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声明:本文内容纯属个人观点,不能代表任何佛教寺院和佛学院。
净土宗道绰法师
Wen-Ning He
一、道绰法师生平
道绰法师(公元562--645年)俗姓卫,并州文水人(今山西省文水、交城之间),十四岁出家,学习《大涅盘经》并宣讲多达二十四遍。然后跟随太原蒙山开化寺慧瓒禅师(公元536—607年)学习过一段时间的禅法。
隋朝大业五年(公元609年),道绰法师在汾州石壁谷玄中寺居住期间,偶然读到寺中碑文所记载的北魏时期昙鸾法师(公元476-542年)生平及思想,敬服景仰之余,决定从此专心修持和弘扬净土念佛法门。
唐·迦才法师《净土论》卷下:每常赞叹鸾法师智德高远,自云:相去千里悬殊,尚舍讲说,修净土业,已见往生。况我小子,所知所解,何足为多?将此为德,从大业五年已来,即舍讲说,修净土行。一向专念阿弥陀佛,礼拜供养,相续无间。
道绰法师领众念佛修行之余,还在玄中寺内宣讲《观无量寿经》多达二百余遍。每日里只要没有什么事情需要自己做的时候,就面朝西方,口念阿弥陀佛名号,至少七万遍。
唐·道宣法师《续高僧传》:才有余暇,口诵佛名,日以七万为限。
经过多年努力修学,到了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道绰法师已经成为一名弘扬念佛法门、宣扬和提倡“口念阿弥陀佛名号”的净土宗高僧。
唐贞观十九年四月(公元645年),道绰法师在玄中寺去世,享年八十四岁。
二、道绰法师念佛思想之辨析
道绰法师遥承北魏时期昙鸾法师的持名念佛法门,并著有《安乐集》二卷(现收录在《大正藏》第四十七卷),其思想观点如下:
(一)继承昙鸾法师“自力难行、他力易仗”的思想,把佛陀的全部教法分为两门:1.圣道门;2.净土门。
《安乐集》卷上:依大乘圣教,良由不得二种胜法以排生死,是以不出火宅。何者为二,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其圣道一种,今时难证,一由去大圣遥远、二由理深解微。……当今末法,现是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
道绰法师的后半生,始终鼓励和劝导僧俗大众“舍圣道门、归净土门”,即所谓的“圣净废立”,从而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确立了净土宗在中国佛教界的影响力、吸引力和生命力。
可是道绰法师终其一生都不明白:佛法在世间的“法运”,有着正法时期、像法时期、末法时期之说,如同世间任何一个家庭、家族、王朝的“家运、国运”一样!
但是佛法本身,没有“末法”之说!
因为佛法是缘起法、是生灭法、是无常法、是因缘法,“法尔常在”!
因为佛法是四圣谛、五根力、七觉支、八正道,“月可令热,日可令冷,佛说四谛,不可令异。”
任何人,于任何时间,在任何地点,只要有机会、有能力见到缘起法、生灭法、无常法、因缘法、四圣谛、五根力、七觉支、八正道,都能够顺利地走入佛陀的清净法流之中!
法的本身,哪有什么“末法”之说呢?
(二)提倡“口诵佛名”修行
道绰法师不仅自己“口诵佛名,日以七万为限”,同时还撰写著作,努力宣扬、提倡和鼓励“称佛名号”念佛修行。
《安乐集》卷上:计今时众生,即当佛去世后第四五百年,正是忏悔修福、应称佛名号时者。若一念称阿弥陀佛,即能除却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一念既尔,况修常念,即是恒忏悔人也。又若去圣近,即前者修定、修慧是其正学,后者是兼。如去圣已远,则后者称名是正,前者是兼。何意然者?实由众生去圣遥远,机解浮浅、暗钝故也。
但是,以“口诵佛名、称佛名号”的方式修学念佛法门,根本不能得到任何一种禅定功夫!
但是,以“口诵佛名、称佛名号”的方式修学念佛法门,根本不能得到任何一种禅定功夫!
我在2018年2月8日《中国净土宗初祖昙鸾法师》这篇小文章的第四节“昙鸾法师念佛方法之辨析”里,已经作出说明,有兴趣了解者,可自行查阅和反思。
(三) 首倡“计数念佛”
道绰法师教导弟子们“口中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之时,顺便以豆类累积计数,口中每称念佛号一声,便用一粒豆子记下数量。如此日积月累,少者可得豆子三十石,普通者可得豆子五十石,多者甚至可得豆子九十石。于是人们称这种念佛方式为“小豆念佛”。
《续高僧传》:劝人念弥陀佛名。或用麻豆等物而为数量。每一称名,便度一粒。如是率之乃积数百万斛者。并以事邀结。令摄虑静缘。道俗响其绥导。望风而成习矣。
唐代的一斛(一石)容量,最低等于今天的五十三公斤。我们可以计算一下,当时修学念佛法门的人们,在道绰法师的教导下,一边“口中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一边不断地拿取豆子计数的“功德”:
(三) 首倡“计数念佛”
道绰法师教导弟子们“口中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之时,顺便以豆类累积计数,口中每称念佛号一声,便用一粒豆子记下数量。如此日积月累,少者可得豆子三十石,普通者可得豆子五十石,多者甚至可得豆子九十石。于是人们称这种念佛方式为“小豆念佛”。
《续高僧传》:劝人念弥陀佛名。或用麻豆等物而为数量。每一称名,便度一粒。如是率之乃积数百万斛者。并以事邀结。令摄虑静缘。道俗响其绥导。望风而成习矣。
唐代的一斛(一石)容量,最低等于今天的五十三公斤。我们可以计算一下,当时修学念佛法门的人们,在道绰法师的教导下,一边“口中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一边不断地拿取豆子计数的“功德”:
1.念佛计数得三十石豆子,就是今天的1590公斤;
2.念佛计数得五十石豆子,就是今天的2650公斤;
3.念佛计数得九十石豆子,就是今天的4770公斤。
且不说这些个人念佛累积下来的“功德豆”可以装入多少条麻袋;
也不说这些麻袋堆叠起来,能有几层之高;
仅仅是观察和思惟道绰法师提倡的念佛方法,与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净土经典上的教导方法,究竟有“石麻”关系呢!
(四)首作“念珠数珠”
中国汉传佛教历史上,“念珠”,就是起源于唐代净土宗道绰法师的制作和提倡。
中国汉传佛教历史上,“念珠”,就是起源于唐代净土宗道绰法师的制作和提倡。
道绰法师根据《佛说木槵子经》(现收录在大正藏第 17 册)的理论,教人用菩提子等材料制作成“念珠”,并且亲自制作了大量的念珠,赠送弟子和信众,鼓励弟子们口称佛号时,手拨数珠一粒,以此记数。
《续高僧传》:又年常自业穿诸木栾子以为数法。遗诸四众教其称念。
但是,“念珠”在佛陀时代所制的律仪里,并没有记载,更不包括在头陀十八件物品之中。
即使是这部《佛说木槵子经》,我在第一遍阅读之后,即认为是一部典型的“伪经”—后人伪造、编造的佛经!
《佛说木槵子经》:佛即应形,与诸眷属,来其宫内,而告王曰:莎斗比丘,诵三宝名,经历十岁,得成斯陀含果;渐次习行,今在普香世界,作辟支佛。王闻是已,倍复修行。
这样的经文,您是否能看出其中的无知、荒谬呢?
道绰法师十四岁出家(公元576年),隋朝大业五年(公元609年)在汾州石壁谷玄中寺接触到北魏昙鸾法师的生平及思想,从此专心修学和弘扬“口誦佛号”的净土念佛法门时,已经是出家后的第三十三年(33年)(公元576-609年),已经是四十七岁(47岁)!
三十三年的出家生涯中,不仅没有禅修的基本知识,也没有禅修的基础体验,甚至是修学佛法的“择法觉支”,终其一生也没有生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