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日星期六

佛门纪事-72

「请问法师,我们所受比丘戒中的非时食戒,有的比丘持守非常严格,有的比丘则一天三顿,顿顿不落。不吃的人瞧不起吃的,说出家人不持这条戒等同于在家人;不吃的人则说,佛允许随方毗尼,有开缘。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哪一个是对的呢?」

========

简单来说,两千六百多年前的天人师佛陀亲自制订的佛教出家僧团成员的戒律内容和持守要求,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主要表现状态:

1.记录在三藏圣典里面的和佛教界极少的一部分比较理想化的出家僧尼对于佛制戒律的自愿接受和自觉持守。

2.表现在佛教寺院和社会日常生活里面的佛教出家僧尼对于佛制戒律地选择性接受和随意性持守。

通常来说,以上这两种对于佛制戒律的尊重态度和持守程度,常常又会随着不同的佛法传承、社会环境、出家目的、寺院风气、身份地位和财富权势等等,而呈现出各种各样地差异。

例如,现在就以“不非时食”,或者说“过午不食”这条佛制戒律来说,本来佛陀制订的这条戒律对于所有的已经选择剃度出家的佛教界沙弥/尼,比丘/尼,甚至是暂时还处在观察期内的式叉女来说,根本就不是一个能够引发讨论或者争议的问题。因为这是最基础的佛教沙弥就应当遵守的十条戒律之一。在古代天竺佛教历史上,当年的罗睺罗小王子七岁出家成为沙弥,他也是必须遵守着这条佛陀制订的不非时食(过午不食)戒律。

因此可以肯定地说,“不非时食”,或者说是“过午不食”这一条出家沙弥/尼都应当遵守和能够持守的佛教界出家僧团成员的最基础的戒律,如果是对于真正的以闻思修证佛法作为自己的唯一出家目的的僧尼,或者是放在传承早期佛法的寺院道场和僧团环境里面,根本就没有引起争议和讨论的前提,而是只有自觉遵守或者故意违犯这两种不同的个人选择。

但是在汉传佛教界里面,因为早就已经普遍运用着祖师立下的家法“丛林清规”公开取代了佛陀制订的出家僧团戒律,从而直接导致了这一千多年时间以来,可以说是绝大多数的名山古刹寺院、全国重点寺院里面的住持方丈和僧官执事,几乎都是公开带头“非时食、过午食、晚餐食、夜宵食、茶点食”,甚至是公开传令召集全寺“出家僧众”一起“聚餐食等等。

是以我认为在汉传佛教界这样的一个祖师制订的丛林清规“家法”,早就已经公开、全面和彻底地“替代掉”佛陀制订的僧团戒律的大环境里面,即使是某些寺院里面仍然还有保留着一点所谓的“初一十五、布萨诵戒”的走过场形式,也是根本掩饰不住“佛制戒律早就已经被冷落、被抛弃”的事实和现实。

因此在我看来,如果佛教界出家僧尼能够公开讨论祖师制订的“家法”丛林清规的来源、内容、实践和影响,这倒是很有必要的一件大事。

至于争议是否应当持守佛陀制订的“不非时食(过午不食)”这一条佛教出家僧众的基础戒律,其实可以用心回想一下当年跟随佛陀剃度出家的年仅七岁的小沙弥罗睺罗。

如果一个七岁的小孩子剃度出家之后,都能尊重接受和自觉持守 “不非时食(过午不食)”这一条戒律,那么对于已经成年的出家僧尼来说,还有争论“随方或者开缘”的必要吗?

择其善者而用之

  昨天晚上,平法师写给我一段非常精彩和务实的个人观点。征得其本人同意之后,我分段转载如下: 「分辨禅宗传承历史的真真假假,其实在我看来毫无意义,因为禅法本来就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教法。你不能用物理世界之中的事实存在与否,来观察寓意世界里面的人事传承和师徒对话,这是风马牛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