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1日星期四

法句经·法住品


法句经·法住品》了参法师译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asambuddhassa
礼敬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

Dhammapada《法句经》
第十九 法住品1
1〕「法住」乃依法而行,安住于奉之意。亦可译为「奉法」。

明慧注一:“安住于奉”和“奉法”,即是“信、受、奉、行”四层含意。
1.:相信三宝清净真实之功德;
2.:接受贤圣朴实直接之教导;
3.:遵奉闻思修证慧学之增上;
4.:践行沙门四果解脱之正道。

256 卤莽2处事故,不为法住者。智者应别:孰正与孰邪。

2〕「卤莽」含有急躁、草率、独断之意。这里是说受贪瞋痴及怖畏所影响的不正确观念。

明慧注二:“智者应办别”,“”为通假字,其本字是“/识”。

257 导人不卤莽,如法而公平,智者护于法,是名法住者。
258 不以多言故,彼即为智者。安静无怨怖,是名为智者。
259 不以多言故,彼为持法者。彼虽闻少分,但由身见法3,于法不放逸,是名持法者。

3〕「由身」(Kayena)原注释为「由名身」(Namakayena)。巴利文中分五蕴为二类:
一、名身(Namakaya),即名蕴--仅指受想行识四蕴而言;
二、色身(Rupakaya),仅指色蕴而言。故「身见法」即心见法--内自证于法不由他悟--之意。

明慧注三:这一段偈文,对于决心通过今生的佛法闻思修证,期望能够顺利走入清净法流、亲身体验“现法乐住”的佛弟子们来说,非常简单、直接而又特别重要。如果能够正确理解这一段偈文,自然可以迅速地发觉、摆脱和走出古今中外佛教界里曾经流行过的、现在仍然流行着的某些“大法、密法”的层层迷雾。
2018124日,我曾经写过一篇小文章《赤马天子经》(汉译《杂阿含经》卷四十九·1307),可以帮助理解这一段偈文。

260 不因彼白头,即得为长老4。彼年龄虚熟,徒有长老名。

4〕「长老」(Thera)本为受比丘戒十年以上的尊称。但实重于久修实证,否则徒有长老的空名而已。

261 于彼具真实5,具法6不杀生,节制7并调伏8,彼有智慧人。除灭诸垢秽,实名为长老。

5〕指四谛。
6〕指四果、四向及涅盘。
7〕指一切戒律。
8〕特别调伏眼耳鼻舌身五根。

2629嫉悭虚伪者,虽以其辩才,或由相端严,不为善良人。

9〕下二颂连贯。

263 若斩断此(心),拔根及除灭,彼舍瞋智者,名为善良人。
264 若破戒妄语,削发非沙门。充满欲与贪,云何为沙门?
265 彼息灭诸恶,无论大与小。因息灭诸恶,故名为沙门。
266 仅向他行乞,不即是比丘。行宗教法仪,亦不为比丘。
267 仅舍善与恶,修于梵行者,以知10住此世,彼实名比丘。

10〕知戒知定知慧。

26811愚昧无知者,不以默然故,而名为牟尼。智者如权衡。

11〕下二颂连贯。

269 舍恶取其善,乃得为牟尼。彼知于两界12,故称为牟尼。

12〕内界和外界。

270 彼人非圣贤,以其杀生故。不害诸众生,是名为圣者。
27113不以戒律行14,或由于多闻15,或由证三昧,或由于独居16

13〕下二颂连贯。
14〕「戒律」指别解脱律仪戒,根律仪戒,活命遍净戒及资具依止戒。「行」指十二支头陀(Dhutanga)行。
15〕多学三藏(Tipitaka)。
16〕原文vivicca-sayanena直译「以独卧」。

272谓『受出家乐,非凡夫所能』。汝等漏未尽,莫生保信想17

17〕原文vissasam apadi是结合的句子,即等于vissasamma apadi直译为「莫生信赖」。各英译本多作「莫生满足想」。

明慧注四
266仅向他行乞,不即是比丘。行宗教法仪,亦不为比丘。

(一)“仅向他行乞,不即是比丘”:此偈文中的“行乞”,并不是仅仅意味着“佛教界出家人的日常生活,就是乞讨食物、衣服、卧具、医药”等等,而是说明佛教界的出家人:
1.有自己的责任:应当学习的领域和内容,不是浩瀚无边、“吾生有涯,而知无涯”的所谓“五明”知识等等;
2.有自己的义务:应当努力的业处和所在,不是传统的“琴棋书画”、“舞蹈杂耍”和“医卜星相”等等;
3.有自己的使命:应当践行的职责和任务,不是所谓的“收养孤儿”、“买生放生”和“慈善救济”等等;
4.有自己的考核:应当达到的标准和要求,不是国内大学或海外高校颁发的学历证书和授予的学位等等。

(二)“行宗教法仪,亦不为比丘”:什么是“宗教”呢?什么又是“宗教法仪”呢?

明慧注五
《法句经》里面的偈文,绝大多数都是言简意赅和寓意深远。可以说其中的任何一段偈文,都可以用一篇独立的小文章(1000个汉字左右)来作详细解读和综合阐释。
但是,考虑到今天人们的阅读习惯、阅读耐心和手机屏幕的限制等等,目前我只能在每一品偈文里面,选择一偈或两偈进行简单地解读。
以后如果时间、因缘具足,我会把整部《法句经》里面的所有偈文,根据南传巴利英译《相应部》和北传梵文汉译《杂阿含经》的内容与思路,再作一次详细地阐释和解读。

择其善者而用之

  昨天晚上,平法师写给我一段非常精彩和务实的个人观点。征得其本人同意之后,我分段转载如下: 「分辨禅宗传承历史的真真假假,其实在我看来毫无意义,因为禅法本来就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教法。你不能用物理世界之中的事实存在与否,来观察寓意世界里面的人事传承和师徒对话,这是风马牛不相及...