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0日星期一

佛门纪事-92

「对了下《杂阿含经》比《增支部》多描述的是【彼难陀比丘关闭根门故,若眼见色,不取色相,不取随形好。若诸眼根增不律仪、无明暗障、世间贪忧、恶不善法,不漏其心,生诸律仪,防护于眼。耳、鼻、舌、身、意根,生诸律仪。是名难陀比丘关闭根门。】的内容,即:《杂阿含经》中描述的难陀尊者关闭根门的方法,未见《增支部》内有描述,但《增支部》内描述的关闭根门方法,是《杂阿含经》的正知正见。《杂阿含经》对关闭根门的描述,后面还有277279经在细化重复。

弟子理解就是眼见色,不取色相,不取随形好,任其眼根之所趣向,常住律仪,就是保持正知正念的意思。弟子提问的困惑还在于,保持正念的方法是通过不断的标记吗,是要通过对现象的标记来保持觉照吗」

========

《杂阿含经·卷第十一·二七五》:如是我闻:一时,佛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而今难陀关闭根门,饮食知量,初夜、后夜精勤修习,正智成就,堪能尽寿纯一满净,梵行清白。……是故,诸比丘!当作是学:关闭根门,如善男子难陀;饮食知量,如善男子难陀;初夜、后夜精勤修业,如善男子难陀;正念正智成就,如善男子难陀。如教授难陀法,亦当持是为其余人说。

 

一、在天竺佛教历史上,《杂阿含经》,或者说《相应部》《相应阿含》是南北传承的佛教界出家僧众和在家弟子,包括社会学界公认的第一次结集时候的佛教早期根本圣典。也就是说,在“五百结集”期间,优婆离尊者诵出一部律、阿难陀尊者诵出一部经,佛陀时代的早期佛教的主干文献,仅此而已。

但是,《增一阿含经》,或者说《增支部》,又被视为天竺佛教历史上的第三次结集时候,才出现和完成的早期佛教经典。因此在《杂阿含》和《相应部》里面,如果没有《增一阿含》或者《增支部》里面的内容,这并没有什么奇怪。因为后者,不是和前者同时出现,而是在两百年后的阿育王时代,才出现、结集和入藏。

当然,今天的南传上座部佛教界出家僧众,仍然是公开宣称《增支部》是在天竺佛教历史上的初次结集时候出现和完成的五部经典之一。

对此言论观点,我们保持默然,视为佛教界里面的一个部派的“一家之见”就好了。

 

二、保持正念的方法,或者说六根接触六尘之时,如何生起和保持所谓的觉知正念,这在佛教界里面早就已经被推演到“经院哲学”一样的繁琐复杂枯燥的程度了。

事实上,在早期佛法里面,无论是对于出家僧众,还是对于在家弟子,“如何保持正念”或者说“如何生起和延续正念”这一类的问题,都是属于佛教入门阶段的,甚至可以堪称是“幼儿园、小儿科”一样的佛弟子闻思修行的习惯性思维之养成问题。

因为这样的问题,纵然是在已经偏离佛陀本义的大乘佛教界和汉传佛教界里面,都有一些优秀的义学沙门能够在迷宫之中清晰地认识到:

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

因此,如果能够知道“谛观”的概念定义和具体所指,那么自然就知道如何保持正念与觉照。

择其善者而用之

  昨天晚上,平法师写给我一段非常精彩和务实的个人观点。征得其本人同意之后,我分段转载如下: 「分辨禅宗传承历史的真真假假,其实在我看来毫无意义,因为禅法本来就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教法。你不能用物理世界之中的事实存在与否,来观察寓意世界里面的人事传承和师徒对话,这是风马牛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