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2日星期三

佛陀父亲如何学法与修行


作者声明:本文内容纯属个人观点,不能代表任何佛教寺院和佛学院。

Wen-Ning He

佛陀父亲如何学法与修行
一、佛陀姨母出家之后如何学法与修行--2018-5-6
二、佛陀妻子出家之后如何学法与修行--2018-5-7
三、佛陀母亲如何学法与修行--2018-5-9
四、佛陀父亲如何学法与修行

悉达多太子的父亲净饭王Śuddhodana Gautama,是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一位国王。
净饭王的父亲是狮子颊国王Simhahanu,母亲是卡查娜皇后Kaccanā。根据现代学者考证,迦毗罗卫国采取部落共和制,净饭王并不是世袭的国王,而是释迦族刹帝利贵族们选举而出的领袖。
净饭王的皇后是天臂城善觉王的妹妹摩耶公主,王妃也是天臂城善觉王的妹妹摩诃波阇波提公主。两位夫人总共生育了三位子女:长子悉达多太子、长女难陀公主、次子难陀王子。
悉达多太子出生时,净饭王已经五十岁。当知道太子将出家修道成为人间天上的至尊佛陀时,他并不希望这样的预言成为现实。因此,他曾多次阻止悉达多太子出家寻找解脱的理想。
但是,当悉达多太子真正离开皇宫成为一位出家沙门之后,净饭王彻底放弃了劝说和阻止悉达多太子的做法,反而立即派出五位侍从追随太子出家和照顾太子的生活。
这五位侍从是憍陈如Koṇḍañña、跋堤Bhaddiya、跋波Vappa、摩诃男Mahānāma和阿说示Assaji。后来这五位苦行者,成为佛教历史上最早的五位比丘,全部证得沙门四果中的最高阿罗汉果,并且建立了佛教历史上的第一个的僧团。

《经集•第三品•大品•第十一章•那罗迦经》「仙人阿私陀在中日分禅修时……闻听此言,他迅即降临人间,来到净饭王宫中,坐下后,对释迦族说道:“王子在哪里?我想看看他。”于是,释迦族让这位名叫阿私陀的仙人观看王子。」

Sn 3.11Nalaka Sutta: To NalakaPTStranslated from the Pali by Thanissaro Bhikkhu:「Asita the seerin his mid-day meditation……Hearing these wordsAsita quickly descended from heaven and went to Suddhodana's dwelling.Theretaking a seathe said to the Sakyans:“Where is the princeItoowant to see him.“The Sakyans then showed to the seer named Asita their sonthe prince.

《长部•大品•第14•譬喻大经》「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的花林小屋群中。……世尊这么说:「比丘们!……就在这贤劫,我现在阿罗汉、遍正觉者出现于世间。……比丘们!我现在阿罗汉、遍正觉者是刹帝力血统,生于刹帝利家中。……比丘们!我现在阿罗汉、遍正觉者姓乔达摩。……比丘们!我现在的父亲是名叫净饭的国王,生母是名叫摩耶的皇后,王都是名叫迦毗罗卫的城市。这就是世尊所说,说了这个后,善逝就起座进入住处。」

一、请佛回国
净饭王得知自已的儿子悉达多已经成为世间至尊的佛陀之后,迅速派出九位使臣前去邀请佛陀回到故国宣讲佛法。但是这九位使臣见到佛陀、听闻佛法之后,全部证得阿罗汉果。由于阿罗汉圣者的心境已经完全不同于六道众生,这九位使臣也都没有把老国王的心愿转告佛陀。

《小部·本生经·三·近因缘谭经》净饭大王闻讯云:「予之王子六年苦行,达最上之上菩提,转胜法轮,住王舍城附近之竹林园内。」王闻此传说,呼大臣一人近前咐嘱曰:「汝率千人往王舍城,传予之语:『汝父净饭大王思欲会汝!』并伴予之王子归来。」大臣遵命,点头诺王之语,率千人急行六十由旬路程,于十力者坐于四种弟子(四众)中说法时进入精舍之中。彼思:「王遣之事,暂须搁置。」彼坐于听众之端,闻佛说法,而坐于彼处千人之从众,皆得阿罗汉果,求佛允许出家。世尊伸手谓曰:「善来!汝等比丘!」于瞬间,彼等悉依神通力持所作出之衣钵,如高龄百岁之长老。大凡达阿罗汉圣者,对任何物皆无挂虑之念,彼等由王所遣之事,予以保留,向佛不传。一方面王甚惊讶,前往使者不还,且无消息。于是今更派遣一大臣,与前同样率众前往。彼行亦行矣,但与前同样与伴随之人同得阿罗汉果,默然不归;王反复派遣九人大臣附一千人众,但彼等皆完成自事之果,默然往于其处而不归。

净饭王得知自已派出的使臣全部都在佛陀面前出家之后,经过反复考虑适合作使者的人选,最终选择了非常信任的迦留陀夷Kāludāyi前去邀请佛陀回国。
迦留陀夷是一位大臣的孩子,与悉达多太子同日出生,一起长大。接到老国王的命令后,迦留陀夷说:“如果您准许我出家,我便前去邀请佛陀回来。”于是净饭王答应了他的请求。
迦留陀夷到达王舍城见到佛陀、听闻佛法之后,现场证得阿罗汉果,并随即出家成为佛教声闻比丘。但是,他考虑到:“此时请佛回乡不合时宜。”于是直到第二年,才向佛陀转达了老国王的邀请。

《小部·本生经·三·近因缘谭经》「如是无任何一人持来回音,国王自思:「此等诸人,毫无情谊,音信皆无,谁能完成予之使命?」彼于宫廷内环顾无遗,终于注目于迦留陀夷。彼为王之亲属,为王听用,信赖甚笃,而与菩萨同日所生,共同游戏之幼友。于是王呼彼近前,王曰:「迦留陀夷!予思欲会予之王子,遣九千人而无一人还来报信。人之生命时有障碍,在予有生之时,予思欲会王子!汝能否使予得见?」迦留陀夷言:「大王!若允予出家,予思能见!」王曰:「汝之出家与否为汝之心愿,汝须使予会见王子!」彼遵王命,携王书信,往王舍城,于佛说法时立于听众之端听法,同伴人等皆达阿罗汉果。佛曰:「比丘!善来!」依出家法,彼亦出家!佛成佛后,最初之雨安居于仙人堕处度过,安居终了,施行自恣,赴优楼频罗,于其处度过三月,教化结发行者三兄弟,率一千比丘于弗沙月满月之日赴王舍城,于其处滞在两个月间。至此,自出波罗奈以来已五个月,寒冷期完全度过。而迦留陀夷长老来此已逾七八日之久。彼〔长老〕于巴迦那月满月之日思惟:「寒季过去,已至春之季节。诸人刈稻,所向任何道路皆通。大地掩盖青草,森林开放美花,道路已可通行,此为十力者探视亲族之大好时机。

佛陀接受了邀请,决定带着诸位声闻弟子们一起前往故国。经过两个月的赤足步行,总共走了大约六百公里的路程(六十由旬),佛陀终于在成佛之后的第二年回到了已经离开七年多的祖国。

《小部·本生经·三·近因缘谭经》「于是佛曰:「迦留陀夷!何故汝如是赞誉旅行?」长老:「尊师!父君净饭大王言欲会汝!请师返里探亲,以示好意。」佛曰:「善哉!优陀夷!我探亲族以示好意。汝往告知比丘大众,准备返乡之旅。」长老言:「谨如尊命,尊师!」于是长老向大众传知。佛率央伽、摩偈陀之良家子弟一万人,住迦毘罗卫者一万人,共二万漏尽比丘由王舍城出发,日行一由旬,由王舍城至迦毘罗卫六十由旬,将于两个月中到达,出为不急之旅。」

迦留陀夷阿罗汉在陪同佛陀回国的行程中,还作出十首偈语表达自已内心的喜悦:
樹木葉已落,開花結果日;
大雄助釋迦,今為適宜時。

落葉結果時,大雄好上路。

     釋迦、高利族,恭敬候世尊
渡過廬溪河,相見大利益。

      商賈下海去,農夫在田耕;
      我有我所願,有願事必成。

      農夫趁雨天,耕地又播種;
      國家有此民,五穀可登豐。

      乞者奔高門,施者多施贈;
      施後上天堂,可得好報應。

      某族七世潔,得生智大雄;
      世尊神中神,牟尼為釋種。

      父親淨飯王,摩耶為母名;
      母親升天時,菩薩剛出生。

      摩耶去世後,升天享快樂;
      眾神簇擁下,五欲幸福多。

      我是佛之子,佛是聖中聖;
      佛德無可比,釋尊實英明。

二、闻思修证
(一)第一须陀洹果
佛陀回到故国,见到父母亲属和释迦族人之后,为大家宣讲佛法。但是由于释迦族人的傲慢和无知,竟然没有人想到为佛陀及僧众准备第二天的饮食。于是佛陀在第二天清晨带着弟子们,托钵赤足步行在城市大街上,依次挨家挨户乞讨食物。

《小部·本生经·三·近因缘谭经》迦毘罗卫之行乞翌日,佛率二万比丘于迦毘罗卫城各处托钵,然无一人招待,亦无一人接钵。佛立于城门席居之上思惟:「昔日诸佛于自己故乡之都,如何行乞耶?不依顺序,唯巡回于权威诸人之家耶?抑向各户顺次行乞耶?」继而佛知凡每一佛,无一不依顺序行乞者。佛思:「我亦必须依此传统习惯。我之弟子等将能效仿我托钵,完成义务!」于是彼由住于一端之人家开始,次第次第行乞,多数大众谓曰:「气品高贵之悉达太子,步行托钵!」于是开二楼三楼乃至以上楼阁之狮子座以见佛。
听到佛陀赤足步行在大街上、挨家挨户地乞讨食物,净饭王感到非常震惊,立即带着大臣来到佛陀面前,质问佛陀为什么要沿街托钵乞讨食物。
佛陀告诉净饭王:“我在遵循佛陀家族的传统,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皆是奉行托钵乞食!”随之佛陀口说一首偈语,净饭王听后,当场证得沙门四果中的第一须陀洹果!

《小部·本生经·三·近因缘谭经》王心动转,手整衣服,怆惶而出,阻立于世尊之前。王曰:「尊师!何故为使予等怀有耻思?何为而步行托钵?只为此等比丘不得食物耶?汝为何思耶?」佛言:「大王!此为我等之作法!」王曰:「尊师!予等之系统非大选出剎帝利之系统耶?此系统中无一步行乞食者。」佛言:「大王!所谓王统乃贵王之系统,我等乃为燃灯佛,憍陈如佛乃至迦叶佛之佛统。此诸佛及其它数千之诸佛亦为行乞,依行乞以保生。」佛立于街头唱偈:起勿放逸,修善行法;随法行者,永世乐卧。佛唱此偈终了,王即入预流果

(二)第二斯陀洹果
证得须陀洹果之后,净饭王恭敬地接过佛陀的钵,邀请佛陀和僧众前往王宮接受供养。

《小部·本生经·三·近因缘谭经》王达预流果后,取世尊之钵,招世尊与比丘众至大宫殿,以上味之软硬食物供养。
饭食之后,佛陀再次为大众说法,老国王现场证得沙门四果中的第二斯陀洹果!
与此同时,佛陀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王妃,也于现场证得第一须陀洹果!
 
《小部·本生经·三·近因缘谭经》「修善行法,勿修恶法。随法行者,永世乐卧。闻此偈后,王即入一来果。」
 
(三)第三阿那含果
佛陀成佛之后第一次回到故国时,总共停留了八天。
第八天早餐之后,净饭王对佛陀说,曾经有人告诉他“你的儿子因为实践非常艰苦的修行方法,结果还沒解脱成佛,就不幸去世了!”但是自已坚信悉达多一定会成就佛果,因此并不相信这些传言。
老国王刚刚说完,天空突然漂落一阵雨水,洒在大家身上。这一场没有任何预兆的降雨,让大家议论纷纷。于是佛陀顺应因缘,宣說《大法护本生故事》Mahādhammapāla Jātaka,告诉大家在前生前世时,也曾发生过同样的事。
净饭王听完之后,当场证得沙门四果中的第三阿那含果!

《小部·本生经·三·近因缘谭经》翌日,佛于王宫中摄取朝食,退坐一隅。王曰:「尊师!汝为苦行时,一天人来予之所告曰:『汝之王子已死』,予不信其语,『予之王子未达菩提不能死亡』,予与斥退。」佛曰:「昔我虽示汝以骨,云汝王子已死,汝犹不信,而今又如何能信?」佛为说明此意,为说大护法本生谭,说此话将终,王即入不还果。如是佛使父成就三果,率比丘众再还王舍城,处于寒林之中。

(四)第四阿罗汉果
佛陀40岁时(成佛之后的第五年),净饭王病危。
佛陀回到故国,为躺在病床上的老国王宣讲了最后一次佛法。
净饭王听完佛陀讲法,当下证得沙门四果中的最高阿罗汉果,现生体验到贪欲灭尽、瞋恨止息、愚痴灭尽、清凉寂静的解脱之乐。
七天之后,净饭王示寂涅槃。
佛陀亲自抬运父亲的遗体前往火化场地!

《小部·本生经·三·近因缘谭经》「临终之时,卧于白伞之下,荣耀之卧榻,达阿罗汉果。如是,王不须住森林中,精励勤修而得圣果。」
从以上经典记载中可以得知,佛陀的父亲净饭王:
1.此生亲自礼请佛陀多次宣说正法!
2.此生奉行布施、四事供养佛陀和诸位声闻比丘僧众!
3.此生专心聆听、思惟佛法义理!
4.此生没有学习、实践任何相似佛法或外道邪法,诸如念诵咒语十万遍、五加行必须修完一遍、磕十万个大头、三步或五步一拜朝礼圣地、集体坐禅、统一跑香、专心参究一句话头或一则公案、祈求上师加持灌顶、男女双修无上大定、楞严火供、定期放生、敲打唱诵、梵唄歌舞表演、抚琴献曲利生、坚持素食、不吃鱼肉”等等!
5.此生依次亲证沙门四果,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自知不受后有!

择其善者而用之

  昨天晚上,平法师写给我一段非常精彩和务实的个人观点。征得其本人同意之后,我分段转载如下: 「分辨禅宗传承历史的真真假假,其实在我看来毫无意义,因为禅法本来就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教法。你不能用物理世界之中的事实存在与否,来观察寓意世界里面的人事传承和师徒对话,这是风马牛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