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9日星期六

「缘起」不同的版本

朱倍贤:有关「缘起」的一些澄清

网址:原始佛法~林居禅园

链接:http://www.whatthebuddhataught.cn/Words/2015_Zen/196.html

「缘起」不同的版本

接下来讲跟南传佛教有关的一些误解。

南传佛教有些老师提到:一个人如果要达到所谓的「见法」,必须要在一剎那之中,现见「具足十二支的缘起」。有的南传佛教团体,则提出不一样的见解:不须要在一剎那之中,而是要在一小段时间之中,见到「十二支缘起」。也就是说,许多南传佛教的行者,就如同「部派佛教」时一样,争论着「十二支缘起」是一剎那之中见到,或者是要在一段的时间内,有次第性地看到每一支

可是,如果通遍且系统性地阅读原始佛经,就会发现些这些南传的争论,是没意义的。《相应部12.3812.5212.64经》、《中部18经》,还有其它许多经文都显示:佛陀不是在所有的场合都讲「十二支的缘起」;要贯彻佛陀的解脱道,并不一定非要透过「十二支的缘起」

佛陀讲「缘起」的方式有多种,「支」数不一。有些经典只讲三个「缘起的支」;有的经典讲五个、七个、八个、十个,有的甚至讲十几、二十个。「缘起」的内容和次序,也不尽相同。

经典讲「缘起」这个「惯性活动链」、「苦迫制造链」的开头也不一而足:有的经典是以「四食」作为「缘起」的开头;有的经典以「无明」作为开头——这是最常见的;有的经典以「不当作意」做开头;有的经典是以「贪、渴爱」作为开头;有的经典是以「戏论」作为开头;有的则以「漏」作为开头。而且,有的时候次序不一样。例如,不一定只是前面的「支」影响后面的「支」。例如《中部9经》说,「漏」会影响「无明」,「无明」也会影响「漏」,即「漏缘无明,无明缘漏」。

也就是说,佛陀对于「惯性活动链」、「苦迫制造链」的认知,就如同以「行为治疗术」来戒烟,是允许不同种的取角和切入点的。上述的戒烟的一些关键,可以从不同处开始下手,可以在开始疗程时,先着重某个关键:或是自己经常进出的社交场合、瘾头来时的身心征状、面对烟瘾的「响应模式」、焦虑感和忧思、缺乏运动或健康饮食。不管是从哪里开始叙述「惯性活动链」的发动和延续,「缘起」的重点都是开展「符合行为法则」的「行为治疗术」。

佛陀发现,不同的修行者,可以由不同的契入点,去了解痛苦的原因。最终,是为了帮助修行者管控、改变、断除痛苦因素。而且,佛陀看到「缘起支」之间的关联,不是单线性的因果~不是前面的只能影响后面的,后面的不能影响前面;有的时候,「缘起支」之间的关联,是多重的反馈回路(feedback loop)

以戒烟为例:焦虑感可能促发烟瘾,而长期烟瘾所造成的尼古丁中毒,也有可能增强焦虑感;不注重运动和饮食的体质,更容易受尼古丁毒害影响;受尼古丁毒害而能量低落,更加没有体力和斗志来改善运动和饮食;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影响一个人选择与「有相同饮食习惯的人」用餐、社交;而个人的社交生活、友人的价值观,又会影响自己「继续抽烟」或「决心戒烟」。吸烟的「惯性活动链」中的每个环节,都有可能与任何一个其它环节回响、助成。「身心活动」与「活动效应」的多重关联、因果互动,是细心的戒烟者所该注意的。

原始佛经中表达的「多重反馈回路」,讲的不是「大乘华严世界」的「法法相融、事事无碍」,不是「般若系统」的「诸缘合和无自性」。这里描述的「多重反馈回路」,讲的是「行为模式」的复杂性和细腻处,一个禅修者须讲究「微细心行」的改变、须讲究身心环境上可能的「助缘」与「障碍」

所以经典说,「无明」缘「行」,可是,「行」也会缘「无明」。同样地,「识缘六入,六入缘识」。若坚持「识」只能在「六入」的前面,听起来好像是说,人一定要先有意识,然后才有眼睛、耳朵、鼻子…(眼、耳、鼻、舌、身、意);理所当然地断定:要先有鸡,接下来才有蛋。可是,一定是这样吗?不见得。佛陀不是唯心论者,不是唯物论者,不是创造论者。

佛陀看到的是:经验上,意识与「六入」有互动关系;至于说「六入」为先或为主,或说意识为先或为主,都是本体哲学、于修行无益的瞎想。佛陀是务实地讨论「惯性活动链」、「苦迫制造链」,是为了服务「行为治疗术」,而不是为了解说「先决创造本体次序」的哲学。所以,「缘起」的「无明缘行,行缘识」的更本理路,不同于外道的「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梵之本真生一心、一心生二元、二元生万象,万象与梵皆如」。

 

择其善者而用之

  昨天晚上,平法师写给我一段非常精彩和务实的个人观点。征得其本人同意之后,我分段转载如下: 「分辨禅宗传承历史的真真假假,其实在我看来毫无意义,因为禅法本来就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教法。你不能用物理世界之中的事实存在与否,来观察寓意世界里面的人事传承和师徒对话,这是风马牛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