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2日星期三

如何生起“擇法覺支”


作者聲明:本文內容純屬個人觀點,不能代表任何佛教寺院和佛學院

如何生起“擇法覺支
明慧Wen-Ning He

擇法覺支是“七種正覺支”(七覺支)其中之一,就是“用智慧观察诸法之时,善能拣别真伪,而不谬取虚伪之法,故名擇法覺支。
一、七種正覺支
:數詞,從一至七,共有七種;
:菩提、覺悟,智慧;
āṅga分支、部份、肢體。
七種正覺支,就是能夠在自己內心生起智慧、覺悟諸法的七種修行方法:
  1. (smṛti)覺支;
  2. 擇法(dharma-pravicaya)覺支;
  3. 精進(viriya)覺支;
  4. (Prīti)覺支;
  5. 輕安(Prasrabhi)覺支(猗觉支);
  6. (Samādhi)覺支;
  7. (Upekkhā)覺支。
在佛典中,這七種正覺支,又常常被稱為:七觉分、七觉意、七觉志、七觉支法、七觉意法、七等觉支、七遍觉支、七道品法、七菩提分、七菩提分法。
《雜阿含》第二十六《覺支經》佛告無畏:若沙門、婆羅門有一勝念,決定成就,久時所作,久時所說,能隨憶念,當於爾時習念覺支;……爾時擇法覺支修習;……精進覺支於此修習;……修喜覺支已,……則修猗覺支;……則修定覺支;……修捨覺支;……如是無畏!此因此緣,眾生清淨。
《佛说阿弥陀经》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法蕴足论》卷七此觉支言,显七觉支。何等为七?谓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
《大毗婆沙論》卷一百四十一七觉支者:一、念觉支,二、择法觉支,三、精进觉支,四、喜觉支,五、轻安觉支,六、定觉支,七、舍觉支。……问:何故此七,名觉支耶?答:觉、谓究竟觉,卽尽无生智。或如实觉,卽无漏慧。七为彼分,故名为支。……此七广辩,如余处说。
有些大乘经典論著里,甚至会把“择法觉支”排列在七種正觉支的第一位,原因就是:只有自己能够分辨法义之后,才能真正开始修行。
否则,很有可能因為自己修学的是“相似佛法”、“民間善法”或“外道邪法,从而导致自己:
1.在不知不覺中,走入歧途、越走越遠、一生空过!
2.在修學過程中,努力熱心地向他人宣揚“相似像法”、“民間善法”或“外道邪法”,不僅自誤、誤他,甚至謗佛、謗法,從而造下深重的邪見惡業,導致生生世世,常得遇見邪教師徒;常能修學邪教惡法!
二、擇法覺支释义
擇法覺支(dharma-pravicaya),是一個合成詞,由“擇”、“法”兩個詞組成。
:接觸、觀察、思惟、辨別、分析、抉擇、取舍。
:主要是指世尊教導的四圣諦、八正道、因果律、緣起法。
擇法:仔細觀察、詳細了解、認真分析、用心辨別、慎重抉擇、毅然取舍。
擇法覺支:內心里慢慢生起的、或已經生起的觀察、思惟、辨別、分析、抉擇、取舍一切世間法和出世間法的真偽、正邪、善惡的智慧。
擇法覺支的對象
    1.釋迦牟尼佛35歲成佛,80歲涅槃,45年期間所說的一切法;
2.佛教在世間不同時空的流傳中,出現的和傳承到現在的一切法;
3.附佛外道編造的、所有貼上“佛教”標簽的一切法;
4.民間宗教打著“佛教”旗幟而宣揚的一切法;
5.邪教師徒所宣揚的、偽裝成“佛法”的一切法。

擇法覺支,簡單來說,就是有能力辨別:
1.黑法、白法;
2.善法、惡法;
3.有罪法、无罪法;
4.应修法、不应修法;
5.下劣法、胜妙法;
6.無常法、缘生法;
7.方便法、究竟法;
8.清凈正法、相似像法;
9.外道惡法、邪教魔法。
《大毗婆沙論》卷一百四十一择法、卽慧。……择法、亦觉亦支。余六、是支,非觉。
《摩诃止观》修此七觉,即得入道也。
三、擇法覺支生起
生起“擇法覺支”的時間長短,是因人而異的,因為各人在過去世的善根、福德、因緣不同,從而直接影響到今生修學佛法,影響到自己今生獲得佛法中的任何一種成就的快慢不同。
但是,有七种方法可以幫助擇法觉支盡快生起:
一、常常向善知識請教;
二、注意自己身體的清潔、保持外在环境的干凈;
三、注意內心的平靜,避免盲目的選擇、迷信的虔誠、狂熱的行動;
四、远离愚昧、無知、愚癡的人;
五、經常親近博學、多聞、有智慧的人;
六、經常思惟佛陀教導的四圣諦、八正道、因果律、緣起法;
七、在日常生活中,用心觀察、培养和增长擇法覺支。
《中部--入出息念经》諸比丘!有如是比丘,有如是念而住,以慧审察、审思其法,偏入思惟。其时,比丘精勤于择法觉支,其时,比丘修习择法等觉支,其时,比丘修习圆满择法等觉支。
《相应部--觉支相应》比丘! 云何为食可使未生之择法觉支生起,已生之择法觉支得修习圆满耶? 诸比丘! 有善不善法、有呵责无呵责法、劣胜法、黑白俱分法。此之如理作意多修,为食可使未生之择法觉支生起,已生之择法觉支得修习圆满。
《雜阿含》第七三三經佛告比丘:所謂覺分者,謂七道品法。然諸比丘,七覺分漸次而起,修習滿足。
《雜阿含》第七三七經佛告諸比丘、比丘尼:七覺分者,謂七道品法。諸比丘,此七覺分漸次起,漸次起已,修習滿足。
《法蕴足论》卷七如是觉支,渐次而起,渐次而得,修令圆满。

四、擇法覺支功用
擇法覺支生起的同時,就是內心之中智慧的開顯。
但是自己是否得到了“擇法覺支”?這是可以自己覺察到、省察到的
這個檢測的標準就是:
任何一種“法”,只要自己聽到、看到、接觸到,就能在自己的心里,迅速地判斷出來
1.這個“法”,是正法還是邪法?
2.這個“法”,是善法還是惡法?
3.這個“法”,是真法還是假法?
4.這個“法”,是究竟了義法、還是方便施設法?
5.修習這個法,會出現什麼效果?
6.修習這個法,會帶來哪些後果?……
只要自己具備了這個“覺察、省察、分析、辨別、判斷、抉擇、取舍”的能力,就是得到了“擇法覺支”!
因此,自己是否得到了“擇法覺支”,根本不需要去詢問任何人,自己心里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只要獲得了擇法覺支,就可以出去參學,全中國或者全世界,自己能去哪裡就去哪裡能走多遠就走多遠。因為此時的自己,在參學的過程中,不管遇到什么樣的人、接觸到什么樣“法”,都具有了清晰的辨別、抉擇能力!
這就是“法力--佛法的威力
保護自己的身心,不受任何欺騙和傷害的能力!
保護自己的眷屬,不受任何欺騙和傷害的能力!
保護自己的同學、弟子、友人,不受任何欺騙和傷害的能力!
保護自己的內財、外財,不受任何欺騙和損失的能力!
大乘佛法中,如果想真正去修學和實踐廣大、無盡、悲愿行具足的“菩薩道”,自己必須先具備“擇法覺支”的能力,然后才能綜合運用自己的專注力、覺察力、無盡的慈悲心、無量的善巧方便,去覺悟眾生、去教化世間、去利益人天!
---2016723日初稿
---201823日定稿

     《法蘊論》:「『住捨、正念、正知』(upekkhako ca viharati sato ca sampajāno)者,彼於爾時,安住行捨saṅkhārupekkhā)、正念正知
  • 云何捨(upekkhaka)?謂:離喜時,心平等性,心正直性,心無警覺,寂靜住性,總名為捨。
  • 云何正念(sati)?謂:離喜時,諸念、隨念,乃至心明記性,總名正念。
  • 云何正知(sampajāna)?謂:離喜時,所起於法簡擇,乃至毘鉢舍那,總名正知。」
「云何念覺支?謂世尊說:『若聖弟子,於此內身,住循身觀,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貪憂。於彼外身,……於內外身,……於內、外、俱,受、心、法三,廣說亦爾。』脩習如是四念住時,所有無漏作意相應,諸念、隨念、專念、憶念,不忘、不失,不遺、不漏,不失法性,心明記性,總名為,亦名念根,亦名念力,亦名念覺支,亦名正念……
       
云何擇法覺支?謂世尊說:『若聖弟子,能如實知善、不善法,有罪、無罪法,應脩、不應脩法,下劣、勝妙法,黑、白法,有敵對法,緣生法。』……彼如實知善、不善法,廣說乃至緣生法時,所有無漏作意相應,於法簡擇、極簡擇、最極簡擇,解了、等了、近了,機黠、通達,審察、聰叡,覺明慧行,毘鉢舍那,總名為,亦名慧根,亦名慧力,亦名擇法覺支,亦名正見。」

择其善者而用之

  昨天晚上,平法师写给我一段非常精彩和务实的个人观点。征得其本人同意之后,我分段转载如下: 「分辨禅宗传承历史的真真假假,其实在我看来毫无意义,因为禅法本来就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教法。你不能用物理世界之中的事实存在与否,来观察寓意世界里面的人事传承和师徒对话,这是风马牛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