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信息
随佛禅师:《阿育王时代变造佛教之史探》(上)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5月第一版
===========
「《舍利弗阿毗昙论》提出“菩萨”及“三十二相”,使得“神格化的佛陀观”成为修证目标与勘验标准……
《舍利弗阿毗昙论》提出的“三十二相”,是建立在“十结”的修证理论上,认为菩萨忍惑不断,久处生死的累积利生资粮,最后成就“三十二相”的殊胜福报。由于耆那教有“在家为轮王,出世为佛陀”的信仰,此一信仰糅杂于部派佛教的结果,又认为人间俗世至上者的转轮圣王,也如同“菩萨”,具有“三十二相”……这是一种糅杂印度文化与宗教信仰的思维,绝不是佛陀的教法。在《相应阿含》与《相应部》,皆无有“三十二相”的教说。这一说法是采用完美、理想、超现实的境界,擘画出世俗大众仰望不可及的圣境,一方面建立佛陀、菩萨的崇高、伟大,二方面突显人间阿罗汉的不圆满。如此一来,还有多少人愿崇敬、学习、证成阿罗汉?《舍利弗阿毗昙论》使正统佛教逐渐地式微、隐没于世。」--281~282
「“三十二相”的内容有“阴藏相”,“阴藏相”原是耆那教的信仰,是指男根内缩而不现,也被认定是“多生多世不行淫欲”的表征。例如:“阴藏相如象马王”、“十者阴藏相,如马王象王”、“为化女人现阴藏相”、“如宝马宝象阴不现,故名阴藏相”。如大众部(可能为说出世部)的汉译《增一阿含》:“颇有阴马藏,贞洁不淫乎?”
由于“阴藏相”为男性独有,所以菩萨道即主张:唯有男人可以成就无上菩提,女人不能成就无上菩提,也无法做任何领域的领袖」--282
「“三十二相”的教说,是确立菩萨胜于阿罗汉、辟支佛的理论,同时也是违反性别无关正觉、解脱的佛法,具有歧视女性的色彩。
近代有信仰菩萨道的女性修行者不知于此,既崇仰菩萨教法、轻视阿罗汉,又主张性别平权。岂不自相矛盾?
若是除去“三十二相”的说法,比较于阿罗汉,“菩萨”只是“无有特殊受用证明”的观念而已!由于无有特殊受用的教说理论,是无法吸引世人的信仰及兴趣,所以“三十二相”的信仰理论,是菩萨信仰的重要支柱。如果信受菩萨,即当信受“三十二相”;若否定“三十二相”,亦即否定“菩萨胜于阿罗汉”的教说。
在此,奉劝近代信仰菩萨的女性修行者,不能一方面提倡菩萨信仰地否定阿罗汉,又提倡性别平等,否定“三十二相”主张的性别修证差异。这是自相矛盾、不成套的做法,纯粹是依据个人需要而采取的选择性说法。」--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