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6日星期日

圣者所居的天堂 -2

朱倍贤:圣者所居的天堂~净居天(五不还天)及其它

网址:原始佛法-林居禅园

链接:http://www.whatthebuddhataught.cn/Words/2015_Zen/468.html

刚刚提到的是三果圣人以上的天界(净居天中毕竟也有在该天中证得四果,而天寿未尽的阿罗汉),接下来我们来看「预流果/初果」跟「二果」圣人去的天界。

《中部22经》提到的「预流果」:「断三结者,预圣流、闭恶趣、趋自觉,此为善说之法所能成就,清楚的、无隐藏的、自证的,去除糟糠杂质的。」

预流果的圣人断了三结,即:身见结(或译为我见结)、戒禁取结、疑结。断了这三个结使的人,被形容为「参预解脱者的圣流」、「加入了注定会通往终极解脱的圣流」、「进入了奔注到涅盘大海的圣者河流」。意即,漏尽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不是会不会的问题。因为预流的行者已经断除了一些关键烦恼,内心出现根本上的转变

初果圣人的其一特质是:闭恶趣/关闭恶趣。意思就是他们在未彻底解脱前的剩余轮回中,不会再往地狱、恶鬼、畜牲等等,有很大的苦楚之处投生,因为他们已将制造那么大痛苦的潜力瓦解(世间就算是巨大的逆境灾害,也是需要深度的愚痴、错误的对应方式再加上更多的错误对应方式,才会从单纯的苦受,堆砌拓展为地狱的大苦)。

预流果是趋向于自觉的。也就是说,在他剩余轮回中,就算没有遇到佛法或善友的引导提示,内在也有足够强大的直觉,继续在向解脱的方向上[可能是龟步的]前进。

关于预流果的其它说法,散见于许多其它的经典。首先,整体和长远来说,他是不退转的。因为,他对于佛法成就的程度,已经不只是停留于知见上面的理解,或情感上的寄托,而是彻底地断除了内心某一些具体的瘾头。所以,生命的基本方向,已经不再以凡夫最根本的生存动机来主宰。凡夫最根本的生存动机:不断地钻进五蕴里面去寻找答案,不断透过囤积的手段膨胀自己,不断地透过架构、追逐、「寄希望于活动」作为取乐手段

预流的圣者洞见诸行的过患,心不认同、不寄托于诸行,不把诸行当做是生命的本质。他的内心因为没有依附于诸行,所以是流向于可以说是跟依托诸行相反的寂灭。起码在这个程度上,他们是不退转的。所有世俗或宗教的「有为」成就,都可能有退转的机会。不管多么崇高的地位,多么忠贞的爱情,多么样超乎寻常的神通和神秘经验等等,都可能因为因缘的转变,而退失或质变。但是,预流果的解脱,不全然依附「有为」,是不退转的。

另外,有一散见于诸经的预流果传说叫「七返人天」。白话的讲法,就是说预流果虽然还没有做到漏尽,还会经验着有限的轮回,但是这个有限的轮回只会在人界跟天界之间发生。这个「七返人天」就是闭塞恶趣的同义讲法:轮回的五道或六道中,关闭属于恶道的去处,就剩下人间和天界。

关于这个七返人天的说法,坊间的解释有很多的错误。一种错误的说法,把这个七返人天解释为:到人间投生一次,死后再到天界去;在天界死后再回到人间来投生云云。把这个七返人天当做是一去、一来,乃至七次,这样的讲法在原始佛法是没有根据的。这个「返」在原始经典里的意思,并不是说一去天界就一定紧跟着一来人间,一来人间就一定紧跟着一去天界。这里的意思实际上是说预流果的剩余轮回,仅有人、天两个选项。也就是,有可能预流果的剩余轮回是都在人间或者都在天界,或者是三辈子在人间、两辈子在天界,或者一次在人间、四次在天界,依此类推。

还有「七」这个字,有的人是比较僵硬地把它理解为一个绝对数字。而以寓意的角度来看,「七」这个数字,在佛经、或古印度的文化里面,常常代表着「有限」的意思。所以「七返人天」其中的一个解释方式,就是说证得初果的人,已经关闭掉轮回的根本动力,所以他可以看得到苦海的边际。苦海已经不是茫茫、看不到边际的,而是可以看得到对岸,轮回的次数和程度变得有限了。

另外,预流果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不做他皈」,意思就是不再可能对「不符合解脱道」的修行产生皈敬或对其有依托的动机。证得初果的人,是不会再对那些跟不符解脱道的说法、宗教、世界观,心生动摇而被吸引

初果关闭掉了恶趣,仅会转生于人天,是什么原因呢?我们起码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个是:初果跟初果以上的圣人,参与于五蕴的程度。一般世俗的人因为我见没有断除,所以五蕴就是代表着全体的自我,内心全然寄托的地方。另外,因为我见没有断除,把自我感和组构自我的活动当作是心的全部。「这是我、这是我的」,所以肉体、感受、想蕴等等,一旦受威胁、变更、衰败、死亡,就是对这个人的内心构成全面和彻底的威胁。他会因为条件的变动,而经验到掉到地狱里面的恐惧、害怕,或出生到天堂的高度喜乐等等。

因为预流果的圣人已经去除掉我见,所以内心参与五蕴的程度已经变得稀薄,所以心已不再全然认同「我与我所」。初果所体验的五蕴可能隐隐约约还透露着一些我慢的味道,但是基本上,心跟五蕴已经有了再也合不拢的距离了。如果心跟五蕴是有距离的,它就不会因为五蕴的推逼,而做出非常极端的恶业来。心对于五蕴和自我感愈是超然,就代表着心愈不容易去制造或自找重担。就算初果不成熟的修行中,有时因为失念而做出微小的恶、不善,但这个程度的恶业是不足以开启地狱之门的。毕竟,一个人是必须要非常固执,几乎是在每一个关键时刻,不断地做出错误的选择,才容易衍生出地狱般剧烈的困苦。

另外,一个初果关闭恶趣,就是他烦恼的驱动降低智能的提高。一般世俗的人,因为贪瞋痴强烈,所以,对于苦乐的投资报酬率常常做出错误的评估。一般的人能够看得到的未来的程度是很短浅的。一般人在「推迟满足」、「克制短暂的自己来成就长远的自己」这方面,智慧羸弱,也没有足够的内在力量能说服当前的心。一个得到初果以上果位的圣人,心已不被无明全然吞没,也不会全然臣服于愚蠢的追求,所以他「永续经营的幸福」的智慧是容易高度发展的。

根据巴利文的论书所流传的,初果除了断除掉三个根本的结使,有许多附属的烦恼也都彻底地断除。这些附属的烦恼在初果圣人的身上完全看不到的,包括嫉妒心、虚伪心、自高的心、喜好徒众的心

许多初果的圣者在佛经里被形容为「具足惭愧」。「具足惭愧」的意思就是他了解,如果在言行上不小心,未来往往要付出庞大、昂贵的代价;所以对于他内心不清净的地方,言行不善巧的地方,抱着戒慎、谨慎的心情。他不会像一般世俗人,因为短视、因为盲目地要求自尊,所以不愿意反省,不断地把自己的错误合理化、或忽略它们。具足惭愧的人,在追求真理或者在跟其他人互动时,主要的动机是在于:如何增上,如何发掘出更多的盲点,如何更进一步地净化内心。有这些特质,他跟三恶道基本上是绝缘的。

 

择其善者而用之

  昨天晚上,平法师写给我一段非常精彩和务实的个人观点。征得其本人同意之后,我分段转载如下: 「分辨禅宗传承历史的真真假假,其实在我看来毫无意义,因为禅法本来就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教法。你不能用物理世界之中的事实存在与否,来观察寓意世界里面的人事传承和师徒对话,这是风马牛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