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2日星期三

佛祖真的有头发吗


曙祥法师--佛祖真的有头发吗

            2018-04-02 佛教古籍 佛海明慧

注:本文作者曙祥法师,在今天佛教界弥漫着你好、我好、他好、她也好,大家都好;日日好、每天好,就是好来就是好、不是小好,而是形势一片大好的随波逐流、得过且过、不问是非、只顾利益、精通和擅长各种宫庭权谋,但却长期不学无术的乡愿大潮里,始终坚持着依据经典、依据律藏,耐心阐述和仔细辨析佛教史实,为人间学习佛陀清净教法的善男子和善女人,慢慢拨开笼罩千年之久的疑云和迷雾,特在此随喜赞叹!
  曙祥法师这篇依据佛教经典和律藏的考证小文章,配有多幅精美图片,只是由于我不熟悉微信公众号转载技术,无法全文转载,有意欣赏者,请直接关注佛教古籍
  曙祥法师这篇文章的内容,如果真能看懂,不仅可以彻底颠覆许多传统佛教信徒心目中的,对于那些留着长发、蓄着胡须的佛教界某些祖师、大师、法师、大和尚的印象,还可以迅速生起择法觉支,顺利走出相似佛法,走入佛陀为天上有情和人间众生留下的清净法流!


《佛祖真的有头发吗》

曙祥/

o   在真实的历史上,释迦牟尼佛剃的是光头。
o   佛像上的螺发,是历史造成的误会。
o   影视剧里佛陀的螺发,是剧组人员不依据历史事实,简单模仿常见佛像发型的结果。
  释迦牟尼佛,历史上确有其人,出生于现在的尼泊尔境内,出家后活动于现在的印度境内。
    那么,历史上释迦牟尼佛的真实形象,到底是留着头发,还是剃的光头?
    相信对于这个问题大部分人是说不清楚的。别说一般人会傻傻分不清楚,就是专门拍摄相关影视的人员也难以做到符合历史事实。
那么历史事实是什么呢?历史事实就是:2500年前生活在印度的释迦牟尼佛,他的真实形象是,剃着光头!

  根据何在?——根据很多,略举两例。
  根据一:《四分律》。
 《四分律》,是一部从印度传到中国的佛教古籍,翻译于东晋十六国时期。在《四分律》第52卷中,记载了一件事情:
  世尊(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大城,当时人们对世尊特别恭敬,没有人敢给佛理发,于是导致世尊理发成了一个难题。正好,有一位小朋友,年少无知无所畏惧,敢给佛理发。这位小朋友的名字叫优婆离。
理发的时候,他的父母在世尊面前,合掌问佛:优婆离这个小家伙,给您剃发,剃的好不好呢?佛回答说:他很会剃发,不过他的身体应该再挺直一些。父母就对优婆离说:你的身体不要太弯了,会让世尊不舒服的。
父母又问佛:小儿剃发好不?佛说:他很会剃发,但身体太直了。父母又对优婆离说:你的身体不要太直,会让世尊不舒服的。
父母又问佛:小儿剃发好不?佛说:他很会剃发,但吸气太粗了。父母对优婆离说:你吸气时声音不要太重,会让佛不舒服的。
父母又问佛:小儿剃发好不?佛回答说:他很会剃发,但呼气太粗了。父母对优婆离说:你吸气时声音不要太重,会让佛不舒服的。
结果,经过世尊的不断暗中指导,小家伙优婆离通过调整呼吸,当时就进入第四层的禅定状态中,给未来的修行证果奠定了极其重要的基础。
  通过《四分律》里佛巧妙通过理发来教导优波离进行学佛这个文献记载,就能够证明:释迦牟尼佛和弟子们一样,是要剃除头发的
     
 
根据二:《杂阿含经》。
  《杂阿含经》,也是从印度传到中国的一部佛教古籍,翻译于南北朝时期。在《杂阿含经》第44卷里,记载着这样一件事情:
  有一次,释迦牟尼佛世尊在一个地方的人间活动,晚上停宿在一条河边。世尊由于刚剃发不久,在后半夜时盘坐在地上修禅观时,就以袈裟裏头。
当时,河边住着一位婆罗门(当时印度的神职人员),夜里起来进行祭祀,有一些食品没有用完,就来到河边,想找一位水平高的婆罗门供奉赠送。世尊听到河边婆罗门的动静后,咳嗽出声,掀开袈裟露出头来。这位婆罗门看见佛以后,心想:这是一位剃了光头的出家人,并非婆罗门,于是就离开了。
离开以后,这位婆罗门又想:并非只有出家人是剃了光头的,婆罗门里也有剃光头的,我应该回到这位出家人那里,问问他再说。于是,这位婆罗门来到世尊之处,向世尊提问。然后世尊和他进行了探讨。
最后这位婆罗门接受了世尊的教导,欢喜而去。
  通过《杂阿含经》里的这段文献记载,也能证明:释迦牟尼佛和弟子们一样,是要剃除头发的。
  剃头,这个词在中国并不一定指的是把头发剃光,中国有的地方说剃头一词时意思是理发。
  
那么佛经里说出家僧人剃发时,是指剃成光头呢,还是和中国有的地方一样指的是理发呢?
——答案是:在佛经里,说出家僧人剃发指的是把头发剃光。
  根据何在?
  首先,各国佛教出家人代代延续至今的习俗,剃发时都是把头发剃光。
  其次,根据《四分律》的记载,佛不允许弟子们用剪刀剪头发。
  其三,根据佛教古籍里的记载,当时佛教出家人剃发时用的是剃刀。
  可见在佛经里说出家僧人剃发,指的是用剃刀把头发剃光。而佛陀(释迦牟尼佛)剃发时,理应也是要把头发剃光的。
  这个道理,更说明了历史上佛陀的真实形象是光头。事实上在佛经里也有记载,有人曾说佛是秃头沙门
   不过要说佛留有一定长度的头发,也不是没有可能,因为根据佛教古籍的记载,佛在剃完头后,有时是隔了一个月才剃头,有时是隔了两个月才剃头,参照正常人头发每个月生长一厘米的速度,佛有两厘米左右的头发也合理。
   但是要注意,就算佛有不短的头发,也不会是人们现在通常看到的那种布满小螺蛳束的发型,因为根据释迦牟尼佛的人种来看,佛陀的头发和中国人差不多。
  所以就算佛陀的头发有一定的长度,但也不至于像螺蛳壳一样卷曲成一小束一小束。
  再说了,就算佛陀是雅利安人种,也不至于是一头螺发吧。
   而且,根据历代的佛造像来看,释迦牟尼佛像的发型还真是很不统一,简直令人莫衷一是。
  古代佛教造像的发式,有磨光式、束发式、螺髻式、螺发式等等等等,面对如此复杂的佛像发型,实在不能肯定的说影视剧里演员脑袋上顶着的一堆螺蛳就是历史上佛陀的真实发型,——螺发,只是众多佛像发型中的一种而已。
  那么问题来了,历史上的佛陀明明要经常剃头的,而且是要剃成光头的,但是为什么佛像以及影视剧的佛陀偏偏顶着一堆螺蛳呢?
  这得从佛教造像艺术的产生说起。
  在佛教造像流行之前,古印度的佛教徒在雕塑艺术当中,往往用菩提树、脚印、佛塔等来象征佛陀。
  后来,造像艺术在印度的佛教界流行起来,在印度的北中南三个位置分别产生了犍陀罗、秣菟罗和阿玛拉瓦蒂三大造像中心。
  阿玛拉瓦蒂的造像,具有独特风格的是最早(1世纪末)出现了肉髻和满头小卷发的螺发,这在阿玛拉瓦蒂之前(包括犍陀罗和秣菟罗的造像)并无如此表现的先例。
   佛教的造像艺术伴随着佛教传到中国,历代相承,到了现代,满头阿玛拉瓦蒂小卷发风格的螺发造像比较普遍,导致人们以为佛陀的头发就是如此。而束发和磨光乃至螺髻发型的造像,现在已经不流行了,人们往往要通过留存的古代造像才能看到这两种风格的造像。
  人们通常所见到的佛像既然是螺发,在影视创作的时候,剧组人员也就想当然的认为这样来扮演佛陀才合适。
  于是,人们无论在佛像上还是影视剧里,总是看到佛陀的脑袋上顶着一头螺蛳
   这样的螺蛳发型,只是历史给人们造成的误会罢了。历史的惯性太强大了,这样的造像工艺一代又一代的流传,两千年来丝绸之路上的国家一直这样塑造和供奉佛像的,到了现在更成了普遍的造像样式,确实很容易让大多数人误认为佛陀当年拥有的正是这样的螺蛳发型。
  其实,在影视剧里让佛陀以光头或者短发的形象出现,才符合真实的历史情况。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一头螺发,是在扭曲佛陀的真实形象:螺发形象,表现在佛教造像艺术中,或者表现《西游记》那样的神话剧里,也许不会显得那么突兀,甚至还能给人产生一种奇异独特的效果;但要是把螺发的佛陀形象表现在描述历史事实的影视剧里,产生的就不是效果了,而是后果,这种不伦不类的后果,既降低了影视质量,也误导了各个年龄段的观众。
  如果造像工作者和影视拍摄者一定坚持不用光头形象来表现佛陀的话,那不妨考虑一下采用束发、磨光或者螺髻等发型来塑造佛陀的形象。既然螺发能用,这些发型当然也可以用。

择其善者而用之

  昨天晚上,平法师写给我一段非常精彩和务实的个人观点。征得其本人同意之后,我分段转载如下: 「分辨禅宗传承历史的真真假假,其实在我看来毫无意义,因为禅法本来就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教法。你不能用物理世界之中的事实存在与否,来观察寓意世界里面的人事传承和师徒对话,这是风马牛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