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信息
随佛禅师:《阿育王时代变造佛教之史探》(上)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5月第一版
===========
「5.佛陀正觉后169~170年(263~262 B.C.E.)
佛灭后124~125年,阿育王登位第9~10年,阿育王、目犍连子帝须共谋,藉主张“佛分别说”的御用僧团举行“分别说部结集”,糅杂奥义书、耆那教的思想编集出“变造佛教”的《舍利弗阿毗昙论》。再依《舍利弗阿毗昙论》为准,变造“第二次结集”集出的四部圣典,形成“分别说部三藏”。“分别说部三藏”的见解,提倡菩萨信仰,采取折衷摩偷罗僧团、大天集团的意见,针对阿罗汉的证量提出“无漏、不究竟”。
6. 佛陀正觉后170年(262 B.C.E.)
佛灭后125年,阿育王登位第10年,孔雀王朝御用的分别说部编集出“分别说部三藏”,系统性、全面性改变了佛教经法、教乘、修证次第。此外,在阿育王的支持下,分别说部传教团传扬“变型佛教”于印度周边各地。
7. 佛陀正觉后170年(262 B.C.E.)
佛灭后约125年,阿育王登位约第10年,摩偷罗僧团的优波鞠多为了维护“第二次结集”的经、律传诵,对抗阿育王支持、变造佛教的“分别说部三藏”,遂领导摩偷罗僧团举行“第三次经律结集”。自此,佛教正式分裂为:经系的摩偷罗僧团、律系的毗舍离僧团、论系的分别说部及大天集团等三大派。」--312~314
「8. 佛陀正觉后182年(250 B.C.E.)
佛灭后约137年,阿育王登位约第22年,孔雀王朝、楞伽岛(狮子国)组成“政教同盟”,摩哂陀将分别说部传入楞伽岛。融摄异道思想的分别说部分化为化地部、法藏部、饮光部,加上正统佛教的阿难系摩偷罗僧团、优波离系毗舍离僧团,印度佛教分为五部。除摩偷罗僧团以外,其余四部僧团开始编集自派的新经诵(《小部》或《杂部》)。
9. 佛陀正觉后295年(137 B.C.E.)
佛灭后约250年,坚守传统经法之阿难系受优波离系部派见解的影响,分裂为“依经之雪山部”与“重论之说一切有部”。日后,维续经法传承的雪山部衰危,终至隐没于世。
10. 佛陀正觉后382年(50 B.C.E.)
受优波离系之菩萨信仰影响,大乘菩萨道传出于世,贬“四圣谛”而另倡“缘起即空,诸法皆空”,形成“部派菩萨道”与“大乘菩萨道”分立的新局面,部派佛教日渐没落。
11. 佛陀正觉后406年(26 B.C.E.)
分别说系锡兰大寺派僧团举行自部结集,以文字记录集成五部圣典,形成分别说系锡兰铜鍱部。尔后,再传往东南亚诸国。
12. 佛陀正觉后875年(C.E.443)
求那跋陀罗将阿难系说一切有部传诵之《相应阿含》译成汉文,将含有“第一次结集”集成之经法传诵,正式传入汉地。
14. 佛陀正觉后1415年(C.E.983)
汉译《相应阿含》在译出五百余年后得以刻版印刷。然而,《相应阿含》在历经五百多年的辗转传抄后,不仅译出时的五十卷经文,已失佚了两卷(《神足相应》《正断相应》缺佚),并且次第紊乱。此后《相应阿含》的流传本,在内容与次第上,都有错乱,如卷二三、卷二五两卷,并不是《相应阿含》的经文,而是求那跋陀罗翻译之《阿育王譬喻》的部分异译,目前被误编在《相应阿含》内。
16. 佛陀正觉后2415年(C.E.1983)
汉传菩萨道印顺法师,致力将次第错置、经篇缺佚的阿难系汉译《相应阿含》(误译名《杂阿含》),恢复原有的次第,编写成《杂阿含经论会编》,强化探究“原始佛法”的基础。
18. 佛陀正觉后2428~2429年(C.E.1996~1997)
华人南传铜鍱部佛教的学众,依照“修学依据”的差异,分为两种不同的学系:
一、“依经、依律,不依论”的重经学系,以中道僧团为代表。
二、“学经、依律,而依论”的重论学系,依南传铜鍱部诸论作为“学法及禅修依止”的诸方学众为代表。
19. 佛陀正觉后2429年(C.E.1997)
台湾元亨寺将南传巴利三藏译出,汉译南传大藏经全部出版印行于世。」--314~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