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醒来,躺在床上突然想起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去过的几家佛学院图书馆里面的藏书种类和数量还是蛮多的,我注意到也包括一些大学的学报杂志,还有佛教界出版的很多杂志都有,这些应当是能够展现出办学者为出家僧尼们提供的学习条件吧,还有社会上开设的一些佛教图书馆,我想这些地方里面的藏书,应当能够为有心闻思修行佛法的人们指点一条正确的道路吧,因为记得您也是提倡多闻的,有了这些佛教专业的图书馆,总之是能够方便大家闻思修行佛法的,对吧?」
一、在讨论创办开设一座佛教图书馆,来收藏各种各样的书籍、佛教杂志和大学学报,从而能够方便大家阅读学习佛法等等,这样的理想愿力、实践计划和行为方式,是否“能够为有心闻思修行佛法的人们指点一条正确的道路、能够方便大家闻思修行佛法”之前,首先自己必须清晰知道在佛门修行、玄门修炼和仙家修道里面的一个基本常识就是: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任何一个人,只要是对于这个最基础的修行、修炼和修道的常识没有遵循,或者说是没有注意,那么可以肯定地说,他在生命之中的所有修行、修炼和修道的努力闻思等等,都是类似于现代教育里面的中学生、大学生和研究生通过“阅读、记忆、思考、比较、背书、做笔记”学习各种专业知识信息的行为。
这种求知行为模式,如果放在特定的佛门修行、玄门修炼和仙家修道里面,说的好听一些,就是所谓的阅读量大、见多识广和知识渊博。其实只是接触到的文献信息资料相对丰富一些,但是个人见识并不一定高明和正确。
如果说的难听一点,那么这种求知行为模式,根本就不是佛门修行、玄门修炼和仙家修道的正路,而是世人读书上学、研究治学的通途。
也就是说,通过这种求知治学方式,即使能够成为一位著作等身的宗教学者或者声名卓著的佛学专家,甚至也能忽悠住很多根本不懂修行、修道和修炼的社会大众,例如曾经“治过佛学”的学术界名人胡适之、任继愈、季羡林、方立天等等。
事实上,这些人在佛门修行、玄门修炼和仙家修道里面,根本就没有任何真实的功夫成就。甚至是一些普普通通的民间通灵男女的取相作意能力和随意往生功夫,都能将这些人远远地甩出在十万八千里之外、甩在多生累世之后!
但是,在所谓的佛教图书馆藏书里面,可以肯定地说,除了佛教三藏文献之外,基本上都是这些所谓的治过佛学的名人著作。
二、古代天竺历史上的世尊天人师教授的佛法闻思修证,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复杂繁琐的内容,也并没有浩如烟海的所谓佛教三藏文献资料著作,甚至都不需要专门的佛教图书馆来收藏这一把数量极其有限的世尊掌中之叶。
因为世尊真正关注的生命现象和成功解决的专业问题,只是“苦与苦的彻底止息”而已,并不是类似于印广老和尚这些民间江湖出家僧尼宣说的“佛出世就是从哲学、科学的角度来解释宇宙的来龙去脉,分析宇宙万法相互之间的关系,分析宇宙万法的变化规律。”
简单来说就是:在世尊天人师的教法里面,永远都是公开和清晰地指导弟子们在今生的这一期短暂生命之中,直向、善向、正向能够实现“苦与苦的彻底止息”的解脱涅槃无生,从来就没有把出家僧尼和在家弟子的闻思修证方向和内容,直接或间接地引向“即此五蕴身心”之外的宇宙起源思考、世间万法分析、哲学思想研究、科学理论技术、军事理论实践、政治结构系统、医学知识掌握、建筑工程设计、琴棋书画学习、慈善事业推广和梵呗武功表演等等。
因此,与其浪费财力创建一座佛教图书馆,在里面收藏很多研究讨论“林中之树叶”的文章著作书籍,甚至是收藏很多研究佛教音乐艺术、佛教绘画技艺、佛教造像雕塑的专业书籍资料,从而直接或者间接误导真心寻找世尊教法的善男子和善女人走进密林深处,还不如简简单单地介绍推荐朴实无华的阿含解脱之道。
因为佛教道场是真正的专业教学,只能教授和指导,也只有能力和资格做到“苦与苦的彻底止息”这唯一的一件事情,并不是类似于综合性大学里面的哲学、科学、医学、艺术、音乐、体育等等教学机构。因此即使是创建一座佛教图书馆方便社会大众闻思修学佛法,其实也并不需要收藏佛教闻思修证之外的诸多专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