间、精力、财力和感情。

2.没有最基本的教理法义知识,不知道斩断三类最粗重的无明结缚,才是佛法闻思修证的最低要求、基本标准、初步成就和类似于鲤鱼跳龙门一样的超凡入圣的最关键一步。

3.没有最基础的佛经闻思能力,不知道有身见结缚才是三类最粗重的无明结缚的主根,此一主根若断,其余两类结缚只要稍加用心即可彻底清除。

4.没有最简单的古代印度宗教常识,不知道佛陀时代反复教导的五阴无我、五蕴非我,就是直指和特指古代印度人的传统神教信仰之中的那个具有不死、不朽和永恒特点的

例如,《杂阿含·第二卷·57经》:「尔时,世尊知彼比丘心之所念,告诸比丘:……愚痴无闻凡夫……色是我……色是我所……色在我……我在色……

受是我……受是我所……受在我……我在受……

想是我……想是我所……想在我……我在想……

行是我……行是我所……行在我……我在行……

识是我……识是我所……识在我……我在识……不作断见、坏有见,而不离我慢。不离我慢者,而复见我,见我者即是行。彼行何因?何集?何生?何转?如前所说,乃至我慢。作如是知、如是见者,疾得漏尽。」

 

如果阅读以上佛经内容之后,还是难以理解什么是色中我、识中我等等,其实还可以从有着印度人的圣经称号的著名的《薄伽梵歌》里面,感受一下佛陀时代的古印度人心中的这个

道理非常简单,知道了佛陀时代的印度人心中的这个的概念、定义、居处和特点等等,基本上就能清晰理解佛陀当年曾经反复宣说的无我、非我、照见五蕴皆空等等教理和法义。

因为根据人间生活常识,任何一位头脑正常的成年人,他/她只要知道和确认了东西南北之中的任何一个方向,都能找到其他的三个方向或者七个方向(四面、八方)。

而之所以找不到其他的三个方向或者七个方向,原因恰恰是四面、八方里面的任何一个方向都不知道和不确定。

现在,请暂时放下心中的困惑,先从这部印度人的圣经里面简单认识一下佛陀当年曾经多次公开否认过的(先找到和确认一个方向、先有一个参照物)。

 

(一)《徐梵澄文集·第八卷·薄伽梵歌·第二章》: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第1618页。

「如性灵于此身兮,

历童年,少,壮,老衰,

如是而更得一身兮!

智坚定者于斯不疑。

 

……彼堪入呼永生。

 

知彼为不朽者兮,

由彼而群有遍是。

人无或能兮,

使不变者而毁。

 

在身则为所禀兮,

常存,不可量,而不磨。

 

彼未尝或生,亦未尝灭

……未生,常存,永恒,而太始兮,

身虽戮兮彼不毁

 

有人知此为不生不灭兮,

无变易而常恒

 

如弃敝衣兮,

人斯革取其新;

如是弃捐故体兮,

性灵入乎新身

 

唯斯……恒常,遍漫,无变,弗动,

邃古永历兮!

斯则谓之不显,不变易兮,

不可思量;

倘知彼其如是兮,

汝故不可忧伤。

 

居众生身内兮,

永恒而不能创!」

 

(二)如果说现代玄奘徐梵澄先生优美典雅、犹如古典诗歌一样朗朗上口的汉语文言译文,今天已经有些不容易理解,那么还有黄宝生先生的现代汉语译文可供参考。

黄宝生译《薄伽梵歌·第二章》,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1621页。

「我、你和这些国王,

过去无时不存在,

我们大家死去后,

仍将无时不存在。

 

正如灵魂在这个身体里,

经历童年、青年和老年,

进入另一个身体也这样,

智者们不会为此困惑。

 

这遍及一切的东西,

你要知道它不可毁灭;

不可毁灭的东西,

任何人都不能毁灭。

 

身体有限,灵魂无限,

灵魂永恒,不可毁灭,

 

它从不生下,也从不死去,

也不过去存在,今后不存在,

它不生,永恒,持久,古老,

身体被杀时,它也不被杀。

 

正如抛弃一些破衣服,

换上另一些新衣服,

灵魂抛弃死亡的身体,

进入另外新生的身体。

 

居于一切身体内,

灵魂永远不可杀。」


择其善者而用之

  昨天晚上,平法师写给我一段非常精彩和务实的个人观点。征得其本人同意之后,我分段转载如下: 「分辨禅宗传承历史的真真假假,其实在我看来毫无意义,因为禅法本来就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教法。你不能用物理世界之中的事实存在与否,来观察寓意世界里面的人事传承和师徒对话,这是风马牛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