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5日星期日

如何学习印度佛教历史


个人意见如下:
一、意识到学习印度佛教历史的必须和重要
文人龚自珍,曾经在《定庵续集》里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从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掌握丰富的历史学识,对于世间知识学习非常重要。
同样的道理,佛教四众弟子学习印度佛教历史,对于自己能否正确地理解佛法和选择正确的修行法门,有时甚至可以说是第一重要和无比重要。
因为很多出家和在家的佛弟子们,之所以还会祈祷、祈求、火供、念咒、求灌顶、求加持、求保佑等等,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懂印度佛教历史。

二 精读佛教界义学高僧和专家学者的著作
一旦决定认真学习印度佛教历史,那么首选教材,必须是佛教界义学高僧的著作,例如:
1.圣严法师:《印度佛教史》,福建莆田广化寺,2007年。
2.释印顺:《印度之佛教》,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
3.释印顺:《印度佛教思想史》,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
其次是长期研究印度文化和印度宗教的专家学者的优秀著作,例如:
1.吕澄:《印度佛学源流略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2.(日)平川彰:《印度佛教史》,庄昆木译,台北:商周出版社,2002年。
3.(日)宇井伯寿:《印度佛教思想史》,释印海译,收录在《世界佛学名着译丛•第31卷》,台北:华宇出版社,公元1987年。
4.(英)渥德尔:《印度佛教史》,王世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
5.(英)查尔斯•埃利奥特:《印度教与佛教史纲》,李荣熙译,第一卷、第二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

三 泛读印度学和佛学领域优秀的硕博士论文
佛教院校和社会高校里面,以印度宗教文化或印度佛教为研究对象的硕士和博士论文,同样需要长期关注和虚心学习。

四 选定人物、事件和问题,综合佛教经典、律藏和论著,展开多角度思考
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选定自己感兴趣或有疑惑的人物、事件和问题,综合佛教经典等文献资料,参考学者专家的观点,然后自己进行不同角度地深入思考。
例如:提婆达多提出“天授五法”,既可以从印度社会风俗、印度宗教传统、沙门思潮影响、耆那教生活方式的启发等多方面展开思考;也可以从佛陀的立场、十大弟子的立场、刚刚出家修行的年青沙门的立场、佛教在家信众的立场和提婆达多本人的立场展开思索。
只要能够做到长期关注和大量阅读印度佛教历史的文献资料,任何人都可以在三年或五年时间里,基本上认识清楚印度佛教的历史和释迦牟尼佛陀的教法,从而走出各种各样的宗教神话传说和民间迷信故事。

择其善者而用之

  昨天晚上,平法师写给我一段非常精彩和务实的个人观点。征得其本人同意之后,我分段转载如下: 「分辨禅宗传承历史的真真假假,其实在我看来毫无意义,因为禅法本来就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教法。你不能用物理世界之中的事实存在与否,来观察寓意世界里面的人事传承和师徒对话,这是风马牛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