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0日星期三

什么是仙人


Wen-Ning He

华夏神州大地上,几千年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神仙”故事和“神话”传说。
从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后羿怒射金乌,到列子御风而行、彭祖人间高寿、八仙各显神通,这些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耳熟能详和口耳相传的关于神仙的风姿飘逸,神仙的自在潇洒,神仙的腾云驾雾,神仙的寿与天齐,神仙的游戏斗法等等,至今仍然是让人神往、令人羡慕和津津乐道。
但是严格来说,“神”和“仙”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定义和种类。
由于之前我已经用两篇小文章介绍过“神”:2018612日《什么是神》2018613日《神的特点》,是以本文只介绍“仙”的概念、定义和分类。

一、中国文字中的“仙人”
汉字里面的“仙”字,是“六书”里面的一个会意字,由“人字旁”和“一座或多座大山”组成一个合成字。
对此“仙”字的解释,我赞同许慎和刘熙的定义:
1.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仙,长生仙去,从人从山。
2.汉末刘熙《释名》:仙,迁也,迁入山也。故其制字人旁作山也。
从以上两种定义之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知识人(文化人)对于“仙”或“仙人”的认识,其实并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
我用现代汉语来定义中国神话里面的“仙”和“仙人”:
1.所谓的“仙”或“仙人”,就是因为各种内在的、外在的、政治上的、军事上的、生活中的、信仰上的各种各样的原因,自己个人(或与家人、亲人、同学、道友一起)或主动或被动地选择居住在深山里面、生活在大山旁边的人间男女。
2.“仙”或“仙人”,都是在人间正常出生和长大的身心健康的男女,他/她们既不是神灵、也不是鬼怪、更不是妖精。

二、中国宗教和民间信仰里的“仙人”
汉民族信仰的本土传统宗教是道教。
道教对“仙”或“仙人”的定义与解释,自然会与佛教有所不同,这是情理之中的事实。
1.成书于东汉中晚期的《太平经》里,把神仙分为六类:「一为神人,二为真人,三为仙人,四为道人,五为圣人,六为贤人,此皆助天治也。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风雨,道人主教化吉凶,圣人主治百姓,贤人辅助圣人,理万民录也,给助六合之不足也。」
2.东晋葛洪《抱朴子》里,将仙人分为三等:「上士举行升虚,谓之天仙;中土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
3.宋朝钟吕传道集里面,又把仙人分为五等(五类或五种):「仙有五等者,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之不等,皆是仙也。鬼仙不离于鬼,人仙不离于人,地仙不离于地,神仙不离于神,天仙不离于天。
4.不务正业的北宋皇帝徽宗,曾经一兴起,把“陀”名号更改为道教色彩深厚的“大觉金仙
《宋史徽宗纪四》:「宣和元年春正月……乙卯,诏:佛改号大觉金仙,余为仙人、大士。
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释道·废佛氏》中也有这一记载:「宋宣和中除佛教,改佛为大觉金仙,佛寺为神霄宫,僧加冠簪为德士。其事皆徽宗独断。
从此民间大众开始逐渐称呼观音菩萨为“观音大士”;佛教界出家僧众也开始集体吟唱“观音大士,悉号圆通”的梵呗赞偈等等。
5.随着“万物有灵”信仰的普及,民间大众相信某些具有灵性的动物,也可以通过一定时间的修炼,从而得道成仙。例如:黄鼠狼、狐狸、蛇等等。
但是,如果暂且不去考虑来自民间的神话传说故事,只以宗教文献资料里面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的“神仙”为例,我总结出“神”与“仙”之间至少有七处不同:
1.神由天帝册封而成;仙由自己修炼而证。
2.神有固定官职;仙无天庭头衔。
3.神有责任义务;仙则游戏人间。
4.神受制度规范;仙多自由散漫。
5.神常威严庄重;仙皆活泼好动。
6.神多公平公正;仙则亦正亦邪。
7.神的能力来自报得(生来就有、授权拥有);仙的神通来自修得(修炼才有、不修没有)。

三、印度宗教和民间神话中的“仙人”
仙人是古代印度宗教信仰和民间神话里面的一类生活在人间的特殊人物,他们通常都是《吠陀颂歌》的创作者和精通四部《吠陀》圣典的专业宗教师,并且拥有常人所不具备的某些特异功能(神通)。是以古代印度的宗教文献作品里面无论是最早的吠陀》圣典,还是晚近出现《往世书》中,都有记载着各种仙人的名字、简历和事迹
随着时代的发展,原先这一特定的“仙人”称号,也常常用来称呼印度宗教历史上的那些学识渊博的宗教师、修行人、圣弟子和著名作家学者。

(一)印度宗教中的仙人来源
1.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宗教师、圣徒、英雄、学者)被后人(弟子、学生或信众)尊崇(神化)而成;
2.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经过长期苦行修炼而成;
3.某些特殊阶层或家族的人们,通过世袭的方式而成。

(二)印度宗教中的仙人种类
印度宗教中的仙人,如果进行详细统计,可列为至少十类,但是其中最重要的仙人只有三类。
1.天仙(devaṛṣi:三界六道之中生活在“天道”众生里面的修行者;
2.王仙(rājaṛṣi:生活在人间众生之中的出身于刹帝利王族的修行者;
3.梵仙(brahmaṛṣi:居住在人间众生之中的出身于婆罗门种姓的修行者。
上述三类仙人之中,以“梵仙”最为尊贵。

(三)印度宗教中的仙人神通
印度宗教中的仙人,大多具有二类神通:
1.修证所得五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
2.念诵所持咒语:善咒(祈福、消灾、免难);恶咒(降祸、惩罚、杀人)。
(四)印度宗教中的著名仙人
1.极裕仙人:最受尊敬的仙人之一,太阳王朝的御用祭司,《梨俱吠陀》第7卷的作者,曾帮助绍陀娑打赢十王之战
2.众友仙人:最受尊敬的仙人之一,靠苦行成为梵仙,《梨俱吠陀》第3卷的作者,曾与极裕仙人为敌,也是大英雄“罗摩”的师父。
3.敝衣仙人:脾气暴躁的大仙人,动不动就发怒,很多著名的神与人都曾经受过他的诅咒。
4.婆利古仙人:曾经从摩多利首处接受天交给人类,并拥戴毗湿奴成为最高大神。
5.投山仙人:极裕仙人的兄弟,曾喝光大海里的水以消灭藏匿其中的阿修罗,为使地球不被温迪亚山脉毁灭,远赴南方再未返回。
6那罗陀仙人:往返于天地之间的大仙人,是神与人之间的使者。
7.广博仙人:著名史诗《摩诃婆罗多》和《往世书》的作者。

四、佛法中的“仙人”
佛法中最著名的仙人是曾经为悉达多王子占相、并预言王子会成为“三界至尊的佛陀”的那位生活在中印度迦毗罗卫国的阿私陀(Asita)仙人。

此仙人具足五神通,常自在出入三十三天集会之所,曾于南印度增长林观菩萨托胎之瑞相,后闻太子降诞,遂与其侍者那罗陀(Nālaka)至净饭王宫,为太子占相,见有大丈夫之相好,预言其出家必成正觉,可得菩提,转无上最妙法轮。又自顾已老,知不及待太子成道,受其教化,而悲叹号泣,后令侍者那罗陀出家,以待太子成道。

《小部.经集.那罗迦经》:「仙人阿私陀在昼间休息时,看到三十三天的众天神身穿洁净衣,手持妙香,喜气洋洋,热烈地向因陀罗庆贺。看到这些天神兴高采烈,他尊敬地问道:众天神为什么如此高兴,手持妙衣,挥舞不停?过去与阿修罗遭遇,天神胜利,阿修罗失败,那时也没有这样兴奋与激动。见到了什么奇迹,众天神那样高兴?众天神欢呼,歌唱,奏乐,手舞足蹈;我问你们这些住在须弥山顶的众天神,请赶快解除我的疑虑,尊敬的众天神啊!
天神们说:无与伦比的宝中之宝——释迦菩萨,为了人间与天界的利益和幸福,降生在蓝毗尼城的释迦村,所以,我们非常高兴快乐。他是众生之最,人中之杰,人中之公牛,人中之魁首,他将在名为仙人坠处的林中转动法轮,像威武的兽王狮子发出吼声。
闻听此言,仙人阿私陀迅即降临人间,来到释迦国净饭王的宫殿中,坐下之后,他对释迦族说道:王子在哪里?我想看看他。
于是,释迦族让这位名叫阿私陀的仙人,去王宫观看太子。这王子相貌出色,犹如高明的金匠锻造的金子,闪闪发光。
见到王子像火焰一样明亮,像空中行走的月亮一样皎洁,像秋天冲破乌云的太阳一样灿烂,仙人阿私陀满怀喜悦,十分高兴。……
这位束有发髻、名为阿私陀的仙人,看到王子像金首饰一般,被安放在浅红色的毯子上,头上高悬着白色华盖,他感到高兴愉快。
仙人阿私陀精通相术和颂诗,他急切地接过释迦族之公牛,满怀喜悦地说道:这是人中之魁首,至高无上。
然后,他想起自己即将去世,便神情沮丧,落下眼泪。释迦族净饭王看到仙人哭泣,便问道:王子是否有不祥之兆?
看到净饭王黯然神伤,仙人说道:我不认为王子会有不幸,他也没有不祥之兆。他不是平庸之辈,你们尽管放心。这位王子将达到最高智慧,看到最高纯洁,转动法轮,怜悯众生;他的梵行将传扬四方。而我在这世剩下的寿命不长了,在此期间就会死去,不能听取这位举世无双者的正法了。因此,我伤心,难过,痛苦。
仙人阿私陀,使释迦族人感到极大的快乐。然后,他离开了王宫,继续过梵行生活。那时,他怜悯自己的外甥。便勉励他,去追随那位举世无双者的正法:当你听到别人说起佛陀,或者听说他达到最高智慧、遵行正法之路。
那么,你就赶快去那里求教,与世尊一起过梵行生活。他心怀善意,看到未来的最高纯洁。
在仙人阿私陀的教诲下,外甥那罗迦积累了大量善业功德,并坚持梵行,自制,控制感官,等待着胜利者。
听说杰出的胜利者转动法轮,那罗迦愉快地前去拜见仙人中之公牛,向这位优秀的世尊求教最高智慧,仙人阿私陀的教诲得到实现。
那罗迦对世尊说:阿私陀的话已经如实证明,乔达摩啊!你通晓一切事物,我们要问你问题。我己出家,渴望过比丘生活,牟尼啊!我问你,请告诉我最高智慧的状况。”……

根据以上佛教经典文献记载,我总结出佛法中对仙人的定义是:
1.佛法中的仙人,是在人间出生(胎生)和成长的正常人;
2.佛法中的仙人,平时居住在清洁、安静、远离喧闹的环境;
3.佛法中的仙人,经过修行已经证得五种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
4.佛法中的仙人,虽然拥有人间普通众生所不具备的各种特异功能,但是仍然轮回在三界六道之中,既没有能力现见缘起法,也没有能力停止轮回业,更没有能力证得沙门解脱果。
5.佛法中的仙人,纵然是拥有五种神通,可以随心所欲地自在变化,但是他的智慧仍然远远不如一位断除三结、生起四信、走入法流的须陀洹圣者。

择其善者而用之

  昨天晚上,平法师写给我一段非常精彩和务实的个人观点。征得其本人同意之后,我分段转载如下: 「分辨禅宗传承历史的真真假假,其实在我看来毫无意义,因为禅法本来就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教法。你不能用物理世界之中的事实存在与否,来观察寓意世界里面的人事传承和师徒对话,这是风马牛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