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4日星期六

佛门纪事-62

「我很好奇想问一件事,就是您对阿毗达摩的真实看法,可以直接表明吗?」

=========

我对阿毗达摩的真实看法,简单来说,可以归纳为如下四点:

一、悉达多沙门成佛之后,佛陀主要教授弟子们的一件事情,就是“苦和苦的止息”。展开来说就是悉达多沙门在成佛之后,只是宣说了经典教理法义和制订了出家僧团成员必须遵守的戒律,但是并没有宣说和教授过所谓的阿毗达摩,因为佛陀不想涉及太多、太广或者太专业的其它领域。例如在任何时代都可以救死扶伤的医学,佛陀都是严禁出家僧尼修学。

这一重要特点,如果借用大乘佛教经文来说,就是:“世尊为一大事因缘而出现于世!”这唯一的一件大事,就是众生的五蕴身心,怎样才能够在相续不断地流转过程之中,成功实现“苦与苦的止息!”

因此后世的佛教界出家僧尼,纵然只是知道这一件大事,自然也就不会走向琴棋书画、梵呗唱诵、种田种菜、练武练功等等。

原因就是不能“不务正业”,而是必须专心用功和尽快完成佛陀为出家僧尼制订的“正业处”,从而真正了结这一件生死大事情!

 

二、从佛陀时代开始,直到第二次结集完成之后,天竺佛教界出家僧团和在家弟子的日常修行,主要就是依据经典教导(出家僧尼同时还要接受戒律对自己日常言行的指导与规范),随分随力地展开自己的闻思修证。

至于所谓的“阿毗达摩”结集出现和收录入藏,这已经是佛陀般涅槃两百多年之后的事情。

简单来说就是:佛陀时代的天竺僧团里面,只有经、律;佛教历史上的第一、二次结集,仍然还是只有经藏和律藏“二藏”,没有“三藏”!

可是随着佛教和佛法在不同时空里面地流传和演变,天竺佛教界出家僧团里面确实出现了阿毗达摩论藏!

但是,这些所谓的阿毗达摩论藏的内容,绝大多数都是后人的发挥、撰写和编辑。

 

三、佛教三藏里面的阿毗达摩论藏的特征,很像欧洲中世纪时期出现的以严格的概念分析和仔细区分而闻名的“经院哲学”。

事实上,东方人的《论语》、西方人的《圣经》,这两部书里面的文字内容并不艰涩难懂。甚至可以说,绝大多数的接受过普通中学语文教育的人们,除了对于其中的一些人名、地名、动植物名、地方风俗和生活习惯可能有些陌生之外,《论语》和《圣经》这两部书籍的文字内容基本上都能读懂。

东方《论语》和西方《圣经》如是,佛陀时代的出家僧众和在家弟子闻思修证的佛法内容,亦复如是!

也就是说,早期佛教经典内容已经是简洁清晰通俗易懂,根本无需后人创造出来的一套所谓的阿毗达摩知识体系重新诠释或解读!

 

四、阿毗达摩“论藏”作为一种(或者说作为一类)已经出现的佛教知识理论体系,甚至是已经被社会大众直接视为佛教“三藏”圣典里面的“一藏”,因此单纯是从世间知识的继承与发展来说,它也需要有一部分人去从事长期研究工作。

众所周知,清朝文人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红楼梦》,在两百多年之后都能吸引很多文化人去从事所谓的“红学”研究。已经流传在世间两千多年时间的佛教阿毗达摩论藏著作,当然更值得很多文化人、知识人、出家僧尼和在家信徒去作长期研究。

与此同时,我曾经看过一幅漫画,直接讽刺有一些“红学家”已经走火入魔到研究“曹雪芹到底有多少根头发”这样的一种疯狂状态!

 

无独有偶,据说有一些研究阿毗达摩的佛教界出家僧众,也曾经认真地聚集在一起,严肃地讨论过最胜法义里面的一个重要问题:“佛陀体内排出的大便,是散发出百种花果香气呢,还是散发出腐臭之气呢?”

择其善者而用之

  昨天晚上,平法师写给我一段非常精彩和务实的个人观点。征得其本人同意之后,我分段转载如下: 「分辨禅宗传承历史的真真假假,其实在我看来毫无意义,因为禅法本来就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教法。你不能用物理世界之中的事实存在与否,来观察寓意世界里面的人事传承和师徒对话,这是风马牛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