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经·老品》了参法师译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asambuddhassa
礼敬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
Dhammapada《法句经》
第十一 老品Jaraavaggo
146常在燃烧〔1〕中,何喜何可笑?幽暗〔2〕之所蔽,何不求光明〔3〕?
〔1〕「燃烧」(Pajjalita)亦可译为火焰。注释谓世界有十一种火常在燃烧。即:贪(raga),瞋(dosa),痴(moha),病(vyadhi),老(jara),死(marana),愁(soka),悲(parideva),苦(dukkha),忧(domanasa),恼(upayasa)。
〔2〕喻无明或痴。
〔3〕喻智慧。
147观此粉饰身;疮伤〔4〕一堆骨〔5〕,疾病多思惟〔6〕,绝非常存者。
〔4〕身有九疮--双眼、双耳、双鼻孔、口及大小便道。
〔5〕谓此身由三百余骨节聚成的。
〔6〕思惟此身美丽微妙等。
148此衰老形骸,病薮而易坏;朽聚必毁灭,有生终归死。
149犹如葫芦瓜,散弃于秋季,骸骨如鸽色,观此何可乐?
150此城〔7〕骨所建,涂以血与肉,储藏老与死,及慢并虚伪〔8〕。
〔7〕喻形骸。
〔8〕「虚伪」(makkha)古译为「复」。
151盛饰王车亦必朽,此身老迈当亦尔。唯善人〔9〕法不老朽,善人传示于善人。
〔9〕指佛,辟支佛及阿罗汉。
152寡闻之(愚)人,生长如牡牛,唯增长筋肉,而不增智慧。
153〔10〕经多生轮回,寻求造屋者〔11〕,但未得见之,痛苦再再生。
〔10〕以下二颂为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道的时候,心生欢喜,自说此颂。后来又在阿难尊者的发问中而答以此颂。
〔11〕指生死轮回的原因。
154已见造屋者〔12〕!不再造于屋〔13〕。椽桷〔14〕皆毁坏,栋梁〔15〕亦摧折。我既证无为〔16〕,一切爱尽灭。
〔12〕喻情欲。
〔13〕喻身体。
〔14〕chuán jué:喻其他的一切烦恼欲。
〔15〕喻无明。
〔16〕即涅盘。
155少壮不得财,并不修梵行,如池边老鹭,无鱼而萎灭。
156少壮不得财,并不修梵行,卧如破折弓,悲叹于过去。
明慧注一:“贪、瞋、痴、病、老、死、愁、悲、苦、忧、恼”,被比喻为“世界(上)或世界(里)有十一种火,常在燃烧。”此偈语中所说的“世界”,并不是指人类居住和生活在其中的自然世界(器世界),而是特指人类自己的“身心五蕴世界”。
古今中外人类“身心五蕴世界”的起源(父精母卵之结合)、出现(以胎生方式来到人类社会之中)、发展(历经婴儿、幼儿、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毁坏(疾病、创伤、残疾、死亡)过程,都是基本相同。
不同的,只是每个人的身心五蕴世界里面燃烧着的这十一种“贪、瞋、痴、病、老、死、愁、悲、苦、忧、恼”的火焰,或是依然猛烈地燃烧着(许多成功学的励志大师们);
或是已经开始变小和减弱(走入清净法流的须陀洹和斯陀含圣者们);
或是已经接近于熄灭(证得阿那含果的圣者们);
或是已经彻底熄灭(阿罗汉、辟支佛和十号具足的佛陀)。
明慧注二:
148此衰老形骸,病薮(sǒu)而易坏;朽聚必毁灭,有生终归死。
任何人的身体,无论如何用心保养:注意营养、注重养生、日常保健、科学运动、练习气功或内功、修学密法或神功等等;
无论是命令、要求或暗示多少人每天为自己祝寿和祝福:组织文武百官和全国人民天天喊出“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恭祝皇上万寿无疆、敬祝皇上永远健康”等等;
甚至是成功地做到了“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光”等等;
但是,只要不破除“身见”的束缚,只要还会形成或粗重或微细的“五蕴身心”,就一定会面临着衰老的必然出现和死亡的必定到来。
明慧注三:
151盛饰王车(jū)亦必朽,此身老迈当亦尔。唯善人法不老朽,善人传示于善人。
在〔注9〕里面,此偈语中的“善人”是特指“佛,辟支佛及阿罗汉”。
这就引伸出一个大问题:佛教里面的菩萨们,难道不是善人吗?
如果菩萨不是善人,那么这些佛教里面的诸大菩萨们,还值得无数“佛教信徒”们虔诚礼拜供养和皈依学习念诵吗?
明慧注四:
152寡闻之(愚)人,生长如牡牛,唯增长筋肉,而不增智慧。
“寡闻”的反面是“多闻”;
以此推理:“寡闻之(愚)人”的反面,就是“多闻之(智)者”。
打开早期佛典《杂阿含经》,里面经常出现“多闻圣弟子”一语,从中可以想见佛陀时代的出家僧众,是非常重视“多闻”和特别尊重“多闻圣弟子”的。
但是,随着“相似佛法”的兴起、流行、传播和泛滥,近现代的某些“佛教净土宗法师”及其弟子们,已经在长年累月地宣扬和鼓吹“一部经、一个咒、一句佛号、一位老师、放下万缘、老实念佛”……
近现代的某些“佛教禅宗禅师”及其弟子们,也是已经在长年累月地公开提倡和教授“不要起分别心、提起一句话头、专心参究”……
如果对照早期佛法经典内容,自然就会发现以上的这些“净土宗法师”和“禅宗禅师”的言行,其实就是鼓励和引导信徒走向“寡闻”、成为“牡牛(公牛、雄牛)”、“不增智慧”和“增长愚痴”。
寡闻者,不是佛弟子;
愚痴者,不是佛教徒;
智慧不见增长者,决不可能是佛法修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