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9日星期六

佛门纪事-179

书籍信息

随佛禅师:《阿育王时代变造佛教之史探》(上)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5月第一版

===========

「原始经说的修证道次第是“四圣谛三转、十二行”,分别是:先断无明,次断爱缚、苦灭、解脱、后知不再有生。《舍利弗阿毗昙论》提出“十结”论义,融摄耆那教的“三界轮回”,主张贪有“欲界贪、色界贪、无色界贪”,又融摄“断苦乐、断分别念想(无知)、梵我一如”的禅定解脱论,主张“最后断掉、慢、无明”。如此,发展为“正觉、解脱、涅槃”是混淆不分、顿无次第的异说。」--146

「古老《七事修多罗》提出的圣贤,只有佛陀、阿罗汉,佛陀、阿罗汉的异同,是自觉、闻法有别,而修证同是“四圣谛三转、十二行”的一乘道。《舍利弗阿毗昙论》的圣贤,是依“十结”的修断次第建立四种沙门果,而“沙门”正是耆那教出家者的称谓,并再提出“声闻人、缘觉人、菩萨人、正觉人”等四种圣者典范。《舍利弗阿毗昙论》提出过度理想、不实际的圣者典范,扭曲阿罗汉的证量及贡献,造成后世的大、小乘争端。」--146147

「“五事异法”的僧争焦点,是阿罗汉的证量。毗舍离大天举“五事”,认定阿罗汉是“有漏、不究竟”。摩偷罗僧团是依据古老的经法,认定阿罗汉是“无漏、究竟”,佛与阿罗汉的证量是“一乘”,唯一不同是“无师自觉”与“闻法正觉”的差异。」--148

「在见法上,佛陀是无师自觉,阿罗汉是受佛启化、闻法正觉;在解脱上,佛陀及阿罗汉都是无漏、解脱,同等无分。」--152

「然而,分别说部编纂的《舍利弗阿毗昙论》是持不同的看法。《舍利弗阿毗昙论》提出声闻人、缘觉人、菩萨人、正觉人等,分为四种圣贤典范。

《舍利弗阿毗昙论》先承认阿罗汉是“无漏”,再提出声闻人、缘觉人、菩萨人、正觉人,建立“四种圣贤典范”的论义,予以定位阿罗汉证量是“不究竟”」--152

「《舍利弗阿毗昙论》融摄奥义书、耆那教的教说,认同修禅定、达至“梵我一如”的全智、全知,提出“无明最后断”的“十结”论义,」--153

「《舍利弗阿毗昙论》依据“十结”的论义,分别声闻人为四种沙门果:……

《舍利弗阿毗昙论》依“十结”建立“四沙门果”,是非常明显的“异道乱佛”。」--154

择其善者而用之

  昨天晚上,平法师写给我一段非常精彩和务实的个人观点。征得其本人同意之后,我分段转载如下: 「分辨禅宗传承历史的真真假假,其实在我看来毫无意义,因为禅法本来就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教法。你不能用物理世界之中的事实存在与否,来观察寓意世界里面的人事传承和师徒对话,这是风马牛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