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2日星期三

忆念天人师


作者声明:本文内容纯属个人观点,不能代表任何佛教寺院和佛学院。
 
Wen-Ning He

忆念天人师

 
早期佛典里面和佛法修行中的“念”,主要是“用心思惟、专注系念、用心忆念、摄心观察、审谛觉知”的意思,并不是今天佛教界常见的“口念、唱念、唱颂”等方式。
 
念佛,决不是用口反复地念诵、虔诚地唱颂佛陀的名号!
 
这样念佛,只是世间的宗教活动!
 
念佛,是用心忆念佛陀所特有的、超越人间众生和超越天上有情的诸种殊胜的、不共的、圆满的功德!
   
这样念佛,才是佛法中的修行!
  
《别译杂阿含经》第187经:汝当念佛诸功德,忆佛十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是名念佛。

一、天人之苦
   
天人,Deva,居住和生活在天上(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的有情众生,属于三界六道之中的“天道、善道、善处、最快乐处”。
   
佛经中所说“天”,即光明、自然、清净、自在、最胜。
  
《翻译名义集》卷二:清净光洁,最胜最尊,故称为天。
  
《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二:于诸趣中,彼趣最胜、最乐、最善、最妙高故,名为天。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六:神用光洁自在名天。

   
持守五戒、奉行十善业者,才能在命终之后,往生欲界六天,成为欲界天人,享受远远超过人间的诸多种胜妙果报。
   
如果生前不仅持守五戒、奉行十善,同时还努力修学禅定
(无色界天,必须修学四空定),命终之后可以往生到色界天或无色界天,成为色界或无色界诸天之中的一位天人(有情众生)
   《杂阿含经》卷三十七:又若行十善业则得生天上,后若转生人中可免诸难。
  
《法华文句》:五戒为人,十善生天。

   
天人的殊胜和痛苦有哪些呢?现以欲界六天为例:
(一) 奉行十种善业
   
人间众生,奉行十种善业(十善),命终之后,于欲界诸天中出生。
    1.
不杀生:爱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2.
不偷盗:不以欺诈方式占有任何不属于自己的财富;常作布施、周济之善行。
    3.
不邪淫:不与自己夫妻之外的任何异性或同性,发生性行为;常修清净梵行。
    4.
不妄语:不以任何假话、谎话欺骗和诳惑他人;常说诚实、如实之语。
    5.
不两舌:不在任何人群中搬弄是非和挑拨离间;常言友爱和睦之语。
    6.
不恶口:不以任何粗言、秽语、恶语等辱骂他人;常说柔和软语。
    7.
不绮语:不说任何阿谀奉承、花言巧语;常说质直、朴实之语。
    8.
不贪欲:不贪恋男女情欲、子女私欲、财产物欲;常保持内心之中的清净、寡欲。
    9.
不嗔恚:不发怒、不以嗔恨心念待人;内心常常生起慈悲善念。
   10.
不邪见:皈依三宝,对于四圣谛理、缘起法则、因果规律、沙门果证,三宝功德等,具足清净、坚固的信心。

(二)欲界天人特征
    1.
所有的欲界天人,都是化生(没有人间有情的受孕、怀胎、生产过程),都有质碍的身体,都有明显的男人、女子之特征。
  
《俱舍论》卷十一:随彼诸天男女膝上,有童男童女自然化生,即说为彼天所生男女也。
  
《长阿含经》卷二十:五其身无有皮肤骨体筋脉血肉;六身无臭秽的大小便;七身无疲累;八天女不产……

    2.
所有的欲界天人,都有三种根本欲望:饮食、睡眠、男女情爱(性生活)
    3.
所有的欲界天人,都有王
(天王、统治者)、臣(天众、被统治者)
    4.
修学十种善业
(但未修习禅定者),只能往生四天王天、忉利天,拥有天人的身体和心灵,但是还会生气、发怒等。
   
四天王天的天人,享天寿500天年,其天上一日,等于人间五十年
(天上1=人间50年)
   
东方:持国天
(提头赖咤天)
   
西方:广目天
(毗琉璃婆叉天)
   
南方:增长天
(毗琉璃勒天)
   
北方:多闻天
(毗沙门天)
  
《金光明经》:若四天王失驭,鬼神作乱,则日月星宿失度,风雨不调,人间必有战乱灾荒。
  
《长阿含经
四天王品》:(东方增长天王所居贤上城)纵广六千由旬,其城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币校饰以七宝成,乃至无数众鸟,相和而鸣。
  
《立世阿毗昙论》:四天王处。以四大天王作王富自在。

   
忉利天共有三十三天:天主帝释居住在三十三天的中央—善法堂天;
   
东方:影照天、智慧行天、众分天、曼陀罗天、上行天、威德颜天、威德焰轮光天、清净天。
   
西方:波利耶多天、离险岸天、谷崖岸天、摩尼藏天、旋行天、金殿天、鬘形天、柔软天。
   
南方:山峰天、山顶天、善见城天、钵私他天、俱咤天、杂殿天、欢喜园天、光明天。
   
北方:杂庄严天、如意天、微细行天、歌音喜乐天、威德轮天、日行天、阎摩那娑罗天、速行天。

   
忉利天的天人,享天寿1000天年,其天上一日,等于人间一百年(天上1=人间100年)。
  
《立世阿毗昙论》:忉利天者。以三十三天作王富自在。

    5.
修学十种善业,同时努力修学禅定者,可以往生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
   
夜摩天的天人,享天寿2000天年,其天上一日,等于人间二百年
(天上1=人间200年)。
   
《楞严经》卷八:日月光明上照不及,是诸人等自有光明。
   
《正法念处经》:此天天人,女多男少。
   
《佛地经论》卷五:夜摩天者,谓此天中随时受乐。
   
《立世阿毗昙论》:夜摩天者。以修夜摩王作王富自在。

   
兜率天的天人,享天寿4000天年,其天上一日,等于人间四百年(天上1=人间400年)。
  
《涅槃经》:兜率陀天,欲界中胜,在下天者,其心放逸,在上天者,诸根暗钝,皆不及此天众生清净少欲,自在无为。上下界诸天,皆来此天听佛菩萨说法。
  
《楞严经》卷八:不接下界诸人天境,乃至劫坏,三灾不及。
  
《立世阿毗昙论》:兜率陀天。以善足意王作王富自在。
    化乐天的天人,享天寿8000天年,其天上一日,等于人间八百年(天上1=人间800年)。
  
《立世阿毗昙论》:化乐天者以善化王作王富自在。
    他化自在天的天人,享天寿16000天年,其天上一日,等于人间一千六百年(天上1=人间1600年)。
  
《大智度论》卷九:此天夺他所化而自娱乐,故言他化自在。
  
《立世阿毗昙论》:他化自在天。以令自在王作王富自在。一切欲界中。以有恶魔王作王富自在。
  
《瑜伽师地论》卷四:描述欲界天人日常游戏、娱乐于雅洁可意的园林池馆:常闻种种歌舞音乐、鼓噪之声、调戏言笑谈谑之声,常见种种可意之色,常嗅种种微妙之香,恒尝种种美好之味,恒触种种天诸婇女最胜之触,恒为如是乐牵引其意,以度其时。


(三)天人之苦痛
   
苦,dukkha,痛苦、不安、不满足、烦燥、恐怖、后悔、忧虑。
    
欲界天人,长期沉溺于快乐的生活之中,平时很少会想到听闻和修学佛法,甚至因为生活太过舒适、太过快乐,从而在内心里轻慢和殆慢佛法。
   
天人寿命虽然很长,但是依然有寿命结束的时间。天人寿命结束之后,仍然是根据其生前所造作的善恶诸业,在天上、人间、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六道)之中轮回往返。
   
因此,欲界天人最恐怖的事情,就是临死前所出现的“五衰相现”
    1.
天衣蒙垢:天人的衣服是清净的、无任何污染的、不用针线缝制、也不需要清洗的,所谓“天衣无缝、天衣无垢”。但是一旦临终时,衣服上面顿时出现肮脏污垢。
    2.
冠上花萎:天人头上的花冠,平时是永远鲜艳、亮丽的。只有到了临终时,花冠上的所有花朵,瞬间全部枯萎。
    3.
身体臭秽:天人的身体,没有大小便、没有经血、胎产等等,因此不需要清洗,就自然发散出各种香气。但是在临终时,不仅身上的香气,完全消失,身体上还持续地发出阵阵恶臭。
    4.
腋下出汗:天人的身体,平时活动中,都没有汗水流出。临命终时,天人两腋之下,持续地流出带有异味的汗液。
    5.
不乐本座:天人在大多数时间里,都是在各种各样的享乐、玩乐、游乐、娱乐中,开心地生活着。但是在临终时,天人的内心里面突然生起巨大的恐怖,从而坐卧不安。
   
“天人五衰”出现在天人临命终前的七天时间里。在这七天时间里,临死前的天人们,各自身心上出现的不安、烦燥和恐怖,犹如在太阳光暴晒下的海滩热沙上,一条条拼命翻滚、起伏、挣扎的活鱼!
   
知道自己的天寿即将结束的天人们,由于已经亲眼看到、亲身经历着五种临死前的征兆,同时用自己的清净天眼看到自己命终之后
(来生)出生的地方,天人们才会感受到巨大的痛苦。
   
此时天人心中,最想出生的地方,就是人类众生居住的—人间!
  
《增一阿含经》卷二六《等见品》:世尊告曰:人间于天则是善处,得善利者生正见家,与善知识从事,于如来法中得信根……。尔时世尊便说此偈:人为天善处……比丘当知:三十三天着于五欲,彼以人间为善趣,于如来法得出家为善利而得三达。所以然者,诸佛世尊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也。

二、人间众生之痛苦
  
人类中的任何一位有情众生,从其出生时开始,直到这一期生命的结束,都有多种痛苦,伴随着整个生命旅程之中:
  
(一)生苦:出生时所受之苦。
    1.
受胎之苦:在母胎中,母啖热水,如入镬汤;母饮冷水,如入冰室。
    2.
出胎之苦:色身出离时,被长时间挤压而极为痛苦;初生下时,风吹物碰,犹如被刀剑所刺伤。
  
(二)老苦:衰老时所受身心痛苦。肌肉渐渐萎缩,皮肤逐渐松垮,色力日渐衰弱,身体慢慢弯曲,行走开始不稳,身心全面感受到衰老的痛苦。
   
《瑜伽师地论》卷六十一:云何老苦?当知亦由五相,谓于五处衰退故苦。一、盛色衰退故。二、气力衰退故。三、诸根衰退故。四、受用境界衰退故。五、寿量衰退故。
   
(三)病苦:生病时所受之痛苦。任何病症的持续发展,都能损坏无病时,身体上原来的可爱安适的感受。
   
瑜伽师地论》卷六十一:云何病苦?当知病苦亦由五相。一身性变坏故。二忧苦增长多住故。三于可意境不喜受用故。四于不可意境,非其所欲强受用故。五能令命根速离坏故。
   
(四)死苦:寿命结束时,身心所感受到的痛苦。
   
佛经中的“死”,分为三类:
    1.
自然死:少小死、青壮死、中年死、耄耋死、饿死、病死。
    2.
意外死。
    3.
未生即死:堕胎、死产、药伤害、母横死。
  
《瑜伽师地论》卷六十一:云何死苦?当知此苦亦由五相:一、离别所爱盛财宝故。二、离别所爱盛朋友故。三、离别所爱盛眷属故。四、离别所爱盛自身故。五、于命终时备受种种极重忧苦故。
  
(五)爱别离苦:别离所爱之境,或与所爱之人分别之时,身心感受到的痛苦。
  
《舍利弗阿毗昙论》卷第四:若爱喜适意,若父母兄弟姊妹妻子,若亲厚诸臣眷属,适意色声香味触法。众生若不共彼居,不亲近,独不杂异,不相应别离。
  
(六)怨憎会苦:怨仇憎恶之人、事、物,恰巧聚集在一起时,身心所感受到的痛苦。
    1.
三恶道业报。
    2.
仇人相逢、无赖借贷、债主逼债等。
   《瑜伽师地论》卷六十一:云何怨憎会苦?当知此苦亦由五相:一、与彼会生忧苦故。二、治罚畏所依止故。三、恶名畏所依止故。四、苦逼迫命终怖畏所依止故。五、越正法恶趣怖畏所依止故。
  
(七)求不得苦:世间一切人、事、物,内心所欲、乐求、爱慕,但是不能得到满足时,身心感受到的痛苦。所谓恶法求离不得,善法求欲不得;苦事求离不得,乐事求欲不得;三涂苦报求离不得,人天乐果求欲不得;刀杖之苦求离不得,资生眷属求欲不得。
  
(八)五阴炽盛苦:五阴如器,能盛受众苦。前面七种苦,皆由五阴领受、聚集,故称五阴炽盛苦。世人因执着五阴、时时长养五阴,无不思借五阴“享乐”,却不知乐是相对于苦而存在的,乐是苦因,乐中有苦,乐依附五阴而存在。
    《瑜伽师地论》卷六十一:云何五取蕴苦?当知此苦亦由五相:谓生苦器故,依生苦器故,苦苦器故,坏苦器故,行苦性故。
  
(九)苦苦:有情之五蕴身心,本来即苦,如果再遇到饥渴、疾病、寒风、冷雨、酷暑、炎热、刀杖殴打等众缘而产生的苦,诸境逼迫,苦中复苦,苦上加苦,故名苦苦。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卷五:复次,苦苦性云何?答:诸身所有,由苦苦故苦。所以者何?依身生起老、病、死等种种苦故。欲界诸行由苦苦,故苦。
   
虽然人间众生经受着诸多种痛苦,但是正因为身处这样一个苦乐参半的世界上,人类听闻佛法、思惟佛法、修学佛法的殊胜,才超越其余五道中的有情众生!
   《长阿含经》卷二十《世纪经》:阎浮提人有三事胜,何等为三?一者勇猛强记,能造业行;二者勇猛强记,勤修梵行;三者勇猛强记,佛出其土。以此三事……胜四天王,……胜忉利天、焰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
    《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二:云何人趣……于种种工巧业处而得善巧,以能用意思惟观察所作事故……能寂静意故名为人,以五趣中能寂静意,无如人者。  
   《立世阿毗昙论》:何故人道名摩拿沙?此有八义:一聪明故,二为胜故,三意微细故,四正觉故,五智慧增上故,六能别虚实故,七圣道正器故,八聪慧业所生故。

三、忆念天人师
   
天人师:教导诸天有情和人间众生,止息内心里面的各种痛苦的导师。
   
(一)六道之中,只有诸天和人类的禀赋、智慧、情感、性向、寿命、潜能、生活方式、居住环境等,相对较高,可以充分理解、修习并亲证世尊的教导,故称佛陀为“天人师”。
   
(二)佛陀是人间众生和天上有情的心灵导师。世间优秀的医生能医治病人身体上的痛苦,佛陀则能医治人间众生和天上有情内心之中的所有烦恼、恐惧与痛苦,是人类和天神的最优秀的心灵导师,故名“天人师”。
  
《佛说医喻经》:如世良医。知病识药。有其四种。若具足者。得名医王。何等为四。一者识知某病应用某药。二者知病所起随起用药。三者已生诸病治令病出。四者断除病源令后不生。是为四种。 ……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亦复如是。出现世间。宣说四种无上法药。何等为四。谓苦圣谛。集圣谛。灭圣谛。道圣谛。如是四谛。佛如实知。为众生说。而令断除生法。苦本生法断故。而老病死忧悲苦恼。诸苦永灭。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为是利故。宣说如是无上法药。令诸众生得离诸苦。
   
(三)六道之中的其它有情众生,因为受到自己过去世造作的各种恶业的牵引,从而导致此生的生命型态,陷于痛苦、瞋恨和愚痴的生存、斗争之中,几乎没有因缘、能力和时间听闻与实践世尊的教导。
1.阿修罗道:忌妒心重、好战、好斗。与天道众生开战时,经常战败和感受到极大的内心痛苦。
    2.
畜生道:内心愚痴、缺乏思考能力、时常忍受寒热和饥渴的逼迫,并在自然界中互相残杀着。
   
《法华经》:唯念水草,余无所知。
    3.
饿鬼道:彼此之间不停地互斗着,并且视其他有情为敌,从而导致自己的身心所经受的痛苦,甚至要远远超过畜生道有情众生。但是在智力上,又不像畜生道众生那么愚蠢,可以听懂部分佛法的道理。
    4.
地狱道:所受之苦最为惨烈,基本上没有时间和因缘听闻佛法。
因此,佛陀主要的教化对象还是诸天有情和与人间众生,故称“天人师”。
   
《大智度论》卷二:云何名天人教师?佛示导是应作,是不应作,是善,是不善,是人依教行,不舍道法,得烦恼解脱报,是名天人师。问曰:佛能度龙、神等,堕余道中生者,何独言天人师?答曰:度余道中生者少,度天、人中生者多。
 忆念天人师,即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地用心思惟:
1.佛陀是人间众生和天上有情的最优秀的心灵导师。
2.佛陀的教导,能够彻底止息人间众生和天上有情内心之中的所有烦恼、恐惧与痛苦。
3.我在人间出生,已经拥有六道众生之中最好的资质、条件和智慧,来学习、理解、实践和亲证佛陀留下的清净教法。

择其善者而用之

  昨天晚上,平法师写给我一段非常精彩和务实的个人观点。征得其本人同意之后,我分段转载如下: 「分辨禅宗传承历史的真真假假,其实在我看来毫无意义,因为禅法本来就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教法。你不能用物理世界之中的事实存在与否,来观察寓意世界里面的人事传承和师徒对话,这是风马牛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