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信息
随佛禅师:《阿育王时代变造佛教之史探》(上)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5月第一版
===========
「造成佛教分裂的原因,除了已知是出自铜鍱部伪史的“十事非律僧争”以外,试问:什么事件导致阿育王时代发生的佛教分裂?」--139
「在阿育王支持的分别说部结集与推广“变型佛教”的政策上,不论是经师正宗的摩偷罗僧团,或是律师正宗的毗舍离僧团,两系佛教僧团皆未曾参与。
阿育王的佛教政策是运用“宗教臣属”,在佛教的正统经师、律师传承以外,另扶植依附于孔雀王朝的分别说部学团。分别说部是“依论为师”的政治性僧团,不仅“变造佛法,操控佛教”,并且压迫依经、依律的正统僧团。
因此,在阿育王时代,经师正宗的摩偷罗僧团、律师正宗的毗舍离僧团,皆未支持阿育王的政策。经师正宗的优波鞠多、律师正宗树提陀娑,两位大德努力维护了佛教的尊严与清净。
正统佛教僧团不附和阿育王的操弄,后世佛弟子可以为此感到莫大的欣慰!」--140
「分别说部以《舍利弗阿毗昙论》为本,变造“第二次经律结集”集成的四部圣典--《相应部》《中部》《长部》《增支部》,集成了依《舍利弗阿毗昙论》为思想主轴的经、律、论,也即是“分别说部三藏”。」--141
「更提出“心性清净”的说法,呼应奥义书的“梵=识=清净”。」--142
「后世,起自公元后四世纪的大乘唯识思想,延续《舍利弗阿毗昙论》的“因俱生法”与“识生”,在六识之外,另创立了“阿赖耶识”作为生主。」--142
「经说的“苦”,是“六触处不正观因缘”为缘,而有无明、妄见、贪爱,导致苦的系缚。《舍利弗阿毗昙论》主张无明(想阴)、妄见(想阴)、造作(行阴)、生死(名色)及苦(受阴),皆是“识生”。」--143
「《舍利弗阿毗昙论》……又有“受缘爱”的论义,形成要“断爱即要断受,断受即是断苦、解脱”的说法,教说近同于耆那教,远离了佛教原有的教法。」--145
「《舍利弗阿毗昙论》的论义,变造古老经诵之三十七道品的内容及次第,也篡改“正念”的内容,不仅由“观因缘的生、灭法”转变为“观无常、苦、空、无我”,更将奥义书、耆那教的“出入息念”杂入“正念”的内容,以此变造佛教的“正定”为耆那教的“禅定”。
经说原来是“痴、贪、嗔灭”的正定解脱,《舍利弗阿毗昙论》改造五阴的定义,糅杂耆那教之“禅定解脱”,提出“八解脱论”、“想受灭尽定”可达正觉、解脱、体验涅槃,而“色界四禅”可安住于解脱等异说。」--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