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2日星期三

忆念善逝


作者声明:本文内容纯属个人观点,不能代表任何佛教寺院和佛学院。

Wen-Ning He

忆念善逝

早期佛典里面和佛法修行中的“念”,主要是“用心思惟、专注系念、用心忆念、摄心观察、审谛觉知”的意思,并不是今天佛教界常见的“口念、唱念、唱颂”等方式。
念佛,决不是用口反复地念诵、虔诚地唱颂佛陀的名号!
这样的念佛,只是世间的宗教仪式和宗教活动!
念佛,是用心忆念佛陀所特有的、超越人间众生和超越天上有情的诸种殊胜的、不共的、圆满的功德!
这样的念佛,才是佛陀的教导和佛法中的修行!
《别译杂阿含经》第187经:汝当念佛诸功德,忆佛十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是名念佛。

一、善逝原义
善逝:Sugato(巴利语复数sugata),佛陀十种名号之一,汉语翻译为:善断、善灭、善逝去、好去、不再来。
《杂阿含·舍利弗相应》第二经云何名为世间善逝?舍利弗:……若贪欲已尽,无余断知;瞋恚、愚痴、已尽,无余断知,是名善逝。
《增支部》卷四第160比丘们!哪位是善逝呢?比丘们!这里,如来、阿罗汉、遍正觉者、明与行具足者、善逝、世间知者、被调伏人的无上调御者、人天之师、佛陀、世尊出现于世间,比丘们!这位是善逝。
《菩萨持地经》卷一第一上升,永不复还,故名善逝。
《菩萨地论》:趋入殊胜处而逝,不退逝,故称善逝。
《大智度论》卷二佛一切智为大车,八正道行入涅槃,是名好去。
《大乘义章》卷二十言善逝者,此从德义以立其名。善者名好,逝者名去,如来好去,故名善逝。
《大义疏》Mahā-aṭṭhakathā在须陀洹道所断的烦恼,而那些烦恼不会再转来,故为“善逝”;在斯陀含道所断的烦恼,而那些烦恼不会再转来,故为“善逝”;在阿那含道所断的烦恼,而那些烦恼不会再转来,故为“善逝”;在阿罗汉道所断的烦恼,而那些烦恼不会再转来,故为“善逝”。
《清净道论:善净行故,善妙处行故,正行故,正语故,为善逝。

二、忆念善逝
从以上经典和论著中,可以清晰地知道“善逝”的原来定义。
佛弟子在日常生活中修学念佛法门,也应当如是地忆念善逝

(一)犹如用锋利的砍刀,斩断多罗树(棕榈树)的树干,彻底断除其再生的可能,佛陀已经把自己内心之中的所有的贪、瞋、痴“三毒”之根,全部彻底的斩断和清除,从此平静安祥地进入涅槃,永远不会再次于三界六道之中受生(出生)!

(二)佛陀在斩断自己内心之中的这些根深蒂固的贪、嗔、痴“三毒”之根时,并没有采取任何放纵自己身口意的“纵欲”的方法,也没有采取极端严酷的、摧残和折磨自己身口意的各种“自虐”的方法,而是选择了:
1.不放纵自己的身口意,不纵欲身心、不狂乱心意的方法;
2.不故意摧残、折磨或伤害自己的方法;
3.不会使自己的心灵,逐渐变得越来越愚痴、愚昧的方法;
4.不会伤害到任何人的方法;
这就是佛陀选择的八正道(八圣道)的方法!

(三)佛陀就是在安详的、平静的身心状态中,在饮食起居、睡眠休息的日常生活里,在看上去非常平淡无奇的八正道“念住”实践中,默默地、悄悄地、极为善巧地,就把自己内心之中的累生累世、根深蒂固的贪嗔痴“三毒”之根,慢慢地、逐渐地、分别地,给予彻底斩断和清除,是故名为善逝!

(四)行走在八正道之中的佛陀,不但已经彻底斩断了自己内心之中的贪嗔痴“三毒”之根,还彻底清除了自己内心之中的各种常见、断见、戒禁取见、边见和邪见,因此他的身口意(言行举止)三业清净,不会再次出现(出生)任何的一种烦恼结缚随行(梵行已立)

(五)佛陀清楚地知道,此生是自己无量劫以来、无数次出生、死亡的轮回之途的最后一生(终点),当此生的生命结束之后,不会再有任何来生。因为佛陀已经不会再次造作和形成可以招引未来任何一种生命形态(胎卵湿化四生)的善恶诸业,自然也不会再次于三界六道之中受生和出生(生死已尽、所作已办、自知不受后有)故名善逝!

择其善者而用之

  昨天晚上,平法师写给我一段非常精彩和务实的个人观点。征得其本人同意之后,我分段转载如下: 「分辨禅宗传承历史的真真假假,其实在我看来毫无意义,因为禅法本来就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教法。你不能用物理世界之中的事实存在与否,来观察寓意世界里面的人事传承和师徒对话,这是风马牛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