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2日星期三

佛教界的素食初祖--提婆达多


作者声明:本文内容纯属个人观点,不能代表任何佛教寺院和佛学院。

Wen-Ning He  素食辨析之三
佛教素食之辨析
一、我是选择性素食者
二、印度佛教史上第一位主张“素食”者
---2018318日“佛海明慧”微信公众号
三、佛陀允许出家比丘食用鱼、肉
    ---2018319日“佛海明慧”微信公众号
四、佛教界的素食初祖--提婆达多比丘
提婆达多देवदत्Devadatta,又译为:提婆达兜地婆达兜谛婆达兜调婆达兜、调达、天授、天启者。
个人档案
1.种姓:剎帝利
2.身份:王子;
3.阶层:皇室;
4.父亲:白饭王;
5.母亲:不详;
6.籍贯:不详;
7.婚姻:不详;
8.子女:不详;
9.兄弟姐妹:阿难王子;
10.家族亲友:悉达多太子……;
11.个人经历:释迦王子佛教比丘素食初祖地狱受苦
12.重要贡献:确立佛教出家比丘“不食鱼、肉”的饮食方式
13.成名之作:天授五事、破和合僧、出佛身血、杀阿罗汉
14.佛教影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5.历史声誉:佛教第一改革家、佛教素食第一倡导者
《五分律》卷十五白饭王有二子:一名阿难陀,二名调达。
《十二游经》四月七日食時生,身长一丈五尺四寸。

(一)天资聪明、修行刻苦
佛陀成佛之后,带着众弟子,回到离开多年的祖国--迦毗罗卫城,向皇室亲友们讲述佛法。
净饭王鼓励国内大臣和民众,跟随佛陀出家修道。于是阿难王子、阿那律陀王子、提婆达多王子等500人,相继出家成为佛教比丘。
提婆达多跟随佛陀出家后,曾经也是一位安分守己的、资质优秀的佛教出家比丘;曾经也是关闭六根、摄心正念、刻苦修学禅定,长达十二年时间!

《五分》卷三七人(阿那律、跋提王、阿难、难提、调达、婆婆、金毗卢)假游猎之名而出宫,佛在弥那邑阿林下,度化出家。
《四分律》卷四大姓出家,聪明,有大神力,顏貌端正。

《鼻耶》卷十二诵经学道,禀受教授,无有休懈。于其间闻佛所说经,尽皆讽诵;亲近岩穴,无事树下、空处、冢间;舍利弗、目犍连、阿那律、难提、鞞罗比丘等共侣。此调达于世尊起恶意时,初犯戒如毫毛。
《出曜经》卷十四聪明广学。十二中,坐禅入定,心移易,十二头陀,初缺减……【15
《十诵》卷三十出家做比丘,十二年中善心修行:读经、诵经、问疑、受法、坐禅。尔时佛所说法,悉皆受持。……尔时国内饥荒,民生困苦,乞食困难,诸比丘有大神通者,则各显神通,至他处、乃至诸天所,取妙饮食,供养四众。调达见之,则生贪念,欲求神通;求佛教之,佛为说,而劝修苦、空、无常、无我。
《弥沙部和醯五分》卷三世尊与诸大德声闻,受阿耨达龙王请,调达未得神通,能得去,羞耻益深。
《根本说一有部毘耶破僧事》卷十三乃转求他人,遍求诸人得,后于十力迦叶所,得之。
《大智度论》卷二十四(佛说提婆达多)好名闻。
《大智论》卷二十佛说提婆达多)是人恶心亦深,其根亦利。

(二)改革创新、首倡素食
提婆达多提出的“五法”,后世称为“提婆达多五法”、“天授五法”或“调达五事”!
大毗婆沙论》卷一一六云何五法?一者尽寿着粪扫衣,二者尽寿常乞食,三者尽寿唯一坐食,四者尽寿常居回露,五者尽寿不食一切鱼、肉、血、盐、酥、乳等
《十诵律》第三十七卷,详细记载了提婆达多提出“五法”的经过。
》卷三十七佛在王舍城方黑石圣山,与大比丘众七百人俱。尔时世尊中前着衣持钵,阿难随后入王舍城乞食。食后往诣讲堂,于众僧前敷坐处坐。
调达亦如是,中前着衣持钵,迦留罗提舍随后,入王舍城乞食。食后诣讲堂随次第坐,坐已调达僧中唱言
比丘应尽形受着纳衣、应尽形受乞食、应尽形受一食、应尽形受露地住、应尽形受断肉鱼。
是五法随顺少欲知足、易养易满、知时知量、精进持戒清净、一心远离、向泥洹门。若比丘行是五法,疾得泥洹
调达尔时,非法说法法说非法、善说非善非善说善、犯说非犯、非犯说犯、轻说重、重说轻、有残说无残、无残说有残、常所行法说非常所行法、非常所行法说常所行法、言说非言、非言说言。
佛尔时自约敕调达:汝莫作方便破和合僧,莫受持破僧因缘事。……汝莫非法说法、法说非法、非善说善、善说非善、非犯说犯、犯说非犯、轻说重、重说轻、有残说无残、无残说有残、常所行法说非常所行法、非常所行法说常所行法、言说非言、非言说言。
调达闻佛如是约敕,不舍破僧因缘事。当佛约敕调达不舍是事,尔时迦留罗提舍比丘,在调达后以扇扇调达。
加留罗提舍比丘,即时偏袒右肩、合掌白佛言:如佛赞叹头陀功德,上人调达亦赞叹头陀功德。佛何以生妒心?
佛言:「痴人!我有何妒心?过去诸佛赞叹纳衣、听着纳衣。我今亦赞叹纳衣、听着纳衣,亦听着居士衣。
痴人!过去诸佛赞叹乞食、听乞食。我今亦赞叹乞食、听乞食,亦听请食。
痴人!过去诸佛赞叹一食、听一食。我今赞叹一食、听一食,亦听再食。
痴人!过去诸佛赞叹露地住、听露地住。我今赞叹露地住、听露地住,亦听房舍住。
痴人!我不听啖三种不净肉:若见、若闻、若疑。见者,自眼见是畜生为我故杀。闻者,从可信人闻为汝故杀是畜生。疑者,是中无屠卖家,又无自死者,是人凶恶,能故夺畜生命。痴人!如是三种肉我不听啖。
痴人!我听啖三种净肉。何等三?不见、不闻、不疑。不见者,不自眼见为我故杀是畜生。不闻者,不从可信人闻为汝故杀是畜生。不疑者,是中有屠儿,是人慈心,不能夺畜生命。我听啖如是三种净肉。……佛说是已,即从坐起入室坐禅。
尔时调达作是言:我调达僧中唱言:『比丘应尽形着纳衣、应尽形乞食、应尽形一食、应尽形露地住、应尽形不啖肉鱼。』随何比丘,憙乐是五法者,便起捉筹。唱已调达及四伴即起捉筹。
调达第二复作是言:……应尽形不啖肉鱼。……
调达第三复作是言:……应尽形不啖肉鱼。……
尔时调达,即将是众还自住处,更立法制。
调达作是言:应尽形着纳衣、应尽形乞食、应尽形一食、应尽形露地住、应尽形不啖肉鱼,随何比丘,不憙乐、不忍受是五法者,是人去我等远,与我别异不共语。
提婆达多比丘倡导的“五法”,其中之一就是:
(尽形寿)终生不食鱼、肉!
南传上座部巴利语系佛教《律藏》和北传梵语系大乘佛教多部《律藏》里面,皆不约而同地记载着提婆达多的这一倡导、创新和改革(对佛陀原订饮食戒律的颠覆性改革)
1.南传上座部律藏:盡形壽應不食魚、肉。食魚、肉者,罪。
2.四分律》卷四:盡形壽不食酥、鹽、魚與肉。
3.五分律》卷二十五:不食酥、乳;不食魚、肉。
4.十誦律》卷三十七:尽形寿断肉、鱼。
5.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十:不食乳酪、不食魚肉、不食鹽。
佛陀说法,从来都是教导出家弟子和在家信众,避免“极端苦行”和“放纵欲望”这两个错误观念,从而依“四念处”、循“八正道”,走入通向“沙门四果”和“涅槃”的清净法流
因此,佛陀教导的解脱道,从来就没有饮食上的这些故意造作、哗众取宠和极端苦行
但是,提婆达多比丘之所以这样提倡,也是经过周密、谨慎地思考,也是仔细观察过当时的社会文化潮流和宗教修行风气的!
因为:1.古印自从《吠陀》时期,社会上就开始流行和崇尚各种各样“苦”风气!
2.悉达多太子出家之后的六年时间里(成佛之前),也是修学过一些极端的苦行!
3.佛陀教导的、已经证得阿罗汉果的弟子中,也有曾经修学过多年苦行的外道者!
4.成千上万的没有生起“择法觉支”的出家弟子和在家信众,内心里面也是崇尚、敬重、认可“苦行可以通向解脱和涅槃”!
是以,提婆达多当众倡导“五法”之后,现场的很多还没有生起“择法觉支”和“法眼清净”的新学比丘,迅速对提婆达多生起了强烈地信心,并且愿意跟随提婆达多修行解脱之道!
事实上,提婆达多之所以提出这些极端的“五法”,其真正目的,就是向佛陀争夺对于佛教出家僧团的最高领导权
《十诵》卷四提婆达多语四人言:沙门瞿昙年少弟子,新入彼法,出家久,我等到边用五法诱取……若比丘受是五法,疾得涅盘。若有长老上座比丘,多知多识,久习梵行,得佛法味者,当语之言:佛已老耄,年在衰末,自乐闲静,受现法乐;汝等所须事,我当相与。我等以是方便,能破沙门瞿昙和合僧,坏转法轮。
《四分》卷四十又晓喻诸比丘:我等可舍佛及僧,自作羯磨说戒。  

(三)五逆重罪、破和合僧
五逆重罪:五种罪大恶极、逆于法理的极重之罪。
1.杀父;
2.杀母;
3.杀阿罗汉;
4.出佛身血;
5.破和合僧。
提婆达多的一生之中,连续完成了“破和合僧、出佛身血、杀阿罗汉”三种五逆重罪!
这在世界佛教史上,也是著名的、唯一的、名符其实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厉害呀!提婆达多!
您不仅是佛教历史上“不食鱼、肉”、倡导素食的开山祖师!
您还是印度佛教历史上第一次“破和合僧”的带头大哥!
什么是“破和合僧”呢?
《五分》卷二十五优波离问佛:云何得名破僧?佛言:有四事名破僧:说五法,自筹,捉筹,于界内别僧事
《十诵》卷四尔时,佛作是念:如提婆达多痴人及四同党,或能破我和合僧,坏转法轮。我当自约敕提婆达多,令舍是事。
《十诵》卷三十七佛语优婆离:用十四破僧事,从中随所用事。十四者:非法说法,法说非法,非善说善,善说非善,……是比丘非法说法,以是非法教众,折伏众,破和合僧。破和合僧已,得大罪。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十于是提婆达多谤毁圣说,决生耶见定断善根,但有此生更无后世。作是知已,于其徒众别立五法,便告之曰:尔等应知!沙门乔答摩及诸徒众,咸食奶酪,我等从今更不应食。何缘由此?令彼犊儿镇婴饥苦。又沙门乔答摩听食鱼肉,我等从今更不应食。何缘由此?于诸众生为断命事
《摩诃僧祇》卷二十七(佛陀告诉阿难)汝去语提婆达多,今日僧作布萨羯磨事。(但是,提婆达多决心)我今去,从今日后,共佛法僧,共布萨自恣羯磨
《鼻耶》卷五: (佛见提婆达多恶性改,遂命阿难至罗阅城中)大市四街巷头,作是唱言:若调达所作行身口意所为,莫呼佛法僧教
《鼻奈耶》卷五: 时世尊见三十二人去不久,顾语阿难:汝往入罗阅城,往大市四街巷头,作是唱言:若调达所作行身口意所为,莫呼佛法僧教使为,调达自有亲信弟子。’”时阿难白佛:前叹誉调达,今复说其恶,众人有讥者,当云何答?”世尊告阿难曰:有此语者,以此语答:本虽习善,今复习恶,何足怪耶?’”

《增一阿含經》卷五(佛陀说)……然复提婆达兜为恶深重,受罪经劫可疗治;于我法中,毫厘之善可称记者,以是之故,我今说提婆达兜诸罪之原首,可疗治!
首倡“不食鱼、肉”的佛教素食初祖提婆达多,临死前,面向佛陀所在的方向,公开忏悔!
可惜晚了!
自己造作的业力,还是牵引着自己堕落在地狱的熊熊烈火之中!
今天,许多佛教界的“名僧”,仍然是把自己奉行、倡导的、来自佛教素食初祖提婆达多教导的、非法非律的“不食鱼、肉”,解释为:素食等于“戒杀”和“护生”!
素食(不食鱼、肉)和戒杀、护生,有什么关系呢?
小心因为自己的愚昧无知和不学无术,在无意中造下“破和合僧”的五逆重罪!

(四)调达虽死、素食永生
提婆达多比丘,是佛教历史上,第一个在出家僧团里面,公开倡导“不食鱼、肉”的大变法家、大改革家!
提婆达多比丘,首倡“不食鱼、肉”的素食之前,佛教界里没有任何人(包括佛陀)提出过“不食鱼、肉”的要求!
提婆达多比丘,命终堕入地狱之后,他的部分出家弟子和在家信徒,仍然顽强地、坚韧地遵守和奉行着他的要求:尽形寿不食鱼、肉!并且慢慢形成了一个颇具特色的“提婆达多教派”!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摩》卷九:此言随党者,谓是随顺提婆达多所有伴属。谓非随党者,即是佛弟子。此乃由其住处,则令物随处判。处中既非两处,故遣两众均分。现今西方在处,皆有天授种族出家之流,所有轨仪,多同佛法。至如五道轮回,生天解脱,所习三藏,亦有大同。无大寺舍,居村坞间,乞食自居,多修净行。葫芦为钵,衣但二巾,色类桑皴,不餐奶酪
这个“提婆教派”的特点:
1.崇尚苦行、倡导素食;
2.不食任何鱼类、肉类;
3.有些信众甚至不食牛乳、奶酪和盐巴!
直到公元七世纪时,这个“提婆达多教派”,仍然在印度大地上、一代一代地传承着“不食鱼、肉”的宗教修行理论和素食生活方式!
晋朝法师,曾在印度拘萨罗国舍卫城看到:
高僧法显传:调达亦有众在,常供养过去三佛,唯不供养释迦文佛
唐朝玄奘法师,也曾看到
《大唐西域記》卷十:羯罗拿苏伐剌那国。周四千四五百里。国大都城周二十余里。居人殷盛家室富饶。土地下湿稼穑时播。众花滋茂珍菓繁植。气序调畅风俗淳和。好尚学艺邪正兼信。伽蓝十余所。僧徒二千余人。习学小乘正量部法。天祠五十余所。异道实多。别有三伽蓝不食奶酪。遵提婆达多遗训也
今天,世界各地佛教界里,都有一些“不食鱼、肉”、奉行素食的出家法师和在家信众!
厉害呀!
佛教素食初祖--提婆达多!
您倡导的“不食鱼、肉”的素食观念,犹如肮脏的恒河之水,至今还在人间绵绵不断地流淌着……

择其善者而用之

  昨天晚上,平法师写给我一段非常精彩和务实的个人观点。征得其本人同意之后,我分段转载如下: 「分辨禅宗传承历史的真真假假,其实在我看来毫无意义,因为禅法本来就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教法。你不能用物理世界之中的事实存在与否,来观察寓意世界里面的人事传承和师徒对话,这是风马牛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