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恭敬向您请教一个问题,就是佛教里面的六道众生,都是真实存在的吗?感觉很难相信哟,能否为我讲解一下呢?」
(一)佛教里面宣称的三界、四生、五趣或者六道众生的生命状态和生活环境等等,都是真实存在。
但是,绝大多数的以“胎生”方式出生和成长的人间众生的肉眼功能,只能直接看到同类众生和部分的异类众生的存在。例如,人类的视力功能,可以直接看到部分畜生道里面的生命存在和生活状态。
(二)佛法之中的六道众生,其实就是不同的六个大类别里面的生命状态和心灵动态的别名而已。
例如:
1.饿鬼道的特征:常常感到匮乏、内心极度贪婪、容易产生饥渴(对饮食、对财富、对权力的需求)、时刻怀有恐惧。
2.畜生道的特征:愚昧无知、只会依照本能生活、没有能力和兴趣思考自己生从何来、死往何去、活着的意义,也就是佛经里面说的“唯念水草,余无所知。”
3.阿修罗道的特征:内心里面常怀妒嫉、言谈举止傲慢无礼、性情起伏容易发怒、生活之中热衷争斗。
4.地狱道的特征:身心感受痛苦不堪、真实自觉生不如死、长期处在无奈忍受和失望绝望之中。
5.天道的特征:内心善良和欢乐喜悦,生活富有和衣食无忧,平时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各种各样的娱乐之中。
6.人道的特征:内心之中有毅力、有勇气和有自信;生活之中苦乐参半;具有提升生命状态的巨大潜力;是修学佛法的最佳处所和最好的生命状态。
因此,不同的生命类型和不同的心境心态,不仅选择和创造了各自不同的生活环境,还直接决定了各自不同层次的专注力、觉察力、感知力,以及对于同类的影响力。
二
「法师好,今天我思考世尊的说法游行过程,比丘众的来源和比丘众的四事供养以及阿兰若支的修行,有一个想法,认为世尊和比丘众虽然乐独闲居,但是并不曾脱离群众,和我们传统上的独自深山老林里修行,几个月半年下一次山是不一样的,也不同于几个人远离人群,自给自足式的修行。我不清楚我这个想法是不是如实知见。因此向您请教一下,您是怎么想这个问题的?」
完全正确的思考。
因为在古代天竺历史上的佛陀时代,佛教出家僧众的居住处所,既不能距离城市村寨过近,从而导致游人往来频繁可能影响到出家僧众的闻思修证,也不许距离城市村寨太远,因此造成每天外出托钵乞食的困难。
因此在早期佛教里面,除了特定的短期密集静修之外,可以说在绝大部分的时间里面,佛教界的出家僧众都是通过每天外出托钵乞食的方式和不定期应请赴供的方式,与社会大众保持着密切的互动。根本就不是后期佛教界出家僧团留给世人的那种“躲在深山里面耕田种地、自炊自煮和自给自足式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