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3日星期二

深山古刹访禅僧



Wen-Ning He

201982429日,我背起行囊第三次走入福建省北部的大山里面“朝山、朝圣”---拜访一位长期生活在深山古刹之中的佛教界的出家老和尚,虚心向他请教禅修的方法技巧和展望佛教的未来愿景。
老和尚是四川省成都人,12岁就出家了,虽然说一生的经历非常辛苦和坎坷,可是也有缘遇见了几位生活在佛教界和道教界的“高道、奇僧”,从而学得了一手民间传统中医的诊断治病本领和看相预测安神本事。
1991年老和尚带领一位女弟子来到这座闽北深山里面的小型佛教寺院遗址发愿重建和复兴,至今已经28年了,正是凭着自己的这一手民间传统中医本领和看相预测安神本事,陆续建起了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祖师殿、伽蓝殿、观音殿、延寿塔、斋堂、客堂和客房等等。当然,如果要按照“让宗教场所拉动当地的旅游产业,以宗教活动带动当地的经济收入”的要求,这处小型佛教寺院几乎可以直接放弃了。因为不仅地理位置“远离”红尘闹市,而且交通道路不便,从而导致一年到头也没有几位游客来这里欣赏清净的山色美景,平日里每天来寺院的人们绝大部分都是找老和尚看病、治疗、看相、预测或者询问一些发生在自己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稀奇古怪的事情。但是恰恰就是因为这样的处在大山深处的不起眼的、偏僻的、没有什么固定的经济来源收入的小型佛教寺院,反而更能很好的继承和保留着传统汉传佛教界的修行人的独立、安静、自尊和自信。
如果与座落在繁华城市里面的某些汉传佛教寺院相比,真正的座落在“游客止步”的深山里面的这些小型佛教寺院,立刻就会显示出很多有利于修道的优势所在:
1.生活环境相对清净:没有城市佛教寺院和风景旅游区佛教寺院常见的人山人海、喧哗噪音、商品交易和商业买卖。没有互联网线和任何一种现代夜生活的寂静山林环境,非常容易让人在星空下自然生起专注、观察、省思、修行的言行。
2.内心欲望相对较少:由于深山里面路途交通不便,游客极少前来参观,因此根本没有门票可卖,寺院每天晚上连大门都不用关闭,平时的经济来源几乎全靠一些佛教信众的布施供养捐赠。这样就直接决定了能够在此长期生活的佛教僧众根本没有多少钱财,自然也不能去炒买股票、购买房子、选购豪车、举办所谓的“梵呗晚会”、或者以“弘扬佛法”的名义“周游列国”等等。
3.师徒道心更加坚固:在宗教界,一个人是否信仰宗教,其实和他/她的年龄、学历、知识、职称、收入、地位等等并没有多少关系,而是和他/她此生是否有过某种程度上的宗教体验有着重要关系。事实上,一个没有宗教体验的人来到宗教界里,即使做到协会的会长或寺院道观的住持,他/她的内心里面也不一定真正相信自己所在的宗教信仰。
举例来说:一个亲身体验过最低程度的禅悦法喜的人,他/她一定是不喜欢、不热衷和不提倡任何形式的歌咏、唱颂、舞蹈、音乐“法会”,因为他/她不仅知道这些玩意对佛教内观禅修的巨大障碍,他/她更清楚修行人听闻到这些音声的真实感受是“如刺在背”。
那么反过来说,喜欢和热衷于举办各种各样的歌咏、唱颂、舞蹈、音乐“法会”的宗教界人士,他/她很有可能是此生没有任何的宗教体验,只是在以世间产业经营的心态和方法满足着自己的内心欲望!
在《增支部·伍帝亚经》里面,阿难尊者曾经对一位游方僧说:“如来并不关心是世间的众生皆被引导,还是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的众生被引导。如来只是指出那‘唯一之门’而已。”
明白这个事实,再来观察座落在深山里面的那些“游客止步”的小型佛教寺院和僧众,则彼此之间的生存方式、心态尊卑和境界高下就基本清楚了。从长远来说,每个人的五蕴身心相续都不过百年时间,但是一旦被所谓的专业宗教师误导走向了“折腾”的道路,那么什么时候才能遇见简单、朴实、寂静的佛法呢?
---------------------
---2018-09-07日《结伴深山访禅僧》

择其善者而用之

  昨天晚上,平法师写给我一段非常精彩和务实的个人观点。征得其本人同意之后,我分段转载如下: 「分辨禅宗传承历史的真真假假,其实在我看来毫无意义,因为禅法本来就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教法。你不能用物理世界之中的事实存在与否,来观察寓意世界里面的人事传承和师徒对话,这是风马牛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